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载脂蛋白E基因型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文 朱佩芳 +3 位作者 王正国 陈曼娥 周华东 张映琦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2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 研究老年人中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 ,ApoE)基因型的分布情况 ,分析ApoE基因型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方法 用简易智能量表 (Mini MentalStateExamination ,MMSE)对 31 6例 60岁以上老龄人进行认知功能检查 ,根据MMSE得分将研... 目的 研究老年人中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 ,ApoE)基因型的分布情况 ,分析ApoE基因型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方法 用简易智能量表 (Mini MentalStateExamination ,MMSE)对 31 6例 60岁以上老龄人进行认知功能检查 ,根据MMSE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 ,分离其白血细胞基因组DNA ,用聚合酶链反应 (plo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技术扩增ApoE带有多态性位点的第四外显子片段 ,根据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RFLP)方法检测其基因型。结果 两组人群中ApoEε3/ 3基因型分布的百分比最大 ,其次为ApoEε3/ 4基因型 ,而ApoEε2 / 2基因型最小 ;ε2、ε3、ε4等位基因频率在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分别为 :0 .0 95、0 .560、0 .345 ;0 .1 4 6、0 .699、0 .1 55。认知功能障碍组ε4携带者百分比大于对照组 (P <0 .0 1 ) ,ApoEε3/ 4基因型百分比也较认知功能正常组大 (P <0 .0 1 )。结论 老年人群中 ,ApoEε3/ 3为最常见的基因型 ,而ε2 / 2最少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载脂蛋白E基因型 认知功能 研究 老年性痴呆
下载PDF
惊厥阈下电刺激致大鼠海马NO含量及nNOS表达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庆松 王正国 朱佩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41-843,共3页
目的 探讨海马一氧化氮 (NO)及NO合酶 (NOS)在惊厥阈下电刺激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样行为异常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在大鼠海马惊厥阈下电刺激PTSD动物模型基础上 ,动态检测了大鼠海马、额叶皮层组织匀浆NO、NOS含量及神经元型NOS(... 目的 探讨海马一氧化氮 (NO)及NO合酶 (NOS)在惊厥阈下电刺激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样行为异常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在大鼠海马惊厥阈下电刺激PTSD动物模型基础上 ,动态检测了大鼠海马、额叶皮层组织匀浆NO、NOS含量及神经元型NOS(nNOS)表达。结果 惊厥阈下电刺激所致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海马NO于电刺激停止后 12h明显升高 [( 4 65± 1 2 2 ) μmol/gprotein ,P <0 0 1] ,2 4h达高峰 [( 6 44± 1 5 3 ) μmol/gprotein ,P <0 0 1] ,72h时仍明显增多[( 3 17± 0 91) μmol/gprotein ,P <0 0 5 ] ,海马nNOS表达亦同步增高 ,而海马NOS仅轻度短期增高 ,额叶皮层nNOS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海马结构nNOS持续性高表达与NO含量明显增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海马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应激障碍 创伤后
下载PDF
突变SOD1 cDNA在大鼠皮层神经元定位和作用
3
作者 胡俊 吴亚光 +8 位作者 史树贵 谭浩 李露斯 陈康宁 范文辉 张良 刘媛 龙在云 曾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分析一个ALS家系突变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SOD1)基因在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中的定位及作用。方法:将构建好的含有SOD1正常基因与突变基因在内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hSOD1和pEG... 目的:分析一个ALS家系突变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SOD1)基因在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中的定位及作用。方法:将构建好的含有SOD1正常基因与突变基因在内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hSOD1和pEGFP-mSOD1)分别转染大鼠皮层神经元,转染后观察绿色荧光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同时设对照组,检测神经元的SOD1活性、MDA含量及细胞活性。结果:转染后荧光物质表达于胞浆内,与转染pEGFP-mSOD1质粒的神经元相比,转染pEGFP-hSOD1质粒神经元的SOD1活性、MTT值显著增高,而MDA、LDH水平显著降低。结论:突变SOD1蛋白的酶活性下降,使脂质过氧化物相对增多,导致神经元损伤,可能是该家系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神经元
下载PDF
