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3D FIESTA序列对三叉神经、面神经颅内段的显示 被引量:20
1
作者 贾飞鸽 孙希杰 +3 位作者 许乙凯 余田 孟卓 张雅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0-362,共3页
在采用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tly-state acquisition,FIESTA)序列图像上,主要有两种对比信号,脂肪和水为高信号,其他组织均为低信号,神经显示为低信号,在颅内有脑脊液的高信号衬托下。
关键词 三叉神经 面伸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动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希杰 全显跃 +1 位作者 许乙凯 盛娜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94-997,共4页
目的探讨对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成瘤过程进行动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量化研究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在肿瘤植入后第14、18、22、26天分别对4组共16只新西兰大白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和4组共4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磁共振成像及DTI... 目的探讨对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成瘤过程进行动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量化研究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在肿瘤植入后第14、18、22、26天分别对4组共16只新西兰大白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和4组共4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磁共振成像及DTI;动态量化分析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值(FA)的变化规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DCavg呈先递增后递减趋势;FA呈先递减后递增趋势;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病理结果的多项分析中,瘤内凝固性坏死和纤维增生呈明显递增趋势。结论DTI的量化指标能够动态观测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部分生长特性;为DTI对肝脏病变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含钆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4
3
作者 祝红线 李相生 +5 位作者 王萍 方红 樊红霞 田雨 梁鹏 侯中会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5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含钆造影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率,为临床抢救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方法:对17930例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患者静脉注射钆造影剂0.2-0.6 mm/kg后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7...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含钆造影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率,为临床抢救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方法:对17930例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患者静脉注射钆造影剂0.2-0.6 mm/kg后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793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27例,轻度不良反应25例,重度不良发应2例。结论:MR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但须做好必要的检查前准备,完善积极的应对措施是防止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钆造影剂 不良反应 应对措施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潘广新 王萍 +2 位作者 郭和清 宋云龙 刘红明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2期1747-1749,共3页
目的比较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与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肾动脉狭窄检查的价值。方法对进行肾动脉狭窄检查的50例患者同时行DCE—MRA与SCTA检查,其中证实有狭窄的25例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然后以... 目的比较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与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肾动脉狭窄检查的价值。方法对进行肾动脉狭窄检查的50例患者同时行DCE—MRA与SCTA检查,其中证实有狭窄的25例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然后以DSA为标准,评价这两种检查方法。结果50例患者的100根肾动脉,DCE—MRA与SCTA诊断的K系数为0.831,诊断一致性好。CE—MRA诊断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94.0%,阳性预测值为91.8%,阴性预测值为98.0%;SCTA诊断的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95.7%,阳性预测值为93.4%,阴性预测值为96.7%。DCE—MRA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上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要略低于SCTA。结论DCE—MRA与CTA都能较准确地诊断肾动脉狭窄,但DCE—MRA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下肢动脉3.0T Delta-Flow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应用:与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冬梅 宋云龙 +3 位作者 王萍 毕永民 李海宁 孙莉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评估3.0T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查方法。资料与方法 30例拟诊为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行NCE-MRA检查后接受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并以CE-MRA... 目的评估3.0T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查方法。