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秦公司管线钢板形控制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雪松 李群 +3 位作者 王志勇 王锁涛 王坤 张学峰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53,共3页
针对首秦4 300mm轧机在没有CVC窜辊装置、无预矫直机、无板形仪等板形控制手段的情况下,在轧制方面开发基于板凸度策略的控制方法,为板形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摆脱了操作工通过肉眼观察控制板形的局面;在冷却方面采用"微中浪控制法",通... 针对首秦4 300mm轧机在没有CVC窜辊装置、无预矫直机、无板形仪等板形控制手段的情况下,在轧制方面开发基于板凸度策略的控制方法,为板形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摆脱了操作工通过肉眼观察控制板形的局面;在冷却方面采用"微中浪控制法",通过调节轧制板形达到钢板在冷床冷却后板形良好的目的;在热矫直方面通过增加矫直力和塑性变形比例改善钢板板形。通过以上控制方法的优化与应用,管线钢板形效果改善明显,在国家重点项目中批量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钢 板形 优化 冷却
原文传递
首秦公司冷矫直机工艺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学峰 王雪松 +3 位作者 郑会平 田鹏 李群 白学军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59,共3页
为解决原有矫直模式单独依靠钢板厚度来判断的问题,在现有各缺陷矫直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生产特点进一步对厚度和变辊原则进行优化。结合屈服强度对厚度进行细化,将矫直模式的判断量(钢板期望塑性变形率)由原设计的3降为2,优化冷矫... 为解决原有矫直模式单独依靠钢板厚度来判断的问题,在现有各缺陷矫直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生产特点进一步对厚度和变辊原则进行优化。结合屈服强度对厚度进行细化,将矫直模式的判断量(钢板期望塑性变形率)由原设计的3降为2,优化冷矫直机九/五矫直模式,改变了以前固定的矫直模式,实现了矫直模式的动态调整。使矫直模式根据钢板强度和厚度的变化来确定,缺陷钢板经过矫直后板形良好,完全满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矫直机 厚度 变辊原则 优化
原文传递
1#冷床整流变压器差动保护跳闸故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伟 孙金柱 《变频器世界》 2009年第9期106-109,共4页
秦皇岛首秦公司轧钢部1#冷床区域的辊道变频设备由一台整流变压器供电,运行初期的一年频繁报差动故障,也曾经因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造成多次高压开关柜保护跳闸,针对设备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后发现了一些关于高压综保整定值计算错误,设备施... 秦皇岛首秦公司轧钢部1#冷床区域的辊道变频设备由一台整流变压器供电,运行初期的一年频繁报差动故障,也曾经因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造成多次高压开关柜保护跳闸,针对设备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后发现了一些关于高压综保整定值计算错误,设备施工接线错误等导致故障频繁发生,经过详细的分析,有助于大家对整流变压器的高压系统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流变压器 变压器保护 差动保护 电流互感器
下载PDF
浅谈西门子逆变器F149故障处理过程
4
作者 唐斌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35期48-49,共2页
详细描述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轧钢部主体设备双边剪逆变器故障F149处理过程及方法。并简要说明变频器的构成以及日常维护要点。
关键词 逆变器 软件 DRIVE MONITOR 扩展板EB1 控制单元 矢量控制板CUVC
下载PDF
薄长板板型控制
5
作者 杨强华 《科技创业月刊》 2013年第11期189-190,192,共3页
随着钢材市场不景气,首秦公司轧钢部4 300mm生产线薄板规格计划逐渐增多,7~8mm钢板已经批量生产。为保证轧制过程安全顺稳,以及减少带出品的产生,薄长板板型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技术难点。通过对近期轧制过程中遇到过的7~... 随着钢材市场不景气,首秦公司轧钢部4 300mm生产线薄板规格计划逐渐增多,7~8mm钢板已经批量生产。为保证轧制过程安全顺稳,以及减少带出品的产生,薄长板板型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技术难点。通过对近期轧制过程中遇到过的7~8mm薄长板的摸索、总结,已经掌握了一套薄长板板型控制方法,为公司及时兑现订单奠定了基础,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辊期 冷却水 弯辊 TILTING 侧导板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立-平轧制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6
6
作者 董占斌 王雪松 +1 位作者 才春辉 刘永利 《中国冶金》 CAS 2015年第4期18-23,共6页
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平轧制过程的仿真模型,并对其轧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立辊轧制,板坯的边缘上出现明显的鼓形,使板坯横断成为"狗骨状",板坯头尾部形成鱼尾形,造成头尾部宽度... 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平轧制过程的仿真模型,并对其轧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立辊轧制,板坯的边缘上出现明显的鼓形,使板坯横断成为"狗骨状",板坯头尾部形成鱼尾形,造成头尾部宽度收缩。水平轧制能够减轻立轧板坯头部的失宽,但使板坯头尾部非均匀长度增加,使板坯尾部产生部分回展;同时水平轧制能够减轻尾部的鱼尾变形,但对头部鱼尾变形影响很小;立辊轧制对尾部回展没有影响,其随厚向压下量的改变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立-平轧制 有限元 模拟研究
