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脊柱外科研究生培养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建华 刘鹏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6期539-539,共1页
随着对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渐趋完善。经过多年努力,我科脊柱外科专业在基础理论、临床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在脊柱畸形、脊柱肿瘤和寰枢椎伤病等一系列疑难杂症的治疗与研究领域取得了跨... 随着对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渐趋完善。经过多年努力,我科脊柱外科专业在基础理论、临床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在脊柱畸形、脊柱肿瘤和寰枢椎伤病等一系列疑难杂症的治疗与研究领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此,在脊柱方向研究生的专业培养上,我们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供探讨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研究生培养 骨科 教学
下载PDF
脊柱外科医疗纠纷案例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鹏 赵建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6期544-544,共1页
很多因素使得医疗纠纷常常难以避免,但采取适当措施可以使其减少。几年来,我科将典型案例分析应用于研究生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心和良好医德,增强法律意识,预防医疗差错事故,防患医疗纠纷于未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体... 很多因素使得医疗纠纷常常难以避免,但采取适当措施可以使其减少。几年来,我科将典型案例分析应用于研究生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心和良好医德,增强法律意识,预防医疗差错事故,防患医疗纠纷于未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脊柱外科 案例 研究生 教学
下载PDF
浅谈教学查房在脊柱外科的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鹏 赵建华 晁瑞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2期213-213,共1页
作为医学专业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学查房是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深化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其临床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根据脊柱外科开展教学查房的实践,从教学查房的目的与要求、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针对不同教学对象... 作为医学专业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学查房是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深化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其临床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根据脊柱外科开展教学查房的实践,从教学查房的目的与要求、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如何进行教学查房等方面谈谈经验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教学查房 教学评价 循证医学 PBL教学法
下载PDF
骨科与神经外科交界的专科:脊柱脊髓外科——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建华 刘鹏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6期575-577,共3页
脊柱脊髓外科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外科亚专业分支,诊治范畴包括脊柱、脊髓的创伤与疾病,属于骨科与神经外科的交界性学科。脊柱是中轴骨,具有支持、运动和保护脊髓组织的功能;而脊髓属于低级中枢神经系统,负责将大脑信号传导到肢体... 脊柱脊髓外科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外科亚专业分支,诊治范畴包括脊柱、脊髓的创伤与疾病,属于骨科与神经外科的交界性学科。脊柱是中轴骨,具有支持、运动和保护脊髓组织的功能;而脊髓属于低级中枢神经系统,负责将大脑信号传导到肢体和躯干。从功能解剖、生物力学等方面看,脊柱脊髓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从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看,脊柱脊髓专业正在走向多学科合作模式,单纯的骨科或神经外科诊治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患者对治疗结果要求日益提高的现状。本文就脊柱脊髓外科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脊髓 创伤 肿瘤 转化医学
下载PDF
脊柱外科继续教育中的影像学教学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明永 刘鹏 赵建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6期701-701,共1页
随着学科的发展,亚专业分科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已派生出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外科、足踝外科、肿瘤骨科等一系列亚学科。脊柱外科是传统骨科的主要分支之一,集中体现了骨科高精尖的要求,作为新兴亚学科,
关键词 脊柱外科 影像学 教学
下载PDF
青少年下颈椎骨母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6
