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量减负 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被引量:9
1
作者 周云英 《天津教育》 2022年第21期16-18,共3页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当下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便是学生的作业问题,教师要想设计出高质量的数学作业,落实“减负增效”理念,就要先正视传统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第一,传统作业观念仍然存在。当下虽然推行的是素质教...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当下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便是学生的作业问题,教师要想设计出高质量的数学作业,落实“减负增效”理念,就要先正视传统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第一,传统作业观念仍然存在。当下虽然推行的是素质教育,但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较落后,片面地认为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才能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减负增效 数学作业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创新增效 传统小学 大量练习 政策出台
下载PDF
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几条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蒋丽萍 《华夏教师》 2015年第4期47-47,共1页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提起习作,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创设各种情境,激发习作兴趣;融入生活实践,激发习作兴趣;利用阅读教学,激发习作兴趣;通过评价激励...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提起习作,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创设各种情境,激发习作兴趣;融入生活实践,激发习作兴趣;利用阅读教学,激发习作兴趣;通过评价激励,激发习作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设情境 生活实践 阅读教学 评价激励 激发兴趣
下载PDF
巧借“还原法”,探寻言语秘妙 被引量:1
3
作者 蒋丽萍 《华夏教师》 2015年第9期60-60,共1页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从文学作品中领悟到言语表达的秘妙之处,也就是不光是关注文本写了什么,还要关注文本是如何写的。怎样才能使小学生领悟到文本表达的秘妙呢?我尝试运用"还原法"起到了良...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从文学作品中领悟到言语表达的秘妙之处,也就是不光是关注文本写了什么,还要关注文本是如何写的。怎样才能使小学生领悟到文本表达的秘妙呢?我尝试运用"还原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何谓"还原法"呢?就是从文学语言中先"还原"出它本来的,原生的,未经作者处理或者编辑处理的意义,然后,再把它在具体语境中的语义相比较,从中找出其中的矛盾或差异,进行分析理解,领会其表达特点的一种方法。那么,这种"还原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法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言语秘妙
下载PDF
语文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
4
作者 钱水梅 《教育艺术》 2015年第7期14-14,共1页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教师教好语文和学生学好语文至关重要。实际上,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问题,也是长期倍受关注却没有得到很...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教师教好语文和学生学好语文至关重要。实际上,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问题,也是长期倍受关注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段,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方式、行为规范、学习环境、社会结构等方面都经历了断层,教师应时刻关注小学低年段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工作,尽可能减少儿童的入学不适应现象。下面将对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幼小衔接 行为规范 教学方法 心理发展水平 任课老师 社会结构 角色扮演 集体教学 积累知识
下载PDF
朗读指导需要指导什么
5
作者 余银妹 《小学语文教学》 2015年第5期41-42,共2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除了要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之外,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指导学生。一、朗读指导应该指导想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应该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将课文中静态的...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除了要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之外,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指导学生。一、朗读指导应该指导想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应该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将课文中静态的文字符号化为情感丰富的语音形式。(1)引导学生将课文中静态的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幻化成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以此深入感受课文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字 语音形式 阅读教学 联想力 范读 情感丰富 情感基调 文字符号 读后写 书面语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