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殷翔 许建中 +3 位作者 周强 谭祖键 岳蕤 陶钰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矫形术时均进行术中控制性降压,其中12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作为对照组(A组),全部输异体库存血;另外27例均采用自体血液回输...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矫形术时均进行术中控制性降压,其中12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作为对照组(A组),全部输异体库存血;另外27例均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包括术前预存自体血及术中自体血回输,作为研究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失血量及输血情况。结果:A组失血量为763±164ml(400~1000ml),B组为852±386ml(350~2100ml),两组间相比无差异性(P>0.05)。A组输入库存血量为1045±362ml(500~1800ml),B组为511±337ml(0~1300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控制性降压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采用自体血回输可明显减少异体库存血的需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特发性脊柱侧凸 矫形术 控制性降压
下载PDF
第十届全军骨科学术大会在我校召开
2
作者 许建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骨科 学术 后勤部卫生部 专业委员会 医学科学技术 副部长 李建华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9
3
作者 吴雪晖 王序全 +2 位作者 谢肇 马树枝 张劲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7-619,共3页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髓内针特别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6年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AO分类31-A1型8例,31-A2型33例,31-A3型21例。使用MFN,PFN及PFN-A治疗,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髓内针特别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6年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AO分类31-A1型8例,31-A2型33例,31-A3型21例。使用MFN,PFN及PFN-A治疗,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小于100ml,平均手术时间1h。术后随访4~24个月,全部骨折均愈合,1例术后髋螺钉退出,2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功能评价总优良率为95.2%,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针,特别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固定牢稳、微创、并发症少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针 内固定
下载PDF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用于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2年随访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利元 张承旻 +6 位作者 罗磊 赵晨 侯天勇 罗飞 代飞 何清义 周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65-1170,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评估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与融合术在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多节段Dynesys动态固定及融合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ynesys动态固定组2...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评估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与融合术在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多节段Dynesys动态固定及融合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ynesys动态固定组24例,融合组27例。应用腰椎疼痛视觉模拟指数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功能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腰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邻近第一椎间活动度、邻近第一椎间高度、邻椎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的发生率,评估两种术式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51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26.2(23~31)个月。两组病例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ynesys动态固定组术后较融合组保留了更多的腰椎整体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ynesys动态固定组术后保留了部分手术节段的活动度,融合组因融合而丢失活动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个月两组病例邻近上一椎间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邻近上一椎间高度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SD方面,融合组3例出现邻近节段不稳,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未行临床干预。结论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保留了更多的活动度,减缓ASD的发生,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多节段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 腰椎融合术 邻椎病
下载PDF
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7
5
作者 肖洪 吴雪晖 +2 位作者 谢肇 马树枝 王序全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97-799,共3页
