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腺癌病理鉴别诊断中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的效能分析
1
作者 潘之楠 阮顺爱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7期8-10,共3页
目的 分析肺腺癌病理鉴别诊断中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的效能。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院内诊治胸腔积液患者79例,采集胸腔积液细胞标本,分别行细胞涂片检查、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观察诊断效能,包括肺腺癌... 目的 分析肺腺癌病理鉴别诊断中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的效能。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院内诊治胸腔积液患者79例,采集胸腔积液细胞标本,分别行细胞涂片检查、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观察诊断效能,包括肺腺癌免疫组化指标(BerEP4、TTF-1、CK17、CD15),间皮细胞免疫组化指标(Desmin、WT-1、CK5/6)。结果 本组79例患者中,综合病理诊断肺腺癌50例,间皮性肿瘤29例,细胞块切片检查的诊断灵敏度为96.00%,特异度为89.66%,准确率为93.67%高于细胞涂片检查方法的80.00%、62.07%、73.42%(P <0.05)。对肺腺癌诊断,细胞块切片与细胞涂片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法对Desmin、CK5/6、WT-1、CD15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细胞块切片对BerEP4、CK17检出率高于细胞涂片(P <0.05)。间皮肿瘤中,不同检测法对CK5/6、BerEP4、WT-1、CD15、CK17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细胞块切片法对Desmin检出率高于细胞涂片法(P <0.05)。结论 通过胸腔积液检查进行肺腺癌与间皮肿瘤鉴别诊断中,与细胞涂片法对比,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诊断效能更高,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其中BerEP4、CK17对肺癌诊断价值较高,Desmin对间皮肿瘤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鉴别诊断 胸腔积液 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胃癌高发区胃腺癌肿瘤EMT过程与Tspan-5表达分析
2
作者 蔡耀武 许雪峰 +2 位作者 薛林云 傅文达 陈新铜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8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高发区胃腺癌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与Tspan-5表达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莆田市第一医院完成胃腺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Tspan-5、E-钙黏蛋白(E-cadher... 目的探讨胃癌高发区胃腺癌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与Tspan-5表达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莆田市第一医院完成胃腺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Tspan-5、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阳性表达情况。结果Tspan-5阳性表达48.1%(52例)、E-cadherin阳性表达25.0%(27例)、N-cadherin阳性表达56.5%(61例)。Tspan-5、E-cadherin和N-cadherin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肿瘤状态(分期)有关(P<0.05)。随着肿瘤病情的进展,Tspan-5和N-cadherin阳性率升高,而E-cadherin阳性率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span-5阳性率与E-cadherin呈正相关,与N-cadherin呈负相关(P<0.05);E-cadherin阳性率与N-cadherin呈负相关(P<0.05)。结论胃腺癌中Tspan-5的高表达与肿瘤EMT过程密切相关,Tspan-5有可能成为早期临床诊断、干预和预后评估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E-钙黏蛋白 N-钙黏蛋白 Tspan-5
下载PDF
卵巢肿瘤术中冷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分析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傅文达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9期183-184,共2页
目的分析卵巢肿瘤术中冷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并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共计124例患者,入选时间是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对患者实施术中冷冻切片,同时,在术后进行石蜡切片,将冷冻切片作为研究组,而石蜡切片作为对比组,对两中... 目的分析卵巢肿瘤术中冷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并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共计124例患者,入选时间是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对患者实施术中冷冻切片,同时,在术后进行石蜡切片,将冷冻切片作为研究组,而石蜡切片作为对比组,对两中病理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比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显示,研究组总确诊率为97.6%,其中,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恶性肿瘤例数分别为91、7、23例,确诊率分别为100%、77.8%、95.8%,误诊率为2.4%(3/124)。对比组总确诊率为96.0%,其中,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恶性肿瘤例数分别为89、8、22例,确诊率分别为97.8%、88.9%、91.7%,误诊率为4.0%。研究组与对比组确诊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卵巢肿瘤进行治疗时,诊断是治疗的关键,为了能够提升治疗效率,病理医师应密切配合临床医师,对患者实验检查结果、病史和手术观察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最终的诊断,将卵巢肿瘤性质告知临床医师,帮助其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而冷冻切片病例诊断法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能够有效降低病理误诊率,使医师确定手术的方式及切除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冷冻切片 石蜡切片 病理诊断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细胞蜡块技术与传统涂片技术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秋月 林秀香 《中外医疗》 2022年第4期42-45,共4页
