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7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底样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艳 葛玲 +2 位作者 徐丽艳 周智俊 杨金镇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7年第12期15-17,共3页
目的分析基底样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筛选出29例基底样乳腺癌;分析三阴性乳腺癌、基底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特点,对比三阴性乳腺癌中基... 目的分析基底样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筛选出29例基底样乳腺癌;分析三阴性乳腺癌、基底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特点,对比三阴性乳腺癌中基底样乳腺癌与非基底样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分级,并分析CK5/6、CK14用于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三阴性乳腺癌与基底样乳腺癌具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点,如淋巴结转移率、肿瘤直径、发病部位,及组织学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性乳腺癌中基底样乳腺癌与非基底样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分级亦相似,但基底样乳腺癌Ⅱ级、Ⅲ级非特殊浸润性癌比例显著高于非基底样乳腺癌,且非基底样乳腺癌Ⅱ级、Ⅲ级浸润小叶癌比例显著高于基底样乳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样乳腺癌高度表达CK5/6、CK14,利用CK5/6、CK14单独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分别占75.86%、7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使用占96.67%,且CK5/6与CK14呈正相关(r=0.541,P<0.05)。结论基底样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大部分重叠,CK5/6、CK14可作为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样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莹 宋舒婕 吴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目的 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6例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样本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可见卵圆形或梭形... 目的 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6例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样本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可见卵圆形或梭形细胞不规则排列,间质中可见粗大的胶原带、鹿角状血管及管周透明变性;免疫组化染色STAT-6、CD34、Bcl-2、CD99、SMA阳性率分别为96.2%、92.3%、92.3%、76.9%、26.9%。结论 SFT常见发生于胸膜,亦可发生于其它部位,其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明确诊断,但当其发生于不常见的解剖部位时,应当对重点需要鉴别或排除的疾病加以认真细致的鉴别并综合判断其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组织学形态 生物学行为 临床预后
下载PDF
伯基特淋巴瘤伴肉芽肿反应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周智俊 陈艳 郑凤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伯基特淋巴瘤(BL)伴肉芽肿反应的研究进展及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BL伴肉芽肿反应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46岁男性,因右颌下无痛肿物入院检查,术后病理显示淋巴结中央见肉... 目的探讨伯基特淋巴瘤(BL)伴肉芽肿反应的研究进展及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BL伴肉芽肿反应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46岁男性,因右颌下无痛肿物入院检查,术后病理显示淋巴结中央见肉芽肿形成及大量多核巨细胞,肉芽肿周边见大量成片异型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免疫组化示Ki-67阳性(>90%),CD20弥漫阳性,CD10阳性,C-myc阳性(>90%),FISH检测示MYC重排,病理诊断为右侧颌下淋巴结BL伴肉芽肿反应。患者术后未进行治疗,随访5年内未见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肿大。查阅国内外关于BL伴肉芽肿反应相关的文献,选择病理活检确诊的BL伴肉芽肿反应病例11例,显示淋巴结非霍奇金BL伴肉芽肿反应发生在下颌4例,颈部淋巴结2例,右腋窝淋巴结2例,腹部3例;EBV阳性率100%;MYC重排阳性100%,其中MYC基因异常基因1例t(8;22),5例t(8;24);随访10例,预后完全缓解4例,健康6例,未知1例。结论BL伴肉芽肿反应病例极为罕见,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挑战性,这类患者往往预后较好,可能不需要进一步的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基特淋巴瘤 肉芽肿反应 预后
下载PDF
HER2低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4
作者 葛玲 陈艳 沈南秀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123-126,共4页
目的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低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3年8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12例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目的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低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3年8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12例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厦门市第三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癌组织,并留取乳腺癌组织。通过银染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肽性分析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检测HER2低表达乳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情况,分析p53基因突变与HER2低表达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HER2低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未突变82例,占比为73.21%;p53基因突变30例,占比为26.79%。p53基因突变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将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细胞增殖相关抗原(cell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antigens,Ki-67)指数、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指数等因素控制后p53基因突变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HER2低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率较低,p53基因突变与乳腺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相关,为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53基因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临床病理特征 相关性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三全育人”理念下临床专业病理解剖学课堂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
