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琪
丁彦青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3-314,共2页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是近年引起人们注意的一种少见淋巴瘤,常易与何杰金氏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 症、转移癌、恶性黑色素瘤等混淆。复习文献,对其细胞起源、免疫表型、病理形态特点与临床诊断要点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ALCL
少见肿瘤
鉴别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瘢痕疙瘩抑制消减cDNA文库构建和质量分析对筛选和克隆瘢痕疙瘩相关基因的意义
2
作者
罗勇
高建华
+2 位作者
赵菲
张宝
周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86-88,共3页
目的:构建瘢痕疙瘩抑制消减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克隆瘢痕疙瘩特异表达的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8在南方医科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完成。从同一标本的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分离poly(A)+RNA,经反转录后,利用抑制消...
目的:构建瘢痕疙瘩抑制消减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克隆瘢痕疙瘩特异表达的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8在南方医科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完成。从同一标本的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分离poly(A)+RNA,经反转录后,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通过两轮杂交和两次抑制聚合酶链反应构建了两种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结果:挑取了84个克隆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检测是否有插入片段,结果显示71个克隆有插入片段,其中45个克隆片段大小范围为200~750bp,符合预期的文库构建要求。结论:应用消减杂交的方法,在去除相同遗传背景的条件下,可以建立较特异的瘢痕疙瘩cDNA消减文库,该文库为进一步批量筛选瘢痕疙瘩发生相关基因群和克隆瘢痕疙瘩特异表达基因奠定了基础,为创伤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杂交
基因文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因检测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换新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2年第1期16-17,共2页
基因检测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过去的十年中 ,该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人类的许多遗传缺陷可通过基因检测得到确认。然而 ,基因检测还存在着诸多技术上的难题 ,特别是对不应性突变的检测上 ,基因突变的检出率相当低 ,使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过去的十年中 ,该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人类的许多遗传缺陷可通过基因检测得到确认。然而 ,基因检测还存在着诸多技术上的难题 ,特别是对不应性突变的检测上 ,基因突变的检出率相当低 ,使基因检测的可信度受到怀疑 ,因此 ,对顺应性突变和不应性突变的检测 ,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
顺应性突变
不应性突变
基因科学
基因检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导同步心电图的QRS波检测及起止点的确定
被引量:
5
4
作者
喻德旷
尹炳生
+2 位作者
杨谊
李本富
农德斌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EI
2000年第2期75-78,74,共5页
本文采用从单导到多导的检测方法 ,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实现单导 QRS波的检测 ,在此基础上 ,利用位置相关法进行多导 QRS波的检测 ,并利用心电信号的 2 1尺度小波变换的平方值来确定 QRS波的起止点。
关键词
多导同步心电图
QRS波检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53蛋白异常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26
5
作者
陈艺华
蔡俊杰
+2 位作者
陆药丹
朱梅刚
李春德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66-268,T010,共4页
应用抗p53单克隆抗体及快速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50例石蜡包埋乳腺癌及7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2例(24%)乳腺癌呈阳性反应,7例良性病变均为阴性、在一组原发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配对标本中,同...
