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富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与腘绳肌腱修复创伤性髌骨脱位
1
作者 王新民 闫文凯 +1 位作者 宋亚辉 刘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410,共7页
背景:临床上创伤性髌骨脱位合并内侧髌股韧带股骨止点或体部撕裂多采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手术,为促进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后的腱骨愈合,研究者采用了包括生长因子、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在内的多种生物治疗技术。目的:探讨自体富白细胞-... 背景:临床上创伤性髌骨脱位合并内侧髌股韧带股骨止点或体部撕裂多采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手术,为促进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后的腱骨愈合,研究者采用了包括生长因子、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在内的多种生物治疗技术。目的:探讨自体富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联合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修复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诊治的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3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8)与对照组(n=19),试验组接受自体富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联合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对照组接受单纯自体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通过目测类比评分、Lysholm评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状态,通过MRI及CT片测量髌股关节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及髌骨外移率,评估髌股关节的稳定性及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术后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6,12个月的Lysholm评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后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Lysholm评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12个月的髌股关节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髌骨外移率及关节活动度测量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术后12个月的髌骨倾斜角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后12个月的髌骨适合角、髌骨外移率及关节活动度及MR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自体富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联合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能有效治疗创伤性髌骨脱位,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髌骨的运动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 腘绳肌腱 创伤性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关节镜双后内入路手术结合早期运动康复与物理治疗对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杰 吕剑 +1 位作者 郝永红 刘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4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探究关节镜双后内入路手术结合早期运动康复与物理治疗对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关节镜双后内入路手术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90例,按... 目的探究关节镜双后内入路手术结合早期运动康复与物理治疗对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关节镜双后内入路手术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90例,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物理治疗,研究组接受早期运动康复治疗。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下肢功能恢复情况(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肢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屈曲角度、伸直受限角度及关节活动范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量表(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HSS)、患者满意度进行记录,并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肢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屈曲角度、关节活动范围均较治疗前增大,伸直受限角度均较治疗前减小,研究组屈曲角度、关节活动范围分别为(112.55±5.16)°、(108.66±11.02)°,均大于对照组[(97.89±4.51)°、(95.16±12.04)°],研究组伸直受限角度为(3.35±1.08)°,小于对照组[(4.89±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在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等方面的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在各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双后内入路手术结合早期运动康复对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愈合、提高膝关节功能,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膝关节 关节镜双后内入路 早期运动康复 物理治疗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应用缝线桥悬吊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膝关节损伤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李杰 吕剑 +1 位作者 王新民 刘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7期1869-1873,共5页
