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CT诊断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价值 被引量:40
1
作者 吴湖炳 王全师 +2 位作者 王明芳 王欣璐 郭晓君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6,i004,共4页
目的 探讨PET CT对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检测效能。方法 恶性肿瘤患者6 5例皆行PET CT检查,原发灶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转移灶的诊断综合组织病理学结果及多种影像学检查而定。行1 8F 脱氧葡萄糖(FDG)PET 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 目的 探讨PET CT对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检测效能。方法 恶性肿瘤患者6 5例皆行PET CT检查,原发灶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转移灶的诊断综合组织病理学结果及多种影像学检查而定。行1 8F 脱氧葡萄糖(FDG)PET 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果 初诊恶性肿瘤患者5 9例,有恶性病灶2 6 4个。2 6 4个病灶中,PET与平扫CT阅片均有肯定诊断结论者12 8个,占4 8 4 % ;而PET有肯定诊断结论,但CT难以有肯定诊断结论者111个,占4 2 0 % ;PET显像为阴性或难以确定,而CT有肯定诊断结论者11例共2 5个病灶,占9 6 %。PET CT的总检出率高于PET和CT。6例治疗后患者,CT难以确定肿瘤残余和坏死区域,而PET CT能清楚区分。结论 P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灶 CT诊断 ^18F-脱氧葡萄糖 PET/CT 恶性肿瘤患者 价值 CT融合图像 恶性肿瘤诊断 病理组织学 影像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CT检查 对比分析 CT图像 平扫CT 总检出率 肿瘤残余 原发灶 病灶 治疗后 准确性
下载PDF
PET/CT显像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全师 吴湖炳 +2 位作者 王明芳 王欣璐 郭晓君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77,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PET CT显像用于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 肺癌患者4 6例,其中初诊者35例,治疗后者11例。所有患者皆行1 8F 脱氧葡萄糖(FDG)PET CT显像。图像经图像融合后,进行PET 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果 ①3... 目的 探讨PET CT显像用于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 肺癌患者4 6例,其中初诊者35例,治疗后者11例。所有患者皆行1 8F 脱氧葡萄糖(FDG)PET CT显像。图像经图像融合后,进行PET 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果 ①35例肺癌初诊者,肺癌病灶PET CT检出灵敏度10 0 % ,除1例肺泡癌呈双肺弥漫性浓聚外,其他皆表现为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病灶直径介于0 8~9 4cm ,标准摄取值为4 6±1 94。PET所见高代谢病灶与CT所见占位性病变位置及形态基本匹配。PET CT在病灶定性、边界确定、显示病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及在区分肺癌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胸腔积液方面优于单纯PET和CT。11例肺癌治疗后患者中,9例双肺未见恶性肿瘤存在,另2例PET CT发现双肺转移。②在转移灶的检出方面,PET CT优于单纯PET和CT ,灵敏度分别为95 2 %、90 4 %、73 8%。PET和CT对病灶的检出有互补性,PET在小淋巴结转移灶、胸膜转移、骨转移和肾上腺转移检出及定性方面优于CT ,而CT对肺内小转移灶检出优于PET。结论 PET CT显像在肺癌诊断和分期方面优于单纯CT和P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肺癌诊断 显像 初步应用 分期 ^18F-脱氧葡萄糖 CT融合图像 淋巴结转移灶 检出灵敏度 标准摄取值 阻塞性肺炎 肾上腺转移 肺癌患者 图像融合 对比分析 CT图像 病变位置 周围组织 胸腔积液 恶性肿瘤 双肺转移 胸膜转移
下载PDF
^(18)F-FDG PET对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43
3
作者 王全师 吴湖炳 +2 位作者 王明芳 郭晓君 黄祖汉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对肺癌诊断、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181例患者分为肺癌组和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组 ,均行1 8F FDGPET显像。分析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UV)及其形态学表现。结果 ①肺癌组 79例 ,有 78例可见1 8F ... 目的 探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对肺癌诊断、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181例患者分为肺癌组和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组 ,均行1 8F FDGPET显像。分析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UV)及其形态学表现。