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中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石志青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第8期127-127,共1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点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作为一种高水平的学习方式,备受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当前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培养的个体应是学会学习的人,学校教育个体的最终目的是"授之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点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作为一种高水平的学习方式,备受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当前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培养的个体应是学会学习的人,学校教育个体的最终目的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因此,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学习者能主动、策略、自控的进行学习所具备的能力,对个体的毕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物理情境 接受式学习
下载PDF
创作背景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春岭 《科教文汇》 2006年第7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创作背景 诗歌鉴赏题 人生经历 朱淑真 准确把握 李清照 思想情感 王维 作者 作用
下载PDF
生本教育理论实践背后关于教育的思考
3
作者 孙艳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2年第10期6-8,共3页
陶行知先生的一些伟大的教育思想如对教育本质的思考、生活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精神都给新课程标准以很大的启示。教育教学不是没有变革,而是不够深刻。生本教育理论的提出给了我们一些惊喜,同时不可否认的还带来一些忧虑,启示我们对... 陶行知先生的一些伟大的教育思想如对教育本质的思考、生活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精神都给新课程标准以很大的启示。教育教学不是没有变革,而是不够深刻。生本教育理论的提出给了我们一些惊喜,同时不可否认的还带来一些忧虑,启示我们对当今教改再度作出思考。教改之路举步维艰。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两点:第一,自上而下进行的一场大战役一定要打;第二,在整个的教改中我们对科学精神和国民的创造力的培养一定要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本教育 反思 科学精神 创造力
下载PDF
对一道生物高考题答案的探究
4
作者 胡宝权 《科教导刊》 2012年第6期168-169,共2页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阐述,新旧教材有些不同。2010年宁夏卷第31题第(4)问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知识,但对于答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有明显分歧。本文从理论概念及实例...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阐述,新旧教材有些不同。2010年宁夏卷第31题第(4)问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知识,但对于答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有明显分歧。本文从理论概念及实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正确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题 分歧 剖析 结论
下载PDF
一枝一叶总关情——再读老舍《想北平》
5
作者 张爱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2年第7期62-62,共1页
在教学《想北平》一文中,发现学生对老舍倾注其中的情感颇为费解。常规教法中的通过对比来解读显然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疑惑。本文试图从老舍的个人生活经历入手,抓住文中"像我这样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一句... 在教学《想北平》一文中,发现学生对老舍倾注其中的情感颇为费解。常规教法中的通过对比来解读显然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疑惑。本文试图从老舍的个人生活经历入手,抓住文中"像我这样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一句,对文本作一个梳理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北平》 情感 主线
下载PDF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6
作者 黄波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第8期60-60,共1页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政治 主体性 优化
下载PDF
新课标下教学评价的设想
7
作者 伦海涛 郑艳秋 《跨世纪》 2008年第7期179-179,共1页
新课程理念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为目标出发设计教学评价,因此我提出两方面设想:通过本学科特点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恰当评价、建立时时评价机制,配合评价表单因材施教.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教学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