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出土滑石猪的考古学观察
1
作者 杨慧婷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湖南古墓随葬滑石猪时代较早、数量亦多。其分布范围遍及湘江、沅水和澧水流域,流行时间从西汉早期延续至隋唐时期,类别形制存在写实与抽象两种风格,每个阶段又各有特色和演变。其在湖南盛行的背景和意义主要有三:一是当地铁器化进程的... 湖南古墓随葬滑石猪时代较早、数量亦多。其分布范围遍及湘江、沅水和澧水流域,流行时间从西汉早期延续至隋唐时期,类别形制存在写实与抽象两种风格,每个阶段又各有特色和演变。其在湖南盛行的背景和意义主要有三:一是当地铁器化进程的加速和采矿业、手工业的进步,为滑石矿的大量开采和滑石器的广泛制作提供了条件;二是西汉以降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养猪业的发展,推动了猪形明器的出现和传播;三是远古以来葬猪习俗和崇猪信仰的传承与流变,赋予了滑石猪丰富多元的丧葬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猪 湖南 汉唐 丧葬 信仰
下载PDF
湖南博物院藏龚承钧仲尼式琴髹漆工艺研究
2
作者 蔺朝颖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7,共11页
为揭示古琴的髹漆工艺,了解其制作工艺特点,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联用能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和红外显微镜对馆藏龚承钧仲尼式琴修复时掉落的漆膜残片的表面、底面和特征部位的横截面进行了观察与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琴的漆... 为揭示古琴的髹漆工艺,了解其制作工艺特点,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联用能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和红外显微镜对馆藏龚承钧仲尼式琴修复时掉落的漆膜残片的表面、底面和特征部位的横截面进行了观察与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琴的漆膜包括漆层、漆灰层和裹布层,整体厚度较厚,用料十分丰富。漆层为上黑下丹结构,即上层为黑色漆层,下层为朱色漆层,显色物质为朱砂,两者的成膜成分都为大漆。漆灰层包括底灰层、中灰层和面灰层,底灰层与中灰层的粗细程度相差不大,面灰层最细,每层漆灰髹涂之后表面未经打磨。底灰层由黄铜、鹿角霜、硬石膏和大漆混合而成;中灰层由鹿角霜、硬石膏、大漆以及近似椭球形颗粒物四种物质组成,其中近似椭球形颗粒物是提前制备好后再用于中灰层的制作,由二氧化硅、氧化铁和非常少量的锐钛型二氧化钛三种物质混合而成;面灰层由硬石膏和大漆混合而成。裹布层是先髹涂硬石膏和大漆的混合物,再裱布,最后再髹涂一层硬石膏与大漆的混合物,裹布层所用织物可能为葛布。该琴漆膜所用的大漆中均加入了干性油成分。综合分析结果揭示了该琴漆膜的分层结构、物质组成以及髹漆工艺特点,推测该琴琴音压抑而短促,音色细紧,且在民国时期有做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漆膜 髹漆工艺 检测分析
下载PDF
湖南攸县网岭古墓群出土西汉陶器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志强 文国勋 +2 位作者 周珺 邱玥 肖亚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7,共6页
为研究湖南攸县网岭古墓群出土的西汉时期陶器的组成结构和保存现状,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热膨胀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红外光谱仪,对陶器的胎体成分、烧制温度、表面涂层属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这批... 为研究湖南攸县网岭古墓群出土的西汉时期陶器的组成结构和保存现状,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热膨胀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红外光谱仪,对陶器的胎体成分、烧制温度、表面涂层属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陶器胎体成分相近,为高铁易熔黏土;陶胎结构较为疏松,烧成温度范围为880~960℃;确定样品表面有锡层装饰,属于锡涂陶的范畴,同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表面黑色物质中存在胶结材料。以上分析结果为研究西汉时期锡涂陶的成分组成、制作工艺及发展等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岭古墓群 西汉 锡涂陶 组成结构
下载PDF
湖南出土战国时期蜻蜓眼玻璃珠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宜飞 段晓明 +2 位作者 董俊卿 刘松 李青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8,共11页
