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无辜者免受法律惩罚——一位律师为武平特大系列投毒案辩护纪实
1
作者 黄家焱 《人权》 2003年第6期31-37,共7页
2003年5月15日,本来阴了近半个月的天竟然在上午8时许骤然开朗,太阳冲破乌云,阳光溢射大地。这天,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武平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庄严宣判:刘日太无罪释放。之后,新华社发了一篇《证据之间无法形成完整证据链,福... 2003年5月15日,本来阴了近半个月的天竟然在上午8时许骤然开朗,太阳冲破乌云,阳光溢射大地。这天,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武平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庄严宣判:刘日太无罪释放。之后,新华社发了一篇《证据之间无法形成完整证据链,福建一“死刑犯”当庭释放》的通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平县 福建 特大系列投毒案 辩护律师 刘日太 无罪释放
原文传递
区别故意伤害致死与间接故意杀人犯意的主要依据
2
作者 黄家焱 《福建法学》 2007年第1期63-63,共1页
福建龙岩金磊律师事务所(龙岩市)黄家焱认为:犯意是区别故意伤害致死与间接故意杀人的根本标准。间接故意杀人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剥夺他人的生命,且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即具有杀人故意。故意伤害致死的行为人只具有伤害的故意... 福建龙岩金磊律师事务所(龙岩市)黄家焱认为:犯意是区别故意伤害致死与间接故意杀人的根本标准。间接故意杀人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剥夺他人的生命,且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即具有杀人故意。故意伤害致死的行为人只具有伤害的故意,而没有杀人的故意,死亡结果的发生是行为人所不希望的。两种不同的故意内容可以通过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全过程及犯罪后的态度与表现反映出来。对此,可从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行为人的客观情况、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认识、行为人的思想流露去判断。行凶工具、打击部位、打击强度和作案的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作案前有没有经过准备、行为人同被害人的平日关系、行为人的品质和日常表现、发案原因、行为人发案前的意思表示和发案后的态度,这些因素就是判断犯意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杀人犯 故意伤害 间接故意 行为人 危害结果 意思表示 律师事务所 根本标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