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b4蛋白的细胞内定位及其活性改变对DC内源抗原递呈的影响
1
作者 柴琳琳 万瑛 +1 位作者 吴玉章 邹丽云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7-879,883,共4页
目的观察Rab4突变体在树突状细胞(DC)内的定位,研究其对DC内源抗原递呈的影响。方法构建Rab4突变体的慢病毒表达质粒,以DNA-磷酸钙共沉淀法制备慢病毒,病毒感染DC-OVA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效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C-OVA细胞... 目的观察Rab4突变体在树突状细胞(DC)内的定位,研究其对DC内源抗原递呈的影响。方法构建Rab4突变体的慢病毒表达质粒,以DNA-磷酸钙共沉淀法制备慢病毒,病毒感染DC-OVA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效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C-OVA细胞中Rab4突变体的表达与定位,最后用识别MHC I类分子-OVA肽复合物的T细胞杂交瘤B3Z细胞检测DC-OVA细胞内源抗原递呈的变化。结果慢病毒可高效感染DC-OVA细胞,感染后Rab4突变体可在DC-OVA中稳定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结构中。抗原递呈检测结果显示Rab4对DC内源性抗原递呈具有正相关性影响。结论成功观察到不同Rab4突变体在DC内的表达与分布,初步证实Rab4蛋白可通过其活性的改变参与调节DC的内源性抗原递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b4 DC 突变体 内源 抗原递呈
下载PDF
重睑术手术方法与术后审美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曾显 戴霞 +3 位作者 刘正茂 曹川 毋巨龙 李世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0X期32-33,共2页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和美学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医疗实践越来越多地渗透着美学价值观和审美规律。重睑成形术能使眼裂变大,睫毛全长暴露及睫毛上翘,从而增加眼睛的美感蹴,还能解决遮盖部分内眦视野的功能,而且也纠正了因解剖上的缺...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和美学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医疗实践越来越多地渗透着美学价值观和审美规律。重睑成形术能使眼裂变大,睫毛全长暴露及睫毛上翘,从而增加眼睛的美感蹴,还能解决遮盖部分内眦视野的功能,而且也纠正了因解剖上的缺陷导致的心理问题,增加了患者的自信心。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单单对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质进行追求,更是对“美”有着前所未有的追求。重睑成形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接受。但重睑成形术后的审美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另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手术方法 术后 重睑术 重睑成形术 现代医学科学 医疗实践 心理问题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严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损伤 被引量:8
3
作者 朱晓浩 陈卓 +3 位作者 王雪丽 马昕 谈希 王珍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8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2010年5月至2016年1月对34例患者行改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观察组),并以12例外伤后仅用...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2010年5月至2016年1月对34例患者行改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观察组),并以12例外伤后仅用局部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的患者为对照(对照组),评定2组患者术后存活情况、并发症、功能恢复、局部感觉等临床效果。结果行改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的34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有3例出现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有3例患者创面出现少量张力性水泡,经勤换药处理后创面完全愈合。采用局部皮瓣转移覆盖的12例患者局部皮瓣全部存活,6个月后复查出现不同程度瘢痕挛缩、皮瓣变形、皮瓣萎缩等,而采用改良方式手术的患者术后功能、局部感觉、瘢痕大小等均明显优于后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远端创面,可成为能负重及耐磨的带感觉皮瓣,此法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下肢足踝部缺损修复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逆行 腓肠神经 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唇裂修复同期行自体肋软骨移植矫正鼻畸形术的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敏 刘林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4期77-78,共2页
完全唇裂患者经过一期手术修复唇部外观有一定改善,术后随患者生长发育,通常会出现一侧或双侧鼻翼塌陷并下垂,鼻小柱短小、歪斜,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给患者在面对人际交往与选择就业时带来困扰,使其缺乏自信。自体肋软骨骨质丰富,硬... 完全唇裂患者经过一期手术修复唇部外观有一定改善,术后随患者生长发育,通常会出现一侧或双侧鼻翼塌陷并下垂,鼻小柱短小、歪斜,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给患者在面对人际交往与选择就业时带来困扰,使其缺乏自信。自体肋软骨骨质丰富,硬度适中,易雕刻,与组织相容性好,能一次性完成鼻畸形的综合矫正,同时能避免感染、假体移位以及排斥等不良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肋软骨 鼻畸形 唇裂修复 全唇裂 组织相容性 不良并发症 鼻小柱 鼻部 鼻尖形态 一期手术
下载PDF
保留部分瘢痕真皮的改良瘢痕切除减张缝合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东运 王睿恒 +4 位作者 陶灵 王量 黄书鹏 陈俊男 李世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477-1478,共2页
瘢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发生在颜面等暴露部位者,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尽管瘢痕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对于较小、较窄的瘢痕,切除缝合仍是目前应用得最多的方法,也是最简单、效果最理想的方法[1-2]。临床上笔者常常观察到,... 瘢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发生在颜面等暴露部位者,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尽管瘢痕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对于较小、较窄的瘢痕,切除缝合仍是目前应用得最多的方法,也是最简单、效果最理想的方法[1-2]。临床上笔者常常观察到,虽然刚拆线时瘢痕切除缝合后的切口瘢痕很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切口瘢痕会越来越宽,甚至再度明显增生。近年来,笔者切除瘢痕时保留中央部分瘢痕真皮,改进了皮下减张缝合方法,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张缝合方法 瘢痕切除 真皮 缝合术 改良 临床效果 切除缝合 切口瘢痕
下载PDF
IMB模型在面部有创激光术后自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莎 汪丽萍 +5 位作者 李世荣 黄书鹏 魏红 戴秀萍 刘易作 刘益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11-312,317,共3页