利用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三维数字显微系统,对湖南出土的11颗战国时期典型的蜻蜓眼玻璃珠进行科学分析。基于获取的蜻蜓眼珠化学成分、表面和断面显微形貌等相关信息,确定了这批蜻蜓眼玻璃珠的成分体系、制作工艺和产地... 利用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三维数字显微系统,对湖南出土的11颗战国时期典型的蜻蜓眼玻璃珠进行科学分析。基于获取的蜻蜓眼珠化学成分、表面和断面显微形貌等相关信息,确定了这批蜻蜓眼玻璃珠的成分体系、制作工艺和产地来源。研究结果表明:3颗蜻蜓眼玻璃珠属于泡碱型钠钙玻璃,1颗扁平蜻蜓眼玻璃珠为植物灰钠钙玻璃,均可能产自埃及或东地中海地区;3颗蜻蜓眼玻璃珠属于铅钡玻璃,还有4颗为钾钙玻璃,皆为战国时期典型的中国本土玻璃,应为楚国本地制作。这11颗蜻蜓眼玻璃珠均采用层叠镶嵌工艺,先制作珠体,然后再用不同玻璃条或片在未完全凝固的状态下进行镶嵌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蜻蜓眼珠 湖南 战国 成分体系 制作工艺
下载PDF
几件湖南汉墓出土的琥珀制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琦 张艳华 +2 位作者 李星枰 覃璇 李青会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4期146-157,共12页
琥珀作为一类珍贵的材料,自汉代起已在文献中被广泛记载,中国境内汉墓出土数量可观的琥珀文物。现一般认为汉代的琥珀制品及其原材料应来自欧洲(波罗的海)和缅甸,故琥珀及其制品被认为是汉代中外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之一,但目前使... 琥珀作为一类珍贵的材料,自汉代起已在文献中被广泛记载,中国境内汉墓出土数量可观的琥珀文物。现一般认为汉代的琥珀制品及其原材料应来自欧洲(波罗的海)和缅甸,故琥珀及其制品被认为是汉代中外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之一,但目前使用科技方法对古代琥珀的检测分析依然有限。本文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几件出土于湖南(湘中和湘南地区)汉墓的琥珀珠饰进行表征,发现大多数珠饰应是采用缅甸琥珀制作,一件双胜佩使用典型的波罗的海琥珀制成。琥珀文物在埋葬和保存中会产生劣化,不同程度的劣化和生成的次生产物会对琥珀红外光谱特征造成影响,进而干扰对其溯源的研究和判别。通过对琥珀以及其他质地珠饰文物的研究初步揭示,某些具有中国传统审美特色的琥珀珠饰可能由本地工匠加工制作,汉代湖南地区同时受到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内陆贸易流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更大范围下对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探讨将有赖更多数据和材料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 珠饰 汉代 红外光谱 湖南
下载PDF
湖南何家皂北宋墓出土纺织品附着灰蓝色物质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琦 申国辉 +5 位作者 袁仪梦 王帅 李明洁 任亭燕 董鲜艳 许宁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3,共10页
出土于湖南衡阳何家皂北宋墓的纺织品上观察发现有灰蓝色固体物质附着,为查明其性质,采用扫描电镜-能谱法、激光拉曼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结合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光学形貌观察等手段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物质为磷酸亚铁矿物... 出土于湖南衡阳何家皂北宋墓的纺织品上观察发现有灰蓝色固体物质附着,为查明其性质,采用扫描电镜-能谱法、激光拉曼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结合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光学形貌观察等手段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物质为磷酸亚铁矿物——蓝铁矿[Vivianite:Fe_(3)(PO_(4))_(2)·8H_(2)O],其多形成于富铁、富磷、有机物含量较高且贫硫的缺氧还原沉积环境中,微生物活动亦对其生成有影响。该矿物的发现对墓葬环境特征与保存状态的研究有指示意义,在考古遗存中或可作为判断特殊埋藏条件的标志自生矿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宋墓 埋藏环境 古代纺织品 蓝铁矿 自生矿物
下载PDF
湖南出土汉晋时期微雕动物形珠饰造型与材质溯源初考
7
作者 覃璇 邹婧 +1 位作者 龙天一 刘琦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6期134-148,共15页