资料与方法 30例拟诊为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行NCE-MRA检查后接受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并以CE-MRA为标准,评估NCE-MRA诊断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准确度,分析两者诊断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一致性。结果 30例患者成功完成NCE-MRA和CE-MRA检查,NCE-MRA具有诊断价值的动脉节段有532个。小腿段NCE-MRA图像静脉污染较CE-MRA少(Z=4.92,P<0.01),腹盆部、大腿段NCE-MRA图像静脉污染较CE-MRA多(Z=4.58、3.56,P<0.01)。NCE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9%、97.69%、97.74%、93.92%、99.22%,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4,P<0.05)。结论在显示下肢动脉狭窄方面,NCE-MRA具有与CE-MRA相近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度,可以作为肾功能不全或不能使用对比剂的患者进行下肢动脉MRA检查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下肢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诊断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时惠平 高元桂 +4 位作者 高育 梁燕 郭行高 蔡幼铨 梁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评价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形态和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7例陈旧性心肌梗塞进行MRI检查,观察心脏形态学变化、心室壁运动、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开闭功能,测量左室功能。结果:左室壁限局性变薄6例,其中3... 目的:探讨MRI在评价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形态和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7例陈旧性心肌梗塞进行MRI检查,观察心脏形态学变化、心室壁运动、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开闭功能,测量左室功能。结果:左室壁限局性变薄6例,其中3例在变薄的左室壁邻近部位见血流信号异常增高,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减弱,1例室壁瘤形成。左室射血分数降低。1例见二尖瓣有轻度返流。增强扫描(2例)显示梗塞心肌与正常心肌的增强有明显差异。结论:MRI能为临床提供心肌的局部和整体功能、梗塞心肌的信号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磁共振脊髓造影成像的特点 被引量:7
7
作者 冯宇 杨文东 +2 位作者 毕永民 王飞 范宇 《空军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磁共振脊髓造影成像(MRM)变化,作为初步判定其是否符合手法治疗,以及巨大突出对马尾神经造成伤害可能性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方法选取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观察MRI及MRM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确诊巨大腰... 目的观察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磁共振脊髓造影成像(MRM)变化,作为初步判定其是否符合手法治疗,以及巨大突出对马尾神经造成伤害可能性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方法选取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观察MRI及MRM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确诊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的MRM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1硬膜囊、神经根袖大致正常,无明显突出髓核的压迹5例;2神经根袖内脑脊液充盈减少,出现压迹,甚至神经根袖中断、消失24例;3硬膜囊内脑脊液受髓核突出压迫硬膜囊中断或明显缺损,硬膜囊终末段消失10例。结论 1MRM显示硬膜囊、神经根袖受到突出髓核压迫后充盈改变,反应了两者之间的力学关系;2MRM显示部分具有巨大髓核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硬膜囊、神经根袖并未受到突出髓核明确的压迫,说明即便巨大髓核突出椎管对其仍有可能容纳;3根据MRM显示硬膜囊、神经根袖受到突出髓核压迫影像表现,可以初步判定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是否符合手法治疗适应证,以及对马尾神经造成伤害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磁共振脊髓造影术 手法治疗
下载PDF
心脏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附23例临床初步应用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立伟 张挽时 +2 位作者 鲁晓燕 余玉华 李莉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应用屏气下连续多角度斜位二维TOF法对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材料与方法:共23例,20例为健康者,2例冠脉造影证实有病变,1例超快速CT显示冠脉有钙化。在1.5T扫描机上应用快速梯度回... 目的:应用屏气下连续多角度斜位二维TOF法对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材料与方法:共23例,20例为健康者,2例冠脉造影证实有病变,1例超快速CT显示冠脉有钙化。在1.5T扫描机上应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R=13msec,TE=8msec),并结合脂肪抑制技术,病人俯卧位,脊柱线圈作表面线圈,在1次屏气时间内多个心动周期分段K空间数据采集成像,在多角度斜位和连续切线位观察显示冠状动脉并测量其长度。结果:左冠脉主干、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脉近段在23例均完全显示,冠脉显示长度超过7cm者本组病例中,左前降支有9例(39%),左旋支4例(17%),右冠脉13例(57%),1例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50%者磁共振检查能较好显示。结论:二维屏气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在正常人能显示较长范围冠状动脉,同时对引起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变的冠脉病变显示亦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病例报告 冠心病
下载PDF
移动预饱和法在颅外段颈动脉磁共振血流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鲁晓燕 张挽时 +1 位作者 方红 时惠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910-910,共1页
关键词 颅外段 颈动脉 颈动脉狭窄 移动预饱和 NMR 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新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鲁晓燕 张挽时 +7 位作者 毕永民 宋云龙 时惠平 方红 祝红线 熊明辉 王东 喻敏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3-87,90,F0002,共7页
