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铁性贫血药物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马玉颖 吴海 杨铁虹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225-1228,共4页
本文基于缺铁性贫血(IDA)对近年补铁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展开综述,为补铁剂的研发与临床选择提供新思路。重点介绍了IDA不同阶段、补铁剂型选择、适应证及不良反应等,并对一些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补铁剂进行了介绍。随着抗贫血研究的深入... 本文基于缺铁性贫血(IDA)对近年补铁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展开综述,为补铁剂的研发与临床选择提供新思路。重点介绍了IDA不同阶段、补铁剂型选择、适应证及不良反应等,并对一些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补铁剂进行了介绍。随着抗贫血研究的深入,研究热点将聚焦于利用植物、微生物及海洋生物等资源,有望开发出用药更安全、吸收利用度更高、起效更快的新型补铁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 缺铁性贫血 口服补铁剂 静脉补铁剂
下载PDF
没食子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2
作者 朱钰璞 张维敏 +3 位作者 武坤 王四旺 余喆 李骅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430-434,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单次不同剂量给药后没食子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分别经单次灌胃(50、100、200 mg·kg^(-1))和静脉注射(10 mg·kg^(-1))给予没食子酸,采用高效液...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单次不同剂量给药后没食子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分别经单次灌胃(50、100、200 mg·kg^(-1))和静脉注射(10 mg·kg^(-1))给予没食子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药物质量浓度,用DAS2.1软件拟合分析血浆药物质量浓度-时间数据并计算生物利用度。结果血浆中没食子酸质量浓度在0.025~10.000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大鼠分别灌胃给予50、100、200 mg·kg^(-1)没食子酸后,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达峰质量浓度(Cmax)分别为(0.83±0.15)、(1.71±0.29)、(3.13±0.56)μg·m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90.00±21.21)、(85.00±12.25)、(93.75±9.92)min,半衰期(t1/2)分别为(153.65±19.45)、(186.67±23.97)、(150.96±12.70)min,血药质量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37.07±24.75)、(262.55±22.05)、(501.64±31.64)mg·min·L^(-1);大鼠静脉注射给予10 mg·kg^(-1)没食子酸后,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Cmax为(7.87±0.96)μg·mL^(-1),tmax为(2.00±0.00)min,t1/2为(68.31±7.58)min,AUC0~t为(178.40±44.89)mg·min·L^(-1);没食子酸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4.71%。结论建立的HPLC法用于没食子酸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简便可靠。单次给药后没食子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下载PDF
细菌介导的肿瘤协同治疗策略
3
作者 任昊喆(综述) 杨铁虹 王静(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2,共7页
随着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入,细菌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细菌介导的肿瘤治疗机制主要包括肿瘤特异性靶向、诱发抗肿瘤免疫反应等,通过与化疗、放疗等传统疗法的结合,可以提高... 随着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入,细菌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细菌介导的肿瘤治疗机制主要包括肿瘤特异性靶向、诱发抗肿瘤免疫反应等,通过与化疗、放疗等传统疗法的结合,可以提高抗肿瘤疗效,同时降低对宿主的全身毒性。利用基因工程可获得对肿瘤组织更高靶向性的减毒菌株或细菌衍生物,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细菌表面的可修饰性和表面化学偶联的多样性对实现理想载药及多模式抗肿瘤治疗成为可能,尤其是纳米载药体系与细菌结合组装的生物复合纳米递送系统,可克服传统纳米药物靶向性低、难以渗透到肿瘤深部组织的不足。尽管细菌用作抗肿瘤及释药体系的运输载体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细菌在肿瘤区域特异性定植并诱导肿瘤免疫反应的特性以及作为理想药物载体的潜力,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颇有前景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介导 肿瘤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靶向 纳米药物载体 细菌衍生物
下载PDF
脑靶向肽偶联药物研究进展
4
