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周劲松 陈建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5-147,共3页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脊柱结核一期内固定治疗重建脊柱稳定性及其矫治后凸畸型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吉兴 鲁凯伍 +3 位作者 金大地 陈建庭 江建明 张浩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418-1419,共2页
目的:探讨根治脊柱结核和一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方法与内固定的选择。方法:36例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术,除腰骶椎选择后路内固定外,其余均在病灶区直接内固定。35例行椎间植骨融合。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全部患者均治愈... 目的:探讨根治脊柱结核和一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方法与内固定的选择。方法:36例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术,除腰骶椎选择后路内固定外,其余均在病灶区直接内固定。35例行椎间植骨融合。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全部患者均治愈,植骨全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率为55%。结论:彻底的病灶清除联合一期内固定是提高脊柱结核疗效和后凸矫治的很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一期 内固定 治疗 脊柱重建 脊柱稳定性 矫治 脊柱后凸畸型
下载PDF
脊柱结核一期手术治疗的体温及血沉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冯岚 瞿东滨 +1 位作者 金大地 陈建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5,共2页
本组观察21例胸腰椎脊柱结核采用一期前路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治疗前后的体温及血沉变化,结合其治疗效果,认为体温及血沉曲线观察是该术式术后观察和随访的两项简单易行的指标。
关键词 脊柱结核 体温 血沉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减压与固定相关问题探讨(附166例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江建明 金大地 +4 位作者 陈建庭 王吉兴 朱志刚 瞿东滨 蒋晖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对胸腰段脊柱脊髓、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外科治疗及几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166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该组患者中椎体爆裂性骨折37例,椎体压缩骨折超二分之一109例,椎体骨折脱位14例,多节段或跳跃骨折6例.脊髓损伤按... 目的对胸腰段脊柱脊髓、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外科治疗及几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166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该组患者中椎体爆裂性骨折37例,椎体压缩骨折超二分之一109例,椎体骨折脱位14例,多节段或跳跃骨折6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59例、B级46例、C级42例、D级19例.治疗采用后路减压复位122例,前路减压复位、髂骨植骨融合44例.结果术后有123例获3~18个月随访,随防患者中除4例RF钉断裂,5例Harrington上钩脱落,6例棍断裂,其余患者内固定稳固.脊髓、马尾神经恢复:除35例仍为A级外,余脊髓神经功能恢复1~3个级别.结论各种不同内固定可保持或增强脊柱的稳定.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脊髓及马尾神经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减压 内固定
下载PDF
男性与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官健 金大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2年第5期317-319,共3页
目的 比较并分析男性与女性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法  130例AS患者中 ,男性 10 9例 ,女性 2 1例 ,将两组患者的起病年龄、关节受累及关节强直等病情进行全面比较。结果 男性AS患者起病较女性为早 (平均起病年龄分别... 目的 比较并分析男性与女性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法  130例AS患者中 ,男性 10 9例 ,女性 2 1例 ,将两组患者的起病年龄、关节受累及关节强直等病情进行全面比较。结果 男性AS患者起病较女性为早 (平均起病年龄分别为 2 0 1岁和 2 4 6岁 ,P <0 0 1) ;男性患者颈椎及外周关节受累率 (分别为42 2 %和 5 6 9% )显著高于女性患者 (分别为 19 0 %和 2 8 6 % ,P均 <0 0 5 ) ;男性患者中 ,分别有 72 5 %和43 1%发展为腰椎强直和胸廓强直 ,而女性患者分别为 47 6 %和 9 5 %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女性AS与男性AS相比 ,其病情相对较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女性 强直性脊柱炎 性别 预后 AS
下载PDF
关于疑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诊断问题的探讨
6