目的研究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技术的成像影响因素,评价MR扫描序列对颈动脉狭窄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探讨颈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症状的联系。方法颈动脉狭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36~78岁,平均56岁。病人首... 目的研究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技术的成像影响因素,评价MR扫描序列对颈动脉狭窄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探讨颈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症状的联系。方法颈动脉狭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36~78岁,平均56岁。病人首先经多普勒超声(DUS)检查,然后行MRA及CE-MRA。22例同时采用亮血(Bright—blood)、黑血(Black—blood)技术、3例行血流测量分析(Flow measurements)。10例于磁共振检查后1周内接受颈动脉狭窄内膜剥除术。扫描技术:(1)MRA及CE-MRA:MRA:二维时间飞跃法MRA(2D TOF MRA);CE-MRA:快速梯度回波扫描技术,冠状位采集。最佳扫描延迟时间主要采用造影剂团注试验(test-bolus)法。3例采用时间分辨回波分享血管成像技术(TRATE)。(2)斑块检查序列:亮血与黑血技术及增强前后T1序列。(3)血流测量分析:横断位心电门控2D相位对比序列,Argus系统分析血流方向、流速。结果血管覆盖范围:34例CE-MRA,23例良好显示颈部血管起始段至入颅段。2D TOF法11例。动脉狭窄评估程度:10例手术患者中,CE-MRA正确诊断血管狭窄者9例,低估狭窄程度1例。2D TOF正确诊断血管狭窄程度6例,高估3例,低估1例。22例亮血、黑血技术结合CE—MRA清晰显示血管壁及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单独成像24例中,Test—bolus法团注造影剂最佳扫描延迟时间为峰值时间-1s,且监视层面定于主动脉弓者18例。4例眩晕患者,颈动脉狭窄侧后交通动脉(PCOA)显示2例;PCOA粗大1例。狭窄侧未显示PCOA,同侧大脑后动脉主干增粗1例。2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血流方向异常,1例无名静脉狭窄,同侧颈静脉血流方向异常。结论(1)CE—MRA能完整、全程显示颈部血管,准确诊断颈动脉、椎动脉狭窄。(2)Test-bolus法确定扫描延迟时间为峰值时间-1s,并将监视层面定于主动脉弓时,可保证造影剂在动脉内达到高峰浓度时采集K空间数据,获得颈动脉单独成像的最佳图像。(3)亮血、黑血技术结合CE-MRA有助于显示颈动脉狭窄硬化斑块。(4)分析、测量颈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能全面评价狭窄后血流改变与临床症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狭窄/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时惠平 张挽时 +3 位作者 鲁晓燕 喻敏 郭英 尉颖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93-195,F002,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磁共振成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对7 例烟雾病病人的MRI和M RA 征象进行分析。MRI检查包括应用SE 序列T1 加权像和T2 加权像;MRA 检查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对源图像做最大... 目的:旨在探讨磁共振成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对7 例烟雾病病人的MRI和M RA 征象进行分析。MRI检查包括应用SE 序列T1 加权像和T2 加权像;MRA 检查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对源图像做最大强度投影重建血管影像。 结果:所有病例的MRI和MRA 均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底部纤细的侧枝循环血管呈网状分布,脑膜中动脉和眼动脉增粗,5 例有脑实质内急性或亚急性出血;2 例合并脑梗塞。 结论:MRI能全面显示脑实质内的各种影象病理改变,MRA 更为直观地显示颅内血管改变。MRI与MRA 的结合应用对烟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诊断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飞行人员闭合性跟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12
作者 时惠平 张挽时 +3 位作者 毕永民 鲁晓燕 宋云龙 熊明辉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飞行人员闭合性跟腱损伤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7例飞行人员闭合性跟腱损伤病例的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7例病人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分别为跟腱断裂(2例)和不...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飞行人员闭合性跟腱损伤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7例飞行人员闭合性跟腱损伤病例的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7例病人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分别为跟腱断裂(2例)和不完全断裂(5例),手术结果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方法 跟腱/损伤
下载PDF
脊髓小脑变性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鲁晓燕 毕永民 +6 位作者 方红 祝红线 张挽时 宋云龙 时惠平 熊明辉 喻敏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16-116,118,F0003,共3页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脊髓小脑变性/诊断
下载PDF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磁共振血流成像
14
作者 鲁晓燕 张挽时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9年第1期27-29,33,共4页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意外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时惠平 张挽时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61-163,共3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成像
16
作者 张挽时 徐家兴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24-225,228,共3页
关键词 心脏 磁共振成像 冠心病
下载PDF
运动相位纠正技术与节段法相位技术在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樊红霞 尹刚 +2 位作者 杨新令 陆敏杰 赵世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08-912,共5页