作者 崔娜 史亚军 +2 位作者 白敏 王胜正 丁一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8-775,共8页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但由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缺乏将药物输送到大脑的有效技术,这严重影响CNS疾病相关药物的开发成功率,致使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但由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缺乏将药物输送到大脑的有效技术,这严重影响CNS疾病相关药物的开发成功率,致使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技术解决上述问题。脑靶向肽偶联药物由脑靶向肽、连接基团和有效载荷3部分组成,其利用生物相关的内源性转运机制使生物活性分子透过BBB,并到达脑实质,已成为一种有前景的CNS药物。本文简要介绍了脑靶向肽偶联药物中脑靶向肽、连接基团和有效载荷的种类及特征等,并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脑靶向肽偶联药物,以及此类药物面临的挑战和改进的方法,以期为后续CNS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偶联药物 脑靶向肽 连接基团 有效载荷 中枢神经系统 血脑屏障
原文传递
新型丙烯酸类GPR40激动剂的结构优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5
作者 郭凯蕾 魏朝 +10 位作者 张东旭 张鑫磊 李琦 孙定康 梁佳龙 马丽莎 林佳艳 何金穗 刁春妍 王斌 刘雪英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6期1449-1455,共7页
目的 以HMT-1为先导化合物,构建新型丙烯酸类抗2型糖尿病药物,并进行构效关系分析。方法 采用基团替换及同系物原则对HMT-1进行结构衍生化设计合成。采用分子对接考察衍生物与GPR40的结合作用模式。通过GPR40激动活性实验评估目标化合... 目的 以HMT-1为先导化合物,构建新型丙烯酸类抗2型糖尿病药物,并进行构效关系分析。方法 采用基团替换及同系物原则对HMT-1进行结构衍生化设计合成。采用分子对接考察衍生物与GPR40的结合作用模式。通过GPR40激动活性实验评估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 共设计合成了6个丙烯酸类新型GPR40激动剂,体外活性实验发现均具有一定的GPR40激动活性,其中HMT-5和HMT-14的激动活性与HMT-1及阳性药物TAK-875接近。其EC_(50)分别为1.68 μmol·L^(-1)和4.9 μmol·L^(-1)。结论 构效关系分析发现,尾部苯环为对位取代,并在尾部增加氢键供体及连接链为芳香酰胺时可提高活性,可为开发更高效的抗2型糖尿病药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40 糖尿病 结构优化 丙烯酸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医学生医学伦理观再建立的思考
6
作者 周钢 王全军 +2 位作者 张东旭 席佳越 聂慧芳 《当代医学》 2024年第4期172-175,共4页
后疫情时代,高校医学生作为基层医务人员的主要储备力量与实践者,在疫情管控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当代高校医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医学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因此,高等医学类院校更需加大对... 后疫情时代,高校医学生作为基层医务人员的主要储备力量与实践者,在疫情管控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当代高校医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医学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因此,高等医学类院校更需加大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医学伦理观再建立的重视程度。本文从医学伦理观的内涵阐释、医学伦理观再建立的必要性与方法论等角度试做论述,旨在倡导高校医学生医学伦理观的有效建立,从而全面提高疫情的防控水平,促进我国医学体系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医学生 医学伦理观
下载PDF
新型吖啶二酮类GPR40激动剂的结构优化和抗2型糖尿病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巨世杰 魏朝 +6 位作者 郭凯蕾 李琦 梁佳龙 马丽莎 张东旭 卫培峰 刘雪英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4期917-923,共7页
目的以ADD-16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总结构效关系,设计合成新型吖啶二酮类抗2型糖尿病药物。方法采用生物电子等排体、同系物原则对ADD-16进行结构衍生化设计合成。利用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GSIS)评估目标化合物对MIN6细胞胰岛... 目的以ADD-16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总结构效关系,设计合成新型吖啶二酮类抗2型糖尿病药物。方法采用生物电子等排体、同系物原则对ADD-16进行结构衍生化设计合成。利用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GSIS)评估目标化合物对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考察衍生物与GPR40的结合模式。结果共设计合成8个新型ADD-16衍生物,体外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ADD-20的活性显著优于ADD-16,其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能力更强。此外,在3μmol·L^(-1)时,ADD-18、ADD-20与ADD-24的活性显著优于ADD-16,在10μmol·L^(-1)时,ADD-20与ADD-21活性显著优于ADD-16,其他化合物在同等浓度下活性无显著差别。分子对接发现化合物ADD-20结合作用模式与TAK-875极其相似,ADD-20结构中的羧基与ARG-183和ARG-2258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之间形成氢键相互作用。结论设计合成的新型ADD-16衍生物ADD-20具有更强的糖促胰岛素分泌能力,构效关系发现吖啶二酮3,6位氢由二甲基取代、苯甲酸上羧基在间位、1位苯环5位上有取代基且为给电子基时可提高化合物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吖啶二酮 抗2型糖尿病 结构优化 胰岛素分泌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拉帕替尼和阿司匹林双联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体外活性研究