作者 赵建华 刘鹏 +2 位作者 柳峰 范伟力 刘明永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青少年下颈椎骨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采用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5例青少年下颈椎骨母细胞瘤患者,4例起源于横突,1例起源于椎体。根据Weinstein-Boriani-Biagini分期确定肿瘤切除范围,选择前路手术3例,前-后...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青少年下颈椎骨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采用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5例青少年下颈椎骨母细胞瘤患者,4例起源于横突,1例起源于椎体。根据Weinstein-Boriani-Biagini分期确定肿瘤切除范围,选择前路手术3例,前-后路联合手术2例;其中4例结扎病变侧椎动脉。术后随访评价肿瘤局部复发率和固定节段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年5个月,未见局部复发者,固定阶段均融合,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Weinstein-Boriani-Biagini分期的要求切除肿瘤并重建稳定性,使青少年下颈椎骨母细胞瘤具有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母细胞瘤 手术治疗 青少年
下载PDF
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脊柱稳定性重建方式的选择:单中心5年经验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颖博 朱军 +2 位作者 柳峰 刘鹏 赵建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中脊柱稳定性重建方式的选择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科实施椎管内肿瘤切除、重建脊柱稳定性手术的73例患者资料,包括男性39例,女性34例,年龄16-68岁,平均32.7岁。肿瘤完...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中脊柱稳定性重建方式的选择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科实施椎管内肿瘤切除、重建脊柱稳定性手术的73例患者资料,包括男性39例,女性34例,年龄16-68岁,平均32.7岁。肿瘤完全位于硬膜内38例,其余椎管内肿瘤35例。对完全位于硬膜内的肿瘤,采用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回植、微型钛板固定术,其余肿瘤采用椎板部分或全切、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180-270min,平均210min。失血量300-1200mL,平均660mL。术后随访6-39个月,除1例C2-C3髓内脂肪瘤出现暂时性脊髓功能障碍加重外,其余病例术后未出现医源性脊髓损伤,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切口感染,未见回植组织移位、塌陷及继发椎管狭窄。术后动力位X线片比较棘突椎板回植术后脊柱活动度基本得以保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固定节段脊柱可获牢固融合。结论肿瘤完全位于硬脊膜内者,可经后路整体切除椎板,钛板固定棘突椎板复合体;对于椎间关节稳定性结构已破坏者,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椎板切除术 内固定术
下载PDF
甲酰基肽受体1对BV-2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薛鑫 陈星星 +3 位作者 王冠 郭乔楠 刘明永 赵建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甲酰基肽受体1(formyl peptide receptor 1,FPR1)对BV-2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V-2细胞FPR1的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浓度为1、10、50、100、500 nmol/L的FPR1特异性激动剂(formylmethionyl-l... 目的探讨甲酰基肽受体1(formyl peptide receptor 1,FPR1)对BV-2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V-2细胞FPR1的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浓度为1、10、50、100、500 nmol/L的FPR1特异性激动剂(formylmethionyl-leucyl-phenylalanine,f MLP)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验证f MLP促进细胞迁移的作用可以被FPR1特异性阻断剂BocMLF所抑制。Western blot检测激动剂组、阻断剂组和阻断剂+激动剂组BV-2细胞经干预后其FPR1蛋白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regulate kinase,p-ERK)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经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BV-2细胞表达FPR1,主要位于细胞膜表面。随着f MLP浓度的升高,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BV-2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加(P<0.05),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100 nmol/L及500 nmol/L激动剂组效果最明显,f MLP促进BV-2细胞迁移的最适浓度为100 nmol/L。划痕及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5μmol/L的Boc-MLF可显著阻断上述现象(P<0.05)。f MLP可以上调BV-2细胞中FPR1的表达(P<0.05),并且显著活化胞内ERK信号通路,上调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Boc-MLF又可显著抑制上述改变(P<0.05)。结论 BV-2细胞表达FPR1,且FPR1在促进BV-2细胞迁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R1 f MLP Boc-MLF 细胞迁移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军 殷翔 +3 位作者 范伟力 柳峰 刘鹏 赵建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我科472例行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为脊柱后路手术,其中9例术后伤口感染,接受伤口清创引流手术,未取出内固定及植骨,术后使用敏感抗生素,随访8...