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超声及虚拟组织学评估冠状动脉血管重构与斑块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谭强 王庆胜 +5 位作者 杨红梅 张扬 韩桂华 马卉 李扬 张双月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及虚拟组织学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重构与斑块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1例冠心病患者行血管内超声及虚拟组织学检查,根据其重构指数分为正性重构组(n=19)及负性重构组(n=22),检测并比较两组的斑块负荷、血管...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及虚拟组织学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重构与斑块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1例冠心病患者行血管内超声及虚拟组织学检查,根据其重构指数分为正性重构组(n=19)及负性重构组(n=22),检测并比较两组的斑块负荷、血管面积、管腔面积以及斑块成分等。结果与负性重构组比较,正性重构组最小管腔处血管面积(17.95±4.25 mm^2比11.44±2.13 mm^2)、管腔面积(6.02±1.85 mm^2比4.98±1.06 mm^2)、斑块负荷(63.83%±7.89%比63.83%±7.89%)均显著增大(P<0.05)。虚拟组织学显示正性重构组比负性重构组坏死成分比例增加(30.38%±9.33%比17.19%±11.31%,P=0.001)、纤维成分比例减少(44.61%±14.93%比61.08%±14.81%,P=0.002),钙化和纤维脂质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重构指数与坏死成分比例呈正相关(r=0.373,P=0.023)。结论冠状动脉的正性重构伴随着坏死核心增加,正性重构可能是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虚拟组织学 斑块成分 血管重构
下载PDF
非诺贝特与氟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红梅 刘晓媛 +3 位作者 马利祥 李 松 刘向东 王爱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2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46例随机分成二组,一组23人,口服非诺贝特每次100mg,每日三次;另一组23人,口服氟伐他汀200mg每晚一次,疗程均为四周。与服药前比,服非诺贝特四周后血清TC、TG、LDL-C分别下降12.77%、43.32%、12.54%,HDL-C升高22.2... 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46例随机分成二组,一组23人,口服非诺贝特每次100mg,每日三次;另一组23人,口服氟伐他汀200mg每晚一次,疗程均为四周。与服药前比,服非诺贝特四周后血清TC、TG、LDL-C分别下降12.77%、43.32%、12.54%,HDL-C升高22.22%;服氟伐他汀四周后血清TC、TG、LDL-C分别下降16.57%、22.35%、12.80%,HDL-C升高15.13%,两组间比较,非诺贝特降TG优于氟伐他汀,氟伐他汀降TC优于非诺贝特,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观察 原发性高脂血症 氟伐他丁 非诺贝特胶囊 治疗
下载PDF
脐带结缔组织多潜能干细胞向内皮及心肌方向的分化
3
作者 谭强 马春朋 +5 位作者 王庆胜 齐羲明 孙丽敏 邹晓译 柳东田 卞秋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0期7455-7458,共4页
背景:脐带结缔组织富含多潜能干细胞,其免疫原性弱、增殖力强。目的:验证体外培养人类脐带结缔组织(wharton’s jelly)中多潜能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方向的诱导分化。方法:贴块法培养人类脐带结缔组织多潜能干细胞。结果与结论:... 背景:脐带结缔组织富含多潜能干细胞,其免疫原性弱、增殖力强。目的:验证体外培养人类脐带结缔组织(wharton’s jelly)中多潜能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方向的诱导分化。方法:贴块法培养人类脐带结缔组织多潜能干细胞。结果与结论:①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鉴定,多潜能干细胞CD105、CD73、CD90、CD44、CD54阳性,而CD45、CD34、CD106和CD133阴性。②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诱导后,细胞表现内皮细胞形态,可以吞噬ac-LDL并结合UEA-1。③以5-氮杂胞甘诱导后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心肌细胞标记物肌钙蛋白Ⅰ和β肌球蛋白重链表达阳性。提示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从脐带结缔组织中得到大量干细胞,该细胞可以向心肌及内皮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多潜能干细胞 结缔组织 内皮细胞 心肌细胞
下载PDF
阵发性房颤随访情况和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君 谭强 +5 位作者 张双月 邹晓译 郝佳 孙强 张扬 丁立君 《心脏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82-184,188,共4页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的随访情况和分析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主要结局(是否发生房颤进展)和临床事件(卒中、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出血事件),再按是否房颤进展分为房颤进展组(n=87)和房颤未...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的随访情况和分析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主要结局(是否发生房颤进展)和临床事件(卒中、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出血事件),再按是否房颤进展分为房颤进展组(n=87)和房颤未进展组(n=129)。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2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经过3.45年(中位数)随访发生房颤进展者87例,其发生进展率为40.2%,年进展率为11.7%。房颤进展组脑卒中、心力衰竭、房颤相关的再住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房颤未进展组(分别17%vs.6%,18%vs.5%,37%vs.17%,分别P<0.05,P<0.01和P<0.01);两组间病死率及出血发生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 1.082,95%CI 1.016-1.392,P<0.05)、左房内径>45 mm(OR 2.339,95%CI 1.445-3.785,P<0.05)、CHADS2评分>3分(OR 1.382,95%CI 1.081-1.987,P<0.05)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OR 1.124,95%CI 1.005-2.345,P<0.05)是房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年发生率为11.6%。影响房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左房内径、hs-CRP水平及CHADS2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房颤进展 超敏C反应蛋白 CHADS2评分
下载PDF
