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钱程 杨智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3期145-148,共4页
肝癌基因治疗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基因治疗的策略、载体和治疗基因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近年来由于基础研究的重要突破,肝癌基因治疗逐步由基础研究走向临床治疗,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熟。本文将结合自身工作就肝... 肝癌基因治疗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基因治疗的策略、载体和治疗基因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近年来由于基础研究的重要突破,肝癌基因治疗逐步由基础研究走向临床治疗,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熟。本文将结合自身工作就肝癌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作一简短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基因治疗 临床应用 靶向基因病毒疗法
下载PDF
玉米SBP转录因子全基因组鉴定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彭华 何秀静 +3 位作者 高健 罗茂 潘光堂 张志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1-211,共11页
SBP基因家族是一类植物基因组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多种生理生化过程。近来,大量研究已在多种植物中鉴定出SBP转录因子,但关于玉米(Zea mays L.)SBP转录因子家族的系统分析报道尚少。本研究通过对拟南芥、水稻等植物已知... SBP基因家族是一类植物基因组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多种生理生化过程。近来,大量研究已在多种植物中鉴定出SBP转录因子,但关于玉米(Zea mays L.)SBP转录因子家族的系统分析报道尚少。本研究通过对拟南芥、水稻等植物已知的转录因子与玉米基因组数据比对,并设置一系列严格的筛选标准从玉米基因组中挖掘SBP转录因子,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单子叶植物玉米和水稻的SBP基因保守性更强、亲缘关系更近;共鉴定37个SBP基因,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通过基因分析注释以及启动子功能预测,进一步发现SBP家族基因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形态建成、逆境胁迫响应、花器官发育以及植物光反应等过程。并且,玉米SBP转录因子可通过参与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水杨酸等多条激素信号调控途径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BP转录因子家族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CIK细胞免疫治疗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及对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娟 钱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386-2390,共5页
目的探讨CIK细胞续灌输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其防止肝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方法取重庆市西南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资料齐全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54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7例患者... 目的探讨CIK细胞续灌输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其防止肝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方法取重庆市西南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资料齐全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54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7例患者,接受CIK细胞续灌输入治疗;对照组27例,接受常规治疗。另取同时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6例为健康组。治疗组患者术后接受CIK细胞续灌输入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患者术后仅接受常规支持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在CIK细胞回输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受试者外周血的T细胞亚群和树突状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并分别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组患者相比,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外周血CD8+/CD4+及DC1/DC2比值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CIK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8+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升高,DC1/DC2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1.1%vs 33.3%,P<0.05),治疗组死亡率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vs 18.5%,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自身免疫环境发生变化,CIK细胞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肝癌复发率方面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原发性肝癌 免疫功能 复发率
下载PDF
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109中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富集)与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崔翔 杨浪 +7 位作者 于茜 任勇 郭政军 刘强 刘庆 崔有宏 卞修武 张成武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78-382,共5页
目的运用无血清成球培养法从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109中分离/富集肿瘤干细胞,并对其"干性"特性进行鉴定。方法将EC109细胞接种至添加1XB27的干细胞培养基(DMEM/F12 1:1,无血清),于poly-Hema包被的培养皿或低黏附培养板中培养,... 目的运用无血清成球培养法从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109中分离/富集肿瘤干细胞,并对其"干性"特性进行鉴定。方法将EC109细胞接种至添加1XB27的干细胞培养基(DMEM/F12 1:1,无血清),于poly-Hema包被的培养皿或低黏附培养板中培养,获取细胞球。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干性相关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连续传代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价其自我更新能力,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其分化前后干性相关转录因子和分化标志物的表达变化,以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其体内成瘤能力。结果培养5d能获得EC109细胞的细胞球。细胞球细胞高表达Oct4等干性相关转录因子,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分化潜能。裸鼠体内1×104个细胞球细胞能启动肿瘤形成,而单层培养细胞则需要1×105个细胞,且同数量级的细胞球细胞较单层培养细胞所形成的肿瘤体积大。结论无血清成球培养法能从食管鳞癌细胞系EC109获得细胞球,细胞球富集了肿瘤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肿瘤干细胞 细胞球 EC109