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我科472例行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为脊柱后路手术,其中9例术后伤口感染,接受伤口清创引流手术,未取出内固定及植骨,术后使用敏感抗生素,随访8-19个月(平均11个月),本文回顾性分析术后伤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策。结果手术时间100-325min;术中失血量200-1500mL;术后引流量65-1350mL,大多比同期同类手术明显增加。472例患者术后感染共9例,发生率1.91%(9/472)。伤口感染初始征象出现时间为术后10d(6-16d)。白细胞总数、血沉及CRP在术后4-7d明显升高,且维持在高位水平14d以上。细菌培养显示致病菌主要为常见皮肤菌群。除1例复发(再次使用敏感抗生素治愈)外,其余无临床感染复发征象。结论脊柱术后伤口感染主要发生于后路开放性手术,均为深部感染;术中、术后出血总量大、手术时间长是造成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差及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清创引流、一期缝合伤口及应用敏感抗生素,可取得良好效果;清创手术不必常规取出内固定物及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感染 清创
下载PDF
颈胸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后路手术疗效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伟力 柳峰 +4 位作者 刘明永 殷翔 涂洪波 刘鹏 赵建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后路椎板减压、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治疗作用。方法 8例颈胸段脊柱损伤患者,损伤部位为第6颈椎至第1胸椎,损伤类型为椎体爆裂性骨折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5例,压缩性骨折伴脱位1例。分析上...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后路椎板减压、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治疗作用。方法 8例颈胸段脊柱损伤患者,损伤部位为第6颈椎至第1胸椎,损伤类型为椎体爆裂性骨折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5例,压缩性骨折伴脱位1例。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别经后路颈胸段椎板减压椎弓根或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0个月,植骨均在3~4个月完全融合,所有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症状改善,伴有交感神经节刺激症状者有所缓解。结论颈胸段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后路椎弓根螺钉及侧块螺钉固定系统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手术 颈胸段脊柱 椎骨骨折 减压 内固定
下载PDF
峡部裂型和退变型腰椎滑脱的融合方式选择:单中心7年经验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涂洪波 柳峰 +1 位作者 刘鹏 赵建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比较后外侧植骨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2003-2009年我科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133例,按峡部裂型和退变型分为2组。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 目的比较后外侧植骨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2003-2009年我科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133例,按峡部裂型和退变型分为2组。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10例,采用椎体间植骨融合术42例;退变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26例,采用椎体间植骨融合术55例。术后应用JOA评分以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25.7±1.2)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滑脱复位率在峡部裂型滑脱患者为74.3%,术后1年融合率为90.4%;滑脱复位率在退变型滑脱患者为89.3%,术后1年融合率为98.4%;峡部裂型滑脱患者中10例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方式中5例复查见滑脱复位丢失,其中2例翻修手术治疗,3例保守治疗后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采用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融合率高,但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则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的风险增加。退变型腰椎滑脱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均能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后路手术 后外侧融合 椎体间融合
下载PDF
腰3椎体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14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军 殷翔 +4 位作者 刘瑶瑶 王颖博 刘佰易 刘鹏 赵建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849-38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腰3椎体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该科采用经腰3椎体截骨矫形术治疗14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均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并测量整体矢状位平... 