原文传递
热压缩法研究TiC形变诱导析出动力学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志勇 宋欣 +2 位作者 王振强 刘春明 孙新军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95,共6页
为了阐明低成本钛微合金化钢在奥氏体区热轧过程中的析出行为,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采用热压缩应力松弛法、双道次变形法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0.047C-0.109Ti微合金钢中的形变诱导析出动力学。通过分析应力松弛曲线、软化动... 为了阐明低成本钛微合金化钢在奥氏体区热轧过程中的析出行为,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采用热压缩应力松弛法、双道次变形法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0.047C-0.109Ti微合金钢中的形变诱导析出动力学。通过分析应力松弛曲线、软化动力学曲线及不同等温时间析出相的数量和尺寸分别获得了3组析出-时间-温度(PTT)曲线。结果表明,3种方法获得的PTT曲线均呈现"C"形,且鼻子点温度均为900℃左右。在析出开始时间(Ps)的测量方面,双道次变形法展现出最高的敏感性和可靠性。TEM结果表明,形变诱导析出相为纯的Ti C粒子,在复型膜上呈现链状或胞状分布。此外,析出相在长大阶段近似服从抛物线规律(1/2方规律),在粗化阶段服从近1/10方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诱导析出 析出动力学 钛微合金钢 PTT曲线
原文传递
轧制线高度对宽厚板翘头的影响与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少帅 王雪松 +3 位作者 王坤 李群 张学峰 白学军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60,74,共5页
利用首秦4 300mm轧机研究轧制线对钢板翘头的影响,通过基于压下量优化轧制线。结果表明,提高轧制线系数,小压下量时提高最低轧制线高度对钢板翘头改善明显;同时,基于来料厚度优化轧制线,在压下量优化后基础上,细化厚度区间,增加额外调整... 利用首秦4 300mm轧机研究轧制线对钢板翘头的影响,通过基于压下量优化轧制线。结果表明,提高轧制线系数,小压下量时提高最低轧制线高度对钢板翘头改善明显;同时,基于来料厚度优化轧制线,在压下量优化后基础上,细化厚度区间,增加额外调整量,根据不同厚度区间的翘曲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轧制线;最终通过两者集成,得出最优方案。通过轧制线程序的开发应用,加强了板坯在轧制过程中的头部翘曲的控制能力,轧制过程钢板头部形状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线高度 压下量 来料厚度 翘头
原文传递
经济型X80管线钢的研制开发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志勇 李少坡 +2 位作者 李群 谌铁强 王雪松 《中国冶金》 CAS 2016年第11期64-68,共5页
研究包括加热工艺、控轧制度和控冷工艺在内的经济型X80管线钢工艺技术。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加热温度不超过1 180℃,奥氏体晶粒尺寸可控制在80μm以内。通过提高粗轧阶段最后1个道次的压下率,使其达到20%以上,可使钢板心部奥氏体晶粒得... 研究包括加热工艺、控轧制度和控冷工艺在内的经济型X80管线钢工艺技术。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加热温度不超过1 180℃,奥氏体晶粒尺寸可控制在80μm以内。通过提高粗轧阶段最后1个道次的压下率,使其达到20%以上,可使钢板心部奥氏体晶粒得到充分细化;通过降低终冷温度和提高冷却速率等工艺参数,可得到细小的板条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组织;采用JCOE工艺制管后,X80屈服强度提高,为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供了可能。目前,该公司已实现无钼经济型X80管线钢的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型 X80管线钢 工艺技术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坯型选择及压下制度对高强钢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学峰 王雪松 +2 位作者 石双志 李群 白学军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70,共4页
总结了特厚规格高强钢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性能问题,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导致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为解决厚规格高强钢冲击不合格的问题,选用不同坯型进行轧制试验,讨论了坯型选择及压下制度对高强度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 总结了特厚规格高强钢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性能问题,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导致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为解决厚规格高强钢冲击不合格的问题,选用不同坯型进行轧制试验,讨论了坯型选择及压下制度对高强度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断面生产时,宽断面钢坯轧制钢板低温韧性优于窄断面钢坯;在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可以通过调整坯型,增加纵轧道次压下率,提高钢板低温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板 坯型选择 低温冲击 压下规程
