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夹层的自旋回波序列与梯度回波电影序列磁共振成像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照谦 刘玉清 +3 位作者 张挽时 荆宝莲 袁定华 刘汉英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71-673,共3页
目的: 比较自旋回波(SE) 序列和梯度回波(GRE) 电影序列在主动脉夹层(AD) 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36 例AD的SE 序列和GRE 电影序列所见,并采用双盲法对两种序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SE 序列和GR... 目的: 比较自旋回波(SE) 序列和梯度回波(GRE) 电影序列在主动脉夹层(AD) 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36 例AD的SE 序列和GRE 电影序列所见,并采用双盲法对两种序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SE 序列和GRE 电影序列对AD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同,分别为97 .2 % 、100 % 。SE 序列和GRE 电影序列均有1 例假阴性诊断。SE 序列和GRE 电影序列对内膜片及内膜破口的显示各有其相对的优点,GRE 电影序列对假腔内血栓的显示优于SE 序列。结论: SE 序列对AD 解剖结构的显示较全面,GRE 电影序列能以电影方式动态观察内膜片的运动和主动脉真、假腔及心腔血流信号的变化。因此,在AD 诊断中SE 序列和GRE 电影序列应结合应用,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MRI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东 张挽时 +3 位作者 熊明辉 陈军 喻敏 徐家兴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MRI对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平扫后作了Gd-DTPA增强扫描,15例患者(腺瘤12例和非腺瘤3例)作了化学位移成像(CSI)序列扫... 目的:探讨MRI对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平扫后作了Gd-DTPA增强扫描,15例患者(腺瘤12例和非腺瘤3例)作了化学位移成像(CSI)序列扫描。结果:MRI对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定性(区分良、恶性肿瘤)及判断肿瘤组织学类型的准确度分别为98%、95%和91%。与同相位(IP)相比较,反相位(OP)图像上12例腺瘤的信号强度(SI)都有明显下降,SI指数平均为(52±18)%;3例非腺瘤OP图像上肿瘤的信号强度无明显下降。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MRI能诊断大部分原发性肾上腺肿瘤,对较大肿瘤的定位、定性及肿瘤组织学类型的判断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前后棘间韧带MR影像的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冯宇 杨文东 毕永民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本文利用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观察一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后,突出节段棘间韧带的信号改变,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疗效提供影像依据,并进一步探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解除神经根压迫的机理。方法选取2015-08-2... 目的本文利用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观察一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后,突出节段棘间韧带的信号改变,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疗效提供影像依据,并进一步探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解除神经根压迫的机理。方法选取2015-08-2016-08于空军总医院诊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21~53岁(平均41.29±9.78岁);其中病变部位为L_5-S_1的19例,L_(4-5)的27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间盘突出节段(L_5-S_1或L4-5)棘间韧带矢状位T2WI脂肪抑制信号强度区域均值及最高值,以及治疗前后的直腿抬高角度(ASLR)、视觉疼痛量表(VAS)、MRI轴位像突出髓核矢状径指数(SI)。结果 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后ASLR明显高于治疗前,VAS评分值明显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影像学测试指标中:椎间盘突出的SI值在手法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棘间韧带矢状位T_2WI脂肪抑制信号强度区域均值及最高值均在治疗后明显减低(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后,坐骨神经痛明显减轻或消失。MR矢状位T2WI脂肪抑制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棘间韧带炎性水肿消除或减弱提供了量化的影像学依据,与临床疗效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核磁共振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下载PDF
应用320排螺旋CT三维重建腰椎棘突顶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宇 毕永民 杨文东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4期461-463,共3页
