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华东 张映琦 高长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循环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使用LH-450型脑血管动力学检测仪,对53例脑梗塞患者、3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和28例正常人脑血流量、脑血管阻力等血...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循环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使用LH-450型脑血管动力学检测仪,对53例脑梗塞患者、3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和28例正常人脑血流量、脑血管阻力等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脑梗塞、TIA患者早期脑血流量下降,脑血管阻力增加。脑梗塞24h和3d病灶侧脑血流量明显下降,脑血管阻力增加,24h病灶对侧较正常对照组脑血流量下降。结论:脑梗塞和TIA早期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明显下降,显示脑血管调节功能减弱。脑血液动力学参数及时和准确地反映了脑循环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液动力学 脑缺血
下载PDF
通心络对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映琦 周华东 黄文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椎 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 6 6例TIA病人年龄以 6 0a为界分为 2组 ,均服用通心络胶囊 4粒 (每粒 0 .38g) ,tid ,疗程 4wk。结果 :治疗前后TIA病人颅内椎动脉血流速度差...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椎 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 6 6例TIA病人年龄以 6 0a为界分为 2组 ,均服用通心络胶囊 4粒 (每粒 0 .38g) ,tid ,疗程 4wk。结果 :治疗前后TIA病人颅内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值为左、右侧老年组为 (4± 11)cm·s- 1和 (4± 12 )cm·s- 1,青、中年组为 (5± 10 )cm·s- 1和 (5± 11)cm·s- 1;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差值老年人组为 (6± 15 )cm·s- 1,青、中年组为 (4± 10 )cm·s- 1(P <0 .0 5或<0 .0 1) ,且老年组脉动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 .0 5 )。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减轻动脉硬化程度 ,改善脑供血 ,是治疗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短暂性脑缺血 椎-基底动脉系
下载PDF
兆科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
3
作者 周华东 李敬诚 张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0-271,共2页
我科于1998年4~11月采用兆科降纤酶治疗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4岁,发病至入选时间5h~5d,平均32h,经CT或MRI证... 我科于1998年4~11月采用兆科降纤酶治疗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4岁,发病至入选时间5h~5d,平均32h,经CT或MRI证实为脑梗塞,并排除脑出血;其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兆科降纤酶 治疗 急性 脑梗塞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映琦 周华东 +1 位作者 陈曼娥 高长越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00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9例分成TIA组,脑梗塞组,均接受颈部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指标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超声分型及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狭窄度。结果:颈部动脉多普...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9例分成TIA组,脑梗塞组,均接受颈部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指标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超声分型及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狭窄度。结果:颈部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TIA组和脑梗塞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TIA组与脑梗塞组异常率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变血管分布与症状间有相关关系P<0.01)。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及超声分型来看,动脉粥样硬化斑最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其次是颈总动脉(CCA),再其次是ICA起始部,TIA组与脑梗塞组均以扁平斑多见,其次是软斑和硬斑,溃疡斑少见。另外ICA颅外段狭窄度与症状间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班块,是缺血性脑血骨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发生严重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脑梗塞
原文传递
重庆市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社区调查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映琦 周华东 +4 位作者 李敬诚 王延江 高长越 何洪波 邓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992-993,共2页
目的 :研究年龄、性别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重庆市高新区、渝北区中分别抽取了两个居委会≥ 6 0岁老年人做为调查对象 ,并用简易智能量表 (MMSE)等对他们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有 110 6人... 目的 :研究年龄、性别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重庆市高新区、渝北区中分别抽取了两个居委会≥ 6 0岁老年人做为调查对象 ,并用简易智能量表 (MMSE)等对他们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有 110 6人完成了MMSE测定。重庆市老年人认知功能异常率为 14 .38% ;认知功能异常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且老年人MMSE得分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女性老年人除认知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男性外 ,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也显著重于男性老年人。结论 年龄、性别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认知功能障碍 社区老人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 老年期痴呆
下载PDF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华东 张映琦 +1 位作者 陈曼娥 高长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2-334,共3页
目的 研究老年人椎 -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用经颅多普勒 (TCD)和颈部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人椎 -基底动脉系 TIA血流动力学变化 ,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青中年椎 -基底动脉系 TIA患者进行对... 目的 研究老年人椎 -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用经颅多普勒 (TCD)和颈部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人椎 -基底动脉系 TIA血流动力学变化 ,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青中年椎 -基底动脉系 TIA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老年人椎 -基底动脉系 TIA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主要为颅外椎动脉内径缩小 ,阻力指数增高 ,颅内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 (P <0 .0 5)。与青中年 TIA患者相比主要为椎 -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脉动指数增高 (P <0 .0 1 )。结论 老年人椎 -基底动脉系 TIA的发生与椎 -基底动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 ,老年人 TIA较青中年 TIA患者颅外动脉硬化严重且广泛 ,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流动力学 TCD 老年人
下载PDF
100例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1
7
