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队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战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1
作者 王继红 刘岭 +1 位作者 王丹 罗羽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11期619-620,共2页
目的研制适合我国军队医院特点的军队非现役文职护士战备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斐(Delphi)法,通过20位专家的两轮函询,汇总专家意见,确定各级指标内容,构建军队非现役文职护士战备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确定了政治素... 目的研制适合我国军队医院特点的军队非现役文职护士战备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斐(Delphi)法,通过20位专家的两轮函询,汇总专家意见,确定各级指标内容,构建军队非现役文职护士战备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确定了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心理素质、军事素质和协同能力等5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结论:该军队非现役文职护士战备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较强、可信程度较高,能为军队非现役文职护士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 非现役文职护士 战备能力 DELPHI法 评价指标
下载PDF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方法与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衫 郑春兰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4期327-327,328,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与策略。方法通过对324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了解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策略。结果95%患者负性情绪得到调整,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不同阶段个性化心理护理有助于对恶性肿瘤患者的...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与策略。方法通过对324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了解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策略。结果95%患者负性情绪得到调整,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不同阶段个性化心理护理有助于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心理护理 方法与对策
下载PDF
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前瞻性、随机、开放、全国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57
3
作者 秦叔逵 白玉贤 +14 位作者 欧阳学农 程颖 李君 徐建明 梁军 李青 吴威 刘巍 王阁 陈蕾 李永纲 张为民 傅敏 吴昌平 房澍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057-1065,共9页
目的观察、确定不同剂量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计和开展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两剂量组、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全国16家研究中心共纳入121例未接受系统治疗(包括分子... 目的观察、确定不同剂量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计和开展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两剂量组、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全国16家研究中心共纳入121例未接受系统治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和系统化疗)的晚期HCC受试者。第1阶段入组104例,按1∶1随机分配,分别接受口服阿帕替尼750 mg qd(n=51)和850 mg qd(n=53)治疗;第2阶段,为了进一步探索高剂量(850 mg qd)的安全性,继续纳入850mg剂量组17例,即850 mg队列的总样本量扩大至7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疾病进展时间(TTP),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安全性指标,采用RECIST 1.1版和NCI CTC 4.03版分别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事件。结果 750 mg剂量组和850 mg剂量组的中位TTP分别为3.32个月(95%CI:2.04~5.86个月)和4.21个月(95%CI:2.14~5.86个月),中位OS分别为9.82个月(95%CI:5.71~12.07个月)和9.71个月(95%CI:6.61~12.04个月),ORR分别为2.0%和10.0%,DCR分别为64.7%和58.6%;上述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0 mg剂量组和850 mg剂量组3级及以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58.8%和58.6%(P>0.05);没有发生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结论阿帕替尼可以用于治疗晚期HCC,750 mg qd和850 mg q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本一致,耐受性较好。因此,推荐口服阿帕替尼750 mg qd作为Ⅲ期临床研究的给药方法和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甲磺酸阿帕替尼 Ⅱ期临床试验
下载PDF
在B超引导下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廖利萍 高英 +1 位作者 彭娜 唐文凤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8期594-597,共4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在B超引导下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PICC)的临床效果,探讨B超引导下行PICC的置管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102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PICC置入术的临床资料,统计一次性... 目的分析并总结在B超引导下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PICC)的临床效果,探讨B超引导下行PICC的置管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102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PICC置入术的临床资料,统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送管成功率及并发症例数,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102例病例中有94例穿刺1次,6例穿刺2次,2例穿刺次数大于2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2.16%。5例患者在置管术中发生导管异位,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掌握PICC相关血管解剖知识和影像学知识,熟练运用B超导引系统进行穿刺置管,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 B超 置管技巧 静脉穿刺 导管异位
下载PDF
双花百合片防治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华君 江晓林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9期2986-2987,共2页
目的探讨双花百合片治疗鼻咽癌放疗所致的口腔黏膜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该肿瘤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放疗期间使用双花百合片口服治疗,每天3次,每次4片,连续7周。对照... 目的探讨双花百合片治疗鼻咽癌放疗所致的口腔黏膜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该肿瘤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放疗期间使用双花百合片口服治疗,每天3次,每次4片,连续7周。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处理。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损伤情况,并进行抗肿瘤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放疗。观察组无Ⅲ级和Ⅳ级口腔黏膜损伤发生,发生Ⅱ级口腔黏膜损伤5例(16.7%),对照组患者发生Ⅱ级及以上口腔黏膜损伤20例(66.7%),两组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放疗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为73.3%(22/30),高于对照组的56.7%(17/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使用双花百合片治疗能明显减轻放疗中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对放疗所造成的口黏膜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同时,缓解和减轻患者的疼痛,从而提高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加放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属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口腔黏膜 创伤和损伤
下载PDF
134枚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的多普勒血流信号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谭永红 李陶 郑成位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269-269,共1页
关键词 鼻咽癌 颈转移淋巴结 多普勒血流信号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晓俞 罗维 王雨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在临床医学上,肱骨近端骨折发生较为普遍,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占所有骨折的5%左右,尤其是在老年患者和骨质疏松人群中的比例更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损伤的机制、发病年龄(包括... 在临床医学上,肱骨近端骨折发生较为普遍,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占所有骨折的5%左右,尤其是在老年患者和骨质疏松人群中的比例更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损伤的机制、发病年龄(包括活动水平)和骨折类型来决定。患者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的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仍然是广大骨科医师需要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就肱骨近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策略展开综述,旨在综合分析各项治疗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中西医治疗 老年患者 临床医学 骨质疏松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原文传递
肱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唐晓俞 罗维 +1 位作者 江显俊 王雨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99-206,共8页
目的探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成都第一骨科医院收治的44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闭合性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患者采用肱骨后... 目的探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成都第一骨科医院收治的44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闭合性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患者采用肱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后侧入路组),19例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组)。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情况相同,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桡神经损伤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后侧入路组手术时间为(65.18±3.50)min,前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为(85.73±6.16)min,后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为(222.95±44.55)ml,前外侧入路组为(281.34±34.82)ml,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桡神经损伤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Broberg和Morrey评分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均在1年内愈合,前外侧入路组1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结论对肱骨中下段骨折采用肱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手术治疗,可操作性强,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安全性高,肱骨后侧骨骼平坦,利于放置钢板,无须特别塑形钢板,不影响肘关节功能,推荐在临床上使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的方式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后侧入路 外侧肌间隔 肱骨骨折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