目的 分析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应用缝线桥悬吊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膝关节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患者分... 目的 分析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应用缝线桥悬吊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膝关节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缝线桥悬吊固定疗法,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功能[关节活动度(ROM)、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4.46±5.64) min、(6.98±2.16) d,均短于对照组[(67.26±6.89) min、(11.23±1.2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时的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的ROM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69.98±1.02)、(88.44±3.49)、(94.56±1.23)分,均高于对照组[(67.46±1.45)、(80.55±2.98)、(90.22±0.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的Tegner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术后1、3个月的Tegner评分分别为(2.33±0.51)、(4.05±0.31)分,均高于对照组[(2.11±0.45)、(3.55±0.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6个月时组间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的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同时间点组间比较,观察组的IKDC评分分别为(57.32±2.98)、(86.46±3.19)、(94.21±1.65)分,均高于对照组[(53.27±2.08)、(82.01±2.01)、(90.01±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应用缝线桥悬吊固定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好,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胫骨骨折 缝线桥悬吊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膝关节
下载PDF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4
作者 李永新 尹利荣 +3 位作者 刘永权 李嘉麒 李燕莉 牛增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1年随访的102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保守组(32例)、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1年随访的102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保守组(32例)、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35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35例),治疗1年后评估3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结果PKP组、PVP组治疗优良率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与PVP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3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JO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PKP组、PVP组VAS评分低于保守组,JOA评分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VAS评分低于PVP组,JOA评分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3组Cobb角小于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治疗前,其中PKP组、PVP组Cobb角小于保守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Cobb角小于PVP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PVP组,椎体前缘高度差值大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可提高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PKP在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功能、改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方面优于PVP,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髋臼骨折愈合及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郭月超 安文 +1 位作者 张玉舰 王哲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A组)69...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A组)69例,男51例,女18例;年龄35~75岁,平均(51.07±6.56)岁。经改良Stoppa切口入路(B组)51例,男38例,女13例,年龄35~75岁,平均(53.16±7.32)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 d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少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效果相近,但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改良Stoppa切口入路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 髋臼骨折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可调节双纽扣缝线袢与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王旭阳 郭子腾 +3 位作者 吕剑 王新民 郭成 刘飞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8期748-752,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可调节双纽扣缝线袢固定与极后高位入路置入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1例PCL胫骨止...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可调节双纽扣缝线袢固定与极后高位入路置入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1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可调节双纽扣缝线袢组(A组)与空心螺钉组(B组)。A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4~59岁,平均(37.15±10.57)岁;左膝13例,右膝7例;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4例,Ⅲ型6例。B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8~59岁,平均(38.95±13.39)岁;左膝12例,右膝9例;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3例,Ⅲ型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后抽屉试验及KT-2000结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51.25±3.28)min,少于B组手术时间(66.24±4.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78±2.4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膝关节X线片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A组末次随访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92.85±4.21)分、(91.65±3.83)分,均高于术前(43.65±8.24)分、(37.95±6.39)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末次随访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93.29±3.91)分、(92.81±3.57)分,均高于术前(45.14±9.33)分、(39.24±7.0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后抽屉实验和KT-2000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两种固定方法均表现出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使用可调节双纽扣缝线袢固定具有操作方便、技术简单、手术时间短及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可调节双纽扣缝线袢 后交叉韧带 撕脱骨折 极后高位入路
