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面瘫整形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冀航 胡志奇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323-1324,共2页
面神经麻痹(facial palsy)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是以面部表情功能丧失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侯群。主要症状包括面部表情及自主运动等形态畸形和功能障碍。由于面神经损伤治疗后,其自然恢复的时间要两年以上,因... 面神经麻痹(facial palsy)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是以面部表情功能丧失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侯群。主要症状包括面部表情及自主运动等形态畸形和功能障碍。由于面神经损伤治疗后,其自然恢复的时间要两年以上,因此将病程在两年以上的面瘫称为晚期面瘫。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治疗面瘫(尤其是晚期面瘫)方面开展了难以计数的研究,发现许多静态及动态的方法,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晚期面瘫的整形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悬吊法 跨面神经移植 局部肌肉瓣转移术 晚期 面瘫 整形外科 治疗
下载PDF
对当前鼻美容整形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高建华 查选平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鼻美容 鼻整形 鼻缺损 鼻畸形 隆鼻术
下载PDF
高位直接皮支型股前外侧皮瓣的应用 被引量:53
3
作者 罗力生 张立宪 胡志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06-207,共2页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缺乏第 1肌皮动脉穿支时皮瓣移植的可能性。方法 总结 15年来股前外侧皮瓣移植 16 0例的经验 ,及其临床所见的血管走行、分布、起始部位及血管外径等解剖特点与移植成活的关系。其中有 10例以高位直接皮支为蒂...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缺乏第 1肌皮动脉穿支时皮瓣移植的可能性。方法 总结 15年来股前外侧皮瓣移植 16 0例的经验 ,及其临床所见的血管走行、分布、起始部位及血管外径等解剖特点与移植成活的关系。其中有 10例以高位直接皮支为蒂的皮瓣移植术 ,占本组的 6 .3%。切取皮瓣的范围 10 cm× 14cm~ 12 cm×18cm ,修复体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术后 10例高位直接皮支皮瓣游离移植 ,均获得完全成活。结论 高位直接皮支型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血供良好 ,切取范围较大、简便的皮瓣 ,当股前外侧皮瓣降支的第 1穿支缺乏时 ,是一种最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直接皮穿支血管 游离移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关系 被引量:27
4
作者 姜平 高建华 +1 位作者 钟世镇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20,142,共4页
目的:阐明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为相关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6具防腐和2具新鲜成人尸体头部标本分别进行显微解剖和组织切片,观测面神经额支穿出腮腺的位置点、数目以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 目的:阐明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为相关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6具防腐和2具新鲜成人尸体头部标本分别进行显微解剖和组织切片,观测面神经额支穿出腮腺的位置点、数目以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结果:(1)面神经颞支有(2.6±0.8)支,其中额支有(2.1±0.7)支,颞支在耳屏间切迹前(17.6±5.2)、上(7.2±2.3)mm处出腮腺上缘;(2)在颧弓表面,面神经额支与颞浅血管走行在与颞浅筋膜及骨膜结合紧密的疏松结缔组织层中;在颞部,颞浅血管浅出至颞浅筋膜的浅面并被其包绕,而额支始终紧贴颞浅筋膜深面走行在疏松结缔组织中。结论:(1)面神经额支是支配额肌的颞支之一,分布到骨性额部即颧额缝以上、冠状缝与颞上线相交点以前的区域。(2)在颧弓一颞部的皮下脂肪层与颞浅筋膜之间,或在颧弓骨膜下一颞深筋膜浅层深面解剖分离不易损伤面神经额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颞支 额支 颞浅筋膜
下载PDF
应用髂腹股沟-脐胸复合皮瓣一期阴茎再造8例术后13年随访报告 被引量:9
5
作者 于立新 刘小友 +3 位作者 付绍杰 陈林峰 邓文锋 叶桂荣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33-1135,共3页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脐胸复合皮瓣一期阴茎再造的远期效果。方法对8例应用髂腹股沟-脐胸复合皮瓣行一期阴茎再造的患者术后半年、1年、3年、7年、13年定期随访,观察再造阴茎的颜色、直径、长度、感觉恢复状况、尿流动力学特征以及患者与...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脐胸复合皮瓣一期阴茎再造的远期效果。方法对8例应用髂腹股沟-脐胸复合皮瓣行一期阴茎再造的患者术后半年、1年、3年、7年、13年定期随访,观察再造阴茎的颜色、直径、长度、感觉恢复状况、尿流动力学特征以及患者与配偶对再造阴茎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再造阴茎不随时间推移出现去色素现象;3年内再造阴茎有缩小、变短趋势,3年后趋于稳定;再造阴茎近端于术后半年开始恢复感觉,至第3年时近端感觉接近正常;远端感觉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速度较慢。