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VH的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轮系统薄层断面解剖与MRI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锦青 宋凌恒 +6 位作者 乔清 张云泉 李福锁 禹智波 张宏光 兰晓川 张绍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目的基于中国数字化人体(CVH)和MRI对照,观察肱二头肌长头腱(LBT)滑轮系统薄层断面解剖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 CVH肩关节解剖数据集5例斜冠状位、斜矢状位虚拟重建显示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轮系统薄层断面解剖,并与20侧... 目的基于中国数字化人体(CVH)和MRI对照,观察肱二头肌长头腱(LBT)滑轮系统薄层断面解剖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 CVH肩关节解剖数据集5例斜冠状位、斜矢状位虚拟重建显示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轮系统薄层断面解剖,并与20侧肩关节MRI平扫(T1WI),5侧肩关节MRI造影(MRA)对照,用Photoshop CS2软件观察LBT滑轮系统。结果LBT滑轮系统的主要结构喙肱韧带(CHL)、盂肱上韧带(SGHL)、肱二头肌长头腱(LBT)在MRI和CVH上显示清楚。CHL在T1WI斜矢状位显示最佳,SGHL在CVH横断面显示最佳,LBT在CVH上平行于LBT的斜冠状位显示最佳。LBT滑轮系统以斜矢状位CVH和MRA显示最佳,SGHL和CHL大致垂直,在LBT前方形成呈"T"分布的毗邻关系。结论 CVH和MRI显示LBT滑轮系统有很好互补性,以斜矢状位显示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轮系统内部结构及毗邻关系为佳,为肩袖间隙疾病影像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识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字化人体 磁共振成像 断层解剖 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轮系统
下载PDF
数字医学发展趋势及在妇产科的应用
2
作者 张绍祥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共2页
由于信息科学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纵观科学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往往都是最先应用于医学和军事。数字医学就是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它是以现代医学和数... 由于信息科学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纵观科学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往往都是最先应用于医学和军事。数字医学就是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它是以现代医学和数字化高新技术相结合、涵盖了医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信息学、电子学、机械工程学等多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凡是应用现代数字化技术阐明医学现象、揭示医学本质、解决医学问题、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属于数字医学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医学 妇产科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急诊胸部创伤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陈蓉 赵辉 +4 位作者 尹志勇 张连阳 陈金华 张绍祥 张伟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0期3882-388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急诊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18例急诊胸部创伤患者均行胸部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对胸部大血管进行重建、分析。将CT诊断结...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急诊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18例急诊胸部创伤患者均行胸部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对胸部大血管进行重建、分析。将CT诊断结果与手术、随访复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例中,CT平扫显示胸部主要损伤有:肺挫伤10例(55.56%),血胸及肋骨骨折各9例(50%),气胸8例(44.44%),锁骨骨折6例(33.33%)。CT增强扫描诊断心脏大血管损伤7例,其中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胸主动脉夹层和心包破裂各1例。CT增强扫描结果与手术、临床随访结果相吻合。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是全面而准确地诊断急诊胸部创伤的重要影像技术,可以对CT平扫不能确定的心脏、大血管的损伤情况作出明确判断,对临床救治方案的早期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增强扫描 胸部创伤
原文传递
3D打印骨折模型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冒锋涌 姚庆强 +7 位作者 郑朋飞 谭立文 刘帅 张翔 顾强荣 徐燕 王黎明 张绍祥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骨折模型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27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分为2组:3D模型组12例,... 目的探讨3D打印骨折模型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27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分为2组:3D模型组12例,非3D模型组15例。3D模型组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扫描,对所获Dicom格式数据使用M3D数字医学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生成STL文件后导入3D打印机进行模型制造。基于3D打印模型制定手术方案、规划PFNA固定并与术中实际结果进行比较。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并与非3D模型组进行比较。结果3D模型组术前规划与术中使用的PFNA主钉直径[(9.42±0.64)、(9.58±0.76)mm]、主钉长度[(177.50±12.90)、(178.33±20.34)mm]、螺旋刀片长度[(84.58±5.94)、(85.42±5.57)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4个月(10-16个月)随访。3D模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7.8±5.1)min]、术中出血量[(101.6±3.9)mL]、术后引流量[(47.3±5.9)mL]显著少于非3D模型组患者[(61.1±7.5)mn、(122.3±9.8)mL、(58.6±6.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3D打印可准确构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原型,有利于骨折的精确复位,可提高手术精度、缩短手术时间,达到更佳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3D打印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