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心络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贾志梅 齐国先 曾定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997-998,共2页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 (3 7例 ,常规西药加通心络胶囊治疗 )与对照组 (3 5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等的...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 (3 7例 ,常规西药加通心络胶囊治疗 )与对照组 (3 5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等的变化。结果 :通心络对血粘度的恢复及缓解心绞痛的总有效率 (83 .8% )均优于对照组 ,心电图的改善与对照组接近 ,并可使血压下降 (P <0 .0 5 ) ,心律失常明显减少 (P <0 .0 1) ,血镁升高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对血镁的影响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加用通心络治疗冠心病比单用西药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胶痛 通心络胶囊 血粘度 中医药疗法 药理
下载PDF
老年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心血管表现(附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萍 崔易声 +4 位作者 周方钧 周佩光 姜燕 温艳辉 付艳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12-213,共2页
老年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常以心血管表现为首发,而甲亢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多表现为心房纤颤及其他快速心律失常,本组房颤发生率为70.9%,长期阵发性房颤是甲亢所致房颤的特点。常伴有心绞痛症状,但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多... 老年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常以心血管表现为首发,而甲亢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多表现为心房纤颤及其他快速心律失常,本组房颤发生率为70.9%,长期阵发性房颤是甲亢所致房颤的特点。常伴有心绞痛症状,但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多可缓解,如心绞痛仍不消失者考虑有冠心病并存的可能。心脏扩大多呈球型,心力衰竭发生率约为22%。亦可并发二尖瓣脱垂。心外表现以不明原因消瘦、肌无力居多,股四头肌肌力试验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 甲状腺机能亢进 心绞痛
下载PDF
拳击心前区转复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利华 郭新 +2 位作者 王延风 张淑岚 苏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拳击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实用性。方法:总结5例1126次药物治疗无效的或致命性短阵及/或持续性单形、多形、尖端扭转及与心室扑动型交替出现的反复发作性VT,心前区拳击684次转复效果及其特点。结果:拳击转... 目的:探讨拳击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实用性。方法:总结5例1126次药物治疗无效的或致命性短阵及/或持续性单形、多形、尖端扭转及与心室扑动型交替出现的反复发作性VT,心前区拳击684次转复效果及其特点。结果:拳击转复成功率为73.4%,其中一拳转复率为63.4%,随拳击次数的增加转复率下降,直接转复136次(52.5%),间接转复123次,47.5%),个别例次转复伴一过性P波脱落或P-R间期延长,拳击与电击未转复,均可使VT图形与速率变化,拳击后VT未转复QRS波形改变76次(46.3%),室率加速38次(23%),其中呈扑动型VT或心室扑动者5次,室率减慢31次。结论:拳击治疗VT有效,对心肌损伤性小且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 心动过速 电击复律 心前区拳击疗法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孙英贤 陈惠斌 +4 位作者 曾定尹 于亚媛 齐国先 贾大林 韩献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7年第2期82-84,共3页
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27例。左室特发性室速17例均消融成功,其中16例采用标测V波前最早P电位(浦肯野纤维电位)的方法;1例采用起搏标测的方法,成功靶点处均在左室间隔部。1例复发,再次消融... 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27例。左室特发性室速17例均消融成功,其中16例采用标测V波前最早P电位(浦肯野纤维电位)的方法;1例采用起搏标测的方法,成功靶点处均在左室间隔部。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对10例右室特发性室速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标测的方法,其中8例消融成功,成功靶点7例在右室流出道、1例在流入道部位。成功8例中2例复发或再发,1例复发后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室速,无法消融;1例再发左室室速,再次消融成功。27例中1例出现静脉炎并发症。以上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术是治疗特发性室速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 心动过速 特发性 射频消融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志梅 杨梅荣 +1 位作者 齐国先 曾定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以指导对其合理的治疗。方法 :选择首次Q波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患者 5 3例 ,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 (A组 )和药物治疗组 (B组 ) ,A组病人于AMI后 2~ 4周行冠脉...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以指导对其合理的治疗。方法 :选择首次Q波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患者 5 3例 ,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 (A组 )和药物治疗组 (B组 ) ,A组病人于AMI后 2~ 4周行冠脉造影并证实存在梗塞相关血管 (IRA)而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 ,其他治疗同B组。常规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 ,并于半年后复查 ,随访半年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超声心动图主要观察室壁运动指数 (WMI)、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中部的最大收缩期流速 (Vp)及二尖瓣舒张晚期与早期峰值流速之比值 (A/E)。结果 :A组的 3 2例病人PTCA及支架植入均获成功 ,且达 3级TIMI血流。半年后 ,A、B组各失访 2例 ,剩余病人中 ,A组 (3 0人 )和B组 (19人 )随访前后在心率、血压、血糖及血脂方面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与梗塞后 2~ 4周比较 ,B组Vp、A/E、WMI及LVEF无改善(P >0 .0 5 ) ,而A组Vp、A/E及WMI均有显著改善 (P<0 .0 5 ) ;半年后 ,B组病人再梗塞、室壁瘤形成及心功能(NYHA)ⅢⅣ级者均高于A组 (P <0 .0 5及P <0 .0 1) ;A组与B组比较 ,Vp、A/E、WMI及LVEF均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及P <0 .0 1) ,但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终末QRS变形与ST段测量估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面积以及溶栓疗效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为民 安丽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5期361-364,共4页