目的比较AO锁骨钩钢板与传统手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990年10月~2005年10月期间治疗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130例,分为锁骨钩钢板治疗组(A组,56例)与传... 目的比较AO锁骨钩钢板与传统手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990年10月~2005年10月期间治疗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130例,分为锁骨钩钢板治疗组(A组,56例)与传统手术(克氏针或联合张力带、螺钉固定等)治疗组(B组,74例);A组再分为喙锁韧带、喙肩韧带修复组(A1组,30例)和未修复组(A2组,26例)。按照Herscovici标准,观察各组疗效及并发症,分别比较各分组组间疗效的优良率。结果A组与B组优良率分别为94.6%和86.5%;A1组与A2组优良率分别为93.3%和96.2%,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固定确切,创伤小,不损伤关节面,可早期行功能锻炼,无需刻意修复喙锁韧带、喙肩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钩钢板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骨折
下载PDF
两种从骨髓中分离人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代飞 吴军 +2 位作者 许建中 王序全 尹芝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631-1633,共3页
目的比较F icoll(1.073 g/m 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 an bone m arrow derived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hBMMSCs)与常用的Percoll分离法之间的差异。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hBMMSCs分离方法。方法分别应用上述两... 目的比较F icoll(1.073 g/m 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 an bone m arrow derived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hBMMSCs)与常用的Percoll分离法之间的差异。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hBMMSCs分离方法。方法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分离hBMMSCs,比较用两种方法从骨髓中分离的有核细胞得率及死亡率、贴壁细胞克隆数、细胞形态以及细胞表面标志。结果两种方法获得的有核细胞得率无显著差异(P>0.05);F icoll(1.073 g/m 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有核细胞死亡率显著小于Percoll分离法(P<0.01);F icoll(1.073 g/m 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hBMMSCs原代培养5 d的贴壁细胞克隆数/37.5 cm2显著多于Percoll分离法(P<0.05)。F icoll(1.073 g/m l)密度梯度离心法与Percoll分离法获得的hBMMSCs细胞形态均一,为纺锤形或三角形;F icoll(1.073 g/m l)密度梯度离心法与Percoll分离法获得的原代hBMMSCs CD105阳性表达率[(94.0±2.0)%vs(95.8±1.5)%]及CD34阴性表达率[(96.0±1.2)%vs(97±1.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Percoll分离法相比较,F icoll(1.073 g/m 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MSCs具有细胞死亡率较小,细胞得率较多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hBMMSCs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种子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雪晖 罗飞 +2 位作者 谢肇 王序全 张劲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893-894,共2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1例四肢长骨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后使用药物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为丹红注射液组,实验2组为β-七叶皂苷钠组,对照组为5%葡萄糖注射液组。分别观察各组术后3天患肢肿胀...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1例四肢长骨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后使用药物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为丹红注射液组,实验2组为β-七叶皂苷钠组,对照组为5%葡萄糖注射液组。分别观察各组术后3天患肢肿胀及疼痛程度、术后7天肿胀消退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肢肿胀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天实验组肿胀消退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个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肢体水肿的作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骨折 肿胀
下载PDF
羊脱钙骨基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性能评估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强 何清义 +4 位作者 许建中 侯天勇 王序全 曾琳 冯江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制备山羊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研究其物理和生物力学特性,为其作为理想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制备山羊完全脱钙骨基质,观察其色泽、质地、孔隙度等物理性状,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孔隙... 目的 制备山羊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研究其物理和生物力学特性,为其作为理想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制备山羊完全脱钙骨基质,观察其色泽、质地、孔隙度等物理性状,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孔隙度,测量其孔径;通过测定吸水率评估其亲水性;用生物力学测定仪测定其不同压缩比率下的瞬时形变恢复率、最大形变恢复率及最大极限压缩强度。结果 标准化制备DBM呈乳白色,密度均匀,表面布有较多的微孔,扫描电镜观察其孔径范围为350~450(409.2±39.7)μm,吸水后膨胀,最大值吸水率达(419.0±44.4)%;生物力学测定显示,DBM位移是压缩强度的函数,DBM压缩20%和30%时其最大极限强度分别为(1.43±0.35)N和(1.62±0.51)N,瞬时形变恢复率分别为100%和(91.0±8.2)%。结论 完全脱钙骨基质孔径大,亲水性强,形变恢复好,利于细胞的黏附生长,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钙骨基质 生物力学 物理特性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逆行插入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被引量:10
9
作者 谢肇 吴雪晖 +3 位作者 王序全 马树枝 许建中 李起鸿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95-796,共2页