下载PDF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旭阳 郭子腾 +1 位作者 吕 剑吕 剑 刘飞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22-227,共6页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膝关节内骨折,可导致后交叉韧带松弛,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致使骨关节炎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重要手段。目前其治疗方法众多,...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膝关节内骨折,可导致后交叉韧带松弛,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致使骨关节炎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重要手段。目前其治疗方法众多,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本文对关节镜技术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 撕脱骨折
下载PDF
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燕莉 张静 +3 位作者 王晓唐 高阳 李婷 李永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胫骨干骨折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2例(采用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和B组62例(采用髌... 目的探讨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胫骨干骨折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2例(采用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和B组62例(采用髌下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统计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足甲襞微循环指标(襻顶血管直径、管襻畸形率)、影像测量结果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Lysholm膝关节评分、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襻顶血管直径、管襻畸形率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襻顶血管直径、管襻畸形率组间、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呈升高趋势,术后3、6个月A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高于B组,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ROM呈升高趋势,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ROM组间、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呈升高趋势,活动时VAS评分呈降低趋势,术后3、6个月A组Lysholm评分高于B组,活动时VAS评分低于B组,两组Lysholm及活动时VAS评分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髌上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方面改善效果优于髌下旁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可作为胫骨干骨折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重要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髌上旁入路 髌下旁入路 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 足甲襞微循环
下载PDF
股骨近端闭合防旋髓内钉固定术中使用无菌手套的细菌污染及穿孔情况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杜海荣 张玉舰 +1 位作者 刘瑶 刘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闭合防旋髓内钉固定术中使用无菌手套的细菌污染及穿孔情况。方法 选取股骨近端闭合防旋髓内钉固定术中使用的1 148个无菌手套为研究对象,对无菌手套细菌检出和穿孔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148个无菌手套中,有91个...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闭合防旋髓内钉固定术中使用无菌手套的细菌污染及穿孔情况。方法 选取股骨近端闭合防旋髓内钉固定术中使用的1 148个无菌手套为研究对象,对无菌手套细菌检出和穿孔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148个无菌手套中,有91个(7.93%)手套检出细菌,共发现113株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9株(34.51%)、大肠埃希菌21株(18.58%)及阴沟肠杆菌17株(15.04%)。术中佩戴单层手套在手术结束时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双层手套(P<0.05),在切皮前经聚维酮碘消毒的手套细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未消毒的手套(P<0.05)。手术主刀及器械护士所用手套穿孔率显著高于主刀助手(P<0.05),单层手套的总穿孔率、术后加压发现穿孔率显著高于双层手套(P<0.05)。结论 股骨近端闭合防旋髓内钉固定术中有可能发生无菌手套穿孔导致细菌污染,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阴沟肠杆菌。术前聚维酮碘消毒能降低手套细菌检出率,手术主刀与器械护士的手套更易穿孔,建议术中佩戴双层手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闭合防旋髓内钉固定术 无菌手套 聚维酮碘 消毒 细菌污染 穿孔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低强度经颅超声治疗对TB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欣雨 李悦 +4 位作者 陈燕生 杜娟 梁欣 刘兰祥 曹振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低强度经颅超声(LITUS)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即对照组、TBI组、MSC组、联合治疗组。应用气压控制性皮质撞击仪建立TBI模型,术后24 h内,采用原位注射移...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低强度经颅超声(LITUS)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即对照组、TBI组、MSC组、联合治疗组。应用气压控制性皮质撞击仪建立TBI模型,术后24 h内,采用原位注射移植MSC至损伤位点。使用超声刺激仪对损伤部位进行连续28 d LITUS治疗。术后1、3、7、14、21、28 d对各组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评分),HE染色检测损伤部位病理变化,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BI组的mNSS评分增加(P<0.05),GAP-43、PSD-95表达降低,GFAP表达升高(P<0.05);与TBI组相比,MSC组的mNSS评分降低(P<0.05),BDNF、GAP-43、PSD-95表达升高,GFAP表达降低(P<0.05);与MSC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mNSS评分降低(P<0.05),BDNF、GAP-43、PSD-95表达升高,GFAP表达降低(P<0.05)。结论MSC联合LITUS治疗TBI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促进BDNF、GAP-43、PSD-95表达,减少GFA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低强度经颅超声 间充质干细胞 联合治疗 神经功能损伤
下载PDF