作者 官健 金大地 +2 位作者 史占军 丁红 曾利芬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2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 探讨疑诊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的诊断问题。方法 总结 37例疑诊AS患者 ,其中 ,15例疑诊幼年性AS(JAS)患者分别用施桂英、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 (ESSG)和Amor的标准来评价 ,2 2例疑诊成年性AS(AAS)患者分别用ESSG和Amor的标准来... 目的 探讨疑诊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的诊断问题。方法 总结 37例疑诊AS患者 ,其中 ,15例疑诊幼年性AS(JAS)患者分别用施桂英、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 (ESSG)和Amor的标准来评价 ,2 2例疑诊成年性AS(AAS)患者分别用ESSG和Amor的标准来评价。结果  15例疑诊JAS患者中 ,2例满足施桂英标准 ,8例满足ESSG标准 ,10例满足Amor标准 ;2 2例疑诊AAS患者中 ,3例符合ESSG标准 ,7例符合Amor标准。结论 Amor和ESSG标准对于疑诊JAS患者早期诊断为未定型幼年性脊柱关节病 (uJS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诊断 AS 诊断标准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复合培养体系中成骨细胞膜电位及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建庭 谭小云 +2 位作者 杨春露 唐焕章 金大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5期870-872,共3页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pulsedelectric-magneticfields,PEMF)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复合体系中成骨细胞膜电位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为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寻找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1d龄SD乳鼠颅骨成骨细胞和...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pulsedelectric-magneticfields,PEMF)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复合体系中成骨细胞膜电位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为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寻找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1d龄SD乳鼠颅骨成骨细胞和四肢骨破骨细胞,利用共育培养板将两者培育在同一环境中;实验分空白组、维拉帕米组、河豚毒素组及维拉帕米+河豚毒素组,根据荧光探针DiBAC4(3)及Fluo-3/AM能与活细胞细胞膜及胞内钙离子特异性动态结合后发出荧光的特性,分别对各组成骨细胞进行膜电位和钙离子荧光染色,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CM)技术分别测量各组行PEMF处理前后荧光强度的改变,以间接反应细胞膜电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在行PEMF处理前各组细胞细胞膜电位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稳定在一定基线水平(空白组细胞膜电位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荧光基准值分别为:(37.68±1.81)和(164.24±2.82),而在PEMF作用后,空白组细胞胞内膜电位荧光值于40s后开始升高,150s左右达峰值(75.05±2.27),表明细胞膜电位出现了去极化;而钙荧光值的升高出现在PEMF作用后约60s时,120s后达到峰值(237.22±2.67),且升高后在PEMF作用过程中一直稳定在一定水平。PEMF使细胞出现去极化的效应能被钠通道阻断剂河豚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膜电位 细胞内钙离子 体外培养 复合培养
下载PDF
人类关节滑膜A型和B型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 被引量:13
8
作者 蒋建平 杨铁城 +1 位作者 侯凡凡 朱志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5,F00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分离、培养高纯度人类关节滑膜A、B型细胞的方法。方法胶原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人关 节滑膜组织碎片,细胞悬液经 120目筛网滤过,与 CD14 microbeads混合孵育后通过磁性 MACS分离柱收集非粘附...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分离、培养高纯度人类关节滑膜A、B型细胞的方法。方法胶原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人关 节滑膜组织碎片,细胞悬液经 120目筛网滤过,与 CD14 microbeads混合孵育后通过磁性 MACS分离柱收集非粘附细 胞及粘附细胞进行培养。用光镜、电镜、细胞免疫化学、流式细胞仪法鉴定该两种细胞类型。结果分离培养的滑膜细胞 纯度达98%以上;粘附细胞具有巨噬细胞的特性,抗CD68、CD14阳性,符合巨噬细胞样滑膜细胞(A型细胞)的特征; 非粘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的特性,抗Vimentin、Fibronectin阳性,符合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B型细胞)的特征。结 论胶原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兔疫磁柱法是一种确切有效的分离人类关节滑膜A、B型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滑膜细胞 体外培养 免疫磁性法 A型细胞 B型细胞
下载PDF
椎动脉寰枢段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1
9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钟世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04-606,共3页