内皮功能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谭强 郝佳 +2 位作者 陈明 张兆前 王丽娜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49-653,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内皮功能受损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9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无房颤病史窦性心律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测定,并根据... 目的旨在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内皮功能受损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9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无房颤病史窦性心律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测定,并根据FMD水平将房颤患者分为低FMD房颤组(n=97,FMD<5.9%)和高FMD房颤组(n=194,FMD≥5.9%)。进行30个月的临床随访,首要终点事件定义为复合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和需住院的心力衰竭)。结果低FMD房颤组平均年龄较对照组增高(P<0.05),也较高FMD房颤组增高(P<0.05)。低FMD房颤组CHA_(2)DS_(2)-VASc积分较高FMD房颤组显著增加(P<0.05)。同时心脏超声数据显示低FMD房颤组左房末径值较对照组增高(P<0.01)、也较高FMD房颤组增高(P<0.05);高FMD组左房末径值较对照组也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低FMD房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P<0.01),高FMD房颤组亦增加(P<0.05);与低FMD房颤组比较,高FMD房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种类主要是心衰及卒中。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FMD值(OR=1.941,95%CI 1.005~3.748,P<0.05),CHA_(2)DS_(2)-VASc积分(OR=1.415,95%CI 1.024~1.956,P<0.05)以及LAD值(OR=1.055,95%CI 1.013~1.099,P≤0.01)是预测阵发房颤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阵发房颤患者内皮功能受损与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心衰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功能 阵发性房颤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心衰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对兔骨髓内皮祖细胞及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谭强 李广平 +2 位作者 王庆胜 郑成环 张双月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2186-2193,共8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兔骨髓内皮祖细胞(EPC)与循环EPC功能的影响,并观察骨髓EPC和循环EPC自体移植对糖尿病兔急性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方法 四氧嘧啶法制造家兔糖尿病模型,8周后糖尿病兔分别抽取骨髓或外周血后于体外培养骨髓EPC及循...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兔骨髓内皮祖细胞(EPC)与循环EPC功能的影响,并观察骨髓EPC和循环EPC自体移植对糖尿病兔急性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方法 四氧嘧啶法制造家兔糖尿病模型,8周后糖尿病兔分别抽取骨髓或外周血后于体外培养骨髓EPC及循环EPC,进行细胞鉴定并分别测定两种细胞的集落数、增殖力、黏附功能、成血管能力。糖尿病兔随机分为骨髓EPC组(n=6)、循环EPC组(n=6)及糖尿病对照组(n=6),并选取正常家兔作为正常对照组(n=6)进行细胞培养实验。骨髓EPC组、循环EPC组及糖尿病对照组兔制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分别心肌内自体移植骨髓EPC、循环EPC及培养液。4周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Masson染色测定心肌纤维化面积,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密度,超声心动图分析心功能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兔比较,糖尿病兔循环EPC的集落数、增殖力、黏附力、成血管能力下降(均P〈0.05),骨髓EPC的集落数、增殖力、黏附力下降,但与正常对照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血管能力较正常对照兔下降(P=0.023)。与循环EPC组及糖尿病对照组比较,骨髓EPC组心肌纤维化面积较小(6.98%±0.94%比13.03%±2.97%、15.84%±4.74%,均P=0.001),血管密度[(792±87)比(528±71)、(372±77)条/mm2,均P〈0.001]较大,VEGF(6.25±2.33比2.19±1.01、1.55±0.52,均P〈0.001)及bFGF(6.38±2.65比1.24±0.76、1.18±0.82,均P〈0.001)的mRNA表达水平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61%±4%比47%±5%、50%±10%,均P〈0.05)较高。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循环EPC组血管密度增加,但心肌纤维化面积、VEGF和bFGF的mRNA表达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损害了兔循环EPC功能,也影响了骨髓EPC成血管功能;糖尿病兔骨髓EPC自体移植可通过促血管新生及旁分泌作用减少心肌纤维化并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血管细胞 糖尿病 骨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循环早期内皮祖细胞与外向生长内皮细胞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谭强 邱录贵 +5 位作者 李广平 李长虹 孟恒星 杨万松 郑成环 刘洪梅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8-664,共7页
目的探讨循环早期内皮祖细胞(early-EPC)与外向生长内皮细胞(OEC)的生物学差别以及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单个核细胞于体外培养early-EPC和OEC,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CD14、CD34、CD45、CD105、CD13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型受体(VE... 目的探讨循环早期内皮祖细胞(early-EPC)与外向生长内皮细胞(OEC)的生物学差别以及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单个核细胞于体外培养early-EPC和OEC,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CD14、CD34、CD45、CD105、CD13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型受体(VEGFR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情况。应用激光共聚焦鉴定细胞吞噬及结合的能力,并分别测定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黏附功能、成血管能力以及分泌一氧化氮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其次,将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early-EPC组(n=6)、OEC组(n=6)及对照组(n=6)。在3组动物制造出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分别向心肌内移植early-EPC、OEC及培养液。4周后测定移植细胞的分布情况及血管密度,并分析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early-EPC显示为CD14、CD45阳性,而OEC不表达CD14、CD45。两种细胞均表达内皮标志CD105、VEGFR2及vWF;均可以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并结合荆豆凝集素1(UEA-1)。OEC增殖力、成血管能力较early-EPC明显增强,但两种细胞黏附能力及分泌VEGF、一氧化氮的能力无差别。early-EPC移植不能增加血管密度及改善心功能,而OEC可以整合入血管、促进血管新生并改善心功能。结论 early-EPC不具备祖细胞的特征。