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超声评价的意义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兰 黄岚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139-142,共4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超声检测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目前颈动脉IMT可作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由于颈动脉超声检查无创、准确、...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超声检测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目前颈动脉IMT可作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由于颈动脉超声检查无创、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对新发现的或已确定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也可用于通过临床对高危因素干预后,动态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消退,还对冠心病高危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心血管系统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江 田颖 祝善俊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723-725,共3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2000年才发现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新成员,主要表达于心脏、肾脏和睾丸。ACE2的主要生物学效应是降解血管紧张素II(AngII)产生Ang1-7,Ang1-7具有舒张血管、抗增生、抗炎症的作用,对衰竭心脏有保护作用。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2000年才发现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新成员,主要表达于心脏、肾脏和睾丸。ACE2的主要生物学效应是降解血管紧张素II(AngII)产生Ang1-7,Ang1-7具有舒张血管、抗增生、抗炎症的作用,对衰竭心脏有保护作用。研究发现ACE2基因敲除小鼠心功能受损,AngII水平升高。本文综述了ACE2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在心血管系统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血管紧张素1-7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心肌营养素-1的心血管作用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金丰 《中国药业》 CAS 2006年第17期61-63,共3页
心肌营养素-1作为IL-6细胞因子家族的一员,能维持心肌细胞的存活并保护心肌细胞,同时还有促进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肌营养素-1通过gp130激活MAPK,JAK/STAT3,PI-3K等信号通路产生上述作用。
关键词 心肌营养素-1 心血管疾病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质信号蛋白CCN1心血管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喻杨 黄岚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19-1222,共4页
基质信号蛋白CCN1由38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4个独立结构模块,富含38个保守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心肌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迁移;在血管生成、血管损伤修复、心脏发育、心肌梗死等多... 基质信号蛋白CCN1由38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4个独立结构模块,富含38个保守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心肌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迁移;在血管生成、血管损伤修复、心脏发育、心肌梗死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R61 CCN1 心血管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血管内膜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崔斌 黄岚 +2 位作者 武晓静 周音频 张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5-628,共4页
目的:从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并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研究EPCs移植对血管损伤后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大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定向扩增EPCs,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荧光标记EPCs从尾静脉移植到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大鼠体内。... 目的:从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并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研究EPCs移植对血管损伤后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大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定向扩增EPCs,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荧光标记EPCs从尾静脉移植到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大鼠体内。结果: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体外可诱导出内皮祖细胞,表现为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移植后,EPCs可归巢至血管损伤部位。EPCs移植组在球囊损伤2周后血管新生内膜明显减少,血管腔狭窄程度显著减轻。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中膜比值显著低于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0.82±0.09vs1.52±0.21,1.48±0.19,P<0.01)。EPCs移植组PCNA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少于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19.25±3.96vs31.42±5.23,29.37±3.16,P<0.05)。结论:EPCs能有效移植到内皮损伤血管段,参与损伤血管的内膜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移植 血管内膜
下载PDF
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于世勇 黄岚 +6 位作者 宋耀明 李爱民 覃军 耿昭华 于学军 林春梅 陶春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 观察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的损伤情况和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变化 ,分析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AngⅡ的相关性 ,探讨AngⅡ在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7例心绞痛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 ,1... 目的 观察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的损伤情况和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变化 ,分析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AngⅡ的相关性 ,探讨AngⅡ在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7例心绞痛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 ,18例对照组患者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在行经皮冠脉介入手术中采集主动脉、冠状窦和外周血液标本 ,测定 :①冠状窦血液中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含量和循环内皮细胞 (CEC)数量 ,以此反映冠状动脉内皮损伤情况 ;②主动脉与冠状窦血液中AngⅡ的浓度 ,计算二者之间的差值 ,以此代表心脏局部产生的AngⅡ浓度 ;③外周血中AngⅡ浓度。结果 心绞痛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窦血中NO浓度明显降低 ,ET浓度和CEC数量均明显增高(P <0 0 1或P <0 0 5 ) ,同时 ,心脏局部和外周血中AngⅡ浓度均明显增高。心脏局部AngⅡ浓度与冠状窦NO浓度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与ET浓度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与CEC数量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而外周血中AngⅡ浓度与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各项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心脏局部AngⅡ密切相关 ,与外周血中AngⅡ无明显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冠脉循环 血管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标志物、检测方法和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何作云 高凌云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血管活性因子 标志物 检测