作者 张映琦 周华东 陈曼娥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1年第4期155-156,172,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这些危险因素与脑梗塞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应用 L 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了 10 0例脑梗塞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据神经系统影像学发现 ,将脑梗塞按发生部位分为 5组 :1多灶性梗塞 ;2基底节区梗塞 ;3...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这些危险因素与脑梗塞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应用 L 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了 10 0例脑梗塞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据神经系统影像学发现 ,将脑梗塞按发生部位分为 5组 :1多灶性梗塞 ;2基底节区梗塞 ;3脑叶梗塞 ;4脑干梗塞 ;5小脑梗塞。对各组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各危险因素对脑梗塞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心房纤颤、脑卒中家族史、体质指数≥ 2 4;2脑干梗塞患者血压明显升高 ;3脑干梗塞、基底节区梗塞患者血糖升高明显 ;4各组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5基底节区梗塞患者血粘度升高明显。结论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为脑梗塞患者的显著危险因素。脑梗塞发生后早期血压、血糖、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8
8
作者 高长越 周华东 +1 位作者 邓娟 普兴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5期178-179,192,共3页
背景:大脑缺血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活化及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可使白细胞聚集浸润,发挥细胞毒作用进而使脑损伤加重。中药川芎嗪具有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脑缺血鄄再灌注损伤后局灶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性... 背景:大脑缺血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活化及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可使白细胞聚集浸润,发挥细胞毒作用进而使脑损伤加重。中药川芎嗪具有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脑缺血鄄再灌注损伤后局灶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性变化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脑血管病二科,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材料:实验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脑血管病二科实验室完成。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3组,8只为正常对照组,12只为脑缺血鄄再灌注组,12只为脑缺血-再灌注加用川芎嗪组。方法:川芎嗪组静脉注射磷酸川芎嗪注射液(15g/kg)。正常对照组及脑缺血组予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显微超高速录像系统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及应用川芎嗪后局灶区白细胞粘附性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脑缺血鄄再灌注损伤局灶区微动脉白细胞附壁密度指数及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黏附力。②应用川芎嗪后局灶区白细胞粘附性的变化。结果:实验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对照组比较,脑缺血鄄再灌注损伤组局灶区微动脉白细胞附壁密度指数增大,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断裂应力明显下降,粘附力显著增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与脑缺血鄄再灌注损伤组比较,川芎嗪治疗组白细胞附壁密度指数及粘附力显著下降,至24h后降至较低水平,断裂应力增高,至24h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并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川芎嗪可显著减轻脑缺血鄄再灌注损伤后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 内皮细胞 川芎嗪 胞间黏附分子
下载PDF
多巴胺与认知功能 被引量:8
9
作者 黄文 周华东 陈曼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32-134,共3页
关键词 多巴胺 认知功能 皮质 多巴胺受体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莉莉 周华东 陈曼娥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2000年第5期264-266,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缺血区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以及神经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 :40只 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 2小时再灌注 2、4、12、2 4、48、96小时组 ,分别用免疫组...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缺血区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以及神经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 :40只 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 2小时再灌注 2、4、12、2 4、48、96小时组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切片方法检测大脑中动脉阻塞 2小时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局部脑组织 ICAM 1蛋白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 2小时局部脑组织 ICAM 1的表达开始升高 ,于再灌注 48小时达到峰值 ,持续至再灌注 96小时仍保持较高水平表达 ;局部缺血区域中性粒细胞浸润于再灌注后 12小时开始升高 ,48小时达到高峰 ,与 ICAM 1的表达呈同步改变。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增高的 ICAM 1与局部缺血区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浸润 脑缺血 ICAM-1 粘附分子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映琦 周华东 陈曼娥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1年第6期365-366,共2页
目的 研究椎 基底动脉系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椎 基底动脉系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椎 基底动脉系TIA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颅... 目的 研究椎 基底动脉系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椎 基底动脉系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椎 基底动脉系TIA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颅内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 ,脉动指数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颅外椎动脉内径缩小 ,阻力指数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椎 基底动脉系TIA的发生与颅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密切相关 ;颅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由于颅外椎动脉狭窄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脑卒中 血管扩张
原文传递
实验性脑出血边缘叶-海马生长抑素应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曼娥 蒋晓江 +1 位作者 何明利 张猛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1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了解实验性脑出血边缘叶-海马区生长抑素(SS)应变效应。方法:用放免法测生长抑素。结果:远隔脑出血血肿部位的边缘叶-海马神经元,生长抑素含量明显增高,病理形态学显示海马神经元有高度水肿、变性、坏死的现象。结论:脑出血时... 目的:了解实验性脑出血边缘叶-海马区生长抑素(SS)应变效应。方法:用放免法测生长抑素。结果:远隔脑出血血肿部位的边缘叶-海马神经元,生长抑素含量明显增高,病理形态学显示海马神经元有高度水肿、变性、坏死的现象。结论:脑出血时除血肿直接压迫等造成其局部神经元的直接损害外,尚有远隔的边缘叶-海马神经元在神经内分泌调控紊乱介导作用下受到间接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边缘叶-海马 生长抑素 SS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映琦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1年第4期253-255,共3页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