8
作者 袁盼盼 郭凯丽 +5 位作者 姚琳 过晓芳 刘继平 王斌 王国全 朱星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16-20,共5页
目的设计、合成拉帕替尼和阿司匹林双联化合物,探究其体外活性。方法采用拼合原理,以拉帕替尼和阿司匹林为原料合成孪药(CompdⅠ)。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BT474分为空白组、阿司匹林组、拉帕替尼组、CompdⅠ组。CC... 目的设计、合成拉帕替尼和阿司匹林双联化合物,探究其体外活性。方法采用拼合原理,以拉帕替尼和阿司匹林为原料合成孪药(CompdⅠ)。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BT474分为空白组、阿司匹林组、拉帕替尼组、CompdⅠ组。CCK-8法和平板克隆法测定半数抑制浓度(IC_(50))和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子对接考察CompdⅠ与AMPK/mTOR通路蛋白及环氧合酶1蛋白的结合情况;Western blot揭示AMPK/mTOR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以拉帕替尼和阿司匹林为原料经过缩合反应合成CompdⅠ,产率为78%,熔点为101.7~102.7℃。培养24、48、72 h,CompdⅠ与拉帕替尼和阿司匹林的IC_(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空白组比较,阿司匹林组、拉帕替尼组、CompdⅠ组的克隆形成率更低;与阿司匹林组、拉帕替尼组比较,CompdⅠ组的克隆形成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ompdⅠ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HER2、AMPK、Akt1和mTOR结合能绝对值均≥5 kcal/mol,与EFGR、Akt1、mTOR对接能较拉帕替尼更低,但与环氧合酶1不能结合。与空白组比较,CompdⅠ组和拉帕替尼组EGFR、HER2、p-Akt1-Ser124、p-Akt1-Ser169、Akt1、p-mTOR及mTOR下调,阿司匹林组p-Akt1-Ser169、p-mTOR下调,CompdⅠ组p-AMPK和AMPK上调,拉帕替尼组AMPK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拉帕替尼组比较,CompdⅠ组p-AMPK上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mpdⅠ有更强的抗HER2阳性乳腺癌增殖活性,其主要通过激动AMPK,抑制HER2/mTOR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拉帕替尼 孪药 分子对接 HER2阳性乳腺癌
下载PDF
2-芳基-4-取代喹啉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
9
作者 过忠杰 张蓉 +5 位作者 赵玫 张邵华 刘伟 李穆琼 姜茹 王胜正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164-1169,1176,共7页
目的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以解决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抗真菌药物出现耐药性的临床问题。方法采用抗真菌药敏实验对内部化合物库进行活性筛选,进一步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阳性化合物的抗真菌谱;通过生长实验、时间杀菌曲线实... 目的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以解决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抗真菌药物出现耐药性的临床问题。方法采用抗真菌药敏实验对内部化合物库进行活性筛选,进一步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阳性化合物的抗真菌谱;通过生长实验、时间杀菌曲线实验评价阳性化合物对真菌存活的影响;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化合物对真菌菌丝形成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化合物对真菌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生物膜通透性和凋亡的影响。结果2芳基4取代喹啉类化合物J6抗真菌活性最优,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8.9、18.9、37.8、37.8 mg/L。J6能明显抑制这4种真菌的生长,甚至对新生隐球菌表现杀菌作用。此外,J6还能抑制真菌菌丝的形成。作用机制研究显示,J6可增加真菌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内ROS水平,诱导真菌细胞发生凋亡。结论2芳基4取代喹啉类化合物J6表现出较好的抗真菌活性,对其进一步结构优化和机制研究,有望发现新型的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活性 细胞内活性氧 杀真菌活性
下载PDF
针对有机磷中毒的新型非肟类乙酰胆碱酯酶重活化剂的筛选
10
作者 魏朝 姜茹 +3 位作者 王平安 张东旭 郑志兵 刘雪英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155-1163,共9页