应用抗p53单克隆抗体及快速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50例石蜡包埋乳腺癌及7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2例(24%)乳腺癌呈阳性反应,7例良性病变均为阴性、在一组原发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配对标本中,同一病人两个部位p53表达差异无明显意义,提示p53基因异常发生在肿瘤转移之前。在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分析中发现,p53蛋白异常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5),与髓样癌亦显著相关,4例髓样癌中,2例有淋巴结转移,p53蛋白强阳性。结果表明:p53蛋白不仅与乳腺癌发生有关,而且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趋势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乳腺癌
淋巴转移
P53
原文传递
题名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琪
丁彦青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
南方医院
病理
科
第一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教研室
出处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3-314,共2页
文摘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是近年引起人们注意的一种少见淋巴瘤,常易与何杰金氏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 症、转移癌、恶性黑色素瘤等混淆。复习文献,对其细胞起源、免疫表型、病理形态特点与临床诊断要点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ALCL
少见肿瘤
鉴别诊断
治疗
分类号
R733.1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瘢痕疙瘩抑制消减cDNA文库构建和质量分析对筛选和克隆瘢痕疙瘩相关基因的意义
2
作者
罗勇
高建华
赵菲
张宝
周林
机构
南方医科
大学
(原解放军
第一军医大学
)南方医院整形外科
南方医科
大学
(原解放军
第一军医大学
)
基础
部
病理
教研室
南方医科
大学
(原解放军
第一军医大学
)
基础
部
分子生物
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86-88,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0170972)~~
文摘
目的:构建瘢痕疙瘩抑制消减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克隆瘢痕疙瘩特异表达的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8在南方医科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完成。从同一标本的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分离poly(A)+RNA,经反转录后,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通过两轮杂交和两次抑制聚合酶链反应构建了两种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结果:挑取了84个克隆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检测是否有插入片段,结果显示71个克隆有插入片段,其中45个克隆片段大小范围为200~750bp,符合预期的文库构建要求。结论:应用消减杂交的方法,在去除相同遗传背景的条件下,可以建立较特异的瘢痕疙瘩cDNA消减文库,该文库为进一步批量筛选瘢痕疙瘩发生相关基因群和克隆瘢痕疙瘩特异表达基因奠定了基础,为创伤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杂交
基因文库
分类号
R619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因检测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换新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教研室
出处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2年第1期16-17,共2页
文摘
基因检测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过去的十年中 ,该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人类的许多遗传缺陷可通过基因检测得到确认。然而 ,基因检测还存在着诸多技术上的难题 ,特别是对不应性突变的检测上 ,基因突变的检出率相当低 ,使基因检测的可信度受到怀疑 ,因此 ,对顺应性突变和不应性突变的检测 ,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 。
关键词
基因检测
顺应性突变
不应性突变
基因科学
基因检测
分类号
R456 [医药卫生—治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导同步心电图的QRS波检测及起止点的确定
被引量:
5
4
作者
喻德旷
尹炳生
杨谊
李本富
农德斌
机构
广州
第一军医大学
基础
部
病理
生理
教研室
出处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EI
2000年第2期75-78,74,共5页
文摘
本文采用从单导到多导的检测方法 ,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实现单导 QRS波的检测 ,在此基础上 ,利用位置相关法进行多导 QRS波的检测 ,并利用心电信号的 2 1尺度小波变换的平方值来确定 QRS波的起止点。
关键词
多导同步心电图
QRS波检测
Keywords
Multi\|lead synchronized ECG, Identification of QRS complexes, Wavelet transformation, Onsets and ends of QRS complexes
分类号
R540.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53蛋白异常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26
5
作者
陈艺华
蔡俊杰
陆药丹
朱梅刚
李春德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教研室
出处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66-268,T010,共4页
文摘
应用抗p53单克隆抗体及快速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50例石蜡包埋乳腺癌及7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2例(24%)乳腺癌呈阳性反应,7例良性病变均为阴性、在一组原发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配对标本中,同一病人两个部位p53表达差异无明显意义,提示p53基因异常发生在肿瘤转移之前。在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分析中发现,p53蛋白异常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5),与髓样癌亦显著相关,4例髓样癌中,2例有淋巴结转移,p53蛋白强阳性。结果表明:p53蛋白不仅与乳腺癌发生有关,而且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趋势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关键词
基因表达
乳腺癌
淋巴转移
P53
分类号
R737.9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陈琪
丁彦青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瘢痕疙瘩抑制消减cDNA文库构建和质量分析对筛选和克隆瘢痕疙瘩相关基因的意义
罗勇
高建华
赵菲
张宝
周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因检测的现状与未来
刘换新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多导同步心电图的QRS波检测及起止点的确定
喻德旷
尹炳生
杨谊
李本富
农德斌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EI
200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p53蛋白异常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陈艺华
蔡俊杰
陆药丹
朱梅刚
李春德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
2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