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老年直肠癌误诊分析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靳明林
詹新恩
姜军
-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一院普外科
-
出处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78-179,共2页
-
文摘
我院1977年2月~1987年1月共收治大肠癌602例,其中直肠癌423例(占70.3%);60岁以上的老年直肠癌74例,占同期直肠癌总数的17.5%;现将误诊的66例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文误诊是指凡在外院或我院首次就诊后,按其它疾病诊治延误一个月以上,以后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一、性别与年龄误诊的66例中(误诊率为89.2%,属我院误诊为2.7%),男45例,女21例,男:女=2.1:1,最大年龄86岁。60~65岁年龄组病例最多,占57.6%(38/66);
-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老年人
误诊
-
分类号
R735.370.4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20例腹膜后脂肪肉瘤光镜及电镜观察与预后探讨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柳凤轩
童小彤
蔡志民
-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一院病理科
第三军医大学一院普外科
-
出处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9-90,92,F004,共4页
-
文摘
本文报告20例原发于腹膜后的脂肪肉瘤,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6~70岁,其中41~60岁占多数。病人主要症状表现为无痛性包块(15/20),痛性包块(4/20)。肿块大小为4~27厘米直径。本组20例组织学类型是高分化型6例,粘液样型8例,多形性型4例及圆细胞型2例,其中有5例作了超微结构观察(高分化型1例,粘液样型3例及圆细胞型1例),并对超微结构作了详细描述。随访资料提示圆细胞型,肿瘤核分裂象多及肿瘤体稍大者预后差。简要的讨论了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脂肪肉瘤的超微结构在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脂肪肉瘤
诊断
超微结构
-
分类号
R738.604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高校双语教学中常见问题浅析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张超
-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附一院普外科
-
出处
《现代医药卫生》
2004年第24期2729-2729,共1页
-
-
关键词
高校
双语教学
问题
教育改革
-
分类号
G424.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高选迷切加胃窦粘膜切除术后胃液胆酸和细菌学的变化
被引量:2
- 4
-
-
作者
余佩武
杨顺兴
蔡志民
王代科
文亚渊
-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一院普外科
中华医学会附属第三医院普外科
-
出处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7-157,共1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对比观察高选迷切+胃窦粘膜切除术(HSV+MA)与选择性迷切加胃窦切除术(SV+A)对胃液胆酸和细菌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关键词
高选迷切
胃窦粘膜切除术
胃液
胆酸
细菌学
-
分类号
R656.610.2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预防术后肠胃返流的胃大部切除手术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张超
晏才杰
黄文
卫国
-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一院普外科
-
出处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8期501-503,共3页
-
文摘
预防术后肠胃返流的胃大部切除手术第三军医大学附属一院普外科(重庆,630038)张超,晏才杰,黄文,卫国术后碱性返流性胃炎是胃切除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其临床发生率为5%~35%[1]。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诊断及治疗尚有诸多困难,关键在于预防。现有...
-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返流性胃炎
预防
外科手术
并发症
-
分类号
R656.610.5
[医药卫生—外科学]
R573.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
-
题名术后碱性返流性胃炎的诊断及手术防治(文献综述)
- 6
-
-
作者
张超
黄文
-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附一院普外科
-
出处
《国际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73-276,共4页
-
文摘
术后碱性返流性胃炎(PARG)是胃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诊断和治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阐述并评价了PARG的诊断方法、手术防治措施及其效果,强调预防尤其重要。
-
关键词
十二指肠液
碱性返流性胃炎
诊断
胃返流
转流手术
胆汁返流
胃排空
术后
幽门括约肌
并发症
-
分类号
R6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针刺固定法手术切除乳房小包块的体会
- 7
-
-
作者
郑乃国
-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一院普外科
-
出处
《实用外科杂志》
1985年第4期216-216,共1页
-
文摘
作者自1975年以来运用针刺固定法切除乳房小包块110例,无一例失败,简介如下。方法常规消毒铺巾,将包块压向肋骨使之暂时不滑动,在紧靠包块一侧皮肤内注入少许麻药后,将注射针刺入包块,摆动针尖,左手指可感到包块随针尖移动。放松包块,将针尖上挑并继续推进穿过肿物,在对侧皮下注少许麻药,将针尖自紧靠包块区的皮肤穿出,使包块固定。局麻后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抵包块后改用钳持固定。去除固定针,切除包块。止血,逐层缝合。体会1.本法对病变定位准确,故切口较小,创伤小,积血积液及感染机会少,术后疤痕小。2.本法较适用于直径1~5cm良性实质性包块,包块位置越深越能显示其优越性。
-
关键词
包块
固定法
皮肤
针尖
解剖部位
针刺
乳房
-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