目的观察逆行插入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肱骨交锁髓内钉逆行进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4例,分别从手术情况、并发症、生物力学、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本组所有1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6~20个... 目的观察逆行插入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肱骨交锁髓内钉逆行进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4例,分别从手术情况、并发症、生物力学、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本组所有1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6~20个月,平均8.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4.7个月。除开展该手术早期有1例患者进针部位出现裂纹骨折外,无感染、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锁钉断裂、再骨折等并发症,肩肘关节均恢复正常功能。其中肩关节功能根据Neer评定标准,得分91~100分,平均95.5分。结论肱骨干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安全有效内固定方法,具有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骨折 逆行交锁钉
下载PDF
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小儿长骨缺损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杰 王序全 +5 位作者 吴雪晖 许建中 罗飞 谢肇 代飞 何清义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自主构建的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小儿长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通过抽取患儿少量骨髓,分离其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扩增培养,诱导分化后与脱钙骨基质(DBM)相复合,构建个体化的组织工程骨并应用于临床治疗,通过临床随访其CR以... 目的观察自主构建的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小儿长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通过抽取患儿少量骨髓,分离其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扩增培养,诱导分化后与脱钙骨基质(DBM)相复合,构建个体化的组织工程骨并应用于临床治疗,通过临床随访其CR以及CT结果评价其疗效。结果15例长骨缺损患儿参与临床试用,随访时间为1年以上,随访资料显示成骨速度快,骨改建良好,且术后随访CR及CT均未发现复发。结论个体化组织工程骨可成功修复小儿长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修复 小儿 长骨缺损 放射学观察
下载PDF
药敏试验指导下脊柱结核个体化药物治疗 被引量:7
11
作者 许建中 张泽华 +5 位作者 万东勇 周强 廖传玉 赵小莉 何清义 代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926-1928,共3页
目的实施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指导下脊柱结核个体化化疗,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6例脊柱结核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收集脓液、干酪样组织,常规处理后接种液体培养基,使用BACT/ALERT3D系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培养阳性者接... 目的实施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指导下脊柱结核个体化化疗,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6例脊柱结核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收集脓液、干酪样组织,常规处理后接种液体培养基,使用BACT/ALERT3D系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培养阳性者接种至改良罗氏培养基,按绝对浓度法进行11种药物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4-5药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定期(1、3、6、9、12个月,以后每6个月1次)随访,观察血沉、平片、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骨块融合和畸形矫正情况。结果培养阳性率41.3%(19/46),全程平均耗时42d(30~58d)。耐药率21.7%,其中异烟肼耐药10.8%,利福平和乙胺丁醇耐药2.1%,链霉素耐药6.52%,力克肺疾耐药4.34%,左氧氟沙星耐药17.39%。除4例明显胃肠道反应、1例药物型肝炎患者完成12个月疗程,其余18个月。随访18~44个月,平均25个月,切口均2周内愈合。椎间植骨均获Ⅰ级骨性融合,融合时间9~12个月。结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组成脊柱结核12~18个月个体化联合化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耐药 药敏试验 个体化抗结核药物治疗
下载PDF
腰骶部腹侧血管解剖参数的测定及L5-S1前路钢板研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发平 吴雪晖 +2 位作者 罗飞 许建中 李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37-640,共4页
目的对脊柱L4~S1段腹侧局部血管解剖进行研究,为L5~S1前路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41例成人尸体标本(男性26例、女性15例),测量腹主动脉分叉点及髂总静脉汇合点到15椎体下缘的距离,上述分叉点及汇合点的夹角;... 目的对脊柱L4~S1段腹侧局部血管解剖进行研究,为L5~S1前路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41例成人尸体标本(男性26例、女性15例),测量腹主动脉分叉点及髂总静脉汇合点到15椎体下缘的距离,上述分叉点及汇合点的夹角;测量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交点到L5椎体1/2高及L5~S1椎间盘间隙水平距离;测量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交汇点的夹角;统计髂血管交汇点与椎体的毗邻关系。结果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交汇点的夹角平均为71.5°,在L5椎体的1/2高处及L5~S1椎间盘间隙的水平宽度分别为(2.1±0.9)、(3.3±0.9)cm。结论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的走行路径决定了L5-S1腹侧的手术操作空间,95.1%的人群可以直接或通过适当松解、牵拉血管后完成L5~S1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5~S1 内固定系统 血管解剖
下载PDF