5
作者 陈雅静 黄丽萍 +1 位作者 王超柱 胡少平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12期16-20,共5页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导高校教育实践是重中之重。在临床专业病理解剖学教学中,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有利于医学生培养执业思考能力,促进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研究全面提升教师...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导高校教育实践是重中之重。在临床专业病理解剖学教学中,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有利于医学生培养执业思考能力,促进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研究全面提升教师素质,采取不同形式在课前、课中、课后传递医学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并敦促学生自觉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医学思政元素,凝练自己的观点,与人分享,这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考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从而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病理解剖学 思政元素
下载PDF
GATA-3、AR在非三阴与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夏云 陶珊珊 +2 位作者 桂星星 瞿伟 涂剑宏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GATA结合蛋白3(GATA-3)、雄激素受体(AR)在非三阴性与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20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非三阴性(Non-TNBC)100例和三阴性(TNBC)100例... 目的探讨GATA结合蛋白3(GATA-3)、雄激素受体(AR)在非三阴性与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20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非三阴性(Non-TNBC)100例和三阴性(TNBC)1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GATA-3、AR的表达情况,对比两者在非三阴性和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非三阴性和三阴性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转移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织学分级呈相关性(P<0.05)。GATA-3在非三阴性的表达率为99%,在三阴性患者表达率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在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表达率为97%,在三阴性表达率为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TA-3、AR在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三阴性患者,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A-3 AR 非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下载PDF
病例讨论结合MDT教学模式在临床病理规培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江凡 龙庭凤 +2 位作者 宋明霞 王忠丹 张丽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期106-108,共3页
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病理规培”)是培养临床病理医师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病理规培是病理学方向的专科培训,通过培训使学员达到胜任临床病理医师的工... 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病理规培”)是培养临床病理医师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病理规培是病理学方向的专科培训,通过培训使学员达到胜任临床病理医师的工作。近年来,随着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t,MDT)模式的出现,MDT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被引用到教学活动中。病例讨论是一种以临床案例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成功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本文探讨病例讨论结合MDT教学模式在病理规培医师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讨论 MDT教学 病理规培
下载PDF
WHSC1L1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潜在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肖琳 赵帅 《解剖学研究》 CAS 2022年第6期566-571,584,共7页
目的探讨Wolf-Hirschhorn综合征候选基因1样1(WHSC1L1)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77例TNB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qRT-PCR法检测组织中WHSC1L1的表达。分析WHSC1L1的表达和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Wolf-Hirschhorn综合征候选基因1样1(WHSC1L1)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77例TNB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qRT-PCR法检测组织中WHSC1L1的表达。分析WHSC1L1的表达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细胞实验中,干预TNBC细胞中WHSC1L1的表达,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检测TNBC细胞中ERK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验证WHSC1L1通过ERK通路对TNBC进行调控。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癌旁组织,癌组织中WHSC1L1的阳性表达增强。此外,q RT-PCR检测结果也显示癌组织中WHSC1L1表达增强(t=12.91,P<0.001)。WHSC1L1的高表达与TNBC患者的肿瘤大小(P=0.026)和组织学分级(P=0.033)有关。与si-NC组比较,敲减WHSC1L1能够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活力和侵袭。过表达WHSC1L1能够激活ERK信号通路。WHSC1L1对TNBC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可能是通过调控ERK信号通路实现的。结论WHSC1L1在TNBC中高表达,敲减WHSC1L1能够抑制TNBC细胞增殖和侵袭,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ERK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f-Hirschhorn综合征候选基因1样1 三阴性乳腺癌 增殖 ERK信号通路