髂腹股沟-脐胸复合皮瓣一期阴茎再造远期并发症少,阴茎形态、功能基本上能满足患者及配偶的要求。结论髂腹股沟-脐胸复合皮瓣一期阴茎再造远期效果满意,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腹股沟-脐胸复合皮瓣一期阴茎再造 阴茎再造 复合皮瓣 髂腹股沟皮瓣 脐胸皮瓣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袁伟伟 罗锦辉 +3 位作者 刘春利 赖晃文 杨传红 陈炳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形成的机理。方法新西兰兔侧胸腹部皮下分别埋置硅胶膜+滑石粉,滑石粉,硅胶膜,术后不同时期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滑石粉的存在造成组织慢性异物肉芽肿反应,纤维母细胞大量增生,功能活跃,生成大量胶... 目的研究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形成的机理。方法新西兰兔侧胸腹部皮下分别埋置硅胶膜+滑石粉,滑石粉,硅胶膜,术后不同时期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滑石粉的存在造成组织慢性异物肉芽肿反应,纤维母细胞大量增生,功能活跃,生成大量胶原纤维。而硅胶膜对纤维母细胞无明显刺激作用。结论滑石粉是隆乳后纤维包膜挛缩的重要原因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乳术 纤维包膜挛缩 滑石粉 手术后
下载PDF
面神经额支的体表平面定位 被引量:13
7
作者 姜平 钟世镇 +1 位作者 徐达传 高建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 :通过体表标志线对面神经额支进行平面区域定位 ,为相关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6具防腐成人尸体标本进行显微解剖 ,观测跨经耳屏水平线、耳屏点 -外眦连线、耳上基点 -眉外端连线的面神经额支数和位置。结果 ... 目的 :通过体表标志线对面神经额支进行平面区域定位 ,为相关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6具防腐成人尸体标本进行显微解剖 ,观测跨经耳屏水平线、耳屏点 -外眦连线、耳上基点 -眉外端连线的面神经额支数和位置。结果 :额支在三条标志线上的分支数及最后支至最前支的位置分别为 :经耳屏水平线 2 .7支 ,耳屏前 2 1.2~ 3 0 .1mm ;耳屏点—外眦连线 6.0支 ,耳屏点前 2 4.5~ 3 9.9mm ;耳上基点—眉外端连线 5 .5支 ,耳上基点前 40 .1mm。结论 :面神经额支的颞部行程可通过体表标志线进行平面区域定位 ,并可针对手术解剖划分为“危险区”和“相对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额支 表面解剖
下载PDF
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法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胶原 被引量:17
8
作者 黎小间 雷涛 高建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组织胶原检测的简易方法。方法应用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胶原的含量及分布特点进行观察。结果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嗜酸性胶原蛋白纤维束,Ⅰ型胶原纤维...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组织胶原检测的简易方法。方法应用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胶原的含量及分布特点进行观察。结果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嗜酸性胶原蛋白纤维束,Ⅰ型胶原纤维为黄或红色,呈致密的条束状,显示很强的双折光性;Ⅲ型胶原纤维为绿色的细纤维,散布于Ⅰ型胶原周围,呈疏网状,显示弱的双折光。经图像分析,其中Ⅰ型胶原占(73.95±3.22)%、Ⅲ型胶原占(22.13±3.57)%。结论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和偏振光是一种观察增生性瘢痕组织胶原类型、分布、排列与含量的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酸-天狼星红 偏振光法增生性瘢痕 胶原 检测 染色
下载PDF
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受体及Bcl-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7
9
作者 黎小间 高建华 鲁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31-232,235,共3页
目的 研究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受体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探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对Fas介导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各6例,通过细胞培养6~10代后,应用流式细胞仪、粘附式细胞仪分别... 目的 研究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受体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探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对Fas介导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各6例,通过细胞培养6~10代后,应用流式细胞仪、粘附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受体呈低表达,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受体强表达。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均呈低表达,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正常情况下,Fas Mcab能诱导Fas受体表达阳性的细胞凋亡,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却表现为Fas受体高表达而不凋亡,Bcl-2低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不凋亡现象并非Fas受体缺陷或外源性抑制所致,提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膜表面高表达的Fas受体可能处于无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FAS受体 BCL-2蛋白