新型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曦明 许建中 +4 位作者 陈庄洪 李世普 罗飞 曾玲 刘杰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9-11,共3页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并观察其表征。方法用预先制备的人脱钙骨基质(DBM)与多聚左旋赖氨酸(PLL)复合制备富集材料。参照Zhang氏液体置换法测定其密度与孔隙率;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其孔径、表面及横断面超微结构...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并观察其表征。方法用预先制备的人脱钙骨基质(DBM)与多聚左旋赖氨酸(PLL)复合制备富集材料。参照Zhang氏液体置换法测定其密度与孔隙率;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其孔径、表面及横断面超微结构;拉曼光谱分析鉴定材料成分,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经PLL修饰的DBM富集材料(PLL-DBM)密度为(0.27±0.02)g/ml,孔隙率为(73±11)%,孔径为(412.73±160.29)μm。孔隙内部有大量孔隙相互连通,PLL在材料内外表面形成均匀的乳白色涂层,并在天然孔隙内形成更小、孔径较均匀的网孔结构。结论制备的PLL-DBM具有自体骨三维空间结构和促进细胞粘附的PLL,是一种较理想的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脱钙骨基质 多聚左旋赖氨酸 选择性细胞滞留 骨髓干细胞
下载PDF
自制异体骨腰椎间融合器的力学测评 被引量:8
14
作者 相子民 应大君 +2 位作者 吴雪晖 许建中 陈卫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评价植入自制异体骨腰椎间融合器(异体骨cage)的腰椎节段的稳定性和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自制异体骨腰椎间融合器植入5具新鲜青壮年尸体标本的L4~L5椎间隙,进行抗弯、抗扭转和抗压缩测试,并与植入前和髓核切除后进行比较。结果自... 目的评价植入自制异体骨腰椎间融合器(异体骨cage)的腰椎节段的稳定性和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自制异体骨腰椎间融合器植入5具新鲜青壮年尸体标本的L4~L5椎间隙,进行抗弯、抗扭转和抗压缩测试,并与植入前和髓核切除后进行比较。结果自制异体骨腰椎间融合器植入后,腰椎节段的屈曲和后伸的抗弯强度显著增加(P<0·01),抗扭转强度也有较显著增加(P<0·05)。其压缩刚度比髓核摘除后高(P<0·05)。结论自制异体骨腰椎间融合器植入腰椎节段的稳定性提高。自制异体骨腰椎间融合器具有足够的支撑、维持或增加椎间隙高度的功能,椎间稳定性好,其设计符合椎间隙解剖学特点,可以达到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要求,但目前临床应用时仍需加用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骨椎间融合器 腰椎 生物力学 测评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固定三维矫治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 被引量:7
15
作者 殷翔 许建中 +3 位作者 周强 贾全章 吴兴军 方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440-1442,共3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对4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术中采用徒手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行侧凸矫形,术后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5...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对4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术中采用徒手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行侧凸矫形,术后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患者术前Cobb角平均为63.6°,术后Cobb角为20.5°,畸形矫正率为66.4%,随访中角度丢失平均为2.8°,身高平均增加约5cm。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表现,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强大的三维矫正力,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椎弓根螺钉 特发性脊柱侧凸
下载PDF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病灶区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非凡 张泽华 +6 位作者 李建华 罗飞 周强 谢肇 何清义 代飞 许建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探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对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同种异体髂骨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诊断为脊柱结核患者病例资料,严格按手术指征筛选出适合采用经前路一期... 目的探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对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同种异体髂骨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诊断为脊柱结核患者病例资料,严格按手术指征筛选出适合采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共60例,植骨材料选择同种异体髂骨块。术后继续标准化抗结核化疗方案12~18个月,同时佩戴支具3~6个月;随访9~36(22.80±7.71)个月,定期复查CRP、ESR,监测肝肾功;观察X线、CT、MRI等影像学改变。根据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分析畸形矫正度数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脊髓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根据Bridwell标准,骨融合时间9个月至1年,达到Ⅰ级骨性融合标准56例,Ⅱ级骨性融合标准4例。术后半年内血沉逐渐恢复,末次随访ESR均在正常范围(0~20 mm/h);术后融合节段Cobb’s角丢失2.38°±1.86°。结论在有效的抗结核化疗基础上,通过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应用同种异体髂骨块作为椎间植骨材料,可摆脱供骨区并发症困扰,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脊柱结核 前路内固定
下载PDF
未波及关节面胫骨远端骨折的经皮内固定治疗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肇 吴雪晖 +3 位作者 王序全 马树枝 许建中 李起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68-670,共3页
目的观察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经皮植入三叶草钢板治疗未波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本科2004年8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19例未波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其中闭合性骨折1... 目的观察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经皮植入三叶草钢板治疗未波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本科2004年8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19例未波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其中闭合性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4例(均为Ⅰ度开放性骨折),伴有腓骨骨折16例。均采用间接复位、微刨经皮植入三叶草钢板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23个月,平均12个月,愈合时间4—7.5个月,平均5.7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畸形,有3例因挫伤术后早期出现皮肤色泽改变,予以对症、观察后好转,其余患者术后仅出现短暂的软组织肿胀,未发现感染及皮肤坏死。结论MIPO微侵入经皮植入三叶草钢板是治疗未波及关节面胫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理想、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经皮接骨术 三叶草钢板