微型锚钉止点重建术对骨性锤状指术后肌腱粘连和远指间关节皮肤破溃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清涛 高新梅 +3 位作者 王宝石 李广章 李岩 韩旭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石黑法手术与微型锚钉止点重建术对骨性锤状指术后肌腱粘连、远指间关节(the 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DIP)皮肤破溃情况的疗效,探讨微型锚钉止点重建术在减少或预防肌腱粘连、DIP皮肤破溃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6月... 目的通过比较石黑法手术与微型锚钉止点重建术对骨性锤状指术后肌腱粘连、远指间关节(the 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DIP)皮肤破溃情况的疗效,探讨微型锚钉止点重建术在减少或预防肌腱粘连、DIP皮肤破溃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7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骨性锤状指患者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采用微型锚钉重建术治疗)与对照组52例(采用石黑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6、9个月患指肌腱粘连、DIP皮肤破溃情况,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伸屈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按滑动度评价两组术后肌腱粘连情况,观察组术后3、6、9个月的伸肌腱止点处的肌腱滑动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肌腱厚度评价两组术后肌腱粘连情况,观察组肌腱愈合处肌腱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1年伸屈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患指DIP皮肤破溃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9个月观察组患者DIP皮肤破溃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型锚钉止点重建术可有效减少或预防肌腱粘连及DIP皮肤破溃情况的发生,并可明显改善患指的伸屈功能,并发症少,与石黑法手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锤状指 微型锚钉止点重建术 石黑法手术 肌腱粘连 皮肤破溃
下载PDF
血清胸苷激酶1联合肿瘤标志物在食管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李倩 董立新 +5 位作者 董思奇 孔丽雨 毛羽 杨森 王超群 齐海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5期564-570,共7页
目的基于术前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及肿瘤标志物探讨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胸外科行食管鳞癌根治术10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基于术前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及肿瘤标志物探讨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胸外科行食管鳞癌根治术10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术前TK1、鳞状细胞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TK1、SCC、CYFRA21-1的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TK1组ESCC患者无病生存期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logistic列线图临床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DCA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模型的适配性。结果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K1、SCC、CYFRA21-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65、3.525、3.515,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36、0.743、0.738;组间比较显示TK1分组与患者分段、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长度、T分期、SCC水平、CYFRA21-1水平有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辅助治疗、肿瘤长度、T分期、TK1水平、SCC水平、CYFRA21-1水平等与ESCC术后患者DFS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K1水平、SCC水平、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包含TK1值、SCC值、淋巴结转移情况与T分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C指数)为0.888,校正曲线提示该模型区分度良好。结论术前TK1水平、SCC水平、T分期、淋巴结转移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相关,基于TK1值、SCC值、T分期、淋巴结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区分度和良好的预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血清胸苷激酶1 鳞状细胞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复合双滑轮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冰 王新民 +2 位作者 吕剑 闫文凯 刘飞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47-653,共7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复合双滑轮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1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复合双滑轮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1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资料,均采用膝关节镜下复合双滑轮技术手术治疗。术后复查膝关节X线、MRI及CT等影像学检查,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进行主观功能评估,膝关节活动测量仪和KT-2000测量仪进行客观评估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31例患者术程顺利,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5个月,平均(12.5±1.2)个月;手术时间55~90 min,平均(61.0±5.0)min。术后半年复查骨折均已骨性愈合,无骨折块分离,无膝关节僵硬、感染、深静脉血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常见并发症。3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仅5例患者Lachman试验Ⅰ度弱阳性。Lysholm膝关节运动水平评分、IKDC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6.2±7.9)分、(53.8±5.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7.2±6.0)分、(83.1±5.3)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的(46.2±7.9)°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27.2±5.9)°,屈膝90°KT-2000测量膝关节胫骨松弛度由术前的(11.5±2.8)mm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2.3±1.2)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复合双滑轮技术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安全有效,可获得稳定的骨折固定效果,术后中短期随访临床主客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指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双滑轮 前交叉韧带 胫骨止点 撕脱骨折
下载PDF