目的筛选针对有机磷毒剂中毒乙酰胆碱酯酶(AChE)更高效的非肟类重活化剂。方法以前期研究发现的高活性非肟类重活化剂L10R1为先导,通过基于片段药物设计策略构建系列含有曼尼希碱结构的非肟类重活化剂,通过核磁、质谱验证结构;用5,5’... 目的筛选针对有机磷毒剂中毒乙酰胆碱酯酶(AChE)更高效的非肟类重活化剂。方法以前期研究发现的高活性非肟类重活化剂L10R1为先导,通过基于片段药物设计策略构建系列含有曼尼希碱结构的非肟类重活化剂,通过核磁、质谱验证结构;用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法测试该系列化合物对维埃克斯、沙林、塔崩、梭曼、对氧磷、对硫磷和敌敌畏等抑制AChE的重活率,并优选高活性化合物动态测试其重活化速率;基于活性测试结果进行构效关系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全新结构的非肟类化合物21个并完成了结构确证,筛选出了对维埃克斯、沙林、对氧磷和对硫磷中毒AChE重活化能力较好的非肟类化合物L49R1和L51R1,L49R1对有机磷农药对氧磷和对硫磷中毒酶重活化效能优于先导L10R1。结论在曼尼希碱结构中引入磺胺类活性片段未能得到高效重活化剂,但引入三氮唑并嘧啶酮(L51R1)或硝基噻唑(L49R1)片段可得到广谱且相对高效的重活化剂,并以硝基噻唑结构最佳,本研究为开发更高效的全新非肟类重活化剂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毒剂 乙酰胆碱酯酶 重活化剂 非肟类 曼尼希碱
下载PDF
苯扎氯铵诱发小鼠角膜损伤模型的构建及损伤机制研究
11
作者 张成博 刘雪英 +1 位作者 雷世婵 王庆伟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3-29,共7页
目的 确定苯扎氯铵诱导小鼠角膜损伤模型的最适浓度,探索其损伤产生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30只,适应性饲养1周,裂隙灯检查排除眼疾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苯扎氯铵组(浓度:0.2%、0.4%、0.6%、0.8%),每组6只鼠12只眼,对照组... 目的 确定苯扎氯铵诱导小鼠角膜损伤模型的最适浓度,探索其损伤产生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30只,适应性饲养1周,裂隙灯检查排除眼疾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苯扎氯铵组(浓度:0.2%、0.4%、0.6%、0.8%),每组6只鼠12只眼,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除对照组外,其他组连续给予对应浓度苯扎氯铵7 d后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在裂隙灯下进行角膜浑浊度、角膜新生血管和荧光素染色评分。安乐死小鼠后取眼球并制备石蜡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和过典酸雪夫氏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ing,PAS);Western bolt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评估炎症水平,检测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表达评估凋亡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0.4%及以上浓度苯扎氯铵可导致小鼠泪液分泌量下降,角膜浑浊度和新生血管水平增加。HE染色结果证实0.4%及以上浓度苯扎氯铵处理后角膜上皮层变薄且细胞排列不规则,其基质层炎症细胞浸润明显。PAS染色显示0.4%及以上浓度苯扎氯铵处理可造成结膜杯状细胞数量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MCP-1蛋白的表达随苯扎氯铵浓度的增加而升高,Cytochrome C的蛋白水平在0.4%苯扎氯铵组最高。结论 0.4%及以上浓度的苯扎氯铵可诱导小鼠严重的角膜损伤,且0.4%为最佳造模浓度,其损伤与炎症因子MCP-1以及凋亡因子Cytochrome C的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氯铵 角膜损伤模型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色素C
下载PDF
不同促透剂对根皮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关波 皇甫俊茹 +3 位作者 徐媛 周雪姣 刘雪英 王庆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2期4-8,共5页
目的考察促透剂氮酮、薄荷醇、冰片、麝香酮对根皮素的透皮促进作用,为根皮素外用制剂研发提供依据。方法以18只2月龄雄性SD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HPLC测定根皮素的含量,计算渗透动力学参数,评价不... 目的考察促透剂氮酮、薄荷醇、冰片、麝香酮对根皮素的透皮促进作用,为根皮素外用制剂研发提供依据。方法以18只2月龄雄性SD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HPLC测定根皮素的含量,计算渗透动力学参数,评价不同促透剂对根皮素的促透作用。根皮素HPLC测定方法,色谱柱:Inertsil ODS-3(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5∶5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20μL,柱温:25℃。结果根皮素在0.1030~51.48μg/mL浓度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86.45C+3.901(r=0.999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2.0%。氮酮、薄荷醇、冰片和麝香酮的浓度为4.0%时ER分别为8.825、13.561、6.540、3.466。结论氮酮、薄荷醇、冰片、麝香酮均对根皮素有促透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浓度在4.0%时促透作用最佳,筛选出根皮素的较优促透剂是薄荷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皮素 促透剂 透皮吸收 薄荷醇