下载PDF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静 罗甜 +2 位作者 李娟 于静 盖秩舶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2期4358-4362,共5页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uterine leiomyoma,FH-DUL)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确诊的FH-DUL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形态学特点,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和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uterine leiomyoma,FH-DUL)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确诊的FH-DUL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形态学特点,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和鉴别诊断,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FH-DUL患者临床上与一般子宫平滑肌瘤无异,光镜下观察组织散在分布血管外皮瘤样血管,间质呈肺泡状水肿,局灶或弥漫分布奇异型细胞、细胞质内嗜酸性小球、嗜酸性大核仁及核周空晕。免疫化学染色:FH表达缺失,2SC阳性,Ki-67阳性指数1%~3%。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患者未见复发且无疾病进展证据。结论:FH-DUL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与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均有重叠,镜下易相互混淆。肿瘤组织中鹿角样血管、疏松水肿区、胞质内嗜酸性小球等是该肿瘤的重要组织学特征,对FH-DUL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必要时行FH基因检测以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肿瘤 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 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4例及其临床病理特征
10
作者 白忻如 陈旭 +4 位作者 张佩 张威 杜艳敏 班振英 曾宪旭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20-328,共9页
目的: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erine tumor resembling ovarian sex cord tumor,UTROSCT)是发生于子宫体的罕见肿瘤。本研究旨在探讨UTROSC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 目的: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erine tumor resembling ovarian sex cord tumor,UTROSCT)是发生于子宫体的罕见肿瘤。本研究旨在探讨UTROSC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诊治的4例UTROS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查结果,总结其病变特点。结果:4例患者年龄为44~59(中位数46.5)岁,3例因月经异常就诊,1例为体检发现。肿瘤直径为3.0~5.0(中位数4.1)cm,3例肿瘤位于黏膜下,1例位于肌壁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提示不均质低回声,2例行宫腔镜下黏膜肌瘤电切术,1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4例患者随访2~42(中位数33.5)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呈片状、巢状、小梁状和条索状排列,3例肿瘤细胞由上皮样细胞构成,细胞中等大小,细胞质中等或稀少,部分细胞质透亮,1例肿瘤细胞由上皮样细胞和泡沫样细胞构成,其中泡沫样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丰富,2种肿瘤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较细,可见核仁。4例肿瘤细胞均形态温和,未见明确坏死、脉管内瘤栓及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4/4)、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s,CK)(3/4)、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4/4)、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4/4)、白细胞分化抗原1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0,CD10)(3/4),并且至少表达2种以上性索源性标志[钙网蛋白(calretinin)(3/4)、类固醇生成因子-1(steroidogenic factor-1,SF-1)(2/4)、白细胞分化抗原99(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99,CD99)(4/4)、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56,CD56)(4/4)、α-抑制素(α-inhibin)(2/4)、肾母细胞瘤基因1(Wilms’tumor gene 1,WT-1)(3/4)]。4例肿瘤细胞均表达肌源性标志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4/4)及结蛋白(desmin)(4/4),均不表达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0/4),增殖指数Ki-67为5%~10%。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病例3和病例4 NCOA3基因断裂(2/4),病例1和病例2未见断裂;病例2未见JAZF1基因断裂(0/1)。结论:UTROSC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子宫肿瘤,常见于中年女性,具有低度恶性倾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改变相结合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 类固醇生成因子-1 NCOA3 JAZF1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术前靶向治疗后的病理学评估与影像学评估的一致性分析
11
作者 宋明霞 张丽娟 +3 位作者 王忠丹 阮进秋 江凡 裴界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Choi标准及病理学效应对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术前靶向治疗后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并观察两者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37例术前伊马替尼(imatinib,IM)靶向治疗G... 目的:探讨Choi标准及病理学效应对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术前靶向治疗后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并观察两者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37例术前伊马替尼(imatinib,IM)靶向治疗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Choi标准及病理学效应进行生存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及Kappa检验分析Choi标准与病理学效应的一致性。结果:37例患者术前中位治疗时间为10(2~36)个月。Choi标准评估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病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6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5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6例;Choi标准疗效有效组(CR+PR)与无效组(SD+PD)之间总生存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效应评估完全效应1例,高度效应11例,部分效应18例,零级效应7例;病理效应有效组(完全效应+高度效应+部分效应)与无效组(零级效应)之间总生存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oi标准与病理学效应有相关性(r=0.592,P<0.01)及中度一致性(κappa=0.566)。结论:Choi标准与病理学效应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两者均可作为胃肠间质瘤术前靶向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联合应用两者评估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伊马替尼 影像学评估 病理学效应 预后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22版)》的教学思考