下载PDF
大鼠脾源性内皮祖细胞移植在损伤血管内膜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崔斌 黄岚 +2 位作者 周音频 武晓静 于世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 itor cells,EPCs)移植在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及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定向扩增EPCs,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通过尾静脉将EPCs移植到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大...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 itor cells,EPCs)移植在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及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定向扩增EPCs,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通过尾静脉将EPCs移植到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大鼠体内。10只大鼠行偶氮蓝染色,观察内皮损伤血管段再内皮化情况;其余大鼠于术后14 d处死,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体外可诱导出内皮祖细胞,表现为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EPCs移植组损伤血管57%不被偶氮蓝着染,而球囊损伤组损伤血管几乎完全被偶氮蓝染成蓝色。球囊损伤+EPCs移植组在球囊损伤2周后血管新生内膜增生明显减轻,血管腔狭窄程度显著减轻。球囊损伤+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与中膜比值显著低于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球囊损伤+EPCs移植组PCNA阳性表达细胞较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明显减少。结论EPCs参与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过程。增加循环EPCs数量可以促进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新生内膜增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细胞移植 血管 再内皮化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动员在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及调控因素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音频 黄岚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3-234,237,共3页
骨髓内皮祖细胞是存在于骨髓的内皮前体细胞 ,目前已经证实外周血极少量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来源于骨髓。骨髓内皮祖细胞受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刺激 ,可动员而增量进入外周血 ,参与血管再生及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深入研究内皮祖细胞的动员... 骨髓内皮祖细胞是存在于骨髓的内皮前体细胞 ,目前已经证实外周血极少量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来源于骨髓。骨髓内皮祖细胞受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刺激 ,可动员而增量进入外周血 ,参与血管再生及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深入研究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和调控因素 ,探明其在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 ,对治疗以血管内皮损伤为共同特点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血管内皮祖细胞在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 综述 内皮祖细胞 血管损伤 血管修复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兰 黄岚 +7 位作者 朱小虎 晋军 宋耀明 李爱民 于学军 覃军 耿昭华 赵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采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采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7天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荆豆凝集素I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采用二苯基四氮唑嗅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结果:①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F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的FMD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也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N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较对照组循环EPCs数量明显减少,且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也明显下降,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EPCs数量及迁移能力无差异(P>0.05),但黏附和增殖能力降低(P<0.05)。③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不稳定性心绞痛组EPCs的数量及功能均与FMD呈正相关(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仅EPCs黏附功能与FMD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EPCs数量及功能下降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一致,提示当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而又缺乏足够有效的EPCs时,可能影响冠心病的病情程度及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祖细胞 血管 内皮功能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斌 黄岚 +3 位作者 谭虎 赵刚 赵晓辉 于世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初探。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FITC-荆豆凝集素I、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7d...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初探。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FITC-荆豆凝集素I、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分为对照组和VEGF干预组。VEGF干预组加入不同浓度VEGF(25,50,75,100μg/L)培养48 h,分别采用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RT-PCR法半定量检测VEGF对EPC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测定VEGF对EPCs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结果VEGF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EPCs数量并明显促进EPCs的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VEGF可上调EPCs eNOS mRNA的表达,促进EPCs分泌一氧化氮。结论VEGF可能通过上调EPCs eNOS mRNA的表达影响EPCs部分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祖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心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崔斌 黄岚 +6 位作者 宋耀明 李爱民 晋军 覃军 于学军 耿召华 赵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6期380-382,共3页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静脉与主动脉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差值,并探讨VEGF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组36例患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均被证实有明显的冠脉狭窄,对照组10例经临床检查和选择...