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的比较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学金 李群 +2 位作者 张知博 温晓燕 严宏践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比较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71例8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39例48足使用克氏针内固定,男34例,女5例;年龄15~64岁,平... 目的比较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71例8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39例48足使用克氏针内固定,男34例,女5例;年龄15~64岁,平均36岁;病程4h~10d。双侧骨折9例,单侧骨折30例;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40足,Ⅲ型7足,Ⅳ型1足。32例38足使用标准AO跟骨钢板内固定,男30例,女2例;年龄18~55岁,平均33岁;病程4h~10d。双侧骨折6例,单侧骨折26例;SandersⅡ型31足,Ⅲ型5足,Ⅳ型2足。对术后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术前和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对单侧跟骨骨折评估跟骨高度和宽度(与健侧对比);通过手术前后的CT扫描和Borden位判断复位情况;功能评估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的评分系统。结果克氏针内固定组获随访12~48个月,AOFAS评分75~100分,平均90.6分;优良率为87.8%。Bohler角术前0~10°,平均7.8°;随访时30~40°,平均33.2°;Gissane角术前75~95°,平均84°;术后115~135°,平均125°;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切口皮缘表浅坏死1足,针道感染1足。钢板内固定组获随访12~48个月,AOFAS评分49~100分,平均87.5分;优良率81.6%,与克氏针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hler角术前0~15°,平均6.5°;随访时25~40°,平均30.2°;Gissane角术前72~92°,平均80°;术后115~130°,平均120°;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切口皮缘坏死5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腓骨肌腱鞘炎1足。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可获得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克氏针内固定操作更加简便、经济、创伤小,软组织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克氏针内固定 跟骨钢板 比较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玻璃酸钠注射前后的变化 被引量:16
15
作者 于清波 邓剑锋 +4 位作者 高大新 宋红 严佳亮 齐曦明 王东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6期7528-7532,共5页
背景: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通过检测玻璃酸钠注射前后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评价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具体机制。方法:纳... 背景: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通过检测玻璃酸钠注射前后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评价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具体机制。方法:纳入膝骨关节炎患者37例(40膝),根据日本膝骨关节炎指征等级分轻度组10例10膝、中度组17例18膝、重度组10例12膝,患膝关节注入玻璃酸钠25 mg,每周注射1次,连续5次为1个疗程。注射前及注射4周后检测关节液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以及按照日本膝骨关节炎指征等级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行临床评分。结果与结论:轻度组、中度组注射4周后临床评分较注射前显著降低(P<0.05),重度组注射前后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注射4周后关节液丙二醛水平均较注射前显著下降(P<0.05),关节液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较注射前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玻璃酸钠可通过降低关节液中丙二醛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治疗膝骨关节炎,并且更适用于轻、中度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玻璃酸钠 膝骨关节炎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关节液
下载PDF
玻璃酸钠注射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一氧化氮及滑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12
16
作者 邓剑锋 高大新 +6 位作者 刘志新 吴迪 宋红 严佳亮 齐曦明 孙凤丽 赵淑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2期8520-8524,共5页
背景: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已成为膝骨关节炎的预防和补充疗法,可有效缓解疼痛,保护关节软骨,恢复关节功能。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一氧化氮水平、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86膝)... 背景: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已成为膝骨关节炎的预防和补充疗法,可有效缓解疼痛,保护关节软骨,恢复关节功能。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一氧化氮水平、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86膝),根据日本膝骨关节炎指征等级分为轻、中、重度3组,关节腔内每周注射1次玻璃酸钠25 mg,连续5周。治疗4,12周后按照日本膝骨关节炎指征等级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行临床评分;将在4周后还能抽出关节液和完成超声测定的37例(40膝)患者定为完整监测组,亦分轻、中、重度3组,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关节液一氧化氮水平和滑膜厚度。结果与结论:治疗4周后,轻、中、重度组有效率分别为93%,77%,47%,总有效率为79%;治疗12周后,轻、中、重度组有效率分别为95%,84%,33%,总有效率为80%。膝骨关节炎完整监测组中,轻、中、重度组治疗4周后关节液一氧化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轻、重度组治疗4周后滑膜厚度与治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度组治疗4周后滑膜厚度较治疗前减少(P<0.05)。表明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可降低患膝关节液一氧化氮水平,改善临床疗效,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骨关节炎 玻璃酸钠 滑膜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三维重建结合钛板或拉力螺钉微创修复复杂肩胛骨骨折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学金 许杰 +3 位作者 刘颖 裴宝岩 李群 姜永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6期4142-4147,共6页