利用SelvesterQRS计分系统,比较ST段测量与QRS终末变形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最后梗死面积和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选择644例第一次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其中398例接受溶栓治疗,246例未接受溶栓治疗。从入院时首次稳定心电图上估... 利用SelvesterQRS计分系统,比较ST段测量与QRS终末变形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最后梗死面积和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选择644例第一次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其中398例接受溶栓治疗,246例未接受溶栓治疗。从入院时首次稳定心电图上估计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ST段抬高的幅度(∑ST)及QRS终末形态。根据QRS终末变形存在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QRS终末变形(QRS+)组,QRS终末无变形(QRS-)组。利用修改的SelvesterQRS计分系统,从出院前心电图上估计最后梗死面积。结果:接受与未接受溶栓治疗者QRS+组∑ST、ST段抬高导联数大于QR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QRS-和QRS+者,溶栓治疗均能减少Selvester计分;但最后梗死面积的减少仅在QRS-的患者有意义(P<0.01)。ST段抬高的幅度与最后梗死面积之间无相关性;ST段抬高导联数仅与溶栓治疗者的最后梗死面积有关(r=0.25141,P≤0.05)。溶栓组QRS+者无复灌流率较QRS-者高。结论:QRS终末变形较ST段测量能更好地估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的最后梗死面积和溶栓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QRS终末变形 ST段测量 溶栓治疗 梗死面积
下载PDF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健 李梦 《药品评价》 CAS 2009年第7期270-272,共3页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其在未来10年缺血性心脏病将成为全球首位死因。已证实,缺血性心脏病的病情进展主要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血小板...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其在未来10年缺血性心脏病将成为全球首位死因。已证实,缺血性心脏病的病情进展主要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效应,因此,抗血小板药物被认为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石。近年来,阿司匹林在防治缺血性心脏病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在一、二级预防中均显示了其优越性,可降低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病及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阿司匹林 临床应用 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过程 血小板聚集 世界卫生组织 抗血小板药物
下载PDF
心源性晕厥临床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宋道岭 《医师进修杂志》 1996年第12期6-7,共2页
心源性晕厥临床进展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内科(116011)宋道岭晕厥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缺血,而发生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的原因很多,在各种晕厥中以心源性晕厥最为紧急和危险,需积极恰当治疗以免危及病人生命,心... 心源性晕厥临床进展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内科(116011)宋道岭晕厥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缺血,而发生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的原因很多,在各种晕厥中以心源性晕厥最为紧急和危险,需积极恰当治疗以免危及病人生命,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排出量急剧减少,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晕厥 晕厥 心律失常 Q-T间期延长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人心房扑动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孙英贤 马长生 +7 位作者 赵安乐 陈惠斌 曾定尹 赵卫华 杨光 于亚媛 吴大庆 张子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8-229,共2页
目的:分析采用从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线性消融方法治疗老年人心房扑动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18例老年人心房扑动(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4 岁)患者采用多电极记录心房激动,分析激动顺序的方法及隐匿拖带的方法确定折返... 目的:分析采用从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线性消融方法治疗老年人心房扑动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18例老年人心房扑动(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4 岁)患者采用多电极记录心房激动,分析激动顺序的方法及隐匿拖带的方法确定折返环部位。采用从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线性消融的方法治疗心房扑动。  结果:18 例均为典型心房扑动。17 例(94.4% )消融成功。1例伴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消融成功后安置永久起搏器。随访1~25个月,1 例复发,再次导管消融成功。  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术是治疗老年人心房扑动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心房扑动 老年人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富路 张师义 屈昌芝 《心脏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547-549,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IMI)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7年8月住院的AIMI患者91例。