一类个体微小,质地多样,以动植物、器物和吉祥符号为造型的微雕珠饰于西汉中期涌现。有别于形制简单的管、珠,这些复杂的微雕珠饰体现了更高的工艺水平、更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吉祥崇拜内涵,但对此类珠饰的系统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梳理并公... 一类个体微小,质地多样,以动植物、器物和吉祥符号为造型的微雕珠饰于西汉中期涌现。有别于形制简单的管、珠,这些复杂的微雕珠饰体现了更高的工艺水平、更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吉祥崇拜内涵,但对此类珠饰的系统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梳理并公布了一批湖南出土汉晋时期动物形微雕珠饰,部分样品使用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科学手段加以表征。分析表明,这些微雕珠饰中既有直接从域外输入的;也可能有使用外来材料在本地加工制作的;还有以传统材料,制作出富有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的等几个类群。其中,海螺形、甲虫形和施蓝釉狮形几种形制较为特殊。这类微雕动物形珠饰,是在汉代之前的自然崇拜以及本土动物形玉石器审美基础上,吸收了外来审美风尚,通过材料使用、加工技术借鉴融合产生的产物,是中华文明包容融合,交流互鉴的生动体现。这类珠饰在湖南的出土,进一步说明该地在跨区域文化、物质传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雕珠饰 汉晋时期 科学表征 湖南 交流互鉴的中华文明
下载PDF
湖南桂阳县明清炼锌遗址群调查与初步研究
8
作者 莫林恒 罗胜强 +2 位作者 肖亚 周文丽 陈建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25-33,共9页
湖南省桂阳县是中国古代炼锌的重要地区之一。自2015年以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调查发现了19处炼锌遗址和1处炼锌冶炼罐生产遗址。考古调查与文献记载显示,桂阳炼锌应在明代就已开始,并延续至清代晚期,规模逐步扩大。在这些... 湖南省桂阳县是中国古代炼锌的重要地区之一。自2015年以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调查发现了19处炼锌遗址和1处炼锌冶炼罐生产遗址。考古调查与文献记载显示,桂阳炼锌应在明代就已开始,并延续至清代晚期,规模逐步扩大。在这些遗址上采集到数量不等的冶炼罐,冶炼罐的形态反映出从矮胖形向瘦长形转变的演化规律。此次系统的调查对于从整体上认识桂阳炼锌遗址分布、规模、保存状况,以及炼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炼锌的起源、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阳 明清 炼锌 遗址群 冶金考古
下载PDF
红珊瑚文物的拉曼光谱表征及其在19世纪前中西方交流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滔 袁仪梦 +1 位作者 徐旸 刘琦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2年第6期141-151,共11页
红珊瑚在古代亚欧文化物质交流以及近代全球化进程中曾起到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国内目前对古代红珊瑚制品的科技分析及研究尚较薄弱。本研究使用台式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和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一批珠饰文物进行了原位无损检... 红珊瑚在古代亚欧文化物质交流以及近代全球化进程中曾起到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国内目前对古代红珊瑚制品的科技分析及研究尚较薄弱。本研究使用台式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和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一批珠饰文物进行了原位无损检测,确认其为天然红珊瑚制品。文献记载中国汉代之后红珊瑚制品多来自地中海地区,是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贸易、文化交流的直接产物。尽管红珊瑚在古代不同时期的中外交流中有重要意义,但丰富的古代文献记录与我国明代之前出土红珊瑚实物证据很少的现实并不匹配。古代红珊瑚文物遭受劣化后较易与其他材料混淆可能是原因之一。因此,应在考古发掘和博物馆整理工作中使用包括拉曼光谱法在内的科技手段对疑似红珊瑚的样本进行识别和鉴定,以更好地揭示红珊瑚在在古代贸易活动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珊瑚 文物 拉曼光谱 19世纪前 中外贸易
下载PDF
可移动文物智能修复与管理平台建设研究
10
作者 王宜飞 赵雄伟 刘盼华 《江西科学》 2021年第6期1098-1102,1114,共6页