目的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模型)为理论基础制订干预措施,评价其在面部有创激光术后自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0例接受面部有创激光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目的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模型)为理论基础制订干预措施,评价其在面部有创激光术后自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0例接受面部有创激光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另辅以IMB模型干预措施。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焦虑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焦虑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为患者提供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术区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激光术 自我护理能力 IMB模型 焦虑程度 信息干预 动机干预 行为技巧干预
原文传递
基于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悬滴培养小鼠毛乳头细胞制备仿生毛乳头球的生物活性及其在裸鼠中的毛发诱导功能
7
作者 黄刚 陈亮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70-780,共11页
目的探讨基于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仿生微环境与悬滴法三维培养小鼠毛乳头细胞(DPC)制备仿生毛乳头球的生物活性及其在裸鼠中的毛发诱导功能。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取雄性5~6周龄C57BL/6J小鼠触须毛的DPC以及1 d龄... 目的探讨基于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仿生微环境与悬滴法三维培养小鼠毛乳头细胞(DPC)制备仿生毛乳头球的生物活性及其在裸鼠中的毛发诱导功能。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取雄性5~6周龄C57BL/6J小鼠触须毛的DPC以及1 d龄C57BL/6J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C),经免疫荧光法鉴定前者第3代细胞稳定表达DPC标志物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碱性磷酸酶(ALP)、β连环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后者原代细胞稳定表达KC标志物角蛋白15。取第8代DPC,用GelMA重新悬浮并接种至Transwell孔板插件底面,光交联后倒置培养,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0(即刻)、3 d GelMA悬滴中DPC聚集情况(聚集成球即仿生毛乳头球),采用活/死染色试剂盒检测培养3 d仿生毛乳头球中细胞活性。将传统二维培养的原代DPC、第8代DPC以及按前述方法制备的仿生毛乳头球分别设为原代DPC组、第8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对每组培养3 d的3个样本中DPC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基迪奥生物信息云工具平台(OmicShare Tools)对转录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似性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利用时间序列趋势分析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表达模式聚类分析,利用基迪奥生物信息云工具平台对具有特定表达模式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同前进行细胞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差异表达基因中抽取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8(SOX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26型胶原纤维α1(COL26A1)、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6(Wnt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验证差异表达基因mRNA表达情况与测序结果的一致性(样本数为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DPC生物功能标志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FGF7)、Wnt10a、淋巴样增强因子1(LEF1)、ALP、β连环蛋白、多功能蛋白聚糖、SOX2的mRNA表达情况(样本数为9)。取3只5~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分别设为原代DPC组、第8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将原代DPC、第8代DPC、仿生毛乳头球分别与原代KC以2∶1细胞数比例混合后分别注射至相应组别裸鼠皮下,每只注射6个区域。注射后2周,取注射区域全厚皮,计数再生毛发,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再生毛囊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检验并进行Bonferroni校正。结果培养3 d,DPC在GelMA悬滴中由培养0 d的分散状态聚集成仿生毛乳头球,制备的仿生毛乳头球中细胞活性良好。培养3 d,主成分分析显示,相比于第8代DPC组,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组内样本间变异程度较低,仿生毛乳头球组与原代DPC组组间样本变异程度最低,3组DPC样本超过90%的基因谱数据变异可由第1个和第2个主要成分来解释;Pearson相似性分析显示,组内样本重复性好,原代DPC组和仿生毛乳头球组样本间的相关系数为0.84~0.95,原代DPC组和第8代DPC组样本间的相关系数为0.72~0.87;3组DPC间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出642个组间交集差异表达基因,对其进行表达模式聚类显示有2种基因表达模式有显著趋势(P<0.05),分别为第8代DPC组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第8代DPC组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共包含411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411个差异表达基因在Wnt信号通路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显著富集(P<0.05),GO富集分析表明细胞外基质、经典Wnt信号通路、细胞分化等GO术语被显著富集(P<0.05)。与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比较,第8代DPC组细胞基因SOX8、MMP-9、COL26A1、Wnt6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q=15.950、8.854、11.890、11.050,9.851、5.884、7.418、4.870,P<0.01),与测序数据一致。与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比较,第8代DPC组细胞生物功能标志物FGF7、Wnt10a、LEF1、ALP、β连环蛋白、多功能蛋白聚糖、SOX2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q=11.470、9.795、4.165、9.242、10.970、10.570、8.005,7.472、4.976、3.651、4.784、5.236、6.825、5.214,P<0.05或P<0.01)。注射后2周,第8代DPC组裸鼠无毛发再生,仿生毛乳头球组与原代DPC组裸鼠再生毛发数量相近(q=1.852,P>0.05)且均显著高于第8代DPC组(q=18.980、17.130,P<0.01);第8代DPC组裸鼠注射区域皮肤仅形成了坏死灶,而仿生毛乳头球组与原代DPC组裸鼠注射区域皮肤均观察到再生毛囊且毛囊横断切面有黑色素沉着。结论基于GelMA仿生微环境与悬滴法三维培养小鼠DPC制备仿生毛乳头球的培养模型可一定程度上恢复高传代DPC在裸鼠中的毛发诱导能力,且其生物特性更加类似于原代DPC,可实现DPC的扩增后特性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 聚甲基丙烯酸类 仿生学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毛乳头细胞 悬滴法 毛乳头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