结果 ①肺癌组 79例 ,有 78例可见1 8F FDG浓聚 ,SUV =4.19± 1.66,其中 9例SUV <2 .5 ,6例SUV <2 .0。 93 .6%病灶表现为结节状或团块状 ,7例病灶内有放射性缺损者 ,缺损影周围组织多数浓聚程度高且较厚 ,3 5例病灶边缘呈分叶状。②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组 10 2例 ,其中确诊为肺癌的 60例患者病灶均表现为1 8F FDG高摄取 ,SUV为 4.5 7± 1.73 ;形态学表现与肺癌组一致。确诊为良性病变的 42例患者 ,病灶多表现为放射性浓聚程度低或不显影 ,SUV为 1.5 1± 1.0 5 ,与肺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形态学表现多样化。 6例SUV >2 .5良性病变中 ,有 2例呈片状和斑片状 ,与肺癌病灶形态有一定差异。 10 2例患者中采用SUV >2 .5、SUV >2 .5结合形态分析和SUV >2 .0结合形态分析用于诊断肺癌 ,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相近 ,后 2种方法诊断效能稍高于单用SUV >2 .5法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 8F FDGPET显像对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 肺癌 诊断 鉴别诊断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用^(18)F-FDG PET显像评价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疗效 被引量:20
4
作者 吴湖炳 王全师 +3 位作者 黄祖汉 赵件兰 王明芳 康世均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肺、肝恶性肿瘤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肺和肝脏恶性肿瘤患者 2 2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单发病灶 10例 ,多发病灶 12例。治疗前、后各行 1次PET显像者 10例 ,仅治疗后行PE... 目的 探讨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肺、肝恶性肿瘤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肺和肝脏恶性肿瘤患者 2 2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单发病灶 10例 ,多发病灶 12例。治疗前、后各行 1次PET显像者 10例 ,仅治疗后行PET显像者 12例。临床随访时间 6个月~ 2年。结果 ① 2 2例患者共 38个病灶 ,射频消融术治疗野内皆可见放射性缺损灶 ,经CT、X线胸片随访证实缺损灶为坏死组织。 12例PET显像发现有 15个缺损灶边缘存在环形或弧形放射性浓聚灶 ,影像学随访和病理检查证实 9例 12个缺损灶边缘有残余恶性肿瘤 ,余 3例 3个缺损灶边缘浓聚影为炎症反应。边缘肿瘤残余病灶的标准摄取值 (SUV)明显高于炎症反应 (6 .96 5± 2 .72 6对 2 .6 0 7±0 6 90 ,P <0 .0 5 )。②治疗前后各行 1次PET显像者 10例 ,14个治疗病灶治疗前见1 8F FDG高度浓聚 ,治疗后治疗野呈放射性缺损 ,SUV分别为 7.932± 3.130和 0 .70 6± 0 .2 97(P <0 .0 0 1)。未行消融术治疗病灶 9个 ,第 2次显像病灶浓聚程度稍增高 ,SUV分别为 5 .95 2± 1.92 7和 5 .2 5 7± 1.932 (P >0 .0 5 )。③ 13例治疗后 2周内行CT检查与PET显像比较 ,治疗后CT皆示病灶较治疗前增大 ,肺内病灶密度改变不明显 ,2例肝癌病灶密度改变 ,而PET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射频消融术 ^18F-FDGPET显像 疗效 治疗
下载PDF
19例良性病变患者^(18)F-FDG PET显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全师 吴湖炳 +1 位作者 王明芳 黄祖汉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0-211,共2页
目的 探讨良性病变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特点。方法  19例良性病变患者中活动性结核 13例 ,其他良性病变 6例 ,均经病理及细菌学检查确诊。分析良性病变1 8F FDGPET显像的病灶形态及放射性分布 ,计算标准摄取值 (SUV) ;并与CT... 目的 探讨良性病变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特点。方法  19例良性病变患者中活动性结核 13例 ,其他良性病变 6例 ,均经病理及细菌学检查确诊。分析良性病变1 8F FDGPET显像的病灶形态及放射性分布 ,计算标准摄取值 (SUV) ;并与CT或MRI及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活动性结核患者 13例 ,病灶均表现为1 8F FDG高摄取 ,SUV为 3.1± 1.8(2 .6~ 5 .7)。 7例肺结核病灶表现为 2个或多个条索状、网状、片状及不规则形 ,放射性分布不均匀 ,可见 1处或多处放射性缺损影 ,病理检查证实结核病灶内有干酪样坏死 ;淋巴结结核和脾结核各 1例 ,病灶内皆见放射性缺损影 ,手术及病理检查见病灶内有干酪样坏死 ,另 1例淋巴结结核表现为结节状 ;2例腰椎结核见相应腰椎体及椎间隙不规则的条索状浓聚影 ,其中 1例伴双侧腰大肌寒性脓肿的患者见相应部位大片状不均匀浓聚影。1例腹膜结核PET显像见腹膜及肠系膜明显增厚 ,弥漫性高代谢 ,CT也有相应表现。②余 6例良性病灶均见局限性结节状或团块状高代谢灶 ,SUV为 4 .5± 3.1(2 .5~ 11.5 ) ,影像学表现与CT或MRI相一致 ,病理检查未见病灶内坏死改变。