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教学在急救创伤医师进修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任小宝 陈翔宇 +2 位作者 黄崧 孙溦 文亮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6期695-696,共2页
我科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型教学医院的急救创伤中心,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救创伤病房、急诊内科病房和综合ICU于一体,以救治多发伤为主,已形成急救创伤救治整体化治疗体系,每年有大量病例资料可提供学习。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急救 进修医师 培训
下载PDF
急诊科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技能培训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浩 陈翔宇 +1 位作者 刘涵 文亮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2期213-214,共2页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作为急诊科最常用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之一,常用于大量补液、中心静脉压力测定、化疗药物给药、肠外营养、临时心脏起搏以及血液净化治疗,尤其对急危重症的监测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我科结合实际情况,积极...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作为急诊科最常用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之一,常用于大量补液、中心静脉压力测定、化疗药物给药、肠外营养、临时心脏起搏以及血液净化治疗,尤其对急危重症的监测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我科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急诊科特色的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培训培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急诊医学 培训
下载PDF
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任鸿 陈翔宇 +2 位作者 任小宝 黄崧 郭国宁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桡骨远端C型骨折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5~78岁,采用闭合性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结果 86例病例随访1年以上,X线...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桡骨远端C型骨折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5~78岁,采用闭合性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结果 86例病例随访1年以上,X线检查显示:掌倾角8°~20°(平均12°),尺偏角20°~34°(平均26°),桡骨相对高度0~1 cm(平均0.5 cm);采用Jakim标准行腕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4.2%,并发症发生率5.8%。结论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能达到骨折端解剖复位,提高了骨折的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关节功能得到满意恢复,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支架 治疗
下载PDF
长时间受困地震伤员早期大容量液体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剑 王莉 +3 位作者 易斌 杨占宇 尹昌林 陶国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地震过后长时间受困伤员早期大容量液体治疗的效果。方法地震后受困超过96h的伤员8例,根据当时的条件给予不同方式和数量的液体治疗,以救出后2h的休克指数等作为液体复苏情况的判定指标。结果8例伤员均恢复良好,尤其是3例早期... 目的探讨地震过后长时间受困伤员早期大容量液体治疗的效果。方法地震后受困超过96h的伤员8例,根据当时的条件给予不同方式和数量的液体治疗,以救出后2h的休克指数等作为液体复苏情况的判定指标。结果8例伤员均恢复良好,尤其是3例早期给予口服补液和电解质、早期大量使用代血浆的伤员休克纠正效果明显。结论长时间受困地震伤员应早期给予大容量液体复苏治疗,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失衡对早期保证伤员的存活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液体复苏 挤压综合征
下载PDF
局部解剖学知识在创伤外科手术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小宝 郭国宁 +2 位作者 王伟 陈翔宇 文亮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1期89-90,共2页
创伤外科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型外科专业,其手术操作是创伤医师必备的基本技能。由于创伤外科涉及多门学科,在人才培养特别是手术操作的培训中常感无头绪,难度大。局部解剖学作为医学的基础学科,在创伤外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临床工... 创伤外科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型外科专业,其手术操作是创伤医师必备的基本技能。由于创伤外科涉及多门学科,在人才培养特别是手术操作的培训中常感无头绪,难度大。局部解剖学作为医学的基础学科,在创伤外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结合实际病例,加强局部解剖学的学习,在培训创伤医师的手术操作技能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 创伤外科 培训
下载PDF
自控静脉镇痛对胸部创伤早期呼吸循环影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君 刘明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15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观察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胸部创伤患者早期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6月伤后12h急诊入住西南医院创伤急救中心的26例胸部闭合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例,无镇痛措施;镇痛组15例,入院后予以自控... 目的观察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胸部创伤患者早期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6月伤后12h急诊入住西南医院创伤急救中心的26例胸部闭合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例,无镇痛措施;镇痛组15例,入院后予以自控静脉镇痛3d。对照组11例,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25~47岁,平均(36.65±8.40)岁;镇痛组15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23~48岁,平均(35.28±9.73)岁。分别测定入院时(0h)、24、48、72、96h及120h的动脉血气分析中p H值、动脉氧分压(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指氧饱和度(Sp O2)、氧合指数(Pa O2/FIO2),HR(心率)、肘部动脉收缩血压、心肌酶谱中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统计分析结果。结果两组在治疗24、48h时PO2和Pa O2/FIO2无明显改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72、96、120h时两组PO2和Pa O2/FIO2(对照组105.8±28.4/221.5±28.7,108.4±30.7/239.4±25.3,142.8±34.3/318.5±35.7;镇痛组131.8±27.5/285.5±32.7,153.4±32.4/328.1±30.6,170.8±20.7/350.2±34.9),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p H值、PCO2、Sp O2行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镇痛后,心率在各时间点行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收缩压及心肌酶谱检查结果,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镇痛对胸部创伤早期呼吸功能恢复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稳定心率,对血压及异常变化的心肌酶谱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创伤 呼吸 循环 镇痛 心肌酶谱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杨学伟 田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6期647-648,650,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大面积脑梗死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诊入院的7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西医内科治疗组20例,B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7例,C组为去颅骨瓣减压术组29例。A组... 目的比较分析大面积脑梗死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诊入院的7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西医内科治疗组20例,B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7例,C组为去颅骨瓣减压术组29例。A组采用脱水、脑保护、改善循环、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治疗;B组是在A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方剂及针灸治疗;C组采用先期手术治疗加上A组治疗。观察1个月,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统计分析疗效。结果治疗观察1个月后,A组总有效率为35%(7/20),B组总有效率为63%(17/27),C组总有效率为69%(20/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间比较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颅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较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去颅骨瓣减压术 内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