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河猴静脉内皮细胞衬里ePTFE人工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明新 何红兵 +2 位作者 潘玉先 王晓阳 杨继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92-293,共2页
按原位获取法获取恒河猴表浅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制备成内皮细胞悬液(2×109/L)。用纤维蛋白胶和纤维连接蛋白联合预衬各ePTFE人工血管腔(长10cm,直径3mm),将内皮细胞灌入此人工血管。结果内皮细胞的贴壁率明显... 按原位获取法获取恒河猴表浅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制备成内皮细胞悬液(2×109/L)。用纤维蛋白胶和纤维连接蛋白联合预衬各ePTFE人工血管腔(长10cm,直径3mm),将内皮细胞灌入此人工血管。结果内皮细胞的贴壁率明显提高[(94.62±2.84)%];内皮细胞高密度种植入工血管后2h,扫描电镜下见人工血管腔表面已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单层;孵育9d后,透射电镜见内皮细胞骨架已分化成熟,表明此时人工血管腔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抗切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内皮细胞 人工血管 恒河猴 血管移植
下载PDF
恒河猴自体静脉内皮细胞种植ePTFE人工血管后置换髂总动脉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潘明新 王晓阳 +2 位作者 何红兵 潘玉先 杨继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34-536,共3页
:15只恒河猴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 10例 ,其人工血管均经自体静脉内皮细胞种植 ;对照组 5例 ,其人工血管均未经任何处理。实验组、对照组手术方法相同。将长 6cm、直径 3mme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 )人工血管近端与腹主动脉行端 -侧吻合、... :15只恒河猴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 10例 ,其人工血管均经自体静脉内皮细胞种植 ;对照组 5例 ,其人工血管均未经任何处理。实验组、对照组手术方法相同。将长 6cm、直径 3mme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 )人工血管近端与腹主动脉行端 -侧吻合、远端与髂总动脉行端 -端吻合。术后当日、1周及 4周 ,所有恒河猴均行静脉法数字减影造影术 ,术后 4周行彩色B型超声波检查 ,然后取出所有对照组及 9例实验组恒河猴腹腔内之人工血管 ,标本送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表明 ,术后 4周 ,对照组人工血管均不通畅 ,而实验组有 8条人工血管通畅良好。B超见全部对照组及 1例实验组人工血管腔内形成血栓 ,实验组 8条通畅之人工血管均保持较高的血流量。扫描电镜见实验组全部人工血管腔内均有一层完整融合的内皮细胞单层 ,而对照组人工血管腔内未见有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静脉内皮细胞 人工血管 髂总动脉
下载PDF
血管吻合器影响人工血管腔表面内皮细胞附着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潘明新 王晓阳 何红兵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9期571-572,共2页
选用14只健康雄性恒河猴,体重8~10kg。用3mm直径的ePTFE人工血管置换左髂总动脉,近端用0/6无创缝线吻合,远端用73—Ⅱ型血管吻合器(钛环钉)吻合,其中9条人工血管术前进行内皮化。术后4周,取人工血管时连同吻合口周围1cm之髂动脉一并取... 选用14只健康雄性恒河猴,体重8~10kg。用3mm直径的ePTFE人工血管置换左髂总动脉,近端用0/6无创缝线吻合,远端用73—Ⅱ型血管吻合器(钛环钉)吻合,其中9条人工血管术前进行内皮化。术后4周,取人工血管时连同吻合口周围1cm之髂动脉一并取出,将吻合口行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表明钛环钉组血管损伤反应轻,吻合口有完整的内膜覆盖,而缝线组对血管壁损伤反应重,吻合口内膜覆盖不完整,有血栓样组织沉积。钛环钉吻合,对预防吻合口早期血栓形成及晚期内膜增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副作用 对比研究 血管吻合器
下载PDF
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潘明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0-191,共2页
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研究进展潘明新综述杨继震何红兵审校作者单位:510282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普外科血管病研究室众所周知,人工血管置换病变的静脉和口径小于6mm的动脉,通畅率十分低下。这与人工血管的内表面难以自发形成抗... 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研究进展潘明新综述杨继震何红兵审校作者单位:510282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普外科血管病研究室众所周知,人工血管置换病变的静脉和口径小于6mm的动脉,通畅率十分低下。这与人工血管的内表面难以自发形成抗血栓形成的内皮细胞衬里有关。理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内皮化 研究进展 人工血管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细胞原位获取的研究
5
作者 潘明新 何红兵 +1 位作者 罗云峰 杨继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建立稳定、成熟的内皮细胞原位获取法。方法应用原位获取法从恒河猴及成人的73条表浅或腹腔血管中获取内皮细胞。A、B两组分别用0.1%Ⅱ型胶原酶消化25分钟、15分钟。结果A组内皮细胞获取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中大隐静脉、劲外静脉... 目的建立稳定、成熟的内皮细胞原位获取法。方法应用原位获取法从恒河猴及成人的73条表浅或腹腔血管中获取内皮细胞。A、B两组分别用0.1%Ⅱ型胶原酶消化25分钟、15分钟。结果A组内皮细胞获取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中大隐静脉、劲外静脉、上肢浅静脉、胃网膜右静脉、髂总动脉的内皮细胞获取率明显高于既往的机械获取法、灌注酶解消化法、外翻酶解消化法(P<0.01).结论原位获取法的内皮细胞获取率明显高于既往的内皮细胞获取方法,其理想的消化时间25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成人 血管内皮细胞 原位获取
原文传递
体外扩增恒河猴自体内皮细胞人工血管移植研究(二)
6
作者 何红兵 潘明新 +2 位作者 潘玉先 马素珍 杨继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53-354,F003,共3页
目的:为自体内皮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将15只恒河猴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例,用衬里有自体静脉内皮细胞的人工血管置换髂总动脉;对照组5例,用未衬里内皮细胞的人工血管置换。结果:实验组除1只于术后12小时因腹腔内出... 目的:为自体内皮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将15只恒河猴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例,用衬里有自体静脉内皮细胞的人工血管置换髂总动脉;对照组5例,用未衬里内皮细胞的人工血管置换。结果:实验组除1只于术后12小时因腹腔内出血死亡,1只人工血管于术后四周阻塞外,其余8条人工血管术后四周均保持通畅,内膜下组织厚度为80±12μm;对照组5条人工血管全部阻塞。结论:自体内皮细胞移植可有效地提高人工血管的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内皮细胞 恒河猴 血管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