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大学生人格五因素、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陕西省西安市分别选取综合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以及文科类院校各一所,共调查885名大学生,使用大五人格问卷(b...目的研究大学生人格五因素、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陕西省西安市分别选取综合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以及文科类院校各一所,共调查885名大学生,使用大五人格问卷(big five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生活事件问卷(life event questionnaire)、青少年自杀倾向问卷(scale of adolescents'suicide tendency)进行调查,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检验人格五因素和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倾向的影响。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性别和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倾向的交互作用不显著(β=-0.03,t=-0.96,P>0.05),人格五因素中的责任心(β=-0.12,t=-4.06,P<0.01)、神经质(β=0.24,t=7.54,P<0.01)、宜人性(β=-0.15,t=-3.65,P<0.01)、外向性(β=-0.27,t=-8.56,P<0.01)、开放性(β=-0.12,t=-3.38,P<0.01)对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倾向关系调节作用显著。高责任心、高宜人性、高外向性和高开放性对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倾向的关系具有保护作用,高神经质是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关系的危险调节因素。结论大学生人格五因素与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倾向关系密切,人格五因素对生活事件和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大学生人格五因素、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陕西省西安市分别选取综合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以及文科类院校各一所,共调查885名大学生,使用大五人格问卷(big five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生活事件问卷(life event questionnaire)、青少年自杀倾向问卷(scale of adolescents'suicide tendency)进行调查,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检验人格五因素和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倾向的影响。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性别和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倾向的交互作用不显著(β=-0.03,t=-0.96,P>0.05),人格五因素中的责任心(β=-0.12,t=-4.06,P<0.01)、神经质(β=0.24,t=7.54,P<0.01)、宜人性(β=-0.15,t=-3.65,P<0.01)、外向性(β=-0.27,t=-8.56,P<0.01)、开放性(β=-0.12,t=-3.38,P<0.01)对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倾向关系调节作用显著。高责任心、高宜人性、高外向性和高开放性对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倾向的关系具有保护作用,高神经质是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关系的危险调节因素。结论大学生人格五因素与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倾向关系密切,人格五因素对生活事件和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