目的 观察椎动脉寰枢段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探讨颅外型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解剖学机制。方法 观察17具头颈部标本椎动脉寰枢段的形态及其与颈2神经根、寰枕后膜的关系;测量50例寰枢椎干骨标本。结果 该段椎动脉主要有5个弯... 目的 观察椎动脉寰枢段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探讨颅外型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解剖学机制。方法 观察17具头颈部标本椎动脉寰枢段的形态及其与颈2神经根、寰枕后膜的关系;测量50例寰枢椎干骨标本。结果 该段椎动脉主要有5个弯曲,在弯曲部椎动脉有代偿性膨大,枢椎横突孔、颈2神经根及寰枕后膜对椎动脉有明显的牵系固定作用,当寰枢椎不稳时易导致骨性结构对椎动脉的机械牵拉和卡压。结论 周围结构对该段椎动脉有明显的牵系固定作用,在上颈椎局部不稳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一些常见部位的椎动脉卡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椎动脉供血不足 寰枢段 解剖结构
下载PDF
软骨终板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体外退行性变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斌 瞿东滨 +1 位作者 金大地 王岩松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29期3960-3961,F003,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猪腰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的培养模型,观察其演变,探讨软骨终板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取长枫杂交猪腰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于200mL/L胎牛血清的杜尔伯克改良基础培养基(Dulbecco'smodifiedEagle'smediu... 目的:通过建立猪腰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的培养模型,观察其演变,探讨软骨终板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取长枫杂交猪腰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于200mL/L胎牛血清的杜尔伯克改良基础培养基(Dulbecco'smodifiedEagle'smedium,DMEM)中培养,建立体外软骨终板细胞培养模型。以光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生物学表现;以甲苯胺蓝、番红O、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软骨终板细胞进行鉴定;观察冻存后软骨终板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原代细胞生物学性状最接近体内细胞,多次传代后细胞呈现衰老现象。经染色证实此细胞具有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表达。冻存细胞复苏后,细胞形态及其分化、增殖能力与冻存前基本相同。结论:猪腰椎软骨终板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可为体外研究软骨终板的退行性变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终板 细胞生物学 体外退行性变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鲁凯伍 金大地 +4 位作者 陈哲宇 曹莉 侯铁胜 傅强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Nystr(?)m法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造成损伤模型,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连续给予NGF (10μg/d)或GDNF(10μg/d)1周,对照组给予生理...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Nystr(?)m法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造成损伤模型,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连续给予NGF (10μg/d)或GDNF(10μg/d)1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伤后4周3组分别观测:①伤段脊髓残存组织面积;②采用斜板试验和运动功能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4~14d,GDNF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NGF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伤后28d GDNF组伤段残存脊髓组织面积大于对照组和NGF组(P<0.01)。结论:外源性GDNF能减少脊髓损伤后伤区的坏死、萎缩并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影响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珍珠层/聚乳酸组合人工骨体外相容性及降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金标 陈建庭 +2 位作者 金大地 权毅 范雯雯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0-132,137,共4页
目的研究珍珠层/聚乳酸组合人工骨(NPCB)的体外相容性及降解特点。方法将人成骨细胞与NPCB薄片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增殖测定;将NPCB薄片浸泡于生理盐水中,观测不同时期NPCB质量及浸泡液pH值的改变。结果NPCB在体外能明显促进... 目的研究珍珠层/聚乳酸组合人工骨(NPCB)的体外相容性及降解特点。方法将人成骨细胞与NPCB薄片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增殖测定;将NPCB薄片浸泡于生理盐水中,观测不同时期NPCB质量及浸泡液pH值的改变。结果NPCB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成骨细胞的贴附和增殖;在观测周期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NPCB质量逐渐减小,浸泡液pH值呈现规律性变化。结论NPCB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能发生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层 聚乳酸 人工骨 体外相容性 形态学 细胞增殖 测定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替代材料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再生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鲁凯伍 陈哲宇 +3 位作者 侯铁胜 傅强 曹莉 金大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3-155,F003,共4页