目的探讨经腰3椎体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该科采用经腰3椎体截骨矫形术治疗14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均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并测量整体矢状位平衡数据,评定植骨愈合情况、临床疗效、矢状位矫正程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X线片示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最终随访时植骨愈合满意。术中均未出现脊髓损伤、神经根断裂、大血管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出现股神经牵拉症状,6周后缓解。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前髂肋距2~5cm,术后8~11cm。术前矢状位失衡数据:颈7椎体铅垂线距离骶骨后上角距离术前为12~35cm,术后为3~8cm,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佩戴胸腰部支具3个月,随访期间无后凸畸形加重及内固定失效、断裂。结论经后路腰3椎体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安全有效,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截骨术 后凸畸形
下载PDF
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重建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后脊柱稳定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殷翔 朱军 +4 位作者 王颖博 刘佰易 靳羽飞 刘鹏 赵建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观察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重建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后的脊柱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43例确诊为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患者均采用微型钛板对游离的椎板进行固定。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症,术后6个月X... 目的观察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重建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后的脊柱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43例确诊为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患者均采用微型钛板对游离的椎板进行固定。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症,术后6个月X线、CT影像学复查截骨断面是否愈合、椎管宽度是否良好。结果手术时间130~220 min,平均150 min。失血量200~750 m L,平均340 m L。术后随访6~42个月,所有病例术后未出现医源性脊髓损伤,未出现动脉损伤、脊髓损伤、脊神经根局部异常积液等并发症,术后动力位片显示棘突椎板回植术后脊柱活动度基本得以保留。结论微型钛板固定通过回植后方韧带复合体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在治疗椎管内肿瘤方面具有良好的优越性和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方韧带复合体 椎管内肿瘤 微型钛板
下载PDF
脊髓和脊柱损伤诊治的争议热点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建华 刘鹏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我国的脊柱脊髓损伤发生率仍高于发达国家。在诊治过程中,尚有诸多问题存在争议。通过回顾文献并结合笔者的临床体会,本文就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做一概述,供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柱损伤 治疗
下载PDF
脊柱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
15
作者 涂羽 戴路 杨晓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A02期215-216,共2页
人体全身肿瘤中脊柱肿瘤占6%~10%,不管是骨肉瘤、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转移性骨肿瘤都有可能在脊柱中见到。脊柱肿瘤可引起患者剧烈疼痛或瘫痪,手术可以缓解疼痛,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康复,改善生存质量。... 人体全身肿瘤中脊柱肿瘤占6%~10%,不管是骨肉瘤、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转移性骨肿瘤都有可能在脊柱中见到。脊柱肿瘤可引起患者剧烈疼痛或瘫痪,手术可以缓解疼痛,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康复,改善生存质量。但手术复杂、手术创面大、时间长、出血相对较多,因此护理难度大,问题多。现就脊柱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有哪些?
16
作者 刘鹏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38-38,共1页
解答:关于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有一定争议。目前公认的绝对手术适应证为:伴有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损害者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相对适应证主要为:机械性不稳定的爆裂骨折,指后凸畸形〉25°、椎体高度丧失〉50%者,上述... 解答:关于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有一定争议。目前公认的绝对手术适应证为:伴有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损害者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相对适应证主要为:机械性不稳定的爆裂骨折,指后凸畸形〉25°、椎体高度丧失〉50%者,上述影像学表现间接提示后侧韧带复合体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手术适应证 神经功能损害 进行性加重 韧带复合体 影像学表现 手术治疗 爆裂骨折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损伤分型和严重度评分系统有哪些核心内容?
17