下载PDF
二种窄蒂穿支型薄皮瓣及其附加血管吻合的扩大移植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建华 颜玲 +3 位作者 张立宪 罗盛康 胡志奇 百束比古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介绍枕颈部和肋间部两种窄蒂穿支型薄皮瓣的解剖、设计要点和应用经验。方法 以枕后动脉降支的皮穿支为蒂的枕颈部皮瓣根据其远端指向不同分为枕颈肩和枕颈背皮瓣。以4~9肋间动脉皮穿支为蒂的肋间穿支皮瓣可设计成斜型或垂直型... 目的 介绍枕颈部和肋间部两种窄蒂穿支型薄皮瓣的解剖、设计要点和应用经验。方法 以枕后动脉降支的皮穿支为蒂的枕颈部皮瓣根据其远端指向不同分为枕颈肩和枕颈背皮瓣。以4~9肋间动脉皮穿支为蒂的肋间穿支皮瓣可设计成斜型或垂直型。所有皮瓣的蒂宽均在3~5cm,瓣部宽大,同时远端还可继续加长携带旋肩仰血管或腹壁下深血管,使之形成巨大的薄皮瓣。结果 临床共应用51例修复面颈手部,随访1个月至3年,功能与外形均满意。结论 该皮瓣主要优点是蒂窄便于旋转,有双套血供,巨大而薄,较适用于面、颈、手等外露部位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瓣 窄蒂 血管吻合 皮穿支 真皮下血管内皮瓣
下载PDF
阔筋膜张肌筋膜瓣修复老年巨型疝8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时安平 陈林峰 +1 位作者 张福民 周占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5-286,共2页
老年人由于生理及病理上的原因,当疝发生时常较易形成巨型疝,对于这些巨型疝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整复修补较为困难,且易于复发。作者自1992~1997年与普外科协作采用带蒂的阔筋膜张肌筋膜瓣修复老年巨型疝8例,效果满意,现... 老年人由于生理及病理上的原因,当疝发生时常较易形成巨型疝,对于这些巨型疝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整复修补较为困难,且易于复发。作者自1992~1997年与普外科协作采用带蒂的阔筋膜张肌筋膜瓣修复老年巨型疝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应用解剖阔筋膜张肌是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疝 老年人 阔筋膜张肌 修复
下载PDF
面神经额支的颧弓上定位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姜平 钟世镇 +1 位作者 徐达传 高建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研究并定位跨经颧弓的面神经额支行程 ,为相关外科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指导。方法 :对 16具防腐成人头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 ,观测跨越颧弓的面神经支的数目和位置。结果 :颧弓下、上缘分别有 2 .4、2 .6支额支跨过 ,对应的跨区分... 目的 :研究并定位跨经颧弓的面神经额支行程 ,为相关外科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指导。方法 :对 16具防腐成人头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 ,观测跨越颧弓的面神经支的数目和位置。结果 :颧弓下、上缘分别有 2 .4、2 .6支额支跨过 ,对应的跨区分别在颞骨颧突的关节结节后 1.6mm至关节结节前 2 .7mm之间的区段、耳门上点前 2 4.0mm至耳门上点前 3 3 .1mm之间的区段。结论 :面神经额支主要跨经颧弓下缘后、中 1/3段 ,颧弓上缘中 1/3段到达额部 ,针对手术解剖可将颧弓分为“危险区”和“相对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测量 面神经 颞支 额支
下载PDF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耳廓再造 被引量:20
13
作者 冀航 胡志奇 高建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总结采用I期和分期手术方法再造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缺损的经验。方法:根据耳廓缺损的范围和外形要求,2000年3月至2002年5月,分别采用I期成形耳后皮瓣、筋膜瓣全耳廓再造和皮肤扩张后,分期全耳廓再造两种术式修复23例先天性Ⅱ度小... 目的:总结采用I期和分期手术方法再造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缺损的经验。方法:根据耳廓缺损的范围和外形要求,2000年3月至2002年5月,分别采用I期成形耳后皮瓣、筋膜瓣全耳廓再造和皮肤扩张后,分期全耳廓再造两种术式修复23例先天性Ⅱ度小耳畸形。结果:23例中21例再造效果理想,其中手术效果不佳两例。一例为分期再造术后软骨支架排出,经再用颞浅筋膜I期覆盖手术补救成功。另一例为I期再造术后耳部外形欠佳的,经二次手术修整后,也可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在耳廓再造术中,耳廓软骨支架的立体雕塑是本技术的关键,耳后皮肤扩张,及充分利用小耳组织,术后持续的负压吸引,有助于塑造更完美的耳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耳廓再造 耳后皮瓣 皮肤扩张
下载PDF
fas基因和p53基因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结构异常与其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永波 高建华 刘晓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06-108,共3页