针对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基于知识库、VR等相关数字技术的可移动文物智能修复与管理平台,并进行了技术设计和实现,从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病害评估、方案编制、修复实施、修复档案整理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为可移... 针对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基于知识库、VR等相关数字技术的可移动文物智能修复与管理平台,并进行了技术设计和实现,从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病害评估、方案编制、修复实施、修复档案整理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为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化支撑和智能辅助,有效提升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效率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文物 智能修复 管理 平台
下载PDF
湖南博物院文物保护风险预控系统建设与应用——以古尸保存室和湖南人C展厅温湿度的监测与控制为例
11
作者 蔺朝颖 刘亮 +4 位作者 董鲜艳 周游 张洁 张弓野 肖攀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2年第1期588-602,共15页
湖南博物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文物保护风险预控系统,该系统分为文物保存环境无线实时监测系统、文物保存环境调控系统与本体监测系统三部分。以古尸保存室与湖南人C展厅温湿度的监测与控制为例,通过建立文物保存环境无线实时监测系统和... 湖南博物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文物保护风险预控系统,该系统分为文物保存环境无线实时监测系统、文物保存环境调控系统与本体监测系统三部分。以古尸保存室与湖南人C展厅温湿度的监测与控制为例,通过建立文物保存环境无线实时监测系统和文物保存环境调控系统,并利用系统反馈的信息,发现了古尸保存室上部保温层材料出现了破损,湖南人C厅展柜内微环境的湿度波动受到展柜外环境的较大影响,导致了文物反复发霉的问题。后续通过提质改造,古尸保存室和湖南人C厅展柜内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且发现展柜气密性对维持展柜内微环境的平稳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风险预控系统 温度 湿度 监测 控制 气密性
原文传递
合浦汉墓出土典型宝玉石珠饰的科学分析及其对产地溯源的启示
12
作者 刘松 刘琦 +2 位作者 袁仪梦 董俊卿 李青会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6期95-111,共17页
珠饰作为丝绸之路交流的重要标识物之一,具有材质多样、体积小、数量大、时空分布广泛等特征,是研究区域间和区域内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实物证据。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之一,合浦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宝玉石质珠饰。本文利用... 珠饰作为丝绸之路交流的重要标识物之一,具有材质多样、体积小、数量大、时空分布广泛等特征,是研究区域间和区域内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实物证据。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之一,合浦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宝玉石质珠饰。本文利用多种现代分析技术对合浦汉墓出土的各类典型宝玉石质珠饰样品进行了科学研究,明确了各类珠饰的材质属性、制作工艺等相关信息,探讨了其可能的产地来源。分析表明,合浦汉墓出土的宝玉石质珠饰主要有绿柱石、石榴子石、玛瑙、水晶(无色水晶、黄水晶、紫水晶等)、绿松石、琥珀等类型,反映了汉代合浦地区与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原内陆地区之间的联系。合浦汉墓出土的珠饰特征与桂北地区存在一定差异,表明了内陆江河是古代区域内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渠道,在区域内交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饰 宝玉石 合浦 汉墓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出土琥珀产地指纹特征筛选与溯源方法研究——以汉代出土琥珀为例
13
作者 李妍 赵彤 +2 位作者 刘琦 王雅玫 张志清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4期11-29,共19页
