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大网膜即刻乳房重建术在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戴杨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大网膜即刻乳房重建术在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于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25例,均行局部切除保乳术及游离大网膜即刻乳房重建术。记录患者重建效果、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随访情况... 目的:探讨游离大网膜即刻乳房重建术在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于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25例,均行局部切除保乳术及游离大网膜即刻乳房重建术。记录患者重建效果、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随访情况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优16例(64.00%),良6例(24.00%),一般2例(8.00%),差1例(4.00%),优良率为88.00%(22/25)。患者术中出血量(60.86±11.49)ml,手术时间(177.21±10.35)min,引流时间(9.14±2.03)d,住院时间(13.48±2.72)d,术后生存质量总分为(108.14±10.15)分。患者术后大网膜均成活,无切口积液、感染、皮肤坏死、腹腔脏器受损、肠梗阻等明显并发症,无需二次手术,仅1例出现轻度肿胀,经临床护理后肿胀消失。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89±5.36)个月,患者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游离大网膜即刻乳房重建术在乳腺癌术后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缺损 游离大网膜 乳房再造 保乳术
下载PDF
神经外科手术中大量输血患者红细胞压积及凝血状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敏 石继红 +2 位作者 胡晓龙 党娥 魏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0期3853-3856,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大量输血患者采用不同输血方法对红细胞压积及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给予自体输血治疗,...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大量输血患者采用不同输血方法对红细胞压积及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给予自体输血治疗,对照组给予异体输血治疗,记录和比较患者红细胞压积及凝血状态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与补液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的红细胞压积低于术前1 d(P<0.05),组间手术前后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ombin time,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ited partial thomboplastin time,APTT)值高于术前1 d(P<0.05),组间手术前后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7 d的感染发生率为1.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4%(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大量输血中采用自体输血并不会影响患者的红细胞压积与凝血状态,不会增加输血难度与输血量,但能有效减少感染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自体输血 异体输血 红细胞压积 凝血功能 感染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改变脂肪来源干细胞微环境影响其生物学行为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子超 易晓巍 易成刚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探究通过加入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细胞外基质,从而改变肪来源干细胞的微环境后,使得脂肪来源干细胞增殖转化功能改善的核心分子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库中获取12组供体的转录组信息,并分为4组:Ad ... 目的探究通过加入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细胞外基质,从而改变肪来源干细胞的微环境后,使得脂肪来源干细胞增殖转化功能改善的核心分子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库中获取12组供体的转录组信息,并分为4组:Ad on NHDF组,记录在聚苯乙烯培养基中加入人新生儿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后,脂肪来源干细胞的转录组表达情况;Ad on Bm组,记录在聚苯乙烯培养基加入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后,脂肪来源干细胞的转录组表达情况;Ad on Ad组,记录在聚苯乙烯培养基加入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后,脂肪来源干细胞的转录组表达情况;Ad on TCPS组,记录脂肪来源干细胞在单纯的聚苯乙烯培养基的转录组表达情况。采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基因本体、基因集合富集分析等富集分析手段,并利用软件R、Perl、Cytoscape进行差异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结果每种间充质干细胞产生其特定的细胞外基质,但在加入不同的细胞外基质培养基培养后的脂肪来源干细胞,都共享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和蛋白,如编码胶原家族基因。通过进一步将共享差异基因和功能集团构建蛋白互作关系,最终确定出改变微环境后影响脂肪来源干细胞增殖分化的3个重要分子COL4A1、COL11A1、COL15A1,分子的低表达可能与细胞修复、核苷酸代谢、DNA复制和细胞周期等多种生物学反应和信号通路相关。结论加入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细胞外基质培养基培养的脂肪来源干细胞,编码胶原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并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培养 编码胶原基因 富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