目的:人体内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生长因子的需要量,以及对生长抑制因子的反应都与正常成纤维细胞不同。探讨fas基因和p53基因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结构变化与其功能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1-03/09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热带病研究... 目的:人体内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生长因子的需要量,以及对生长抑制因子的反应都与正常成纤维细胞不同。探讨fas基因和p53基因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结构变化与其功能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1-03/09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热带病研究所完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及基因测序技术,以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为对照,检测瘢痕疙瘩组织标本中成纤维细胞fas全基因编码序列和p53基因突变高发区外显子4~6的基因结构,以其变化判断在瘢痕形成中抑制细胞进程及介导细胞凋亡的功能。结果:瘢痕疙瘩fas基因外显子6,8,9及p53基因外显子4,5,6均存在突变,对照组未发现突变。结论:正常皮肤fas和p53基因结构无变异,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基因和p53基因外显子的突变,致介导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进程等功能丧失,与瘢痕疙瘩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基因 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现象 单链构象
下载PDF
瘢痕疙瘩Fas基因外显子1—6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永波 高建华 段红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检测Fas基因外显子1~6,探讨Fas凋亡基因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结构异常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银染技术,检测15例瘢痕疙瘩标本Fas外显子1~6的基因结构.结果所检测的1 5例瘢痕疙瘩,2例Fas基因外显子6出现电泳条带增多,测序证实... 目的检测Fas基因外显子1~6,探讨Fas凋亡基因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结构异常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银染技术,检测15例瘢痕疙瘩标本Fas外显子1~6的基因结构.结果所检测的1 5例瘢痕疙瘩,2例Fas基因外显子6出现电泳条带增多,测序证实存在基因突变,为插入突变与点突变的混合型突变,且经同源性分析为一新突变位点.结论少数瘢痕疙瘩病例Fas凋亡基因编码的蛋白无功能可能与其编码跨膜区的基因结构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FAS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窄蒂肋间穿支型薄皮瓣在手背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建华 罗锦辉 +3 位作者 百束比古 颜玲 张立宪 文入正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49-151,共3页
介绍一种以肋间动脉皮肤穿支为营养血管的、主要用于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薄皮瓣。手术方法是以第4~9肋间血管外侧皮穿支为蒂,蒂部长和宽均为3~5cm,瓣部长宽均可达15cm,远端2/3修薄。术后第7~10天断蒂。应用此窄蒂... 介绍一种以肋间动脉皮肤穿支为营养血管的、主要用于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薄皮瓣。手术方法是以第4~9肋间血管外侧皮穿支为蒂,蒂部长和宽均为3~5cm,瓣部长宽均可达15cm,远端2/3修薄。术后第7~10天断蒂。应用此窄蒂皮瓣修复15例16只手背创面,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2年,手功能恢复良好。由于手术不需分离肋间主干血管,其操作远较以往报道的岛状或游离肋间血管皮瓣简便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穿支皮瓣 手皮肤缺损 窄蒂皮瓣
下载PDF
远红外线对鼠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姜平 罗力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69-71,共3页
为了观察远红外线照射对实验性皮瓣成活的影响,采用48只SD大鼠,在背部掀起皮瓣2cm×6cm。从术前3d至术后第5d,应用远红外线照射大鼠皮瓣,观测皮瓣掀起后即刻的微循环变化和术后7d成活情况。结果显示,远红外线... 为了观察远红外线照射对实验性皮瓣成活的影响,采用48只SD大鼠,在背部掀起皮瓣2cm×6cm。从术前3d至术后第5d,应用远红外线照射大鼠皮瓣,观测皮瓣掀起后即刻的微循环变化和术后7d成活情况。结果显示,远红外线组皮瓣近、远端微血管开放率、流动微血管口径和流速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皮瓣成活率较对照组的62.7%提高到照射组的80.5%(P<0.01)。研究结果表明,远红外线能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皮瓣血流量,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红外线 皮瓣坏死 微循环
下载PDF