汉代是我国古代琥珀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琥珀的出土数量、形制均在汉代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采用无损谱学手段对风化、氧化的出土琥珀进行测试时,样品表面的渣化、粉化状态会给无损测试和结果分析带来不小的挑战。本文选取来自波罗... 汉代是我国古代琥珀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琥珀的出土数量、形制均在汉代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采用无损谱学手段对风化、氧化的出土琥珀进行测试时,样品表面的渣化、粉化状态会给无损测试和结果分析带来不小的挑战。本文选取来自波罗的海、缅甸和辽宁抚顺的113块不同氧化程度的琥珀原石样品作为参考样品,以探明氧化蚀变给不同产地琥珀的谱学特征带来的具体影响,利用了显微观察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采集了波罗的海、缅甸和抚顺琥珀氧化前后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未氧化和氧化程度较低的琥珀原石样品,通过红外光谱可以较好的对3个产地的琥珀进行区分。在对琥珀原石样品红外光谱数据处理后,建立了用于出土琥珀产地溯源的红外光谱数据库和基于谱峰识别的产地溯源流程,并结合模式识别分析方法建立了琥珀原石产地溯源模型,该模型对113件琥珀原石的产地识别效果较好,准确率达到了96.5%。采用琥珀原石样品红外光谱数据库分别建立适用于两地出土琥珀的产地溯源模型,模型分类结果表明海昏侯墓出土琥珀均来自缅甸,而湖南汉墓中3件出土琥珀来自波罗的海,1件来自缅甸。由此可见,在汉代时波罗的海琥珀和缅甸琥珀便已传入了中国并被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琥珀 氧化 产地溯源 红外光谱 模式识别分析
下载PDF
湖南宁乡尹家冲刘宋纪年墓发掘简报
14
作者 杨宁波 邱玥 +1 位作者 胡泽洲(摄) 杨町(摄)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59,共5页
2020年9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尹家冲M1进行了考古发掘。M1为带短甬道的单室砖墓,墓砖有“元嘉七年宜子孙”等铭文,出土的瓷器具有东晋晚期至南朝前期瓷器的典型特征,其胎釉特征和装烧工艺与同时期岳州窑的产品特征... 2020年9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尹家冲M1进行了考古发掘。M1为带短甬道的单室砖墓,墓砖有“元嘉七年宜子孙”等铭文,出土的瓷器具有东晋晚期至南朝前期瓷器的典型特征,其胎釉特征和装烧工艺与同时期岳州窑的产品特征相符。尹家冲M1是为数不多的有明确纪年的湖南南朝早期墓,出土青瓷为研究岳州窑产品的年代序列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宁乡 刘宋纪年墓 岳州窑 青瓷
原文传递
湖南安仁苗竹山东汉墓发掘简报
15
作者 陈斌 韦星星 +4 位作者 蔡宁 张春龙 杨盯(摄影) 郑容(绘图) 李权(绘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46,共23页
2023年10月至12月在湖南省安仁县苗竹山墓群发掘了14座汉至宋代墓葬,其中M4打破M5和M8,M8打破M5。依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以及墓葬之间的打破关系,推测M5年代为东汉早期,M8为东汉中期,M4为东汉晚期。三座墓葬的发现以及其之间的打破关系... 2023年10月至12月在湖南省安仁县苗竹山墓群发掘了14座汉至宋代墓葬,其中M4打破M5和M8,M8打破M5。依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以及墓葬之间的打破关系,推测M5年代为东汉早期,M8为东汉中期,M4为东汉晚期。三座墓葬的发现以及其之间的打破关系,为安仁苗竹山墓群东汉墓的分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进一步探讨湘南地区东汉墓葬的分期与年代、社会发展以及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竹山墓群 打破关系 东汉墓
原文传递
湖南博物院藏西汉铜镜
16
作者 温星金 张婷婷 《文物天地》 2024年第10期48-57,共10页
湖南博物院收藏有数量丰富的汉代铜镜,大多源于长沙汉墓的发掘。这批铜镜反映了西汉铜镜的铸镜工艺水平和艺术风格。文章选了馆藏部分未经发表的精品,将其分为蟠蝎纹、花叶纹、草叶纹、星云纹、四乳四龙纹等15个种类,分别对其年代和特... 湖南博物院收藏有数量丰富的汉代铜镜,大多源于长沙汉墓的发掘。这批铜镜反映了西汉铜镜的铸镜工艺水平和艺术风格。文章选了馆藏部分未经发表的精品,将其分为蟠蝎纹、花叶纹、草叶纹、星云纹、四乳四龙纹等15个种类,分别对其年代和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地区出土的西汉铜镜做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汉墓 西汉铜镜 湖南博物院
原文传递
马王堆一号汉墓内棺出土“黑色菱形纹罗地信期绣”的科技分析
17
作者 刘琦 彭诗琦 +2 位作者 王帅 喻燕姣 贺鸣萱 《文物天地》 2024年第4期47-50,共4页
利用包括XRF成像技术在内的先进方法,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内棺出土“黑色菱形纹罗地信期绣”丝绵袍残片进行科技检测,发现该纺织品工艺繁杂,罗织物的褐黑色泽应是单独经染色加工而成。在黑色罗织物上进行刺绣之前,使用了含铅颜料规划底稿,... 利用包括XRF成像技术在内的先进方法,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内棺出土“黑色菱形纹罗地信期绣”丝绵袍残片进行科技检测,发现该纺织品工艺繁杂,罗织物的褐黑色泽应是单独经染色加工而成。在黑色罗织物上进行刺绣之前,使用了含铅颜料规划底稿,为刺绣加工起到定位和指示作用,而且刺绣使用了至少3种颜色的丝质绣线。在黑色罗底上刺绣精细的朱红色、深红色纹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尚赤”的楚国传统和汉初“服黑”文化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科技检测 黑色菱形纹罗地信期绣