原文传递
低成本海洋平台用钢E420的研制与开发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鑫磊 狄国标 +2 位作者 杨春卫 田鹏 田士平 《钢铁研究》 CAS 2012年第5期19-21,共3页
作为1种低成本生产E420级别海洋平台用钢的工艺路线,采用添加少量微合金元素的成分设计,利用超快冷技术,有效控制冷却过程以改善钢材的微观组织。采用以上工艺试制的50mm海洋平台钢板,获得了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屈服强度大于445MPa,抗... 作为1种低成本生产E420级别海洋平台用钢的工艺路线,采用添加少量微合金元素的成分设计,利用超快冷技术,有效控制冷却过程以改善钢材的微观组织。采用以上工艺试制的50mm海洋平台钢板,获得了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屈服强度大于445MPa,抗拉强度大于578MPa,-40℃冲击功大于200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用钢 低成本 超快冷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薄宽规格Q500qE板形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少帅 王雪松 +3 位作者 韩承良 王锁涛 李群 张学峰 《物理测试》 CAS 2018年第3期52-54,共3页
以10 mm×3 650 mm×12 000 mm的Q500q E为例,由于低屈强比、冷却强度大、工装设备适应性等难点,大大增加了板形控制难度,通过对计划安排、辊系匹配、加热、轧制、水冷及矫直等各个工序进行优化并制定相应控制策略,实现了薄宽规... 以10 mm×3 650 mm×12 000 mm的Q500q E为例,由于低屈强比、冷却强度大、工装设备适应性等难点,大大增加了板形控制难度,通过对计划安排、辊系匹配、加热、轧制、水冷及矫直等各个工序进行优化并制定相应控制策略,实现了薄宽规格Q500q E桥梁钢板形的良好控制,板形合格率显著提升,各项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形 低屈强比 桥梁钢
原文传递
基于400 mm连铸坯开发120 mm Q390E的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13
作者 郑会平 王雪松 +2 位作者 黄少帅 宋欣 白学军 《物理测试》 CAS 2018年第4期52-55,共4页
选用400 mm×2 400 mm铸坯,开发120 mm×2 750 mm规格的Q390E钢板。通过采用洁净钢生产技术控制有害元素的含量,采用动态3D喷嘴自动调节、动态3D二次冷却及动态轻压下技术保证铸坯质量。同时通过加热、轧制、水冷等工序的技术研... 选用400 mm×2 400 mm铸坯,开发120 mm×2 750 mm规格的Q390E钢板。通过采用洁净钢生产技术控制有害元素的含量,采用动态3D喷嘴自动调节、动态3D二次冷却及动态轻压下技术保证铸坯质量。同时通过加热、轧制、水冷等工序的技术研究,成功开发出120 mm Q390E钢板。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要求,且有较稳定的性能富余量,特别是低温冲击性能良好、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mm连铸坯 Q390E 特厚板
原文传递
中厚板热处理表面质量缺陷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国金 王雪松 王飞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62,共3页
对热处理易出现的丸料压入、钢板下表面炉底辊压痕和钢板边部挤压变形等质量缺陷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对抛丸机组改造,在抛丸机上表面增加刮板和吹扫装置,改造下表面抛丸辊道;采用专用的钢板进行洗炉,清理黏附在炉底辊道表面的氧化铁皮;... 对热处理易出现的丸料压入、钢板下表面炉底辊压痕和钢板边部挤压变形等质量缺陷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对抛丸机组改造,在抛丸机上表面增加刮板和吹扫装置,改造下表面抛丸辊道;采用专用的钢板进行洗炉,清理黏附在炉底辊道表面的氧化铁皮;优化装炉制度和工艺参数,制定装炉偏移控制等措施,有效控制热处理钢板的表面质量。钢板热处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热处理 表面质量缺陷 控制措施
原文传递
中厚板表面粗糙识别与判定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国金 王雪松 +1 位作者 黄毅 金峰 《中国冶金》 CAS 2017年第3期49-53,共5页
通过对船板表面粗糙缺陷的识别检验及判定的难点进行分析,结合多年的判定经验,针对提高表面粗糙的识别与判定的准确性,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通过近千块钢板抛丸前后对比试验,对钢板表面的颜色和刮蹭表面进行识别,在保证有效辨别情况下,推... 通过对船板表面粗糙缺陷的识别检验及判定的难点进行分析,结合多年的判定经验,针对提高表面粗糙的识别与判定的准确性,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通过近千块钢板抛丸前后对比试验,对钢板表面的颜色和刮蹭表面进行识别,在保证有效辨别情况下,推动了检验判定标准由产品标准向客户标准的转变。同时根据缺陷深度、使用位置以及分布面积的不同等,结合不同客户质量需求的不同,做到钢板质量的精准识别判定,保证钢板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减少了经济损失,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表面粗糙 难点 判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