结论 良性病变亦可出现1 8F FDG高摄取 ,仔细分析病灶形态及放射性分布有助于鉴别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良性病变 ^18F—FDGPET 显像特点 病灶形态 放射性分布 活动性结核 放射性核显像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18)F-FDG PET显像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方颖 王全师 裴著果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6,W001,共4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标准摄取值 (SUV)与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3 0例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NSCLC患者于术前行全身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 ,测定SUV ,随访预后 ;手术获得肿瘤标本经常规石...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标准摄取值 (SUV)与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3 0例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NSCLC患者于术前行全身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 ,测定SUV ,随访预后 ;手术获得肿瘤标本经常规石蜡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PCNA表达 ,计算肿瘤细胞PCNA表达阳性百分数 (即PCNA指数 ) ,取肿瘤周围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 正常肺组织肺泡细胞PCNA指数均小于 5 % ,肺癌细胞PCNA指数为 (4 9.49± 2 1.2 4) % ,且PCNA指数与SUV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r =0 .82 6,P <0 .0 1) ,PCNA表达高的肺癌细胞有高FDG摄取趋势 ;随SUV及PCNA指数的升高 ,肺癌出现复发或转移的几率升高 ,且与未出现复发或转移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SUV可间接评价NSCLC细胞的增殖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18)F-FDGPET显像在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方颖 王全师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14-118,共5页
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可以反映正常机体组织和肿瘤细胞的功能状态,在对肺部病变的定性诊断、肺癌的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复发监测以及预后估计上都明显优于CT、MRI等形态解剖学检查,而且能间接提供瘤组织细胞分化程度和增殖... 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可以反映正常机体组织和肿瘤细胞的功能状态,在对肺部病变的定性诊断、肺癌的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复发监测以及预后估计上都明显优于CT、MRI等形态解剖学检查,而且能间接提供瘤组织细胞分化程度和增殖潜能的判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PET在空间分辨率上存在不足,应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结合,以提高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诊断 临床分期 预后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吴湖炳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5年第5期205-209,共5页
PET-CT能对恶性肿瘤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在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定位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与单纯PET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PET和CT优势互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有助于鉴别正常生理性摄取、炎症和恶性肿瘤,同时可以更... PET-CT能对恶性肿瘤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在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定位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与单纯PET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PET和CT优势互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有助于鉴别正常生理性摄取、炎症和恶性肿瘤,同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精确放疗。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大多数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方面虽然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在甲状腺和腮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急性炎症与肿瘤的鉴别等方面仍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计算机体层成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诊断 分期 放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