下载PDF
硼替佐米通过下调FOXM1-Survivin轴抑制神经胶质瘤生长和对替莫唑胺(TMZ)敏感 被引量:3
5
作者 唐军海 杨林 +9 位作者 陈菊祥 李青锐 朱丽容 徐庆福 黄国浩 张作鑫 向琰 杜雷 周政 吕胜青 《癌症》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467-484,共18页
背景与目的高级别神经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是一种致死性人类癌症。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已获批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但该药物在神经胶质瘤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探索了硼替佐米对神经胶质瘤的化疗效果及其潜... 背景与目的高级别神经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是一种致死性人类癌症。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已获批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但该药物在神经胶质瘤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探索了硼替佐米对神经胶质瘤的化疗效果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3-(4,5-二甲基-2-噻唑基)-2,5-二苯基-2H-溴代四唑[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实验、肿瘤细胞微球生长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了U251和U87细胞的活性和增殖。流式细胞计数检测了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通过长期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给药诱导建立了TMZ耐药细胞系,在干细胞培养基中富集了具有干细胞特征的细胞。通过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目标基因的mRNA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了细胞系和石蜡包埋切片中的蛋白水平。通过裸鼠皮下接种U87细胞,建立了神经胶质瘤异种移植模型,以进行药物实验。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了患者的生存数据。结果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硼替佐米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了U251和U87细胞的活性和增殖。硼替佐米还显著抑制了U251和U87细胞的微球生长、克隆形成和干细胞样细胞增殖。当联合使用时,硼替佐米与TMZ在体外表现出协同作用,在体内体外实验中均使神经胶质瘤对TMZ的敏感性增强。硼替佐米降低了叉头框M1(Forkhead Box M1,FOXM1)及其靶基因Survivin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已建立的TMZ不敏感神经胶质瘤细胞系和HGG患者中,FOXM1-Survivin轴显著上调。FOXM1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彼此正相关,且均与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结论硼替佐米可能通过下调FOXM1-Survivin轴抑制神经胶质瘤的生长并改善TMZ的化疗效果。硼替佐米单独使用或联合TMZ,有望成为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硼替佐米 FOXM1 Survivin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 化疗
下载PDF
TLR2在胶质瘤细胞GL261的高表达及其激活后增强迁移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凡 叶显宗 +2 位作者 杨浪 崔有宏 卞修武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8-31,36,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胶质瘤细胞系GL261主要高表达的Toll样受体(TLRs)家族成员及其在GL261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LRs在GL261细胞的表达情况;GL261细胞经TLR2配体Pam3CSK4刺激后,应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其对迁移能... 目的探讨小鼠胶质瘤细胞系GL261主要高表达的Toll样受体(TLRs)家族成员及其在GL261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LRs在GL261细胞的表达情况;GL261细胞经TLR2配体Pam3CSK4刺激后,应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其对迁移能力的影响;慢病毒稳定干扰TLR2表达后,观察Pam3CSK4刺激对GL261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GL261细胞主要高表达TLRs家族中的TLR2;Pam3CSK4激活TLR2后显著增强GL261细胞迁移能力;沉默TLR2基因表达后,Pam3CSK4促进GL261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消失。结论小鼠GL261胶质瘤细胞TLRs家族中主要高表达TLR2,其激活具有促进GL261细胞迁移的作用,下调TLR2可抑制该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2(TLR2) 胶质瘤细胞 侵袭
下载PDF
癌症个体精准化诊治的挑战和癌细胞纳米生物力学研究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7
作者 饶建宇 张悦 +3 位作者 余微波 冯建涛 卞修武 赫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551-1559,共9页
中国癌症负担日益加重的今天,临床上急需可以实现癌症早诊早治的方法以及可以在癌症各阶段对患者预后进行精确评估的手段.目前的癌症诊断金标准——病理学诊断对预后的评估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临床个体化治疗的要求.即使使用二代测序等先... 中国癌症负担日益加重的今天,临床上急需可以实现癌症早诊早治的方法以及可以在癌症各阶段对患者预后进行精确评估的手段.目前的癌症诊断金标准——病理学诊断对预后的评估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临床个体化治疗的要求.即使使用二代测序等先进的基因分析技术,所得的信息也往往是间接和局部的,无法在单细胞水平上对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尤其是侵袭或转移的能力进行准确的判断.得益于近年来纳米和微流控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在少量的细胞与组织样品上即可进行细胞生物力学性质与肿瘤微环境的定量分析,进而预测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快速精准评估.同时,也有研究发现,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生物力学性质,可以评估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和治疗反应.为应对目前临床对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新要求,本文阐述了癌细胞生物力学的分子机制基础研究与其在癌症诊治中可能的应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个体精准化诊治 细胞生物力学 纳米技术