原文传递
湖南汉代考古概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成林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9,共11页
湖南东、西、南三面为山脉环绕:东面为幕阜山、九岭山和罗霄山脉,南面为南岭山系,西面为武陵山脉;北面为洞庭湖平原(通过华容隆起与湖北分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湖南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雪峰山脉,将湖南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面... 湖南东、西、南三面为山脉环绕:东面为幕阜山、九岭山和罗霄山脉,南面为南岭山系,西面为武陵山脉;北面为洞庭湖平原(通过华容隆起与湖北分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湖南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雪峰山脉,将湖南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面为湘江和资水流域,西面为沅水和澧水流域(图一)。湖南这种独特的地形特点对湖南历史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平原 湖南中部 地理单元 地形特点 幕阜山 九岭山 汉代考古 雪峰山脉
原文传递
长沙五里牌东汉墓出土宝石珠饰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外交流 被引量:2
19
作者 喻燕姣 段晓明 +6 位作者 王卉 申国辉 李明洁 覃璇 许宁宁 刘琦 李青会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2年第6期67-76,共10页
珠饰作为人类重要佩饰,自远古之时起就深受人们喜爱。珠饰是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材质最丰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类器物,是古代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长沙五里牌M9东汉墓出土的宝石珠饰进行了原位无损分... 珠饰作为人类重要佩饰,自远古之时起就深受人们喜爱。珠饰是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材质最丰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类器物,是古代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长沙五里牌M9东汉墓出土的宝石珠饰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确认这些珠饰由绿柱石族的海蓝宝石、透绿柱石以及显晶质石英的透明水晶、黄水晶制成。相似的海蓝宝石珠饰、龟形饰、海螺形饰和系领珠广泛出土于岭南地区如合浦、广州汉墓,以及东南亚克拉地峡、南亚次大陆等多个地区。我们认为这批宝石珠饰是由南亚或东南亚经海上丝绸之路输入的舶来品,研究结果进一步确立了长沙为海上丝绸之路内陆段贸易和消费的重要节点,并为探讨长江中游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文化贸易往来和友好交往提供了新的重要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柱石 黄水晶 宝石珠饰 拉曼光谱 海上丝绸之路 东汉 长沙
下载PDF
湖南宁乡市炭河里遗址新屋湾地点发掘简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盛伟(执笔/绘图) +3 位作者 赵亚锋 胡铁兰(绘图) 潘志杰(绘图) 桃初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47,F0002,共18页
2016年4~7月对炭河里遗址新屋湾地点的发掘,发现西周、东周和六朝时期遗存。以西周时期遗存最丰富,遗迹主要为灰坑,出土遗物有陶器、硬陶器、铜器、石器等,与炭河里城址出土遗物相近,年代在西周早中期。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炭河里... 2016年4~7月对炭河里遗址新屋湾地点的发掘,发现西周、东周和六朝时期遗存。以西周时期遗存最丰富,遗迹主要为灰坑,出土遗物有陶器、硬陶器、铜器、石器等,与炭河里城址出土遗物相近,年代在西周早中期。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炭河里文化的年代与分期,以及黄材盆地商周时期的文化序列与聚落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宁乡市 炭河里遗址 新屋湾地点 两周时期 六朝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