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现精准推送与科技参与感的有机结合——科技日报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探索
1
作者 刘莉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24,共2页
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干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科技热词》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破了2万阅读量,50佘家公众号迅速转载。随后的两会时间里,移动端多篇突出政治主线又强调科技特色的报道... 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干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科技热词》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破了2万阅读量,50佘家公众号迅速转载。随后的两会时间里,移动端多篇突出政治主线又强调科技特色的报道阅读量突破10万,有的甚至接近百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特色 两会报道 日报 参与感 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人大 阅读量 公众
下载PDF
科技人物采写的得与失——以《科技日报》18位科技领域典型人物报道为例
2
作者 陈磊 《甘肃科技》 2015年第20期75-77,共3页
2015年5月22日至6月8日,科技日报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0余家中央主流媒体在重要版面或黄金时段,连续刊登或播发了18位科技领域典型人物,在科技界和社会引起广泛反响。在半个多月时间里,如此高密度、高质量、全方位地集中... 2015年5月22日至6月8日,科技日报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0余家中央主流媒体在重要版面或黄金时段,连续刊登或播发了18位科技领域典型人物,在科技界和社会引起广泛反响。在半个多月时间里,如此高密度、高质量、全方位地集中报道科技界的优秀人物,还比较少见,因而成为各家媒体同题竞争下的一次科技人物报道的大比武。笔者将科技日报与新华社等其他媒体采写的稿件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索和总结科技人物通讯采写的得与失,并就科技人物采写应该处理好的五个关系谈谈粗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采写 人物报道 科技人物
下载PDF
把握争议性科技新闻的“热”与“冷”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磊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7-18,共2页
对争议性科技新闻的报道,要秉持专业、客观、科学的态度,在概念运用、信源采用、数据引用、观点平衡等方面更加严苛。
关键词 科技新闻 争议性 “热” 概念运用 科学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的灾难报道初探——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报道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瑜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26,共3页
灾难报道一般被视为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无益于鼓动群众激情的新闻题材。出于维护大局的需要,我国试图共同建立起"多种媒体,一种声音"的超稳定传播秩序,对如何报道、报道时机及报道范围均有严格的限制。但随后以微博、微信... 灾难报道一般被视为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无益于鼓动群众激情的新闻题材。出于维护大局的需要,我国试图共同建立起"多种媒体,一种声音"的超稳定传播秩序,对如何报道、报道时机及报道范围均有严格的限制。但随后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单向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报道 “东方之星” 新媒体 科普
下载PDF
从九寨沟地震看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体转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莉 《科技传播》 2017年第20期15-16,共2页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25秒写稿的消息传出,引发媒体"地震"。本文以此次地震报道为例,探讨人工智能来袭的时代,传统媒体如何通过发挥机器和人的各自优势,实现人机协作,人机互补。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机器人写稿 媒体转型
下载PDF
网络时代最缺“有脑子”的记者
6
作者 张显峰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8Z期1-1,共1页
最近,一则报道让中国科学院"躺着中枪"。该院新闻办紧急发表声明称:某报就"2013全球腐败舆情表"相关新闻进行报道并表示"由中国科学院旗下的世研民意公司(CRC)代为调研"一事,经核查,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属... 最近,一则报道让中国科学院"躺着中枪"。该院新闻办紧急发表声明称:某报就"2013全球腐败舆情表"相关新闻进行报道并表示"由中国科学院旗下的世研民意公司(CRC)代为调研"一事,经核查,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属企业中无此公司,此信息有误。(《北京青年报》,7月15日)打开网络,类似的"辟谣"让人眼花缭乱,如坠云雾里。此前有消息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青年报》 中国科学院 科学院系统 传播机 专业渠道 官方机构 竞争取胜 当事方 似真 专业资源
下载PDF
“事实”面前要多留个心眼儿
7
作者 张显峰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4,共2页
"问题意识"很容易被理解为满脑子的问号,对什么事情都怀疑、怀疑、再怀疑,而忘记了为什么怀疑。工作中常常碰到一种情况:记者兴冲冲发回来一篇报道,第二天见报了,麻烦却来了,采访对象找上门来要求更正,搞得记者灰头土脸,报社也十分... "问题意识"很容易被理解为满脑子的问号,对什么事情都怀疑、怀疑、再怀疑,而忘记了为什么怀疑。工作中常常碰到一种情况:记者兴冲冲发回来一篇报道,第二天见报了,麻烦却来了,采访对象找上门来要求更正,搞得记者灰头土脸,报社也十分被动。事实上,记者只不过"据实记录"而已。问题出在哪里?我观察过一些案例,经常是因为记者采访时想当然、回避了问题,采访对象怎么说就怎么记,缺少质疑,记者以为这就是全部事实,以为找到了答案,但特定语境下的事实,往往翻个面看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 记者采访 采访对象 问题意识 怀疑 更正 报社 特定
下载PDF
地震报道误区
8
作者 刘莉 《科技传播》 2012年第11期4-5,共2页
随着近几年各类媒体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报道量增加,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后,媒体对地震灾害、地震预报工作等方面加强了报道,公众对地震报道的关注比从前更甚。从全社会提高防震减灾意识的角度看,这无疑是好事。但在平... 随着近几年各类媒体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报道量增加,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后,媒体对地震灾害、地震预报工作等方面加强了报道,公众对地震报道的关注比从前更甚。从全社会提高防震减灾意识的角度看,这无疑是好事。但在平常的工作中,由于地震预报科学认识有限,媒体和记者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使地震报道走入误区。这里对地震报道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做一简单梳理,希望对今后准确科学地进行地震报道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报道 误区
下载PDF
言论的现场感
9
作者 张文天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报纸 新闻评论 新闻言论 现场采访
原文传递
流畅的原因——《为建筑师得大奖喝彩》获奖谈
10
作者 张文天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105,共2页
撰写这篇言论时,内心在奔涌着对梁思成、吴良镛这些大师所代表的符合人性、科学、人文的建筑理念和实践的礼赞的同时,也伴随着对建筑、规划上各色丑陋、无理的现象的愤懑和我们太缺乏优秀建筑设计人才的忧虑和遗憾。"正"与"负"的有... 撰写这篇言论时,内心在奔涌着对梁思成、吴良镛这些大师所代表的符合人性、科学、人文的建筑理念和实践的礼赞的同时,也伴随着对建筑、规划上各色丑陋、无理的现象的愤懑和我们太缺乏优秀建筑设计人才的忧虑和遗憾。"正"与"负"的有机融合,使评论在顺畅流动的同时,也能不失"重",前提是你必须有自己的思考,有发自内心的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师 原因 流畅 建筑理念 设计人才 有机融合 梁思成 吴良镛
原文传递
谁的奥林匹克?
11
作者 张显峰 《国企》 2012年第9期106-107,共2页
中国的体育运动员正在经历另一场"奥林匹克"。尽管距离他们斩获职业荣誉的伦敦奥运会闭幕,已经有些日子了,但他们"被尊重"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官员重金奖赏,商人厚礼相赠,甚至有的大学也慷慨有加,送来了学位帽。估计这样的好日子还... 中国的体育运动员正在经历另一场"奥林匹克"。尽管距离他们斩获职业荣誉的伦敦奥运会闭幕,已经有些日子了,但他们"被尊重"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官员重金奖赏,商人厚礼相赠,甚至有的大学也慷慨有加,送来了学位帽。估计这样的好日子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保不齐会惊喜连连。奥运赛场外的这一切,已然与体育竞技无关,也和体育精神无关。它只不过是一场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匹克 体育运动员 职业荣誉 体育竞技 体育精神 奥运会 赛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