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疗救护飞机飞行高度对吸痰效果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郑书彬 韩立存 +6 位作者 李法林 刘珺 梁斌 杨洋 胡梦强 肖军 张垚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研究医疗救护飞机飞行高度对机上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低压舱分别模拟医疗救护飞机在距离地面0、1000、2350、3350 m和4300 m不同飞行高度的机舱内部气压环境,选择同一粘度的人工模拟痰液代替伤病员真实痰液作为试验样本,使用... 目的研究医疗救护飞机飞行高度对机上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低压舱分别模拟医疗救护飞机在距离地面0、1000、2350、3350 m和4300 m不同飞行高度的机舱内部气压环境,选择同一粘度的人工模拟痰液代替伤病员真实痰液作为试验样本,使用同一吸痰设备及相同操作步骤和手法开展伤病员吸痰实验,分别记录痰液吸净所用时间。结果在模拟医疗救护飞机在距离地面5个不同飞行高度下,5 ml模拟痰液吸净所需时间随模拟飞行高度的增加而逐步延长,1000、2350、3350 m和4300 m的吸痰用时分别是(5.09±0.30)、(9.37±1.00)、(11.75±0.78)s和(15.54±0.92)s,均高于0 m吸痰用时(4.26±1.13)s。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飞行高度1000 m吸痰用时与0 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飞行高度2350 m、3350 m、4300 m吸痰用时分别与0 m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350 m与1000 m(P<0.001)、3350 m与2350 m(P<0.001)及4300 m与3350 m(P<0.001)高度下吸痰时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疗救护飞机飞行高度上升,会增加吸痰用时,导致吸痰效率降低,增加伤病员窒息风险。随着飞行高度增加,需采取增加负压压力、湿化气道等有效措施以确保机上吸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舱 飞行高度 吸痰效果 医疗救护飞机
下载PDF
飞行人员单人漂浮装置漂浮姿态及其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雍伟 杜海波 +6 位作者 李波 郭磊 宋新军 张明亮 江琅 薛兵杰 李法林 《空军航空医学》 2023年第6期485-489,共5页
目的研究某型飞行人员单人漂浮装置在强风浪海况下的漂浮姿态及漂浮稳定性,指导结构优化。方法构建基于重叠网格的多自由度运动仿真计算方法,在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基础之上引入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多相流模型和... 目的研究某型飞行人员单人漂浮装置在强风浪海况下的漂浮姿态及漂浮稳定性,指导结构优化。方法构建基于重叠网格的多自由度运动仿真计算方法,在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基础之上引入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多相流模型和湍流模型,对漂浮装置进行结构简化建模,模拟并分析5级海况上限条件下波浪周期内漂浮装置的运动姿态。结果在自由漂浮状态下,装置主要受到横浪的影响而发生侧向倾覆;通过船底下沉式设计、在两侧浮筒下方中心位置增加平衡水袋以及在浮筒外侧增加辅助气囊可以有效提高装置在横浪冲击下抗侧倾的能力,且装置绕垂直轴发生的偏摆角度随水袋数量增加而减小,辅助气囊尺寸的增加也可进一步抑制装置侧向倾覆的角度。结论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数值仿真模拟法研究漂浮装置漂浮姿态及稳定性具有可行性,提升装置载人后重心与浮心空间位置的一致性、增加装置绕垂直轴的转动惯量、增大装置产生侧倾趋势后的恢复力矩以及增加其抗倾覆力矩,可有效提升漂浮装置整体漂浮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装置 计算流体动力学 漂浮姿态 稳定性 飞行人员
下载PDF
采用低频旋转磁场干预高原慢性低氧损伤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曹征涛 聂俊杰 +3 位作者 郭子川 蔚文明 田甄 雍伟 《空军航空医学》 2023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索使用低频旋转磁场对高原慢性低氧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1名志愿者进行连续14 d(60 min/d)低频旋转磁场干预,在干预前后测量血压、血氧饱和度、血常规和血生化等指标。结果经过低频旋转磁场干预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 目的探索使用低频旋转磁场对高原慢性低氧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1名志愿者进行连续14 d(60 min/d)低频旋转磁场干预,在干预前后测量血压、血氧饱和度、血常规和血生化等指标。结果经过低频旋转磁场干预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尿酸的下降幅度分别为6.16%、5.92%、6.06%和5.61%。与干预前指标相比较,干预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下降幅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2.89、2.41,P=0.014、0.008、0.018),且受试者的收缩压、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有下降(t=2.49、2.91、3.46,P=0.016、0.008、0.004)。结论低频旋转磁场干预改善血液循环的红细胞功能调控,可以有效缓解高原慢性低氧损伤,未来有望形成基于人体自组织能力的系统化的慢性高原病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旋转磁场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 尿酸
下载PDF
直升机空运医疗后送加热输液复温装置应用研究
4
作者 崔小燕 薛兵杰 +7 位作者 徐心怡 李俊娜 江琅 陈璐 王静 杜海波 郭磊 孔祥静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收集加热输液复温装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输液管末端液体温度的因素及规律,指导直升机空运后送加热复温护理操作。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在地面舱段和飞行环境下监测加热输液复温装置的加热温度、输液流量、输液管长度和隔热层等... 目的收集加热输液复温装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输液管末端液体温度的因素及规律,指导直升机空运后送加热复温护理操作。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在地面舱段和飞行环境下监测加热输液复温装置的加热温度、输液流量、输液管长度和隔热层等对输液管末端液体温度的影响,分析总结影响规律。采用插值计算方法计算输液管各点的温度值,并针对输液常用参数设置进行拟合计算。结果设置加热输液复温装置的加热温度为42℃,输液流量分别设置为50、100、160、240、320、400、500 ml/h和600 ml/h,结果显示输液管始端温度随着输液流量增大而逐渐降低,末端温度随着输液流量增大先升高后降低,输液流量在240~320 ml/h时,输液管末端液体温度最高;飞行环境与地面状态下的输液管液体温度随流量变化的规律相同。对测试点以外的数据进行定量计算,获得各点位温度曲面图,且不同插值方法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拟合计算结果显示,液体流量在240~320 ml/h时,线性度较好,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误差<0.5℃。结论实验数据及总结的输液液体温度变化规律对直升机空运后送加热复温护理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后送 加热输液 控制变量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