目的 :观察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损伤脊髓皮质脊髓束再生的影响。 方法 :利用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髓压迫损伤模型。蛛网膜下腔置管至损伤局部 ,连续 1周给予 GDNF。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顺行追踪技术和胶... 目的 :观察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损伤脊髓皮质脊髓束再生的影响。 方法 :利用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髓压迫损伤模型。蛛网膜下腔置管至损伤局部 ,连续 1周给予 GDNF。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顺行追踪技术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神经中丝 (NF)免疫组化活性的变化来评价外源性 GDNF对伤区皮质脊髓束和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 :脊髓损伤后 4周 GDNF治疗组 GFA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NF标记轴突数显著多于对照组 ,皮质脊髓束部分再生并通过损伤区至远端 0 .5 cm。结论 :外源性 GDNF局部给药能减少胶质细胞增生 ,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皮质脊髓束轴突再生和神经骨架蛋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轴突 神经再生 皮质脊髓束再生
下载PDF
珍珠层/聚乳酸重组人工骨的研制及其相关性能检测 被引量:35
14
作者 刘金标 陈建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研制性能优良的人工骨材料并评价其相关性能。方法将珍珠层、聚乳酸、氯化钠按比例复合,利用模压增强法制备重组人工骨(NPC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参数,并与有机溶剂注模法制备的材料进行比较。结果研制的N... 目的研制性能优良的人工骨材料并评价其相关性能。方法将珍珠层、聚乳酸、氯化钠按比例复合,利用模压增强法制备重组人工骨(NPC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参数,并与有机溶剂注模法制备的材料进行比较。结果研制的NPCB材料孔隙率为47.65%、孔径为218.83μm、压缩强度为16.10MPa、弯曲强度为60.18MPa。与有机溶剂注模法相比,模压增强法可使材料的压缩强度提高10倍以上。结论模压增强法可有效地增强NPCB的生物力学强度;NPCB材料的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均符合骨替代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替代材料 重组人工骨 珍珠层 聚乳酸 相关性能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鲁凯伍 陈哲宇 +4 位作者 侯铁胜 傅强 李明 曹莉 金大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 30只 ,随机均分为绿色荧光蛋白 (GFP)对照组及GDNF治疗组。采用改良Nystr m法经后路压迫大... 目的 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 30只 ,随机均分为绿色荧光蛋白 (GFP)对照组及GDNF治疗组。采用改良Nystr m法经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模型 ,以直接注射法将脂质体DC Chol和重组质粒 pEGFP GDNFcDNA混合后注入大鼠损伤脊髓。HE染色观察伤后 4周伤段脊髓残存组织的面积 ,采用斜板试验和运动功能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 1~ 4周 ,GDNF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GFP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伤后 4周 ,GDNF组伤段残存脊髓组织的面积大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脂质体介导GDNF基因体内转染能明显减少脊髓损伤后伤区的坏死和萎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损伤 功能 脂质体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作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7
16
作者 谭小云 陈建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39-641,共3页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骨质疏松 OP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PEMFs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再生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鲁凯伍 陈哲宇 +1 位作者 侯铁胜 金大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4期2768-2770,F013,共4页
