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拉塞米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ICU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何萍 吴蔚 +2 位作者 杨康 廖克龙 王海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87-989,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给予托拉塞米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ICU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使用呋塞米利尿的患者为对照,观察52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第3天的患者静脉给予首剂托拉塞米注射液后药物作用时间、血液电解质的变化;同时... 目的观察静脉给予托拉塞米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ICU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使用呋塞米利尿的患者为对照,观察52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第3天的患者静脉给予首剂托拉塞米注射液后药物作用时间、血液电解质的变化;同时保持每天入量,静脉补钾、钠量相当,记录不同时段尿量,并测定尿液中钾、钠量。观察患者的症状、心率、呼吸、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ICU治疗中均未出现恶心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给药前后血压、呼吸、心率、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均未出现显著改变。托拉塞米首剂静脉给药较呋塞米首剂给药作用时间明显延长(P<0.01)。当首剂给药后、尿量达到500 mL时,托拉塞米组血液电解质波动范围明显较小(P<0.01,P<0.05)。给药后0~4 h托拉塞米组尿量高于呋塞米组,尿钾、钠低于呋塞米组(P<0.05);0~12 h托拉塞米组尿量明显高于呋塞米组,尿钾、钠显著低于呋塞米组(P<0.01);0~24 h、48~72 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在ICU中的患者,托拉塞米利尿作用及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呋塞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拉塞米 呋塞米 利尿作用
下载PDF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开胸手术后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何萍 杨康 +1 位作者 廖克龙 张伟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观察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开胸手术后呼吸机依赖患者的脱机效果。方法48例术前无其他合并症、手术顺利、术后脱机困难的胸心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实施BIPAP模式组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组,观察脱机时间、气压伤以及改变呼... 目的观察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开胸手术后呼吸机依赖患者的脱机效果。方法48例术前无其他合并症、手术顺利、术后脱机困难的胸心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实施BIPAP模式组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组,观察脱机时间、气压伤以及改变呼吸模式和参数后的血气结果等差异。结果BIPAP组脱机成功24例(100%),SIMV组脱机成功20例(83%),其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BP)、PaO2、PaCO2、SpO2和PaO2/FiO2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PAP组的脱机时间和脱机成功率[(4.9±2.5)d比(6.7±3.1)d,100%比83.3%,P均<0.05],气道峰压、气压伤发生率均显著优于SIMV组[(20.4±1.8)cm H2O比(31.2±2.7)cm H2O,4.2%比20.8%,P均<0.01)];尤其在SIMV模式不能顺利脱机的1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和3例哮喘患者,应用BIPAP后均成功脱机,临床指标和血气结果均明显改善。结论BIPAP脱机优于SIMV脱机,是开胸手术后呼吸机依赖患者的一种有效脱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机依赖 脱机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在开胸手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何萍 吴蔚 +3 位作者 王海东 杨康 廖克龙 张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LPSV)对开胸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7例术前无其他合并症、手术顺利而术后发生ARDS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同步间歇性指令呼吸(SIMV)+压力支持模式(PSV)+呼气末...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LPSV)对开胸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7例术前无其他合并症、手术顺利而术后发生ARDS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同步间歇性指令呼吸(SIMV)+压力支持模式(PSV)+呼气末正压(PEEP)或双水平气道压通气(BiPAP)],并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常规通气组(CMV组,20例)和肺保护性通气组(LPSV组,17例),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24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平台压(Pplat)、吸入峰值压(PIP)、PEEP及机械通气时间、气压伤等指标的差异。结果LPSV组机械通气时间、气压伤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3d、5.9%和29.4%,而CMV组为17.6d、15.0%和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V组的气道压,包括PIP和Pplat显著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31)。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SV可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降低了病死率,是开胸手术后ARDS患者的一种有效通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 常规通气 开胸手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乌司他丁在风心病合并恶病质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何萍 吴蔚 +2 位作者 王海东 杨康 廖克龙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10期1780-1782,共3页
【目的】探讨风心病合并恶病质综合征(SOCC)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应用乌司他丁(UTI)的效果。【方法】56例风心病合并SOCC患者分成两组:UTI治疗组(UTI,n=2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静脉注射UTI6U(每次2U,3次/日)。对照组(n=30)仅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风心病合并恶病质综合征(SOCC)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应用乌司他丁(UTI)的效果。【方法】56例风心病合并SOCC患者分成两组:UTI治疗组(UTI,n=2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静脉注射UTI6U(每次2U,3次/日)。对照组(n=30)仅采用常规治疗。术后即刻和d3,分别测定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炎症介质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即刻,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d3,治疗组的各项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尿素氮(BUN)、肌酐(Cr)、PT、APTT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炎症介质TNF-α、IL-6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SBP、尿量、心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风心病合并SOCC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部分炎症介质的释放,并保护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对术后早期的应激反应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症 恶病质/并发症 人工心脏瓣膜 风湿性心脏病/药物疗法 胰蛋白酶抑制剂/治疗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