目的以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传统涂片技术与细胞蜡块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6月—2021年4月该院接收的84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号形式随机分组,即对照组(n=42)、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以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传统涂片技术与细胞蜡块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6月—2021年4月该院接收的84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号形式随机分组,即对照组(n=42)、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涂片技术,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胞蜡块技术。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检查效果。结果在研究选取的84例患者中,男占63.10%,女占36.90%;年龄<65岁者占54.76%,年龄≥65岁者占45.24%;发病部位:右侧占52.38%,左侧占47.62%;血性胸腔积液占21.43%,非血性胸腔积液占78.57%;浑浊胸腔积液占82.14%,透明胸腔积液占17.86%。对照组恶性肿瘤细胞检出率为19.0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检出肿瘤细胞所占比为50.00%,高于观察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细胞蜡块诊断阳性标本34例,通过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相结合,经采取标记发现,腺癌(64.71%)的占比最高,其次分别是无法确定(14.71%)、其他类型肿瘤(8.82%)、鳞癌(2.94%)、小细胞癌(2.94%)、恶性间皮瘤(2.94%)、恶性淋巴瘤(2.94%)。结论在病理诊断胸腔积液中细胞蜡块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使诊断治疗疗效提升,同时还能使胸腔积液细胞学诊断检出率及准确性提高,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涂片技术 细胞蜡块技术 病理诊断 胸腔积液
下载PDF
32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郭仁杰 吴宁 +1 位作者 黄汉兴 王希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901-902,共2页
目的 观察胃肠道间质瘸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组织发生,方法 对32例胃肠道间质瘸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2例胃肠道间质瘸中,发生于胃21例,小肠8例,直肠1例,肠系膜2倒。发病高峰年龄50-70岁。镜下观察,良性间... 目的 观察胃肠道间质瘸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组织发生,方法 对32例胃肠道间质瘸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2例胃肠道间质瘸中,发生于胃21例,小肠8例,直肠1例,肠系膜2倒。发病高峰年龄50-70岁。镜下观察,良性间质瘸3例,低度恶性潜能间质瘸20例,恶性间质瘸9倒。免疫组化染色CD-117弥漫强阳性(27例)。结论 胃肠道间质瘸是一种免疫表型上表达KIT蛋白(CD-117)、组织学上以富于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间叶泺性肿瘸,谈肿瘸生物学行为以潜在恶性和恶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瘸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6
作者 吴宁 郭仁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1期1213-1213,共1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临床病理 临床资料 病例
下载PDF
膜解剖指导下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胃系膜内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吴海燕 许燕常 +5 位作者 吴宁 郭仁杰 黄汉兴 傅文达 潘国烽 李志雄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胃系膜内转移的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外科一区的130例行膜解剖指导下的进展期胃腺癌D2淋巴结清扫+胃系膜切除术的患者资料,所有的系膜标本均进行HE染色及CKAE1/AE3抗体免...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胃系膜内转移的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外科一区的130例行膜解剖指导下的进展期胃腺癌D2淋巴结清扫+胃系膜切除术的患者资料,所有的系膜标本均进行HE染色及CKAE1/AE3抗体免疫组化检查来判断胃系膜内转移的情况,并分析胃系膜内转移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结果130例进展期胃腺癌患者中30例存在胃系膜内转移,阳性率为23.07%。这些胃系膜内的转移灶与原发灶及淋巴结分属不同位置,胃系膜内转移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BMI、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肿瘤分化、ASA评分无明显关联(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联性(P<0.05),肿瘤浸润越深越容易发生胃系膜内转移,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更容易伴发胃系膜内的转移。结论进展期胃癌存在胃系膜内转移,其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联,根治性手术应包括胃系膜的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解剖 腹腔镜 进展期胃癌 胃系膜切除术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CyclinE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金添 黄汉兴 吴永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674-676,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CyclinE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周正常食管组织的表达,从量化角度阐明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病理学意义。方法常规石蜡包埋、HE切片确诊,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CyclinE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周正常食管组织的定位和表达... 目的观察CyclinE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周正常食管组织的表达,从量化角度阐明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病理学意义。方法常规石蜡包埋、HE切片确诊,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CyclinE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周正常食管组织的定位和表达,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其表达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用表达的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PU)反映其表达强度。