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淮区1570例1~3月龄婴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情况
1
作者 印淑慧 梁毅 魏静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7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秦淮区1570例1~3月龄婴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秦淮区妇幼保健所参与常规体检的1570例1~3月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婴儿均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情况、先天... 目的探讨秦淮区1570例1~3月龄婴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秦淮区妇幼保健所参与常规体检的1570例1~3月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婴儿均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情况、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分布及卵圆孔未闭发生率,分析不同月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分布情况。结果1570例1~3月龄婴儿筛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80例,占比24.20%;1~3月龄女婴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29.54%,高于男婴的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0例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359例,占比94.47%;室间隔缺损17例,占比4.47%;肺动脉瓣狭窄2例,占比0.53%;动脉导管未闭2例,占比0.53%。10例0~1个月婴儿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例,占比30.00%;1407例>1~2个月婴儿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58例,占比25.44%;153例>2~3个月婴儿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9例,占比12.42%。1570例1~3月龄婴儿中,卵圆孔未闭患儿947例,卵圆孔未闭发生率为60.32%。结论秦淮区1~3月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较高,女婴、>1~2个月婴儿群体,临床需增强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工作,以便于早确诊、早治疗,并督促卵圆孔未闭婴儿定期复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先天性心脏病 早期筛查
下载PDF
南京2504例0~3岁婴幼儿的骨密度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微微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3-826,共4页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孕期母亲补钙、佝偻病早期症状与骨密度Z值的关系,为更好地预防儿童佝偻病和低骨密度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对南京市秦淮区妇幼保健所儿保门诊的2504例0~3岁婴幼儿,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其骨密度进行检测,分...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孕期母亲补钙、佝偻病早期症状与骨密度Z值的关系,为更好地预防儿童佝偻病和低骨密度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对南京市秦淮区妇幼保健所儿保门诊的2504例0~3岁婴幼儿,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其骨密度进行检测,分析骨密度不足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孕期补钙情况、佝偻病早期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0~3岁女童骨密度Z值总体低于男童(P<0. 001)。在0~3月,3~6月,6月~1岁3个年龄段中,女童骨密度不足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男童(P<0.001)。1~3岁年龄段中,男女童骨密度不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月年龄段的婴儿骨密度不足检出率最高,达83. 5%,其中女童骨密度不足检出率占该年龄总案例的51. 0%。佝偻病早期症状与骨密度不足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母亲孕期补钙与骨密度不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要定期监测婴幼儿骨密度,关注1岁以内小儿的骨密度,尤其关注女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性别 年龄 超声骨密度检测 婴幼儿
下载PDF
Hammersmith婴儿神经学检查在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随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田巍巍 朱敏 +3 位作者 张跃 汤健 赵晓科 李红英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95-799,共5页
目的探讨Hammersmith婴儿神经学检查(HINE)对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方法选取在矫正3、6、9、12月龄均完成HINE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S)评估的高危儿207例,根据矫正12月龄时其粗大运动发育结局将其分为发育正常组和发育... 目的探讨Hammersmith婴儿神经学检查(HINE)对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方法选取在矫正3、6、9、12月龄均完成HINE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S)评估的高危儿207例,根据矫正12月龄时其粗大运动发育结局将其分为发育正常组和发育迟缓组,以2组患儿各随访月龄HINE总分差异确定区分效度;计算各随访月龄HINE总分与GDS粗大运动发育商的Spearman系数(rs),并分析二者的同时效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各随访月龄HINE预测矫正12月龄时粗大运动发育迟缓的总分临界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以评价其预测效度。结果各随访月龄粗大运动发育迟缓组HINE总分均低于发育正常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NE总分与GDS粗大运动发育商的同时效度在矫正6月龄时最高,9、12月龄时次之,3月龄时相对最低(rs值分别为0.751、0.681、0.680、0.549,P<0.001)。HINE预测矫正12月龄时粗大运动发育迟缓的总分临界值分别为60、67、71、71分;AUC分别为0.884、0.924、0.897、0.905;敏感度分别为0.932、0.886、0.773、0.659;特异度分别为0.712、0.841、0.822、0.920(P<0.001)。结论HINE对高危儿出生后第1年粗大运动发育迟缓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其总分临界值可作为高危儿神经运动发育结局的辅助诊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儿 Hammersmith婴儿神经学检查 Gesell发育诊断量表 粗大运动 预测效度
原文传递
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田巍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12-814,共3页
目的分析南京市秦淮区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现状及不同的干预效果,为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健康和腹泻的婴幼儿分别采用尿半乳糖检测,结果阳性者为乳糖酶缺乏;合并胃肠道症状提示乳糖不耐受;并对乳糖不耐受儿童的不同干预结果... 目的分析南京市秦淮区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现状及不同的干预效果,为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健康和腹泻的婴幼儿分别采用尿半乳糖检测,结果阳性者为乳糖酶缺乏;合并胃肠道症状提示乳糖不耐受;并对乳糖不耐受儿童的不同干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腹泻婴幼儿乳糖酶缺乏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腹泻的母乳喂养儿乳糖酶缺乏检出率低于腹泻的人工喂养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原乳类饮食加服乳糖酶组与无乳糖饮食组的止泻时间均少于继续原乳类饮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腹泻易继发乳糖不耐受。母乳喂养儿乳糖不耐受检出率低于人工喂养儿。继续原乳类饮食加服乳糖酶与无乳糖饮食的干预效果均优于继续原乳类饮食,但临床应用各有缺点;乳糖不耐受影响儿童健康,需早发现、早诊断,并及早予以针对性地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不耐受 乳糖酶 无乳糖饮食 婴幼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