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静脉与主动脉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差值,并探讨VEGF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组36例患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均被证实有明显的冠脉狭窄,对照组10例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冠状静脉和主动脉血清中VEGF浓度,计算两个部位之间的差值,比较冠心病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对照组冠状静脉主动脉VEGF浓度差值间的差异。采集对照组循环外周血进行内皮祖细胞(EPCs)的分离培养,7d后搜集贴壁的梭形细胞,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检测VEGF对于EPCs迁移功能的影响。结果SAP组和ACS组患者冠状静脉主动脉VEGF浓度差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SAP组与ACS组冠状静脉主动脉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明显改善EPCs的迁移功能。结论冠心病患者心局部血清VEGF水平升高,可能参与定向趋化EPCs至血管损伤及心肌缺血部位,继而在治疗性血管新生及内膜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高渗造影剂对肾血管内皮合成和分泌NO及ET-1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景宏 黄岚 +3 位作者 晋军 黄云剑 武晓静 陈剑飞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高渗造影剂泛影葡胺对肾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旨在为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鼠肾动脉内皮血管环在含不同剂量高渗造影剂泛影葡胺的培养液中孵育1h,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高渗造影剂泛影葡胺对肾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旨在为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鼠肾动脉内皮血管环在含不同剂量高渗造影剂泛影葡胺的培养液中孵育1h,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1,ET-1)的含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大鼠尾静脉注射泛影葡胺24h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nitricoxidesynthase,eNOS)和ET-1的表达变化。结果泛影葡胺对NO分泌没有影响,而ET-1分泌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大鼠尾静脉注射泛影葡胺24h后,肾小球内皮细胞ET-1表达显著增强;而eNOS表达没有变化。结论高渗造影剂泛影葡胺可以影响肾血管内皮功能,导致ET-1合成和分泌增加,这一作用可能与造影剂引起的肾血管收缩和急性肾功能不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血管内皮 一氧化氮 内皮素 一氧化氮合成酶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及内皮祖细胞动员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健 黄岚 +6 位作者 晋军 武晓静 方玉强 宋明宝 赵刚 赵晓辉 周音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6-918,共3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 itor cells,EPCs)动员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加大剂量阿司匹林组、心肌缺血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组和单纯心肌缺血组...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 itor cells,EPCs)动员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加大剂量阿司匹林组、心肌缺血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组和单纯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于术后一周从心腔内取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计数EPCs,28 d后取缺血区心肌免疫组化法测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单纯心肌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VEGF显著增多[(101.51±16.97)、(94.67±11.78)vs(80.07±10.32),(P<0.05)];心肌缺血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EPCs显著增多[(42±7)vs(20±6),(P<0.05)];单纯心肌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600±104)vs(431±73),(P<0.05)];大剂量阿司匹林抑制了因缺血导致的VEGF、EPCs和毛细血管密度的增加分别由缺血时的(101.51±16.97)、(46±9)、(600±104)降至(70.76±10.15)、(23±6)、(431±80),(P<0.05)。结论大剂量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抑制大鼠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和因缺血和损伤导致的EPCs的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阿司匹林 血管生成 内皮祖细胞 大鼠
下载PDF
内皮细胞生长状态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武晓静 黄岚 +3 位作者 周骐 赵刚 周音频 崔斌 《心脏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生长状态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关系。方法 :通过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 ,检测不同内皮生长状态对血管平滑肌细胞3 H TdR掺入、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表达、细胞迁移计数和α SM actinmRNA表达的影响。结...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生长状态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关系。方法 :通过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 ,检测不同内皮生长状态对血管平滑肌细胞3 H TdR掺入、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表达、细胞迁移计数和α SM actin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融合生长内皮使平滑肌细胞3 H TdR掺入量和PCN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上调平滑肌细胞α SM actinmRNA表达 ;而对数生长内皮细胞使平滑肌细胞3 H TdR掺入量和PCN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下调平滑肌细胞α SM actinmRNA表达。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在基础状态下存在少量迁移 ,对数增殖内皮细胞组平滑肌迁移数比对照组增高约 4倍 (P <0 .0 5 ) ,而融合生长内皮细胞组平滑肌迁移数仅为对照组的 0 .5倍 (P <0 .0 5 )。结论 :内皮细胞生长状态不同 ,对平滑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也不同 ,增殖期内皮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下调平滑肌细胞α SM actin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参与缺血组织血管再生及时相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坡 黄岚 +3 位作者 蒋世忠 武晓静 宋明宝 于世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3-145,F003,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体内移植后在缺血区新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时相关系。方法:实验选用健康BALB/C小鼠,体质量18~22g,5~6周龄,雌雄各半。分离小鼠胫骨、股骨,用预冷的DMEM/F12培养基冲洗出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骨...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体内移植后在缺血区新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时相关系。方法:实验选用健康BALB/C小鼠,体质量18~22g,5~6周龄,雌雄各半。