目的 :对比运动矫正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PSIR SSFP MOCO)与快速扰相梯度回波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PSIR segmented)在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56例同时采用PSIR segmented(PSIR segmented组)和PSIR SSFP MOCO(PSIR SSF... 目的 :对比运动矫正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PSIR SSFP MOCO)与快速扰相梯度回波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PSIR segmented)在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56例同时采用PSIR segmented(PSIR segmented组)和PSIR SSFP MOCO(PSIR SSFP MOCO组)两种扫描方式行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扫描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4级),并配对对比分析两组中正常心肌、异常强化心肌及左心室腔内图像的信噪比和相对信噪比。结果 :PSIR segmented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4分、3分、2分和1分组依次占28.6%、41.1%、28.6%和1.8%。PSIR SSFP MOCO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4分的比例为96.4%,显著高于PSIR segmented组(P<0.001),3分占3.6%,1分或2分均为0%。PSIR SSFP MOCO组图像正常心肌信噪比(4.70±3.47 vs 3.64±3.2,P=0.074)、异常心肌信噪比(52.58±36.58 vs 27.65±18.47,P<0.001)及左心室血池的信噪比(40.52±33.97 vs 23.14±11.46,P<0.001)均高于PSIR segmented组。PSIR SSFP MOCO组图像异常强化心肌与正常心肌的相对信噪比(47.46±33.97 vs 23.75±16.68,P<0.001)、异常强化心肌与左心室血池的相对信噪比(8.53±17.77 vs 4.54±10.10,P=0.181)及左心室血池与正常心肌的相对信噪比(35.82±25.72 vs 19.49±9.44,P<0.001)也均显著高于PSIR segmented组。结论 :与PSIR segmented序列相比,采用PSIR SSFP MOCO序列能够获得更高比例的高质量心肌增强延迟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 心肌强化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评价
18
作者 宋云龙 张挽时 +2 位作者 鲁晓燕 熊明辉 陈肇一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96-198,201,F002,共5页
目的 探讨 MRI和 MRA ,尤其后者对脑动静脉畸形 (AVM)诊断价值和限度。 材料与方法 对 16例 AVM者行MRI和 MRA检查并与 DSA进行对照研究 ,分别观察供血动脉、血管巢和引流静脉情况。 结果 与 DSA对照 ,显示供血动脉 ,MRA与其无显... 目的 探讨 MRI和 MRA ,尤其后者对脑动静脉畸形 (AVM)诊断价值和限度。 材料与方法 对 16例 AVM者行MRI和 MRA检查并与 DSA进行对照研究 ,分别观察供血动脉、血管巢和引流静脉情况。 结果 与 DSA对照 ,显示供血动脉 ,MRA与其无显著差异 (P>0 .0 5 ) ,MRI与其有极显著差异 (P<0 .0 0 1) ;血管巢大小 ,MRI、MRA与其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引流静脉 ,MRI与其有显著差异 (P<0 .0 0 1)。 结论  MRA与 MRI联合应用可准确显示供血动脉、血管巢和部分引流静脉 ,是一种评价 AVM血管内治疗、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放疗及效果观察的有效无创性检查方法。随着 MRA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完善 ,将部分取代有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脑动静脉畸形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全文增补中
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7
19
作者 李相生 肖湘生 +4 位作者 张挽时 徐家兴 李惠民 刘士远 李成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曲线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研究 116例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4cm) ,其中肺癌 88例 ,结核球 10例 ,炎性结节 15例 ,良性肿瘤 3例。在注入造影剂 1 5ml/kg前后 ,对病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 ,测量增强...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曲线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研究 116例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4cm) ,其中肺癌 88例 ,结核球 10例 ,炎性结节 15例 ,良性肿瘤 3例。在注入造影剂 1 5ml/kg前后 ,对病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 ,测量增强前后各次扫描时病灶的CT值 ,根据CT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结果 :三者动态增强曲线的峰值中每两者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肺癌的增强峰值高于结核球而低于炎性结节。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多呈慢升慢降型 ,抛物线状 ;炎性结节多呈快升慢降或快升快降型 ;结核球多呈一低平曲线。炎性结节达峰值的时间较肺癌快。结论 :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峰值、达峰值的时间、曲线形态不同于结核球、炎性结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炎性 周围型肺癌 结节 结核球 病灶 诊断价值 曲线 峰值 动态扫描
下载PDF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6
20
作者 冯伟 冯天有 +2 位作者 王飞 毕永民 王书勤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7期529-531,共3页
目的:观察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24~57岁,平均38.3岁。按患者主观症状、患侧直腿抬高试验(SLR)、脊柱运动... 目的:观察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24~57岁,平均38.3岁。按患者主观症状、患侧直腿抬高试验(SLR)、脊柱运动、腰型进行临床评分,比较手法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测量观察反映突出髓核大小的MRI椎间盘突出最大层面矢状径指数(SI),比较手法治疗前后S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法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SLR、脊柱运动、腰型积分明显增加(P<0.05),治疗前后临床综合评分分别为8.4500±2.4385、18.9000±1.8229,治疗后积分显著提高(P<0.05)。手法治疗前后SI值分别为0.5651±0.1387、0.5292±0.1499,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改变(P>0.05)。41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1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单(多)个椎体位移。实施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恢复患椎的解剖或代偿位置,临床表现可以随之锐减或消失。其机制并非髓核组织的缩小,可能是纠正椎体位移后减轻鞘膜囊(神经根)的形变和张力,恢复了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正骨手法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