结果 CyclinE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周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核。食管鳞状细胞癌表达的PU值高于癌周正常食管组织(P<0.01),CyclinE蛋白表达的PU值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有关(P<0.01),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表达的PU值高于高分化及中分化鳞状细胞癌。CyclinE蛋白表达的PU值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和TNM分期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yclinE蛋白表达程度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可能成为判断其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CYCLINE 免疫组化 定量分析
下载PDF
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1例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淑梅 曲利娟 郑智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93-1194,共2页
患者女性,6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喘半个月,活动后加剧;无吸烟史。PET-CT示:右肺下叶可见一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界清,大小2.8cm×2.4cm,边缘毛刺状;伴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呈高代谢;考虑周围型肺癌(图1)。遂行右肺... 患者女性,6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喘半个月,活动后加剧;无吸烟史。PET-CT示:右肺下叶可见一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界清,大小2.8cm×2.4cm,边缘毛刺状;伴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呈高代谢;考虑周围型肺癌(图1)。遂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见胸膜部分粘连,肿物位于右下叶外基底段,大小3cm×3cm,胸膜凹陷征不明显,未见周围组织及脏器明显侵犯,未见周围淋巴结明显肿大。切除右肺下叶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乳头状瘤 支气管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文添 黄汉兴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7期2753-2754,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肿瘤经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声引...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肿瘤经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消融术后第1、3、6个月肿瘤缩小百分比。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用时及住院用时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均较术前有不良改变,但观察组改变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6个月,观察组结节体积平均缩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与手术切除相当,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甲状腺正常功能所受影响小,手术具有理想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可作为不愿接受手术切除或有手术禁忌证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良性肿瘤 经皮微波消融 超声引导 手术切除
下载PDF
提高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4
11
作者 阮顺爱 蔡爱英 林秀香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0期33-34,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因素,总结提高染色质量。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标本及时充分的固定、组织的正确处理、合适的抗原修复和合理运用缓冲液和稀释液,保证染色试剂的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合适的烤片温度... 目的分析影响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因素,总结提高染色质量。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标本及时充分的固定、组织的正确处理、合适的抗原修复和合理运用缓冲液和稀释液,保证染色试剂的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合适的烤片温度和时间,正确的制片方法等。结果保存了组织抗原的免疫活性,极少出现非物异性背景染色和假阳性反应。结论认真对待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避免不良现象发生,可获得满意的染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染色质量 总结
下载PDF
胃癌肉瘤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仁杰 黄汉兴 王希萍 《九江医学》 2003年第4期210-210,共1页
患者男,76岁.反复上腹痛多年,吞咽困难40 d,伴食欲减退,消瘦.查体:扪诊时上腹深压痛,并可触及上腹肿块.纤维胃镜显示:胃体贲门部见7 cm×6 cm大小溃疡型占位.大体标本观察:胃体贲门部肿瘤呈溃疡型,约6 cm×5.5 cm大小,边缘不整... 患者男,76岁.反复上腹痛多年,吞咽困难40 d,伴食欲减退,消瘦.查体:扪诊时上腹深压痛,并可触及上腹肿块.纤维胃镜显示:胃体贲门部见7 cm×6 cm大小溃疡型占位.大体标本观察:胃体贲门部肿瘤呈溃疡型,约6 cm×5.5 cm大小,边缘不整,贲门侧溃疡边缘呈明显隆起.切面灰白,质硬,或灰红,质软,鱼肉样.溃疡与肿块二者之间有明显分界线,肿瘤侵犯胃壁全层.镜检:部分区域瘤细胞呈柱状,立方形或不规则形,排列成大小不一或不规则的腺管状和实质巢;肉瘤样成分为片状排列的梭形及上皮样细胞,无明显特异分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肉瘤 诊断 上腹痛
下载PDF
胃原发性绒毛膜癌1例
13
作者 郭仁杰 吴宁 黄汉兴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9岁.因进食差,消瘦2个月,发现上腹肿物1个月,于2005年4月9日人院.查体:心、肺(一),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上腹可触及10cm大小肿物.电子胃镜:胃窦癌伴幽门狭窄.病理示:(胃窦)低分化腺癌.B超:肝左叶及肝门区占位性病...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9岁.因进食差,消瘦2个月,发现上腹肿物1个月,于2005年4月9日人院.查体:心、肺(一),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上腹可触及10cm大小肿物.电子胃镜:胃窦癌伴幽门狭窄.病理示:(胃窦)低分化腺癌.B超:肝左叶及肝门区占位性病变.于2005年4月21日行胃癌根治术及肝转移癌局部切除.术中见胃肿瘤位于胃窦约10 cm×10cm大小,侵出浆膜,侵犯横结肠系膜,与肝十二指肠关系密切.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绒毛膜癌 胃窦癌 术后患者 低分化腺癌 占位性病变 胃癌根治术 横结肠系膜 病例介绍 幽门狭窄 电子胃镜