分离小鼠胫骨、股骨,用预冷的DMEM/F12培养基冲洗出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体外诱导分化鉴定分离的细胞,建立下肢缺血模型,荧光标记的体外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被移植入左侧缺血组织作为移植组,右侧注射等量培养介质作为对照组,分为移植后第7,14,28天3个观察期(n=6),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毗邻切片HE及vWF染色,检查荧光阳性细胞与染色阳性细胞的时空关系,并计算移植前后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在成内皮细胞供及物存在条件下表达vWF,并分泌一氧化氮。移植后第7天检测到大量幼稚的荧光阳性细胞存活,第14天荧光阳性细胞呈与骨骼肌直径相似的网状分布;移植后28d,移植组毛细胞血管数量犤(57±18)/mm2犦明显高于对照组犤(36±12)/mm2犦(t=3.618,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能够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移植入体内缺血区能促进缺血区新血管生成,可望用作组织缺血细胞治疗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细胞 培养的 新生血管化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两种模型高血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学军 何作云 +1 位作者 黄岚 王晓燕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单纯压力负荷增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的高血压模型左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肾下主动脉缩窄(INAC)及二肾一夹(2K1C)模型,应用微渗泵植入技术,使Ang(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单纯压力负荷增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的高血压模型左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肾下主动脉缩窄(INAC)及二肾一夹(2K1C)模型,应用微渗泵植入技术,使Ang(1-7)进行不同时间(14及28d)的体内干预,采用经颈动脉插入心导管法检测这两种高血压模型左室和右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在2K1C动物模型,建模同时及术后14d应用Ang(1-7),均可有效降低血压,平均下降15%~20%(P<0.05)。在INAC动物模型,建模同时应用Ang(1-7),在术后第14天时血压下降13.6%(P<0.05);术后14d开始应用Ang(1-7),血压下降7.9%。在2K1C模型,14d时其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但其舒张功能则已受损,Ang(1-7)可使其显著改善(-dp/dtmax,P<0.05);术后42d,2K1C组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均明显受损;Ang(1-7)可使其收缩功能显著改善(+dp/dtmax,P<0.05),但对其舒张功能则改善不明显(-dp/dtmax,LVDEP)。在2K1C模型的右室,14d时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已受损,Ang(1-7)可使其显著改善[2K1C组比Ang(1-7)组,+dp/dtmax,-dp/dtmax,P<0.05];术后第42天,右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受损更为明显,Ang(1-7)使其收缩功能显著改善(+dp/dtmax,P<0.05),对其舒张功能则改善不明显(-dp/dtmax)。在INAC动物模型,14d时其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无明显变化;42d时,其舒张功能有所降低(-dp/dtmax,P<0.05),Ang(1-7)可使其明显改善(-dp/dtmax,P<0.05)。14及42d时,其右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均无明显变化,Ang(1-7)对其亦无明显影响。结论Ang(1-7)可改善高血压模型左室和右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但对两种模型的改善程度不同,且与其降压效果不同步,提示Ang(1-7)对心功能的改善可能具有多种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高血压 压力超负荷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心功能
下载PDF
紫杉醇对兔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影响的差异及意义(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晓静 葛均波 +2 位作者 黄岚 周骐 邹云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兔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增生影响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将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于共培养体系上室、内皮细胞接种于下室建立体外内膜修复模型,观察紫杉醇对兔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3H-TdR掺入、细胞计数和迁移率的影响,用直...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兔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增生影响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将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于共培养体系上室、内皮细胞接种于下室建立体外内膜修复模型,观察紫杉醇对兔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3H-TdR掺入、细胞计数和迁移率的影响,用直线回归法计算紫杉醇对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增生迁移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结果:在1 nmol·L^-1~1 μmol·L^-1之间,紫杉醇呈浓度依赖地抑制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细胞计数和迁移(n=6, P<0.01).在10 nmol·L^-1~1 μmol·L^-1之间,紫杉醇呈浓度依赖地抑制内皮细胞3H-TdR掺入、细胞计数和迁移(n=6, P<0.01).1 nmol·L^-1紫杉醇对内皮细胞3H-TdR掺入和细胞计数有抑制倾向,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1 nmol·L^-1的紫杉醇却已显著抑制内皮细胞迁移(n=6, P<0.01).紫杉醇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抑制的IC50分别为 10.09±0.47、9.16±0.54 nmol·L^-1,对内皮细胞增生、迁移抑制的IC50分别为 19.05±0.35、5.37±0.51 nmol·L^-1.10 nmol·L^-1紫杉醇作用 20 min 在观察时间内能持续抑制融合内皮组平滑肌增生,而对数内皮组平滑肌增殖在10 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紫杉醇在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同时也抑制内皮增生,紫杉醇干预后平滑肌细胞增生延迟与内皮细胞再生延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平滑肌细胞 内皮细胞 增生 共培养
下载PDF
经皮介入诊疗血管径路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岚 覃军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127-138,共12页
关键词 经皮介入诊疗 血管径路并发症 并发症预防 假性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介入治疗 出血 动静脉瘘
下载PDF
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兔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明宝 黄岚 +4 位作者 李爱民 蒋世忠 晋军 武小静 赵刚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HGF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复制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 目的:观察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HGF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复制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假手术+HGF组和干预组静脉注射HGF2mg.kg-1.12h-1,4周后测心功能、左心室重塑指标、梗死范围、心肌细胞凋亡及毛细血管密度。结果:结扎LAD4周后,左心室发生重塑、左心室功能降低。干预组左心室梗死范围、重塑程度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功能改善。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心肌梗死范围均低于对照组(P<0.01)。左心室腔直径与心肌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801,P<0.01)。干预组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GF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并能限制AMI后的左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心肌梗死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