作者 刘鹏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55-55,共1页
解答:脊柱胸腰段损伤分型和严重度评分系统(TLICS)是Vaccoro及其团队于2005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胸腰段损伤分型。以评分替代原有分型,用于指导治疗。其评估核心内容有三部分,包括损伤部位的形态学、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和神经功能状况。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 损伤分型 评分系统 严重度 神经功能状况 韧带复合体 指导治疗 损伤部位
下载PDF
模拟直升机垂直向碰撞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关思书 王钟 +5 位作者 向洪义 廖志康 朱细燕 赖西南 刘鹏 赵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99-1104,共6页
目的在生物碰撞实验平台基础上,用成体香猪开展头盆向碰撞减速实验,研究直升机坠落事故(垂直向碰撞)的损伤特点。方法成年从江香猪18只,根据速度差变化简单随机抽样分为2组(n=9);猪以"仰卧位"固定,进行头盆向刚性碰撞模拟直... 目的在生物碰撞实验平台基础上,用成体香猪开展头盆向碰撞减速实验,研究直升机坠落事故(垂直向碰撞)的损伤特点。方法成年从江香猪18只,根据速度差变化简单随机抽样分为2组(n=9);猪以"仰卧位"固定,进行头盆向刚性碰撞模拟直升机垂直坠落,碰撞速度分别设置为Ⅰ组:8 m/s,Ⅱ组11 m/s;观察碰撞后即刻至伤后6 h两组的存活情况、形态学改变、血气指标的变化,进行损伤组织的影像学观察,分析简明损伤评分(AIS)、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的情况。结果Ⅰ组速度差(8.21±0.13)m/s,Ⅱ组速度差(10.69±0.41)m/s,垂直向减速度载荷分别为127.85 g和164.35 g,动物中枢神经系统、脊柱和胸腹重要脏器均出现损伤,ISS评分分别为(26.67±5.02)分和(52.71±6.13)分(P<0.05),动物总体伤情达到重伤和危重伤。结论成功制作直升机垂直碰撞的重伤与危重伤动物模型,初步明确脾破裂、肺挫伤为其胸腹部损伤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事故伤 垂直向 减速度 创伤/损伤
下载PDF
DCs和NSPCs共培养促进NSPCs增殖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永飞 赵建华 +2 位作者 晁瑞 陈太邦 郭乔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对神经干/前体细胞(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NSPCs)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在DCs调控NSPCs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是否采用Tr... 目的观察体外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对神经干/前体细胞(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NSPCs)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在DCs调控NSPCs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是否采用Transwell小室将DCs和NSPCs共培养分为分隔培养(DCs/NSPCs组)和混合培养(DCs+NSPCs组),ELISA法测定DCs组、NSPCs组、DCs+NSPCs组、DCs/NSPCs组共培养48 h上清中的NT-3的含量。为观察NT-3在DCs调控NSPCs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成球法检测NSPCs组、NSPCs/DCs+K252a组、NSPCs+DCs组、NSPCs+NT-3组的NSPCs增殖,免疫细胞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NSPCs表面酪氨酸激酶受体C(TrkC)的表达。结果 ELISA实验结果显示,Transwell共培养48 h上清NT-3的含量,NSPCs/DCs组较DCs组和NSPCs组明显升高(P<0.05)。镜下观察、测量结果显示NSPCs/DCs组和NSPCs+NT-3组神经球数量增多,平均直径明显增大(P<0.05)。免疫细胞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NSPCs+DCs组和NSPCs+NT-3组中NSPCs的TrkC表达较NSPCs组和NSPCs/DCs+K252a组高(P<0.05)。结论体外DCs与NSPCs共培养,促进NSPCs增殖、NT-3的分泌及TrkC的表达,NT-3可能是通过TrkC受体参与NSPCs增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树突状细胞 神经营养素-3 酪氨酸激酶受体C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通过NT-3/TrkC信号通路调控神经干细胞存活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钟 陈太邦 +2 位作者 王永飞 郭乔楠 赵建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88-1191,共4页
目的研究共培养状态下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纯化SD大鼠原代DC和NSC,将二者用Transwell技术共培养,用NT-3特异性抗体中和NT-3的表达;然后采用qRT-PC... 目的研究共培养状态下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纯化SD大鼠原代DC和NSC,将二者用Transwell技术共培养,用NT-3特异性抗体中和NT-3的表达;然后采用qRT-PCR方法检测DC中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的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NSC凋亡;同时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技术确定NSC表面NT-3特异性受体Trk C的表达。结果与DC单独培养组相比,共培养体系中,DC表达NT-3水平显著性增强(P<0.05);同时共培养能显著增加NSC存活,该效应能被NT-3特异性中和性抗体阻断;共培养能够增加NSC中NT-3特异性受体TrkC表达(P<0.05),并上调TrkC磷酸化水平,而NT-3特异性抗体能够抑制TrkC表达和磷酸化上调(P<0.05)。结论 DC和NSC共培养能够增加DC中NT-3表达,高表达的NT-3则通过NSC膜上的TrkC受体促进NSC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树突状细胞 NT-3 TRKC 存活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