下载PDF
基于药代动力学研究厚朴-苦杏仁配伍在大鼠体内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星晨 勾楠 +5 位作者 郑东梅 盖守昌 张莹 刘星星 刘雪英 王庆伟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5期808-813,共6页
目的研究厚朴和苦杏仁的药效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与苦杏仁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进而探讨厚朴和苦杏仁配伍机制。方法采用HP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灌服厚朴浸膏、苦杏仁浸膏和配伍浸膏后,血浆中苦杏仁苷、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 目的研究厚朴和苦杏仁的药效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与苦杏仁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进而探讨厚朴和苦杏仁配伍机制。方法采用HP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灌服厚朴浸膏、苦杏仁浸膏和配伍浸膏后,血浆中苦杏仁苷、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单味给药组相比,配伍给药组中的主要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与苦杏仁苷的C_(max)和AUC显著增加,厚朴酚的CL_(z)/F、Vd_(z)/F显著降低,苦杏仁苷的CL_(z)/F也明显下降。结论厚朴与苦杏仁配伍后,显著影响药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厚朴酚、和厚朴酚和苦杏仁苷在大鼠体内吸收均增加,而厚朴酚、苦杏仁苷的消除减缓,在体内三者的作用时间均延长,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苦杏仁 配伍机制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芬太尼口颊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京亚 桑广泽 +3 位作者 乔友备 贺欣 余喆 吴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052-2055,共4页
目的:建立比格犬体内枸橼酸芬太尼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并进行芬太尼口颊片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取6只比格犬给予芬太尼口颊片1片(675μg/片,含服),分别于给药后2、5、10、15、30、45、60、90、120、240、360、480、720 min取静脉血1 mL,... 目的:建立比格犬体内枸橼酸芬太尼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并进行芬太尼口颊片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取6只比格犬给予芬太尼口颊片1片(675μg/片,含服),分别于给药后2、5、10、15、30、45、60、90、120、240、360、480、720 min取静脉血1 mL,经甲醇沉淀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C18,流动相为甲醇-0.02%甲酸水溶液(95:5,v/v),流速为0.5 mL/min,进样量为5μL,柱温为30℃;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检测离子为枸橼酸芬太尼质荷比(m/z)337.1→1 88.0、卡马西平(内标)m/z 237.1→194.1],测定枸橼酸芬太尼的血药浓度,并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枸橼酸芬太尼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325.0 ng/mL(r=0.998),精密度试验的日内RSD<5%(n=6),日间RSD<6%(n=3);平均回收率为(94.65±6.32)%^(99.21±3.24)%(n=6);基质效应的RSD<15%(n=6),稳定性试验的RE在±6.2%内(n=3)。芬太尼口颊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参数tmax为(32.5±6.1)min,t1/2为(211.8±47.4)min,cmax为(40.3±1.9)ng/mL,CLz/F为(0.006±0.001)L/(min·kg),AUC0-720min为(7 564.0±1 576.7)ng·min/mL(n=6)。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准确。芬太尼口颊片在比格犬体内具有良好的速释、缓释双相释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口颊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比格犬 血药浓度 药动学
下载PDF
抗体靶向性和高增强分辨率的多重散射无花果式纳米造影剂的构建及验证
15
作者 胡锦伟 田倚 +4 位作者 樊浩 刘玉桃 朱钰璞 宋朝君 范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30-1137,共8页
目的在有限纳米尺寸内最大化增强超声造影剂成像对比度,同时,通过特异性靶向抗体修饰增强成像准确度。方法构建以磷脂纳米囊泡为外壳,沿内壁负载中空自解离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修饰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特异性抗体的多重散射“无... 目的在有限纳米尺寸内最大化增强超声造影剂成像对比度,同时,通过特异性靶向抗体修饰增强成像准确度。方法构建以磷脂纳米囊泡为外壳,沿内壁负载中空自解离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修饰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特异性抗体的多重散射“无花果”式纳米造影剂,并在体内外模型中探究该纳米造影剂成像准确度和对比度。结果体外脱气水指套模型成像结果显示,抗体靶向和非靶向的纳米造影剂成像效果相当,但二者的成像效果均优于声诺维(Sonovue);体内成像结果显示,抗体靶向的纳米造影剂成像效果优于非靶向造影剂,且二者均优于Sonovue。结论抗体靶向的多重散射“无花果”式纳米造影剂兼具高靶向性和高增强分辨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靶向 超声造影剂 纳米囊泡 自解离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下载PDF