瘢痕疙瘩Fas基因外显子6,8,9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靳睿 高建华 +1 位作者 罗勇 鲁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研究瘢痕疙瘩Fas基因中外显子6,8,9的突变情况,了解该基因突变与瘢痕疙瘩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分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三组,采用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筛选突变,然后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突... 目的:研究瘢痕疙瘩Fas基因中外显子6,8,9的突变情况,了解该基因突变与瘢痕疙瘩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分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三组,采用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筛选突变,然后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突变。结果:经银染SSCP分析,在23例瘢痕疙瘩标本中,出现异常电泳带的有18例,经测序,外显子6,8,9突变分别有8例、12例和7例,6和8同时存在突变的有2例,6和9同时存在突变的有3例,8和9同时存在突变的有2例,三个外显子同时有突变的有1例,而且发现了新的突变,在正常皮肤组织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均未检出突变。结论:瘢痕疙瘩组织中Fas基因的突变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PCR-SSCP是检测基因点突变的一种快速、敏感、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FAS基因 外显子6 8 9 基因突变 增生性瘢痕
下载PDF
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Fas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鲁峰 高建华 黎小间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8-229,232,共3页
目的鉴别诊断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法检测Fas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并以图像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瘢痕疙瘩的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性瘢痕;在瘢痕疙瘩及其周围正常皮肤... 目的鉴别诊断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法检测Fas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并以图像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瘢痕疙瘩的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性瘢痕;在瘢痕疙瘩及其周围正常皮肤中Fas蛋白表达均很高,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增生性瘢痕的Fas蛋白表达较低,且与周围正常皮肤之间差异显著。结论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蛋白来鉴别诊断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方法简单,可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诊断 FAS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Fas基因转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并诱导其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勇 高建华 赵菲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15-1017,1024,共4页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抗Fas单克隆抗体(mAb)诱导的凋亡,是否能通过正常Fas基因转染使凋亡率得以提高。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人Fas 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多克隆位点之间,以脂质体介导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抗Fas单克隆抗体(mAb)诱导的凋亡,是否能通过正常Fas基因转染使凋亡率得以提高。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人Fas 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多克隆位点之间,以脂质体介导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 mAb诱导凋亡;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HE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转基因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经Fas mAb作用后,在形态学上出现典型的细胞核固缩、碎裂;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现特征性的“梯状”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明显增加。对照组未见上述结果。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诱导的凋亡异常,是由于Fas凋亡通道的“上游事件”无功能Fas蛋白造成,与通道下游无关。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异常可能是Fas基因突变引起,其与瘢痕疙瘩形成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基因 基因转染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 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