网络版创伤数据库系统V3.0的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周继红 邱俊 +3 位作者 张良 李国灵 王苏星 王正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研制适用于医院创伤救治信息积累和分析的创伤数据库及其网络软件系统。方法针对创伤救治过程与创伤救治基本信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平台,采用vb.net和asp.net软件编程语言,以B/S访问模式进行开发... 目的研制适用于医院创伤救治信息积累和分析的创伤数据库及其网络软件系统。方法针对创伤救治过程与创伤救治基本信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平台,采用vb.net和asp.net软件编程语言,以B/S访问模式进行开发。结果建立了适应于医院管理和创伤救治流程的创伤数据库结构与内容,形成了规范的数据库字段313个;编制出网络版创伤数据库系统V3.0软件。建立了创伤救治信息流,实现了创伤ICD诊断与简明损伤定级(AIS)的关联选择、创伤评分与救治质量的评估、对数据库任意字段内容进行查询并形成包括三重交叉表在内的高级报表等功能。该系统在多家医院和“5·12”地震伤员资料调查中得到很好应用。结论研制出适用于医院创伤救治信息登记的创伤数据库内容和网络版软件系统,使医师能规范地录入收集创伤发生、救治、结局与质量评估等的信息,并能很方便地进行资料的查询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计算机通信网络 创伤评分
原文传递
第四届全国创伤与危重病感染学术会议暨灾难与创伤急救西湖国际论坛会议纪要 被引量:2
5
作者 曾灵 张茂 蒋建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3-754,共2页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感染学组于2014年4月18至20日在杭州召开了2014年第四届全国创伤与危重病感染学术会议暨灾难与创伤急救西湖国际论坛.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承办.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教授、中国工...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感染学组于2014年4月18至20日在杭州召开了2014年第四届全国创伤与危重病感染学术会议暨灾难与创伤急救西湖国际论坛.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承办.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夏照帆教授、中华创伤学会前主任委员蒋建新教授、美国哈佛医学院国际灾难与创伤医学会研究所所长Susan Briggs教授和法国巴黎第六大学Jean-Jacques Rouby教授等国内外著名创伤专家作专题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急救 国际论坛 创伤感染 危重病 会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灾难 学术
原文传递
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51
6
作者 初同伟 王正国 +1 位作者 朱佩芳 刘大维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受体在骨折端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类型。 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 35只 ,随机为术后 8、2 4、72h ,1、3、5、8周 7个时相组每组 5只 ,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 ,按分...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受体在骨折端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类型。 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 35只 ,随机为术后 8、2 4、72h ,1、3、5、8周 7个时相组每组 5只 ,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 ,按分组于相应时相点取骨折端标本固定 ,脱钙处理后行冰冻切片 ,利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VEGF及其受体在骨折端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伤后 8h~ 8周的骨折部位发现 ,不同时间多种组织细胞参与表达VEGFmRNA及VEGF。在伤后 8h~ 8周的骨折端血管内皮细胞内检测到VEGF的flt1受体表达 ,1~ 3周为表达的高峰期 ;骨折后 3d~ 3周检测到flk1受体的强阳性表达。 结论 VEGF及其flt1受体表达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始终 ,flk1受体在伤后一定时间呈强阳性表达。由于VEGF通过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 ,因此可以确定VEGF在骨折后的血管重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重庆人群IL-1β启动子区-31、-511、-1470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文爱清 蒋建新 +1 位作者 朱佩芳 冯凯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2-414,共3页
目的 调查IL 1β启动子区 -3 1、-5 11、-14 70 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nucleotidepoly morphisms ,SNPs)的发生频率及是否存在连锁不平衡 (linkagedisequilibrium ,LD )关系。 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重庆地区 112... 目的 调查IL 1β启动子区 -3 1、-5 11、-14 70 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nucleotidepoly morphisms ,SNPs)的发生频率及是否存在连锁不平衡 (linkagedisequilibrium ,LD )关系。 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重庆地区 112名健康个体IL 1β -3 1、-5 11、-14 70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应用软件TransposerV1 0对 3个SNPs位点进行LD分析及Pearsonχ2 检验 ,应用软件Arlequine计算单倍型频率及单倍型组成。结果  10 7名重庆地区正常个体IL 1βC -3 1T、T -5 11C、G -14 70C 3个SNPs的发生频率分别是 45 .3 3 %、5 0 0 0 %及 41.67%。IL 1β启动子区 3个SNPs主要组成 3种单倍型 :T C G( 4 4 1% )、C T C( 4 0 3 % )和C T G( 8 8% )。通过对这 3个SNPs位点两两间进行LD分析 ,发现所有的LD参数 (Δ值 )都不为 0 ( χ2 检验 ,P <0 .0 0 5 )。结论 重庆地区人群IL 1β启动子区 -3 1、-5 11、-14 70 3个SNPs位点呈紧密的连锁不平衡。本研究结果为寻找与炎症等疾病相关单倍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启动子区 SNP 连锁不平衡 人群 单核苷酸多态性 LD 单倍型频率 位点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原文传递