按胸前导联ST段是否压低将患者分为4组:胸前导...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IMI)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7年8月住院的AIMI患者91例。按胸前导联ST段是否压低将患者分为4组:胸前导联ST段无压低组(n=27);胸前导联仅V1~4ST段压低组(n=26);胸前导联仅V5~6 ST段压低组(n=12);广泛胸前导联卵段压低组(n=26)。结果AIMI伴有胸前导联V1~4 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呈负相关,ORⅢ=0.38,无统计学意义;AIMI伴有胸前导联V1~6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呈正相关,ORⅣ=5.25,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胸前导联V1~6ST段压低组与其他组相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差异显著(P〈0.05);该组前降支病变率高(73.1%),但与其他3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IMI伴有胸前导联V1~6ST段压低提示多支病变,且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下壁 胸前导联ST段压低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董平栓 耿曼辉 唐其柱 《医药论坛杂志》 1995年第10期1-2,共2页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董平栓,耿曼辉,唐其柱(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心内科洛阳市471003)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房室传导阻滞(AVB)是临床上常见征象,但其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尚未完全明确...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董平栓,耿曼辉,唐其柱(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心内科洛阳市471003)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房室传导阻滞(AVB)是临床上常见征象,但其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尚未完全明确。据此本文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右室梗死 梗死面积 心源性休克 诊断标准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与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定尹 马英杰 +2 位作者 冯丰 齐国先 于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6年第2期61-62,共2页
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P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74处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以前降支病变最常见。UPA患者绝大多数(45/48、93.7%)有明显冠状动脉病变,随年龄增长冠状动脉病变有增多趋势,3支... 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P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74处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以前降支病变最常见。UPA患者绝大多数(45/48、93.7%)有明显冠状动脉病变,随年龄增长冠状动脉病变有增多趋势,3支病变的冠心病病程明显长于单支病变(P<0.05)。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多数为单支病变,自发性心绞痛与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以单支、双支病变为多,混合型心绞痛以双支或3支病变为多。UA可发生冠状动脉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性 冠状动脉病变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西洋参叶20s-原人参二醇组皂苷抗实验性心肌缺血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0
13
作者 武淑芳 睢大员 +2 位作者 于晓风 吕忠智 赵学忠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 研究西洋参叶 2 0s 原人参二醇组皂苷 (Panaxquinquefolium12 0s protopanaxdiolsaponins,PQDS)的抗实验性心肌缺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产生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观察PQDS对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影... 目的 研究西洋参叶 2 0s 原人参二醇组皂苷 (Panaxquinquefolium12 0s protopanaxdiolsaponins,PQDS)的抗实验性心肌缺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产生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观察PQDS对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并从生化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ivPQDS 12 .5~ 5 0mg·kg-1,对急性心肌梗死 2 4h大鼠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降低血清CK ,LDH活性及LPO含量 ,提高SOD ,CAT及GSH Px活性 ,并能使血浆TXA2 水平明显下降 ,PGI2 /TXA2比值明显增高 ;2 5 ,5 0mg·kg-1亦可使心肌梗死及非梗死区FFA及L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PQDS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 ,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 ,纠正心肌缺血时FFA代谢紊乱和LA堆积及PGI2 /TX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s-原人参二醇组皂苷 心肌缺血 自由基 血管活性物质 动物模型 西洋参叶 大鼠
下载PDF
人参Rb组皂苷对实验性心梗大鼠血粘度和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覃秀川 睢大员 +2 位作者 郭新雯 于晓凤 吕忠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0-542,共3页
关键词 人参RB组皂苷 实验性心梗 大鼠 血粘度 游离脂肪酸水平 影响
下载PDF
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子新 曾定尹 王绽菲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69-569,共1页
