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每月“病区最受欢迎护士”评选方法及效果评价
1
作者 张艳琳 刘俐 《西南军医》 2010年第1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护士 评选 效果评价
下载PDF
一例双气囊三腔管拔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
作者 张艳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4期269-269,共1页
关键词 双气囊三腔管 拔管困难 三腔管压迫止血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原因分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操作 强行拔管
下载PDF
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护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石雅媚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5期196-197,共2页
目的 分析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护理方法 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的5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围术期护理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仅... 目的 分析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护理方法 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的5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围术期护理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基础性的护理干预,围术期护理组患者则在手术前后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患者的Eckardt评分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围术期护理组患者的Eckardt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0.05),且围术期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贲门失弛缓症 护理方法 效果
下载PDF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江芙玲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6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46例实施ES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46例实施ES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ESD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且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食管高位胃黏膜异位与Barrett食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磊 房殿春 +1 位作者 余欣 龙庆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48-352,共5页
目的 探讨食管高位胃黏膜异位(HGM)与Barrett食管(BE)患者在症状、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Hp感染以及细胞角蛋白染色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对2004年2月-2005年9月明确诊断的BE患者152例(BE组)、食管高位HGM患者52例(食管高位HG... 目的 探讨食管高位胃黏膜异位(HGM)与Barrett食管(BE)患者在症状、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Hp感染以及细胞角蛋白染色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对2004年2月-2005年9月明确诊断的BE患者152例(BE组)、食管高位HGM患者52例(食管高位HGM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各组患者的症状特点、各型黏膜的常规内镜下和放大内镜下特点;比较各型黏膜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快速尿酶法及Warthin—Starry银染检测病灶部位及胃窦部Hp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7、CK20、CK13及CK19的表达情况。结果BE组有反流症状者占64.5%(98/152),显著高于食管高位HGM组的(13.5%,7/52)(X^2=40.36,P〈0.01)。放大内镜下BE黏膜小凹表现为点状46例、条纹状65例、绒毛状41例,而食管异位胃黏膜的小凹全表现为条纹状。组织病理学分型上,152例BE患者中属胃底型56例、交界型39例、特殊肠化型57例;而52例食管高位HGM患者中31例为胃底型、16例为交界型、5例为胃窦腺型,无一例发现有杯状细胞。BE黏膜中中、重度炎症细胞浸润所占比例为63.2%(96/152),显著高于食管异位胃黏膜的28.8%(15/52)(P〈0.01);而两组胃窦部中、重度炎症细胞浸润所占比例分别为44.7%(68/152)、51.9%(2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黏膜Hp检出率为32.2%(49/152),BE组胃窦部黏膜Hp检出率为48.0%(73/152);食管异位胃黏膜Hp检出率为44.2%(23/52),食管高位HGM组胃窦部黏膜Hp检出率为40.4%(21/52);两组Hp感染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中,食管异位胃黏膜以及正常的食管鳞状上皮中无CK7的阳性表达,而BE黏膜的3种类型的上皮中均有表达;CK20和CK19在BE黏膜和食管异位胃黏膜中均有阳性表达;CK13作为鳞状上皮特异性的标志,在部分胃型化生(55/95)和肠化型(29/57)的BE上皮中均可见阳性表达,而在食管异位胃黏膜中则不表达。结论HGM与BE在有无反流症状、放大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类型以及角蛋白染色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利于两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xett食管 胃黏膜异位 细胞角蛋白 螺杆菌 幽门 小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