826例汶川地震住院伤员伤情特点及救治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国栋 王普杰 +8 位作者 王苏星 邱俊 张岫竹 李阳 杨志焕 许涛 周继红 肖庆 王正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6-450,共5页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住院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救治,为类似自然灾害所致伤员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创伤数据库系统》V3.0收集录入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德阳市第一和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地震伤员资料,对伤员一般情况、伤情特点和治疗措...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住院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救治,为类似自然灾害所致伤员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创伤数据库系统》V3.0收集录入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德阳市第一和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地震伤员资料,对伤员一般情况、伤情特点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收集资料较为完整、符合要求的伤员826例,其中男410例,女416例;年龄1~102岁,平均45.8岁。其中31~60岁伤员占总数的50.2%。有职业记录的477例中,农民占43.8%(209/477),工人占15.7%(75/477),在校学生占14.1%(67/477)。钝器伤(53.2%)、挤压/掩埋(22.5%)和跌倒/坠落(15.0%)为前3位致伤原因。德阳市两家医院收治的伤员入院时间主要集中在地震后4d内,占92.1%;华西医院收治的伤员入院时间主要集中在震后3~9d(81.7%)。骨科伤员占伤员总数的59.2%。伤员的AIS主要集中在1—3分的区域。严重多发伤(ISS〉16分)发生率为8.2%。入院后接受内固定术120例(34.1%),清创缝合术103例(29.3%)及外固定术55例(15.6%)。肢体离断术22例(6.3%),颅内手术仅2例(0.6%)。结论地震导致的建筑物倒塌是主要致伤机制,伤员以骨伤较多。损伤多在AIS1~3分范围,严重多发伤较少。伤员接受专业救治时间普遍较晚,伤员后送分流较迟,提示对特大自然灾害所致伤员的早期救治和及时高效后送救治的能力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创伤和损伤 数据收集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创伤性脑损伤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正国 张良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5-466,共2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平时和战时均十分常见的损伤.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千万TBI患者[1].在美国平民中,每年约有170万TBI患者到医院急诊室就医[2].战时,由于枪弹、炸弹等爆炸性武器的应用,使得参战人员常...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平时和战时均十分常见的损伤.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千万TBI患者[1].在美国平民中,每年约有170万TBI患者到医院急诊室就医[2].战时,由于枪弹、炸弹等爆炸性武器的应用,使得参战人员常发生脑损伤.开放性损伤易于辨认,闭合性损伤(特别是轻伤)则一时难以确定.离开战场一段时间,一些症状逐渐显露出来,给个人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BRAIN 医院急诊室 爆炸性武器 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 TBI 患者
原文传递
道路交通事故致行人中、重度颅脑损伤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董蕻 刘先觉 +3 位作者 蒋建新 尹志勇 祁薇 赵辉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75-778,共4页
