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雄黄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体外抗病毒活性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丹 王莉 +2 位作者 徐锐 吴兴安 李云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43-1150,共8页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Ⅱ,HSV-2)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以阿昔洛韦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观察不同浓度(200....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Ⅱ,HSV-2)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以阿昔洛韦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观察不同浓度(200.00,150.00,100.00,50.00,25.00,12.50,6.25,3.13,1.54,0.78,0.39和0 mg/L)纳米雄黄对正常非洲绿源猴肾细胞(Vero细胞)作用48 h的细胞毒性;空斑法测定病毒滴度,建立病毒感染细胞模型,并采用细胞病变观察和MTT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浓度(20.00,10.00,5.00,2.50,1.25,0.63,0.31,0.15,0.08,0.04和0 mg/L)纳米雄黄在预防、治疗及直接灭活病毒3种给药方式下的抗HSV-2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纳米雄黄对正常Vero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为37.15 mg/L,HSV-2病毒滴度为7.30 log PFUs/mL,纳米雄黄在预防、治疗和直接灭活病毒3种给药方式下对HSV-2感染细胞的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0.13,1.80和0.52 mg/L,对应的治疗指数分别为285.77,20.64和71.44,纳米雄黄在预防给药下的治疗指数高于其治疗和直接灭活给药。结论:纳米雄黄在3种给药方式下均具有良好的抗HSV-2活性,且预防给药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雄黄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抗病毒作用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急性感染豚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康健 许承明 +5 位作者 张薇 柏银兰 韩文东 孙志平 徐志凯 王丽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0期20-23,共4页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Mtb)H37Rv株急性感染豚鼠模型的方法。方法18只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剂量组、皮下高剂量组、皮下低剂量组、滴鼻高剂量组、滴鼻中剂量组和滴鼻低剂量组,每组3只。皮下高、低剂量组采用腹股沟皮下注射的...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Mtb)H37Rv株急性感染豚鼠模型的方法。方法18只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剂量组、皮下高剂量组、皮下低剂量组、滴鼻高剂量组、滴鼻中剂量组和滴鼻低剂量组,每组3只。皮下高、低剂量组采用腹股沟皮下注射的方式分别感染2×10^6 CFU/200μL和1×10^6 CFU/200μL的Mtb H37Rv PBS悬液。滴鼻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滴鼻的方式分别感染5×10^5、5×104 CFU/50μL和5×10^3 CFU/50μL的Mtb H37Rv PBS悬液。感染4周后,检测各组豚鼠的肺脾荷菌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感染4周后,皮下高剂量组的肺、脾Mtb荷菌数均高于皮下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4周后,皮下高剂量组的肺Mtb荷菌数高于滴鼻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4周后,皮下高、低剂量组和滴鼻高剂量组豚鼠的肺组织有明显充血,肺泡壁间隔增厚,滴鼻中、低剂量组豚鼠的肺组织仅有轻微充血。感染4周后,各组豚鼠脾组织病理变化不明显。结论采用腹股沟皮下感染的方式成功建立H37Rv株急性感染豚鼠模型,为结核病新型疫苗和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豚鼠 动物模型 急性感染
下载PDF
炎性小体在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韩明伟 马瑞雪 +4 位作者 刘梓谕 侯诗源 吕云华 吴兴安 刘蓉蓉 《转化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炎性小体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有关。作为固有免疫系统重要的受体和传感分子,炎性小体能对许多具有感染性的微生物及分子作出应答,从而调控Caspase-1的激活并诱导炎症反应的发生。最新的研究通过诱导不同炎性小体的激活,极大地促进了... 炎性小体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有关。作为固有免疫系统重要的受体和传感分子,炎性小体能对许多具有感染性的微生物及分子作出应答,从而调控Caspase-1的激活并诱导炎症反应的发生。最新的研究通过诱导不同炎性小体的激活,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炎性小体和炎症性疾病之间内在分子机制的认识。此外,越来越多动物模型的证据证明,炎性小体参与了多种疾病的起始和进展,且这些疾病正对公众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近期的研究已经指出,在炎症性疾病中通过靶向作用影响炎性小体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基于此,本文将对炎性小体在炎症性疾病研究中的上述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小体 炎症性疾病 靶向治疗
下载PDF
汉滩病毒核衣壳蛋白与宿主相互作用蛋白的分离与纯化
4
作者 刘赫 叶伟 +5 位作者 张亮 程林峰 马宏炜 董阳超 雷迎峰 张芳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构建带有亲和素标签的汉滩病毒(HTNV)核衣壳蛋白(NP)表达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并表达后,鉴定与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合成亲和素标签基因(SF)与HTNV NP基因,先后克隆入哺乳动物真核表达载体pCAGGS,构建带有亲和标签SF的HTNV N... 目的构建带有亲和素标签的汉滩病毒(HTNV)核衣壳蛋白(NP)表达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并表达后,鉴定与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合成亲和素标签基因(SF)与HTNV NP基因,先后克隆入哺乳动物真核表达载体pCAGGS,构建带有亲和标签SF的HTNV NP表达质粒,酶切鉴定重组质粒,获得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CAGGS-SF-NP。将重组表达质粒瞬时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 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的表达;瞬时转染并收获蛋白样品,与StrepTrap^(TM) HP琼脂珠混匀后, 4℃过夜孵育;转移到层析柱中,经缓冲液洗涤、脱硫生物素洗脱完成亲和层析,获得洗脱样本;洗脱样品进行SDS-PAGE,分离得到与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结果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CAGGS-SF和pCAGGS-SF-NP,重组质粒成功表达串联SF与NP的融合蛋白;在亲和层析过程中,成功特异富集融合蛋白SF-NP;洗脱样品成功分离出与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结论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可以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SF-NP并获得了与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滩病毒 核衣壳蛋白 亲和纯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