12
作者 王瀚 朱恒美 钱尤雯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肝内胆管癌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22版)》详细阐述了肝内胆管系统的分支结构及组织学分型,为肝内胆管癌的外科病理诊断提供了模板,为规范精准分型和后续个体化治疗提供了证据,也为肝胆肿瘤病理教学提供了参考。本文在肝内胆管癌外科病... 《肝内胆管癌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22版)》详细阐述了肝内胆管系统的分支结构及组织学分型,为肝内胆管癌的外科病理诊断提供了模板,为规范精准分型和后续个体化治疗提供了证据,也为肝胆肿瘤病理教学提供了参考。本文在肝内胆管癌外科病理诊断的教学工作中探索出了从组织病理分型的诊断原则-简化的免疫组化谱系套餐-鉴别诊断需关注的变异亚型-分子病理诊断的核心检测靶点-标准化病理报告模板的核心要素等各关键步骤中总结的教学方法,以期在最短时间内为学员迅速掌握肝胆疾病的外科病理诊断思路和实操应用技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病理诊断 专家共识 医学教育
下载PDF
胆囊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病理诊断教学思考
13
作者 王瀚 朱恒美 钱尤雯 《教育进展》 2024年第5期242-248,共7页
胆囊占位性病变是囊括了一组胆囊良、恶性疾病在内的一系列囊内新生物的统称。具有起病和症状隐匿、发病机制各异、影像学特征不易区分等特点,易漏诊和误诊,胆囊占位性病变的教学是消化系统病理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肝胆专科病理教... 胆囊占位性病变是囊括了一组胆囊良、恶性疾病在内的一系列囊内新生物的统称。具有起病和症状隐匿、发病机制各异、影像学特征不易区分等特点,易漏诊和误诊,胆囊占位性病变的教学是消化系统病理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肝胆专科病理教学的重点授课内容,尽管一些典型病例可通过术前血清学等检查手段初诊,但显微镜下的病理诊断仍然是胆囊占位性病变定性的金标准。尤其是术中快速冰冻诊断,其教学质量将影响学员对病灶性质的判别以及后续正确的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本文在胆囊外检的实际工作中探索出一条从临床表现–超声影像检查–大体标本–镜下形态–免疫组化–分子病理检测的系统教学方法,以期加强对该类病变的病理诊断教学效果,将有利于提高对胆囊疾病的认识,强化病理专科诊断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学员临床病理诊断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占位性病变 病理诊断 医学教育 术中冰冻诊断
下载PDF
精氨酸酶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锋 邵建国 +2 位作者 钱铮 孙艳 顾春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研究精氨酸酶2(Arg-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113例HCC组织及癌旁肝组织,其中29例伴有癌旁异型增生结节(DN),另取12例正常肝组织。运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Arg-2蛋白在15例HCC组织、癌旁肝组织和12... 目的研究精氨酸酶2(Arg-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113例HCC组织及癌旁肝组织,其中29例伴有癌旁异型增生结节(DN),另取12例正常肝组织。运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Arg-2蛋白在15例HCC组织、癌旁肝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g-2在113例HCC、癌旁肝组织及DN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CC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Arg-2在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均不表达,在HCC组织中表达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rg-2阳性表达于肝癌细胞质内,阳性率为77.0%(87/113),其表达与HCC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Arg-2在低级别DN中无表达,在高级别DN中阳性表达率为14.3%(2/14),而在高分化HCC中阳性表达率为66.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g-2在HCC中高表达,并且与HCC组织学分级相关,其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Arg-2表达有助于鉴别高分化HCC与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酶2 肝细胞癌 组织学分级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克斌 张瑾 +2 位作者 朱峰 邹奖励 杨鑫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95-496,共2页
为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对18例DFSP组织进行光镜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DFSP由梭形瘤细胞围绕胶原纤维排列呈车辐状结构,瘤细胞成分单一,核轻度异形,核分裂相少见;瘤组织常包裹脂肪组织和皮肤附件。... 为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对18例DFSP组织进行光镜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DFSP由梭形瘤细胞围绕胶原纤维排列呈车辐状结构,瘤细胞成分单一,核轻度异形,核分裂相少见;瘤组织常包裹脂肪组织和皮肤附件。结论提示DFSP是一种好发于真皮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局部切除常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组织病理 临床分析 手术扩大切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血管球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邹亮 高慧淳 +4 位作者 张芸 朱敏媛 刘文 欧阳莉 周建洪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0-372,376,共4页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3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患者术前临床均考虑为胃肠间质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血管球瘤。组织学主要表现为瘤组织富于薄...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3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患者术前临床均考虑为胃肠间质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血管球瘤。组织学主要表现为瘤组织富于薄壁血管,瘤细胞围绕在血管周围呈实性巢片状,血管外皮瘤样穿插于肌层组织间,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圆形或类圆形,胞质红染或透亮。网状纤维染色瘤细胞间、细胞巢团周围及血管周围均见网状纤维围绕。免疫组化示瘤细胞SMA和vimentin(+)。3例患者术后随访12~60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胃血管球瘤具有特定的组织学改变及免疫表型,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需与胃肠间质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血管球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10例耳部原发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薇 于国 +1 位作者 杨华 梁玉梅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分析耳部原发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为该肿瘤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0例耳部原发性横纹肌肉瘤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所用抗体有:波形蛋白(Vimentin),结蛋白(Desmin),平滑肌肌动蛋... 