目的建立颅脑枕部与地面接触碰撞的虚拟模型,探讨道路交通事故致行人中、重度颅脑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利用临床病历资料分析道路交通事故致行人中、重度颅脑损伤的常见致伤方式和伤情特点,在Hypermesh软件中建立模拟常见致伤方... 目的建立颅脑枕部与地面接触碰撞的虚拟模型,探讨道路交通事故致行人中、重度颅脑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利用临床病历资料分析道路交通事故致行人中、重度颅脑损伤的常见致伤方式和伤情特点,在Hypermesh软件中建立模拟常见致伤方式的有限元模型,用Ls-Dyna软件计算、分析颅内压力变化特点,并与伤情特点作对比分析。结果行人中、重度颅脑交通伤以枕部接触碰撞致伤最为常见,特点是以撞击点对应的额、颞叶部位硬膜下出血、硬膜外出血和脑组织挫裂伤为主的“对冲伤”。模拟分析结果显示,以右枕部为撞击点时,从右枕部到左额部,压缩力峰值逐渐减小,拉伸力峰值逐渐增大并在对冲部位的左额叶表面达到最大。结论道路交通事故致行人中、重度颅脑损伤时,枕部接触碰撞最常见,额、颞叶组织拉伸变形和灰白质血管分布特点可能是发生“对冲伤”的主要生物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交通伤特点及事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钒 朱烈烈 +8 位作者 郝赤子 陶洁茹 闻浩 张光泽 卢中秋 周继红 刘国栋 邱俊 陈大庆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交通伤的特点,并分析事故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交通伤害救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发生于宁波-台州-温州(简称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交通事故的原始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分... 目的调查分析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交通伤的特点,并分析事故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交通伤害救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发生于宁波-台州-温州(简称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交通事故的原始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交通伤特点,分析调查指标,筛选交通事故的危险因素。结果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5年间普通程序处理的事故)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发生交通事故308起,累计伤亡603例,其中死亡157例。高速公路伤亡人数逐年下降,但总死亡率仍然较高(26.04%),且男性交通伤风险高于女性。头部和四肢是高速公路交通伤中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且头部损伤及骨盆损伤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事故高发时段为0:00~8:00,事故形态特征以尾随相撞最为多见(39.29%)。危险因素包括路段的照明条件差、车辆超载、男性驾驶员、无证驾驶、疲劳驾车及超速行驶。结论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交通伤发生率及伤亡率高,而危险因素中以车辆超载及疲劳驾驶最常见。可针对性地对男性、低驾龄驾驶员进行行车安全培训及交通安全意识教育,杜绝超载行驶、疲劳驾驶和超速行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 交通 危险因素 高速公路
原文传递
捕食应激致大鼠海马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调控紊乱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庆松 王正国 +1 位作者 朱佩芳 蒋建新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样行为异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 16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捕食应激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80只 )。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标记术和免疫印迹法 ,检测捕食应激后 4 8h内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样行为异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 16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捕食应激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80只 )。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标记术和免疫印迹法 ,检测捕食应激后 4 8h内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与钙调素 (CaM )相对活性平均通道荧光 ,以及海马组织总CaM、Ca2 + /CaM依赖性蛋白激酶IIα (CaMKⅡα)与IV(CaMKⅣ )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后即刻捕食应激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明显增高 [应激组 (2 81± 70 )nmol/L ,对照组(2 0 7± 5 1)nmol/L ,P <0 0 1],12h增至顶峰 [应激组 (332± 84 )nmol/L ,对照组 (2 2 0± 5 4 )nmol/L ,P <0 0 1],2 4h仍明显增高 [应激组 (2 73± 6 7)nmol/L ,对照组 (2 0 0± 4 8)nmol/L ,P <0 0 1];实验后即刻游离CaM平均通道荧光则同步降低 (应激组 2 2± 0 5 ,对照组 3 4± 0 8,P <0 0 1;2 4h应激组2 7± 0 7,对照组 3 3± 0 8,P <0 0 5 ) ;而海马总CaM于实验后第 2 4h、CaMKⅡα和CaMKⅣ于实验后第 12h内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捕食应激后早期海马细胞Ca2 + CaM及其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调控紊乱 ,在严重心理应激所致实验大鼠PTSD样行为异常中可能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应激 大鼠 海马 钙调素 创伤 依赖性蛋白激酶 应激障碍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血必净注射液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良 代维 +2 位作者 高志明 周继红 刘大维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96-79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血必净注射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iury,IRI)的治疗效果与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大耳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血必净Ⅰ组和Ⅱ组各10只。