原文传递
SIRT1与肝细胞癌 被引量:1
8
作者 程飞飞 沈俊杰 钱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1,共4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然而,就目前现状而言,HCC的治疗效果还很有限.作为一个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去乙酰化酶,SIRT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然而,就目前现状而言,HCC的治疗效果还很有限.作为一个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去乙酰化酶,SIRT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参与了代谢、应激反应、衰老以及肿瘤的演进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进程.临床研究显示,SIRT1在HCC患者中异常高表达,并可预测其不良预后;进一步的研究表明,SIRT1在HCC演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且作用范围广泛,分子机制复杂.这提示,SIRT1有望成为新的HCC治疗靶点和诊断、预后标志物.本文拟对SIRT1在HCC的演进和预后中的具体作用及其潜在分子机制作一总结,并就SIRT1作为肝癌治疗靶点和诊断、预后标志物的可行性做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SIRT1 机制 治疗靶点 预后
下载PDF
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程飞飞 杨智 钱程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4-406,共3页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疗法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均显示疗效不足.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肝细胞 基因疗法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去分化脂肪细胞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程飞飞 杨智 钱程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15-1521,共7页
去分化脂肪(Dedifferentiated fat,DFAT)细胞是由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成熟脂肪细胞经体外天花板法培养去分化而来。研究发现:DFAT细胞具有均一性高、对供者年龄要求较低等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和骨髓间充质... 去分化脂肪(Dedifferentiated fat,DFAT)细胞是由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成熟脂肪细胞经体外天花板法培养去分化而来。研究发现:DFAT细胞具有均一性高、对供者年龄要求较低等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所不具有的优势。此外,它还具有体内外成脂、成软骨、成骨、成肌、成神经等多向分化能力以及免疫调节能力。作为具有潜力的组织工程及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的优秀种子细胞,DFAT细胞在治疗骨缺损、神经性疾病、局部缺血性心脏病及肾脏疾病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其开展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从免疫学性质、多向分化能力及临床应用潜力等方面对DFAT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分化脂肪细胞 免疫学性质 细胞分化 干细胞移植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肺癌流行病学最新资料与启示 被引量:173
11
作者 钱桂生 余时沧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89,共4页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9月发布的最新资料表明,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因肺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死亡人数的总和,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深入了解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是认识...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9月发布的最新资料表明,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因肺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死亡人数的总和,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深入了解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是认识其发病原因、实现早诊早治、继而降低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特点 新资料 肺癌 世界卫生组织 死亡人数 癌发病率 恶性肿瘤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间隙连接蛋白43羧基端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君 卞修武 余时沧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91-397,共7页
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是间隙连接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参与体内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结构上,该蛋白由氨基端、跨膜结构及羧基端三部分组成,其羧基端上存在大量蛋白结合位点。通过这些位点,CX43能够与不同的蛋白发... 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是间隙连接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参与体内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结构上,该蛋白由氨基端、跨膜结构及羧基端三部分组成,其羧基端上存在大量蛋白结合位点。通过这些位点,CX43能够与不同的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一方面,影响CX43自身的磷酸化状态,从而调控其降解、亚细胞定位以及装配等过程;另一方面,CX43羧基端还能够通过某些特定的结合位点,调控其他蛋白分子的功能状态,从而影响信号转导,调节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该蛋白的羧基端(carboxyl terminal)显著地影响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该文就CX43羧基端的结构特点、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位点、调控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增殖、迁移、自我更新和成瘤能力的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连接蛋白43 羧基端 蛋白相互作用 肿瘤干细胞 增殖 迁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