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床旁智能交互系统在医院骨科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娜 张瑶 +3 位作者 王玲娟 李淼 杨瑶 梁侠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0期165-169,共5页
目的:分析床旁智能交互系统在骨科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提高医院骨科护理质量。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00例骨科疾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模式组和智能系统组,每组100例。传统模式组予以常规临床护理模式,智能系统组在常规护... 目的:分析床旁智能交互系统在骨科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提高医院骨科护理质量。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00例骨科疾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模式组和智能系统组,每组100例。传统模式组予以常规临床护理模式,智能系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床旁智能交互系统移动终端协助临床护理。采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量表和生活质量测评核心量表(PedsQL),编制骨科病例依从性和骨科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就医体验项目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差异性。结果:智能系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康复知识知晓、骨科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数据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00,x^2=8.665,x^2=4.750,x^2=11.971;P<0.05);出院时的PedsQL和HRQOL评分提升幅度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53,t=15.023;P<0.05);智能系统组的就医流程便利性、信息查询方便性、健康宣教满意度和健康娱乐满意度均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94,x^2=20.636,x^2=18.000,x^2=17.383;P<0.05),治疗依从性分布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56,P<0.05)。结论:床旁智能交互系统可显著提升骨科护理质量,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智能交互系统 骨科 临床应用 效果
下载PDF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应对方式网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丰韬 毋琳 +9 位作者 李翊君 宋磊 王攀辉 曹阳 刘建军 张瑶 高志君 王建钰 李婧 武圣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6期670-678,共9页
目的探索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应对方式网络结构特征与核心项目,为理解其生命意义感与应对方式关系和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在校大学生开展调查,采用网络分析法构建大学生应对方式和生命意义感网... 目的探索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应对方式网络结构特征与核心项目,为理解其生命意义感与应对方式关系和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在校大学生开展调查,采用网络分析法构建大学生应对方式和生命意义感网络,使用软件R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结果大学生应对方式和生命意义感网络中,“认为时间会改变现状,唯一要做的便是等待”和“试图忘记整个事情”等具有最紧密的关联;“借鉴他人处理类似困难情景的办法”具有最高的预期影响;“生命意义追求”和“寻求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具有最高的桥预期影响;所有节点可预测性平均值为0.775。结论针对“借鉴他人处理类似困难情景的办法”“改变自己的想法,重新发现生活中什么重要”和“改变原来的一些做法或自己的一些问题”进行干预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应对效果;通过“生命意义追求”可以最大限度地影响应对方式,通过“寻求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生命意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意义感 应对方式
下载PDF
综合心理干预对缓解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人员心理疲劳的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霍军丽 胡雪慧 +6 位作者 张瑶 程蕊 王甲义 周磊 牟芷惠 张丹琦 张侃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是否可以缓解外地支援湖北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护理人员心理疲劳,并改善其工作状态。方法选取我院进驻湖北COVID-19定点医院的一线护理人员42名,将其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是否可以缓解外地支援湖北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护理人员心理疲劳,并改善其工作状态。方法选取我院进驻湖北COVID-19定点医院的一线护理人员42名,将其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21名。心理干预组给予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包括集体心理疏导、个别心理疏导及行为疗法等,对照组不做特殊干预。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多维疲劳量表(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MFI-20)等于进驻医院前和工作4周后分2次进行心理疲劳程度测评,工作4周后进行P300电生理监测,统计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数量、留置针置管速度及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结果 (1)SCL-90和MFI-20评分显示工作4周后护理人员均出现心理疲劳现象,综合心理干预可减轻护理人员心理疲劳程度。SCL-90评分心理干预组(94.42±11.62)分,对照组(93.71±12.13)分、MFI-20评分心理干预组(22.81±6.51)分,对照组(23.62±7.24)分,进驻前两组护理人员无显著差异。进驻4周后,受试者SCL-90评分、MFI-20评分较前显著升高(P<0.05),但心理干预组SCL-90评分(129.36±21.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8.25±27.12)分(P<0.05),MFI-20评分(30.35±9.14)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43.12±13.98)分(P<0.05);(2)心理干预可显著减轻COVID-19护理工作导致的P300潜伏期延长(P<0.05),使潜伏期从(352.78±64.14) ms(对照组)缩短至(311.68±47.98) ms(心理干预组)。心理干预组(6.41±2.24)μV P300波幅较对照组(3.83±1.84)μV明显升高(P<0.05);(3)综合心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提高留置针置管速度及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提高COVID-19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改善其精细操作能力。结论外地支援湖北抗COVID-19护理人员存在心理疲劳,自行设计的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上述人员的心理疲劳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并改善其精细操作能力,减少护理相关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 心理疲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