下载PDF
腹腔镜中段横结肠癌根治术的相关膜解剖及手术操作策略
14
作者 李志雄 许燕常 +3 位作者 王枭杰 吴海燕 李俊鹏 任杰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4年第4期449-454,共6页
横结肠癌虽然发病率不高,但隶属中后肠,同时与前肠系膜及后腹膜融合,因此横结肠癌尤其中段横结肠癌的手术较为复杂,如何正确认识横结肠及其系膜的膜解剖,程序化手术流程,将复杂的中段横结肠癌根治术变成一个易于理解且容易实施的手术为... 横结肠癌虽然发病率不高,但隶属中后肠,同时与前肠系膜及后腹膜融合,因此横结肠癌尤其中段横结肠癌的手术较为复杂,如何正确认识横结肠及其系膜的膜解剖,程序化手术流程,将复杂的中段横结肠癌根治术变成一个易于理解且容易实施的手术为学者所关注。目前少有文献详细介绍中段横结肠癌的膜解剖根治手术。多年来,笔者中心将膜解剖理念应用于中段横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实践后,形成了一个程序化、易于掌握的手术流程。本文将分享笔者团队开展该手术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段横结肠癌 膜解剖 腹腔镜 横结肠系膜切除术
下载PDF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和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宝珍 卢建平 +3 位作者 傅文达 陈燕坪 许春伟 陈刚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6年第11期641-644,650,共5页
目的: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遗传学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有助于ALCL诊断、分类及预后评估的新分子靶标。方法收集ALCL病例石蜡包埋组织10例,其中4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6例ALK阴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遗传学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有助于ALCL诊断、分类及预后评估的新分子靶标。方法收集ALCL病例石蜡包埋组织10例,其中4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6例ALK阴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表型及2p23重排,利用OncoScan芯片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扫描分析10例ALCL的拷贝数变异。结果10例ALCL均存在拷贝数变异,拷贝数获得者多于拷贝数缺失者。拷贝数获得主要累及17q11.2、Xp22.3、Xq28,拷贝数缺失主要累及3q26.1、14q11.2、22q11.23。 ALK阴性者拷贝数变异比ALK阳性者更为复杂:ALK阴性者拷贝数获得主要累及9q24.3-24.1、14q32.33,拷贝数缺失主要累及2p11.2、16p13.3,而ALK阳性者并无此变异。结论 ALCL存在复杂的遗传学不平衡,染色体片段获得多于缺失,ALK阴性ALCL遗传学不平衡更为复杂。 ALCL是异质性明显的一类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间变性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拷贝数变异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雪峰 林杰成 +1 位作者 吴宁 林秀香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319-322,共4页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分期间的关系.方法 115例贲门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以其中40例患者癌旁非肿瘤胃组织(离癌灶边缘〉5 cm)为正常对照,二步法免疫组织...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分期间的关系.方法 115例贲门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以其中40例患者癌旁非肿瘤胃组织(离癌灶边缘〉5 cm)为正常对照,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MP-2、TIMP-3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Kaplan-Meier寿命表法分析与预后的关系;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贲门癌的独立预后因子.结果 MMP-2在贲门癌和癌旁对照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66例)和40.0%(16例)(P〈0.05),其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期正相关,与贲门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TIMP-3在贲门癌和癌旁对照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7%(56例)和95.0%(38例)(P〈0.05),其在贲门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期负相关,与患者预后正相关.结论 MMP-2表达增加及TIMP-3表达缺失,在贲门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MMP-2与TIMP-3,有助于了解贲门癌的发展和评估贲门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基质金属蛋白酶2 金属蛋白酶3组织抑制剂
原文传递
食管鳞状细胞癌抑制蛋白-1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17
作者 李志雄 林杰成 +2 位作者 林建生 吴宁 林文霖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DNA结合抑制蛋白-1(ID-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ID-1在ESCC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法对102份ESCC组织、30份切缘正常组织进行ID-1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 目的 通过观察DNA结合抑制蛋白-1(ID-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ID-1在ESCC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法对102份ESCC组织、30份切缘正常组织进行ID-1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D-1的表达和MVD值,并分析ID-1的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ESCC组织中ID-1的表达显著高于切缘正常组织(P<0.01),ID-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在ID-1高表达组中病例MVD值高于ID-1低表达组(P<0.01),ID-1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浸润深度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ID-1可能在ESCC的发生、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ESCC的重要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分化抑制蛋白-1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 CD3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