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场MR二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在膝关节创伤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杰 陈京美 +1 位作者 陈钰辉 王永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 探讨低场MR二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2D Spoiled gradient echo,2D SPGR)在膝关节创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2年9月~2014年10月80例膝关节创伤病例,所有病例均在SET1 WI、FSET2 WI、STIR、GRE常规扫描序列基础上... 目的 探讨低场MR二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2D Spoiled gradient echo,2D SPGR)在膝关节创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2年9月~2014年10月80例膝关节创伤病例,所有病例均在SET1 WI、FSET2 WI、STIR、GRE常规扫描序列基础上,增加轴位、冠状位、矢状位2DSPGR序列,比较病变显示情况.结果 2D SPGR序列图像成像速度快、信噪比高、病变边缘显示清晰等特点,与手术、随访结果比较,骨折/骨挫伤、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SET1WI序列,常规SET1WI与2D SPGR序列诊断符合率分别为骨折/骨挫伤69.6% 、88.6%,半月板损伤48.8%、81.4%,关节软骨损伤56.3%、81.3%.2种扫描序列对上述病变诊断符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低场MR 2D SPGR序列在膝关节骨折/骨挫伤、软骨及半月板损伤诊断中与SET1 WI序列相比有明显优势,对诊断膝关节创伤病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扫描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创伤 二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 低场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联合ABCD2评分在TIA发作早期发生脑梗死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杰 李颖 +1 位作者 吴立梅 田玉红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3期62-66,共5页
目的:分析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灌注成像联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卒中风险预测ABCD2评分对TIA发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45例临床确诊TIA住院患者,分别进行3D ASL灌注成像和ABCD2评分。根据ABCD2... 目的:分析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灌注成像联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卒中风险预测ABCD2评分对TIA发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45例临床确诊TIA住院患者,分别进行3D ASL灌注成像和ABCD2评分。根据ABCD2评分将45例患者分为低危组(11例)、中危组(13例)和高危组(21例);根据3D ASL有无低灌注病灶分ASL低灌注组(23例)及ASL正常灌注组(22例);按TIA患者7 d内是否进展判断为梗死及非梗死。分析3D ASL灌注检查结果、ABCD2评分及二者联合应用与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关系。结果:在45例TIA患者中末次发病后7 d内发生脑梗死10例(占22.2%)。ABCD2评分低危组11例,7 d内无脑梗死发生;中危组13例,2例发生脑梗死(占15.4%);高危组21例,8例发生脑梗死(占34.8%);ABCD2评分与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呈正相关(r=0.46,P<0.05)。3D ASL脑灌注成像中,正常灌注组22例,其中1例7 d内发生了脑梗死(占4.5%),低灌注组23例中9例发生了脑梗死(占39.1%),正常灌注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低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2,P<0.05)。ABCD2评分低危+低灌注及正常灌注共11例,无脑梗死发生,ABCD2评分中高危+低灌注21例,9例发生脑梗死(占42.9%),ABCD2评分中高危+正常灌注13例,1例发生脑梗死(占7.7%)。ABCD2评分高危+低灌注16例,8例发生梗死(占50.0%),高危+正常灌注5例,0例梗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4,P<0.05)。结论:3D ASL灌注成像联合ABCD2评分在预测TIA后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ABCD2评分 脑梗死
下载PDF
多参数ASL成像联合MRA成像对判断TIA后脑梗死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杰 李颖 +1 位作者 吴立梅 田玉红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11期87-91,共5页
目的:评价多参数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成像对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39例TIA患者,分别进行MRA及3DASL灌注成像,使用2个标记延迟(PLD)时间分别为1.5 s及2.5 s,分... 目的:评价多参数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成像对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39例TIA患者,分别进行MRA及3DASL灌注成像,使用2个标记延迟(PLD)时间分别为1.5 s及2.5 s,分析MRA阳性与3D ASL灌注PLD 1.5 s阳性及PLD 2.5 s阳性与TIA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二者联合使用与TIA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3DASL成像PLD2.5 s阳性、MRA+ASL成像PLD1.5 s阳性、MRA+ASL成像PLD 2.5 s阳性与TIA后脑梗死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07,x^2=7.800,x^2=17.550;P<0.05),其中MRA+ASL成像PLD2.5 s均阳性相关性最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71,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846),与单独使用MRA或ASL的方法比较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64,P<0.05)。结论:采用长短为1.5 s和2.5 s的2个PLD时间相结合的3D ASL成像可以反映血管狭窄后的代偿水平,结合MRA检查对TIA后脑梗死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标记延迟(PLD)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