基于BiRNN模型的DPP-4和SGLT-2双靶点抑制剂设计
16
作者 孙定康 张鑫磊 +8 位作者 郭凯蕾 李琦 梁佳龙 马丽莎 林佳艳 何金穗 刁春妍 王育伟 刘雪英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689-1703,共15页
目的 设计DPP-4和SGLT-2双靶点抑制剂。方法 根据现有的DPP-4和SGLT-2活性化合物训练BiRNN模型,使其生成具有潜在活性的双靶点新分子,并使用已经报道的活性化合物构建HipHop药效团模型,通过药效团模型对新分子进行初筛,然后使用分子对... 目的 设计DPP-4和SGLT-2双靶点抑制剂。方法 根据现有的DPP-4和SGLT-2活性化合物训练BiRNN模型,使其生成具有潜在活性的双靶点新分子,并使用已经报道的活性化合物构建HipHop药效团模型,通过药效团模型对新分子进行初筛,然后使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结合自由能计算等方法对初筛小分子进行进一步筛选最终得到候选化合物。结果 BiRNN模型生成7 494个新分子,经过虚拟筛选发现化合物NM186、NM21、NM249、NM107是相对理想的DPP-4和SGLT-2双靶点抑制剂。结论 NM186、NM21、NM249、NM107可能是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DPP-4/SGLT-2双靶点抑制剂,这一研究丰富了DPP-4和SGLT-2双靶点抑制剂的多样性,为其开发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SGLT-2/DPP-4抑制剂 分子对接 药效团模型 分子动力学模拟
原文传递
基于聚苹果酸的贻贝仿生粘合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友红 孙彦 +2 位作者 贺欣 余喆 吴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5期818-821,826,共5页
目的:以实验室制得的聚苹果酸(PMLA)为高分子骨架,通过酰胺化反应将多巴胺(DA)分子连接到聚苹果酸,制得既具有良好粘合性能,又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贻贝仿生粘合剂。方法:L-天冬氨酸通过内酯开环聚合法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聚苹果酸,将PMLA与D... 目的:以实验室制得的聚苹果酸(PMLA)为高分子骨架,通过酰胺化反应将多巴胺(DA)分子连接到聚苹果酸,制得既具有良好粘合性能,又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贻贝仿生粘合剂。方法:L-天冬氨酸通过内酯开环聚合法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聚苹果酸,将PMLA与DA加EDC/NHS反应得到粘合剂PMLA-D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氢谱、紫外可见光光谱等对其进行结构表征,标准曲线法测多巴胺取代度,采用搭接剪切测试法评估粘合剂对不锈钢、玻璃、猪皮三种材质的粘合强度,MTT法检测贻贝仿生粘合剂的细胞毒性,通过降解试验验证PMLA-DA的降解性能。结果:测得PMLA-DA中多巴胺的取代度能达到21.3%,搭接剪切试验测得粘合剂对猪皮的粘合强度为22.68 kPa,高于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生物医用粘合剂纤维蛋白胶15.38 kPa的粘合强度,PMLA-DA对不锈钢与玻璃亦有很好的粘合性能。细胞毒性研究和体外降解试验显示PMLA-DA无细胞毒性,降解性能良好。结论:通过聚苹果酸与多巴胺反应制得贻贝仿生粘合剂PMLA-DA,该粘合剂对多种材质均具有良好的粘合力;无细胞毒性,降解性能良好,对皮肤组织的粘合强度优于目前商用的生物粘合剂纤维蛋白胶。无论是对无机材料间的粘接,或者是医学领域的伤口粘合,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苹果酸 多巴胺 贻贝仿生 粘合剂
原文传递
载银介孔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炳坤 王超丽 +1 位作者 陈鹏 吴红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8,共8页
旨在研究不同形态、粒径的二氧化硅纳米粒作为载银抗菌剂载体,对载银量及抗菌性能的影响.制备3组不同形态的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氨基化修饰后载银,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旨在研究不同形态、粒径的二氧化硅纳米粒作为载银抗菌剂载体,对载银量及抗菌性能的影响.制备3组不同形态的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氨基化修饰后载银,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为模型,测定载银二氧化硅抗菌剂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十六烷基三甲氧基溴化铵(CTAB)浓度的升高,介孔二氧化硅的形貌从球形粒子过渡到了棒状,且粒径逐渐增大.CTAB浓度为10.6 mmol/L,硅酸四乙酯(TEOS)浓度为74 mmol/L的条件下制得椭球形二氧化硅载体,比表面积956.53 m2/g.氨基改性后二氧化硅孔道内负载得到的纳米银颗粒形貌规整、分布均匀,载银量达到7.27%.特定形态的氨基改性二氧化硅载银纳米粒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0 mg/L,并且在24h内持久发挥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纳米银 抗菌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