下载PDF
兔原代肋软骨细胞的三步酶消化法高效分离及体外培养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强 李起鸿 +1 位作者 许建中 石国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667-1670,共4页
目的观察三步酶消化法分离兔原代肋软骨细胞的效果和收获效率,并观察其体外传代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三步酶消化法设计为以培养液配制的1 g/L胰蛋白酶/1 g/L EDTA、1 g/L透明质酸酶和2 g/LⅠ型胶原酶顺序消化肋软骨分离细胞,检测细胞... 目的观察三步酶消化法分离兔原代肋软骨细胞的效果和收获效率,并观察其体外传代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三步酶消化法设计为以培养液配制的1 g/L胰蛋白酶/1 g/L EDTA、1 g/L透明质酸酶和2 g/LⅠ型胶原酶顺序消化肋软骨分离细胞,检测细胞收获效率和存活率;体外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生长及胞外基质中Ⅰ型和Ⅱ型胶原、蛋白多糖聚集体等的变化。结果①肋软骨经三步酶消化软骨基质逐步解离和降解,细胞被完全分离,每克软骨的细胞收获量平均为4 295.7×104个细胞,细胞存活率平均为97.2%。②原代和第1代细胞附壁生长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生长融合时呈卵圆形,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和甲苯胺蓝异染反应均呈阳性,原代细胞外基质有高的硫酸糖胺多糖含量为(80.61±11.40)μg/cm2;第3代后细胞逐渐变为梭形,Ⅱ型胶原免疫组化为阴性,甲苯胺蓝异染反应亦明显减弱,第4代细胞外基质的硫酸糖胺多糖含量为(44.74±10.18)μg/cm2。结论①三步酶消化法能完全消化降解肋软骨基质,使细胞完全分离,并具有高细胞收获率和高细胞存活率。②原代和第1代肋软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软骨 细胞分离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藻酸盐微球溶液中增殖和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侯天勇 许建中 +1 位作者 李强 罗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816-1819,共4页
[目的]探讨藻酸盐微球作为缓释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对种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制成不同浓度的藻酸盐微球溶液,将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其中,观察其生长和增殖情况;置换成骨诱导培养基后,通过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量以及细胞外... [目的]探讨藻酸盐微球作为缓释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对种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制成不同浓度的藻酸盐微球溶液,将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其中,观察其生长和增殖情况;置换成骨诱导培养基后,通过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量以及细胞外钙基质分泌来评价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藻酸盐微球溶液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影响不同,随着浓度的增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越受抑制,浓度达到10 g/L时不适合细胞生长;在成骨诱导培养基中,藻酸盐可以促进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合成量的增加,并表现剂量依赖性,即藻酸盐浓度越高效应越明显,生长在藻酸盐溶液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分泌细胞外钙基质。[结论]一定剂量的藻酸盐微球溶液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影响很小,且可促进细胞内成骨活性分子的合成,适于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缓释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盐微球 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与分化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技术对提高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治效果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贾全章 孙景海 +8 位作者 侯明晓 徐爽 卞传华 张志刚 苗旭曼 王宇 陈阳 许建中 杨滔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3-685,共3页
目的探讨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技术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8年12月施行手术矫治的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7例,其中男12例,女25例,年龄14~38岁,平均17岁。18例采用后路凹侧双棒... 目的探讨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技术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8年12月施行手术矫治的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7例,其中男12例,女25例,年龄14~38岁,平均17岁。18例采用后路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法矫治脊柱侧凸(实验组),19例采用常规后路钉棒法(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的站立位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主侧凸顶椎偏距、身高等指标。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实验组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51.2%,对照组为42.0%,实验组主凸顶椎偏距矫正率平均为41.1%,对照组为36.2%,身高增长实验组平均为6cm,对照组为3cm,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法可提高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矫正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内固定器 矫形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