背景:复杂肩胛骨骨折多采用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标准的内固定入路(Judet入路)切口长,创伤较大。随着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使得临床医师可在植入物内固定前设计微创切口并完成内固定治疗,减少创伤,提高修复效果。目的:观察三维重建... 背景:复杂肩胛骨骨折多采用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标准的内固定入路(Judet入路)切口长,创伤较大。随着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使得临床医师可在植入物内固定前设计微创切口并完成内固定治疗,减少创伤,提高修复效果。目的:观察三维重建设计结合重建钛板或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修复复杂肩胛骨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2007年2月至2012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33例复杂肩胛骨骨折患者,植入物内固定前进行CT三维重建扫描,明确需要复位及内固定的部位,依此设计微创植入物内固定切口,减少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的剥离,进行复位,并应用重建钛板及/或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手术时间90-130 min,术中出血300-400 mL,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植入物内固定后随访12-24个月,根据Hardegger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优17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提示三维重建设计组合小切口微创修复复杂肩胛骨骨折,能够以较小的创伤完成骨折的满意复位及植入物内固定,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肩胛骨骨折 内固定 三维重建 微创
下载PDF
关节镜下三隧道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巍 刘飞 +4 位作者 王新民 李杰 张颖 宋亚辉 吕剑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三隧道重建术对膝关节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数字表法将120例ACL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Endobutton悬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三隧道重建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三隧道重建术对膝关节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数字表法将120例ACL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Endobutton悬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三隧道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负重行走时间等围术期情况;随访半年并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Lysolm、IKDC、Tengner评分)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评分(VAS)及负重行走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负重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ysolm、IKDC、Tengner分值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三隧道重建术治疗膝关节ACL损伤具有较高的疗效,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促进患肢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三隧道重建术 Endobutton悬吊固定术 前交叉韧带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与三隧道双束不同植入物重建前交叉韧带: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功能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新民 刘飞 +2 位作者 赵海霞 王巍 王健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4387-4392,共6页
背景:课题组设计关节镜下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目的是恢复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和前交叉韧带的功能,但是其临床效果尚未得到证实。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和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后膝关节功... 背景:课题组设计关节镜下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目的是恢复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和前交叉韧带的功能,但是其临床效果尚未得到证实。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和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移植物均使用自体腘绳肌腱,其中30例采用单隧道单束重建,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式纽扣悬吊固定,胫骨端采用Milagro界面螺钉挤压固定;30例采用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股骨端采用Femoral Intrafix固定系统进行单隧道双束固定,胫骨端采用Milagro界面螺钉双隧道挤压固定。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指标;重建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征检查,轴移试验,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以评估2组前交叉韧带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单隧道单束重建及三隧道双束重建组随访时间分别为(25±4),(28±3)个月;(2)2组患者重建后均无螺钉脱落、深静脉血栓形成、重建韧带再断裂及关节内感染现象;(3)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达到正常范围,前抽屉试验阳性率、Lachman征阳性率、轴移试验阳性率较重建前均明显降低(P<0.05);三隧道双束重建组末次随访时轴移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单隧道单束重建组(P<0.05);(4)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较重建前明显提高(P<0.05),且末次随访时2组间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提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隧道单束和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功能,但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能更好恢复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单隧道单束 三隧道双束 重建 腘绳肌肌腱 前交叉韧带 前抽屉试验 Lachman征
下载PDF
兔胫骨平台骨折愈合中的骨密度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维彬 韩大成 +2 位作者 张培训 张洪波 姜保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4854-4856,共3页
背景:目前对胫骨平台骨折的基础研究多集中在生物力学方面,对于其愈合过程中骨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很少。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选择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平台骨折动物模型,骨折复位后用螺钉加压固... 背景:目前对胫骨平台骨折的基础研究多集中在生物力学方面,对于其愈合过程中骨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很少。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选择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平台骨折动物模型,骨折复位后用螺钉加压固定,分别于术后1,2,3,4,6,8周取胫骨标本。另取3只正常兔的胫骨标本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显示,术后1周骨密度值较对照组略有降低,2周时骨密度值明显增大且差异显著(P<0.05)。3周时骨密度值陡然降低,3,4,6周时测得的骨密度值总体差异不大,4周时略为增高,8周时骨密度值又略微降低,3,4,6,8周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在良好的复位固定条件下,术后2周时骨折区域的骨密度值最高、成骨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愈合 骨密度 截骨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