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中国人·2005年度人物(上)
1
《科学中国人》 2006年第3期10-19,共10页
2005年已经结束。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 2005年已经结束。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以往几次国家科技发展规划都只讲出成果,这次却提出,规划实现的目标不仅要关注出成果, 更要关注出人才。将“出人才”与“出成果”并重,可以说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第一次! 在科技工作中,“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指以科学家为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工作平台,使之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层意思是,科技工作要“以民为本”,也就是说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用科技发展的成果服务人民。据统计,我国的科技人才从数量上说,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每百万人中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仅是美国的1/8,日本的1/9! 我们在评选“科学中国人2005年年度人物”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科学家的伟大。不仅仅是在2005年,在此前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们已在本领域默默钻研,开拓创新。我们的标准是:在2005年度为我国科学研究和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科学家。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所有的科研人员都有着紧迫感,都在急起直追,争取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我们选取的,是他们的代表,而更多的科研人员仍在默默无闻地努力着,我们对他们同样抱有深深的敬意——他们的努力,为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 他们的的付出,为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向他们所有人致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中国人 科技发展规划 人物 创新实践 国家竞争力 发达国家 战略资源 人力资源 人才
下载PDF
中医痹证的辩证与施治体会
2
作者 柳升祥 李瑞科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9年第12期753-753,共1页
痹证,古称为痹,历代对本病有很多论述。概括地说,痹证是指肌肉经络为风湿邪阻闭,气血运行不畅,临床出现以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痛疼酸楚,重着、麻木、关节肿大、屈伸不利为主证的病症。 1 病因病机 尽管历代医家对痹证的称呼不一,但不... 痹证,古称为痹,历代对本病有很多论述。概括地说,痹证是指肌肉经络为风湿邪阻闭,气血运行不畅,临床出现以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痛疼酸楚,重着、麻木、关节肿大、屈伸不利为主证的病症。 1 病因病机 尽管历代医家对痹证的称呼不一,但不出内经所述的风、寒、湿热。按证候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其病因风、寒、湿热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具体病机为血凝于肤。同时,根据患者体质差异又呈现不同的证候。主要概括为虚、邪、瘀三邪致痹。 1.1 虚:即正气虚。气血津液等特质不足及人体调节功能低下,或是感邪致病之时,因卫气护卫肌肉不密,御邪功能低下,即风寒湿等邪乘虚而入,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痹证。正气虚主要是脾胃虚,因脾主肌肉四肢,生化气血为后天之本,肝主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编辑部致作者和读者
3
《科学中国人》 1998年第9期1-1,共1页
《科学中国人》创刊近五年来,得到了科技界主要领导、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读者、作者的关怀、重视和支持。钱学森同志为办好本刊、曾两次给中国科协主要领导写信,称她为“有重大意义的期刊”、“《科学中国人》作为中国科协出版... 《科学中国人》创刊近五年来,得到了科技界主要领导、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读者、作者的关怀、重视和支持。钱学森同志为办好本刊、曾两次给中国科协主要领导写信,称她为“有重大意义的期刊”、“《科学中国人》作为中国科协出版的高级科普刊物,一定要办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部 科普刊物 中国科协 院士 中国人 钱学森 中级 大科技 重视和支持 科技人物
下载PDF
徐荣祥:建立“再生人”新世界
4
作者 王继红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4年第6期383-400,共18页
波澜壮阔的现代人类物种史诗,迷雾重重的五千年生命演进中,逸散着千年的生命再生之梦,流转着无数探寻生命线索的过往。在这条横贯了50个世纪的生命链条上,在这段穿越了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那些创世之初遗留的生命之谜,生命的生、生命... 波澜壮阔的现代人类物种史诗,迷雾重重的五千年生命演进中,逸散着千年的生命再生之梦,流转着无数探寻生命线索的过往。在这条横贯了50个世纪的生命链条上,在这段穿越了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那些创世之初遗留的生命之谜,生命的生、生命的延续、生命的繁衍、生命的疾病、生命的衰老与死亡,在演进中一点点被揭开,人类从被动短暂的生命过往过渡到医学时代,再从庞杂纷乱的生物学研发时代,进人生命科学时代。今天,徐荣祥在再生生命科学领域缔造了首批"再生人",并宣称能够再生生命。困扰人类数千年的难题是否有了不一样的突破,生命再生的奇迹是否真的出现?徐荣祥,烧伤及烧伤外科专家,美国人道主义奖第六位获得者,唯一一位外国人获得者,中国首届青年科技创业奖获得者,中国国务院1991年授予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人体再生复原科学的创始人,2013年美国国策中提到的"损伤器官再生科学"的发明专利权人,"GOLDEN BIATEC"国际奖获得者。这位曾被称为"中国最具争议的科学家"不仅备受世界关注,而且引发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世界生命科学之争。本刊特与徐荣祥对话,详细解读徐荣祥本人和他的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关于再生科学的起源、发展及规划,关于他的心路、成长与期望,关于他的再生生命启动计划及经济发展计划,当然,也关于那些质疑、争议与纷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荣祥 再生人 人体再生复原科学 再生还童 再生生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