OEC具有祖细胞的特征,能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是适合的移植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外向生长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心肌缺血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氟伐他汀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谭强 李广平 +5 位作者 张双月 富华颖 邹晓译 赵君 郝佳 孙强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61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80mg口服,1次/d。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及随访24...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61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80mg口服,1次/d。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及随访24个月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前及随访24个月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2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随访24个月,观察2组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发生情况。结果氟伐他汀组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率(24.59%)和心力衰竭发生率(6.55%)明显低于对照组(49.12%、19.29%)(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发生率(8.19%)、脑卒中发生率(6.55%)与对照组(12.28%、8.7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随访24个月时,氟伐他汀组血清C反应蛋白[(1.34±0.91)、(0.73±0.32)mg/L]和同型半胱氨酸[(11.79±2.79)、(11.41±3.12)μmol/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58±1.91)mg/L、(16.93±5.81)μmol/L]和对照组[(1.70±0.91)、(0.98±0.74)mg/L,(15.05±4.81)、(14.65±8.21)μmol/L](P<0.05);随访24个月时,氟伐他汀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可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和心力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氟伐他汀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外向生长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谭强 李广平 +1 位作者 王庆胜 刘洪梅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外向生长内皮细胞(outgrowth endothelial cells,OEC)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30例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30例,受检者分别抽取外周血20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外向生长内皮细胞(outgrowth endothelial cells,OEC)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30例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30例,受检者分别抽取外周血20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后于体外培养,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CD14、CD34、CD45、CD105、CD13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情况;激光共聚焦鉴定OEC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及结合荆豆凝集素(UEA-1)的能力;计数培养16d形成的OEC集落数,取P1代细胞,分别采用噻唑兰(MTT)法、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两组OEC的增殖能力、黏附功能以及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OEC流式鉴定结果均为CD14和CD45阴性,CD133、CD34、CD105、KDR、vWF阳性,两组培养的OEC均可以吞噬ac—LDL并结合UEA-1;糖尿病组OEC集落数显著小于对照组[(2.20±1.13)CFU对(3.63±1.29)CFU,t=4.565,P〈0.01];糖尿病组细胞增殖力[(0.307±0.031)A9,较对照组[(0.484±0.070)A]减弱(t=11.519,P〈0.01);糖尿病组细胞黏附功能[(37.74±8.37)个/HP],较对照组[(51.66±11.39)个/HP5减弱(t=5.513,P〈0.01);糖尿病组合成NO[(273.40±49.85)〉mol/L]和NOS能力[(38.05±8.68)U/ml],均较对照组[(362.23±49.88)μmol/L和(51.61±10.29)U/ml]显著降低(t=6.894,5.535,均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外向生长内皮细胞数量和功能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永久性心房颤动老年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谭强 李广平 +1 位作者 齐曦明 富华颖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老年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在老年人群中选取永久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各35例。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CD34+/鼠抗人激酶插入域受体(KDR+)细胞数。分别抽取两组外周...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老年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在老年人群中选取永久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各35例。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CD34+/鼠抗人激酶插入域受体(KDR+)细胞数。分别抽取两组外周血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后于体外培养。计数培养后形成的EPC集落数,采用噻唑兰(MTT)法、黏附能力测定实验、Matrigel胶上培养测定EPC增殖力、黏附力、成血管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检测EPC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分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房颤组CD34+/KDR+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20.0±12.7)个/10^4比(77.9±58.9)个/10^4(P〈0.05)。体外培养中EPC集落数房颤组少于对照组(1.8±0.6)CFU比(3.5±0.8)CFU(P〈0.01)。房颤组EPC增值力、黏附力、成血管能力较对照组降低(P〈0.01或P〈0.05)。房颤患者EPC旁分泌VEGF较对照组减少(27.4±9.9)ng/L比(41.9±7.3)ng/L(P〈0.01),生成N0的能力也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永久性房颤老年患者EPC数量减低,增殖、黏附、成血管能力降低,旁分泌VEGF及NO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内皮细胞 心房颤动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