背景: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GDNF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再生是否有促进作用仍不清楚。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再生的保护作用。设计:随... 背景: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GDNF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再生是否有促进作用仍不清楚。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再生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采用雄性成年SD大鼠64只,体质量250~300g。干预:采用Nystrm法制备大鼠胸髓后路压迫损伤模型,压迫质量为50g,时间为5min,造成大鼠胸段脊髓急性重度损伤。脊髓损伤后24h,对照组注射6μL阳离子脂质体DC-Chol和2μgpCDNA3的混合物,实验组将6μLDC-Chol和2μg重组质粒pEGFP-GDNFcDNA混合后注入大鼠损伤脊髓。主要观察指标:应用RT-PCR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GDNF体内转基因后在局部的表达,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行追踪技术和神经微丝(NF)免疫组化活性的变化来评价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皮质脊髓束再生的影响。结果:GDNF基因体内转染1周后发现在基因注射局部有转录和蛋白水平表达,4周后在脊髓损伤周围仍检测到GDNF蛋白表达。脊髓损伤后4周,实验组脊髓损伤区皮质脊髓束HRP标记明显多于对照组,仅在实验组可见部分神经纤维穿过损伤区至远端5~9mm。损伤区NF阳性轴突数(524.33±80.55/低倍视野)较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NTF 脂质体 基因 治疗 神经再生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研究(Ⅰ):人成骨细胞培养及成骨特性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德鸿 陈建庭 金大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87-287,共1页
l实验资料l.lA骨细胞分离培养取流产胎儿颅骨,无菌条件下清除骨板内外软组织;将颅骨剪切成3mmX3mm,TE酶消化20min除去残留软组织,加数滴血清终止胰酶;再将其剪切成lmmXImm大小,0.5%11型胶原酶(Sigma)连续消化5次,每次20min... l实验资料l.lA骨细胞分离培养取流产胎儿颅骨,无菌条件下清除骨板内外软组织;将颅骨剪切成3mmX3mm,TE酶消化20min除去残留软组织,加数滴血清终止胰酶;再将其剪切成lmmXImm大小,0.5%11型胶原酶(Sigma)连续消化5次,每次20min,各次消化完毕即加人D-Hanks液吹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细胞培养 染色 细胞分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骨肉瘤细胞体外跨膜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新宇 靳安民 +1 位作者 史占军 卢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株(OS-732)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含有不同浓度硝普钠(SNP)的骨肉瘤细胞株悬液加入肿瘤体外侵袭模型中,分别计数细胞跨膜侵袭的数量,分析不同浓度SNP组间细胞跨膜侵袭数量的差异及与对照...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株(OS-732)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含有不同浓度硝普钠(SNP)的骨肉瘤细胞株悬液加入肿瘤体外侵袭模型中,分别计数细胞跨膜侵袭的数量,分析不同浓度SNP组间细胞跨膜侵袭数量的差异及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随着SNP浓度的增加,人骨肉瘤细胞株细胞穿过膜的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变化范围从平均每个视野184.4±12.8降至33.0±9.0,而PBS组平均为每个视野195.8±14.5。经统计分析,除SNP500μmol/L组与其他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包括PBS组)均与非相邻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相邻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O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体外跨膜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骨肉瘤 硝普钠 肿瘤侵润
下载PDF
急性脊髓损伤后内皮素-1含量变化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鲁凯伍 张震 +3 位作者 侯铁胜 傅强 李明 赵杰 《创伤外科杂志》 2002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内皮素 1(ET 1)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 (SCI)中的含量变化及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 2 893对大鼠脊髓血流量的影响 ,探讨ET 1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5g重物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 (T8、T9) 5分钟 ,造成脊... 目的 通过研究内皮素 1(ET 1)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 (SCI)中的含量变化及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 2 893对大鼠脊髓血流量的影响 ,探讨ET 1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5g重物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 (T8、T9) 5分钟 ,造成脊髓急性中等度损伤。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血浆和伤段脊髓组织中ET 1含量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测PD14 2 893蛛网膜下腔注射对大鼠损伤局部脊髓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脊髓损伤后 30分钟 ,血浆和伤段脊髓组织中ET 1含量水平显著升高 ,4小时达最高峰 ,并分别持续至伤后 4 8和 72小时。PD14 2 893能明显改善脊髓压迫伤后早期 (30分钟~ 8小时 )的低血流灌注。结论 ET 1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 ,是伤后 4~ 2 4小时的重要损害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脊髓损伤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脊髓血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