采用兔下肢IRI模型,各组恢复血流后予以相应的...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血必净注射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iury,IRI)的治疗效果与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大耳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血必净Ⅰ组和Ⅱ组各10只。采用兔下肢IRI模型,各组恢复血流后予以相应的治疗:血必净Ⅰ组给予4ml/kg血必净注射液和6ml/kg等渗盐水;血必净Ⅱ组给予2ml/kg血必净注射液和8ml/kg等渗盐水;对照组给予等渗盐水10ml/kg。于再灌注前及再灌注后1,2,4h分别采取静脉血样本测定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生化指标:白蛋白(ALB)、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结果血必净I组APrr再灌注后1,4h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血必净Ⅰ组、Ⅱ组PT再灌注后较再灌注前有明显延长(P〈0.05);血必净Ⅰ组再灌注后4hFib含量较再灌注前有显著增高(P〈0.05);血必净Ⅰ组、Ⅱ组再灌注后1h ALB与再灌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Ⅰ组再灌注后LDH、C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减轻肢体IRI,且血必净Ⅰ组效果好于血必净Ⅱ组;其机制主要可能与其调节机体凝血功能及减轻肌组织细胞损伤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损伤 治疗
原文传递
脾脏切除对颅脑创伤大鼠死亡率及脑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梅 李飞 +7 位作者 张礼均 陈志 张项 单佑安 林江凯 朱刚 尹志勇 冯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脾脏切除对脑创伤大鼠死亡率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为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探讨新思路。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颅脑创伤假手术+脾切除假手术组(A组),颅脑创伤+脾切除假手术组(B组)和... 目的观察脾脏切除对脑创伤大鼠死亡率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为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探讨新思路。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颅脑创伤假手术+脾切除假手术组(A组),颅脑创伤+脾切除假手术组(B组)和颅脑创伤+脾切除组(C组)。采用改进的Feeney法对大鼠右侧大脑半球进行致伤,伤后采用Longa法进行行为学评分;观察A(23只)、B(48只)、C(47只)三组大鼠致伤后7d内的死亡率;测定各组致伤后1d(8只)、2d(8只)、3d(8只)及7d(7只)时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致伤后B、C两组之间Long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后7d内大鼠死亡率A、B、C组分别为O%、35.4%及14.9%,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致伤侧脑含水量于伤后1,2,3及7d时分别为(81.98±0.35)%和(81.78%±0.41)%、(82.58±0.63)%和(81.81±0.48%)(P〈0.05)、(82.54±0.54)%和(81.52%±0.84)%(P〈0.05),以及(81.50±0.41)%和(81.21±0.36)%。结论颅脑创伤大鼠于伤后行脾脏切除能够降低致伤侧脑组织水肿程度,显著降低大鼠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脾切除术 死亡率 脑含水量
原文传递
高速三角破片致猪坐骨神经损伤的特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志明 张岫竹 +9 位作者 王旭辉 何跃 刘大维 张良 王伍超 代维 蔡双霜 张良潮 林井副 周继红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高速三角破片敏猪坐骨神经损伤的伤情特点。方法长白猪14只,体重(34.3±5.2)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7只,用初速为(773.1±12.4)m/s的0.37g三角破片致伤,分别瞄准猪右后肢外侧坐骨神经体表投... 目的探讨高速三角破片敏猪坐骨神经损伤的伤情特点。方法长白猪14只,体重(34.3±5.2)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7只,用初速为(773.1±12.4)m/s的0.37g三角破片致伤,分别瞄准猪右后肢外侧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中点和旁开2cm射击。观察伤道入口和出口大小、长度,神经与伤道位置关系,伤后48h观察神经大体及光电镜改变。结果破片在伤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原射入方向:A、B组分别有5只和1只坐骨神经位于原发伤道内,其中4例出现不同程度断裂;光镜下见神经严重出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大量神经纤维、轴索断裂,髓鞘着色浅;电镜下见髓鞘严重溃变、轴索变形。A、B组分别有1只和5只位于震荡区内,距原发伤道(2.07±0.45)cm,光镜见神经轻度出血、充血,部分神经纤维、轴索断裂;电镜下可见髓鞘部分分层。A、B组各有1只位于挫伤区内,神经受损程度介于二者之间。结论高速三角破片在组织内走行不稳定;其原发伤道内的猪坐骨神经断裂发生率高,损伤严重,范围广,华勒变性早;位于原发伤道旁的神经亦发生形态学改变,其损害程度与神经和原发伤道距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创伤 枪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