目的 探讨利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脊柱三维重建软件模拟新医正骨疗法的拇指触诊法,重建棘突顶线,验证冯天有提出的棘突顶线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因改装健康体检接受腰椎CT检查的军事人员18名,男性,年龄23-28岁,平均(24.94... 目的 探讨利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脊柱三维重建软件模拟新医正骨疗法的拇指触诊法,重建棘突顶线,验证冯天有提出的棘突顶线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因改装健康体检接受腰椎CT检查的军事人员18名,男性,年龄23-28岁,平均(24.94±1.08)岁。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用容积漫游法高分辨率模式进行三维重建腰椎,显示受检者腰椎棘突顶部形态。结果 棘突顶部呈“山嵴”样骨性标志,呈一条直线,可显示棘突顶线。18名受检人员共90个棘突顶线,其中73个棘突顶线与脊柱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17个棘突顶线偏歪与脊柱中心轴线交角。下腰椎(L 4、L 5)椎体棘突顶线偏歪率较上腰椎(L 1、L 2 、L 3)显著增高( P <0.01);椎间盘发生明显退变(膨出或突出)节段较正常椎间盘所涉及的棘突顶线偏歪率显著增高( P <0.05)。结论 ①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成功的显示棘突顶线。CT三维重建棘突顶线为脊柱手法诊断、治疗、机理探讨、学术交流及方法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客观及标准化的影像手段。②棘突顶线偏歪与脊柱负荷增大、椎间盘退变、突出相关,进一步验证了冯天有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学说和椎体位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棘突顶线 腰椎间盘突出症 新医正骨疗法
下载PDF
腹部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
5
作者 马晓璇 时惠平 +1 位作者 于梅艳 郭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82-1382,共1页
患者女,54岁。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并出现皮肤瘙痒,在当地医院应用激素治疗后好转;近2个月再次出现发热,伴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铁蛋白897.00μg/L;RBC 3.... 患者女,54岁。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并出现皮肤瘙痒,在当地医院应用激素治疗后好转;近2个月再次出现发热,伴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铁蛋白897.00μg/L;RBC 3.48×1012/L;WBC 3.28×109/L;PLT 62.00×109/L。骨髓穿刺细胞涂片:组织细胞比例增高,可见巨噬细胞及吞噬血细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巨噬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MRI与综合超声诊断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照谦 刘玉清 +3 位作者 张挽时 袁定华 刘汉英 荆宝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532-535,共4页
目的:比较MRI与综合超声,即经胸超声(TTE)和经食管超声(TEE)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价值,探讨AD影像学综合诊断及其优选应用问题。材料与方法:分析24例AD的MRI与综合超声所见,并采用双盲法对两种技术... 目的:比较MRI与综合超声,即经胸超声(TTE)和经食管超声(TEE)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价值,探讨AD影像学综合诊断及其优选应用问题。材料与方法:分析24例AD的MRI与综合超声所见,并采用双盲法对两种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MRI和TEE分别有1例假阴性和假阳性诊断。MRI、TEE和TTE对AD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6%、100%和83%,特异性分别为100%、97%和93%。TTE对内膜破口和假腔内血栓的检出率较低。MRI和TEE对内膜破口和假腔内血栓的显示各有其相对的优点,MRI对主动脉弓分支血管近段及其与真假腔关系的观察优于TEE。结论:MRI和综合超声均是诊断AD的优良方法。对病情稳定的病例,尤其Ⅲ型AD,MRI或综合超声均可为首选方法;对病情不稳定的病例,尤其Ⅰ型和Ⅱ型AD,综合超声应为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成像 主动脉夹层 超声波诊断
原文传递
全脑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帆 时惠平 +7 位作者 史文倩 石进 乔敏霞 董世博 毕永民 方红 王萍 孙鹏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低剂量灌注(P)联合技术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I)患者脑组织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20排容积,对2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狭窄或闭塞的I患者进行低剂量全脑P成像,同时获得M责任区患侧的血流量(F)...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低剂量灌注(P)联合技术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I)患者脑组织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20排容积,对2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狭窄或闭塞的I患者进行低剂量全脑P成像,同时获得M责任区患侧的血流量(F)、血容量(V)、平均通过时间(M)、达峰时间(P)、延迟时间(DLY)等灌注参数和动态4D—图像。采取镜像测量技术测得M责任区健侧对应部位脑组织上述灌注指标的具体量化值,并计算不同程度M狭窄或闭塞患者患侧/健侧的半定量值;采用动态4D.图像观察血管狭窄部位、程度以及侧支循环状况;轻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或闭塞组间各参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z检验。结果(1)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全脑P及成像。(2)26例M狭窄或闭塞的I患者中,M轻中度狭窄17例(1例合并同侧大脑前动脉轻度狭窄、1例合并同侧大脑后动脉轻度狭窄),M重度狭窄或闭塞9例(2例合并同侧大脑后动脉轻度狭窄,l例合并同侧大脑前、后动脉轻度狭窄);Willi环后循环开放14例,软脑膜吻合支形成16例。(3)M供血区患侧与健侧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侧F、V均明显低于健侧,健侧M、P、DLY均明显低于患侧。M轻中度狭窄组MY、P、DLY患侧/健侧比值明显低于M重度狭窄或闭塞组,轻中度狭窄组分别为1.06±0.06、1.05±0.07、1.42±0.66,重度狭窄或闭塞组为1.12±0.09、1.10±0.04、1.98±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798、-1.583、-1.536,P值均〈0.01)。结论-站式全脑P联合成像技术在直观显示病变血管与异常灌注区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还可反映脑组织的微循环状况,能够很好地评估单侧M狭窄或闭塞I患者的脑血氧供应和脑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流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