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内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生影响因素及其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1
作者 马孟琦 杨弋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目的探讨院内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生影响因素及其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2023年4月996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性腹泻分为发生组72例与未发生组924例。调查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生率,并通过单因素... 目的探讨院内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生影响因素及其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2023年4月996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性腹泻分为发生组72例与未发生组924例。调查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生率,并通过单因素、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院内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绘制预测院内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996例患儿住院期间72例发生感染性腹泻,发生率为7.23%,以病毒感染为主(4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体质量指数≤18.4 kg/m^(2)、餐前便后未洗手、病房未每日通风消毒、肠道菌群失调、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7.27μg/mL、CD4+/CD8+≤1.55是院内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时间<3 d、白细胞介素-17(IL-17)≤11.74 pg/mL是院内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生的保护因素(P<0.01)。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858,该列线图模型预测院内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0.814,0.903),敏感度为68.74%,特异度为86.24%。结论院内儿童感染性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年龄、体质量指数、餐前便后洗手、住院时间、病房每日通风消毒、肠道菌群失调及sIgA、IL-17、CD4+/CD8+水平是院内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根据此制订针对性应对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院内儿童感染性腹泻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儿童 医院感染 影响因素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白细胞介素-17 应对措施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参歧肠泰合剂联合口服补液盐散(Ⅲ)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马孟琦 张川波 +1 位作者 高志伟 杨弋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2582-2586,共5页
目的参歧肠泰合剂联合口服补液盐散(Ⅲ)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口... 目的参歧肠泰合剂联合口服补液盐散(Ⅲ)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补液盐散(Ⅲ),先将1袋口服补液盐散(Ⅲ)溶解于250 mL温开水,根据患儿脱水情况以30~50 mL/kg剂量进行调节,4 h内服用完毕,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餐前30 min口服参歧肠泰合剂,初次剂量为30 mL,维持剂量为10 mL/次,3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7%(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退热时间、止呕时间、止泻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乳杆菌、双歧杆菌均显著增加,而肠杆菌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道菌群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10及IL-15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歧肠泰合剂联合口服补液盐散(Ⅲ)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可降低患儿炎性因子水平,调节肠道菌群,缩短症状消失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歧肠泰合剂 口服补液盐散(Ⅲ) 感染性腹泻 肠道菌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5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