关键词 通心络 动脉粥样硬化 家兔 血管成形术 术后 血管内皮功能 高胆固醇饮食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_1对急性心肌梗死后VEGF和HIF-1α的作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金岩 刘闺男 朱鲜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10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人参皂苷Rg1低剂量治疗组(1mg/kg)和高剂量治疗组(5mg/kg),于术后3、7、10、1...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10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人参皂苷Rg1低剂量治疗组(1mg/kg)和高剂量治疗组(5mg/kg),于术后3、7、10、14天测定梗死区微血管密度,RT-PCR法检测梗死区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在梗死区内的表达。结果梗死区的血管生成数量稳定持续的增加,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后VEGF、HIF-1αmRNA表达随缺血时间的延长(3、7、10天组)有增高趋势,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14天时VEGF的增长出现停止或下降,而HIF-1α继续升高;假手术组VEGF表达明显低于各手术组。结论严重缺血可刺激心肌组织产生大量的VEGF、HIF-1α,其对缺血心肌起保护作用,人参皂苷Rg1可通过增加其表达而刺激心肌梗死区的血管生成和侧支循环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心肌梗死 新生血管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人参Rb组皂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覃秀川 郭新文 +2 位作者 睢大员 于晓风 吕志智 《吉林中医药》 2002年第3期51-52,共2页
目的:研究人参Bb组皂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产生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心肌梗死面积,血清CK、LDH活性,血清LPO含量及SOD、CAT、GSH-Px活性。结果:人参 Rb组皂苷50mg... 目的:研究人参Bb组皂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产生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心肌梗死面积,血清CK、LDH活性,血清LPO含量及SOD、CAT、GSH-Px活性。结果:人参 Rb组皂苷50mg/kg、100mg/kg、200mg/kg剂量组对急性心梗死 24h大鼠均可明显缩小其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 CK、 LDH活性,并明显降低血清LPO含量,提高 SOD、CAT及 GSH-Px活性。结论:人参Rb组皂苷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对抗氧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RB组皂苷 心肌梗死面积 心肌酶 过氧化脂质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多部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晓群 周旭晨 +2 位作者 曲新凯 朱皓 刘俊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多部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体表心电图定位及其冠脉病变的特征。[方法]分析12例多部位急性STEMI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急诊冠脉造影结果,并加以对照比较。[结果]根据心电图判断IRA的准确性为100%,多部位急性STEMI患... [目的]探讨多部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体表心电图定位及其冠脉病变的特征。[方法]分析12例多部位急性STEMI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急诊冠脉造影结果,并加以对照比较。[结果]根据心电图判断IRA的准确性为100%,多部位急性STEMI患者的多支冠脉病变占83%。[结论]体表心电图可以准确判定IRA,多部位急性STEMI患者冠脉病变较为弥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梗死相关动脉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及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牛铁生 齐国先 +1 位作者 付鹏 孙英贤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96-800,共5页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后急性心肌梗死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变化及蛋白激酶C的信号传导作用。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缺血预适应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和假手术组。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后急性心肌梗死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变化及蛋白激酶C的信号传导作用。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缺血预适应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和假手术组。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预适应前10min静脉注射蛋白激酶C抑制剂白屈菜季铵碱5mg/kg,然后结扎左前降支;假手术组不结扎左前降支。1天后,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活体取出心脏,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蛋白印记分析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术前术后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结果缺氧诱导因子1α mRNA表达,缺血预适应组明显增加(P<0.01),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与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蛋白表达有相同的变化。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后,缺氧诱导因子1α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也明显减少,其蛋白表达有相同的变化。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24.18%±2.25%)明显小于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38.11%±2.94%)和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37.73%±3.32%;P<0.01)。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是缺血预适应重要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其表达是依赖于蛋白激酶C的激活,蛋白激酶C是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重要信号传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缺氧诱导因子1Α 心肌梗死 缺血预适应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方唯一 刘欣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57-61,共5页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治疗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