目的分析耳部原发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为该肿瘤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0例耳部原发性横纹肌肉瘤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所用抗体有:波形蛋白(Vimentin),结蛋白(Desm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红蛋白(Myoglobin)。结果10例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8.6岁,其中胚胎性横纹肌肉瘤9例,葡萄型横纹肌肉瘤1例;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及Myoglobin染色10例均呈阳性,Desmin染色7例阳性,SMA染色8例阳性。结论耳部原发性横纹肌肉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故诊断困难,对可疑病例及时做活检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方可对该病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癌及内膜上皮内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廖晓耘 王恩杰 +2 位作者 吕晓红 李荣 沈丹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及内膜上皮内癌(EIC)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USC和1例EIC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53、ER和PR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患者年龄60~77岁(平均68岁),临床多表现为...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及内膜上皮内癌(EIC)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USC和1例EIC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53、ER和PR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患者年龄60~77岁(平均68岁),临床多表现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随访10例,6例死亡,生存5~28个月(平均14个月);4例仍存活(11~36个月)。9例为单纯USC,4例混合有其他类型内膜腺癌成分。形态上,9例USC以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宽乳头为主,被覆异型性明显的多角形或鞋钉样细胞,2例肿瘤大部分为纤细的乳头结构,1例以腺管状结构为主。2例表现为息肉表面的EIC,无间质浸润和腺体融合。3例USC的浸润成分以腺管结构为主。7例USC伴有EIC,其中2例宫颈内口、1例输卵管黏膜也可见上皮内癌改变。免疫表型:12例USC和所有EIC病变的非典型细胞对p53呈弥漫性强阳性反应,各有1例USC有ER、PR阳性表达。结论USC结构有一定的多样性,可以表现为分化好的腺管状结构。内膜活检标本中发现EIC改变时,提示可能有USC存在。应仔细检查绝经后妇女的内膜息肉以排除EIC改变。p53、ER、PR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浆液性癌 内膜上皮内癌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浅表子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慧萍 胡桂明 +5 位作者 曾宪旭 任景丽 张瑶 任志敏 李新敏 古雅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探讨浅表子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superficial cervicalvaginal myofibroblastoma,SCVM)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预后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CVM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35... 目的探讨浅表子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superficial cervicalvaginal myofibroblastoma,SCVM)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预后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CVM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1岁。肿瘤均为单发,9例位于阴道或阴道穹窿,3例位于子宫颈。8例临床表现为阴道流液或不规则出血。眼观:肿块呈息肉样外观,表面光滑,切面有光泽,最大径0. 8~3. 6 cm(平均2. 7 cm)。镜检:肿瘤位于黏膜下,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但无包膜。肿瘤排列方式多样,4例呈网格状排列,细胞相对稀疏,间质呈黏液样或水肿样; 8例呈条束状、波浪状或杂乱排列,肿瘤细胞相对密集,细胞之间可见纤细、致密的胶原纤维。肿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12/12)、desmin(10/12)、ER(10/12)、PR(10/12)、CD34(9/12)和SMA(4/12)均阳性; S-100、EMA及CK(AE1/AE3)均阴性。12例随访4个月~6年(平均34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SCVM是一种发生于女性下生殖道的良性间叶性肿瘤,形态及免疫表型与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及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有重叠,特定的发病部位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肿瘤 子宫颈肿瘤 肌纤维母细胞瘤 间叶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妊娠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江庆萍 刘少颜 +5 位作者 杨嶽鑫 谭学贤 彭娟 熊中堂 熊汉真 周先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妊娠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4例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病例,总结其临床病史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p57免疫组化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核型分析。结果 4例中3例为... 目的探讨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妊娠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4例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病例,总结其临床病史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p57免疫组化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核型分析。结果 4例中3例为完全性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的双胎妊娠,其中1例妊娠14周,胎儿宫内尚存活,利凡诺引产,2例妊娠29周,胎儿均存活,行剖宫产术取出,此3例均伴侵袭性葡萄胎合并肺转移;另1例为部分性水泡状胎块伴单胎妊娠,胎儿宫内死亡。3例完全性水泡状胎块绒毛滋养叶细胞p57均阴性,与之相连的正常胎盘中p57阳性;其中2例行绒毛FISH检测及核型分析,均为46XX。1例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57阳性。结论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可合并正常妊娠,胎儿可存活;部分性水泡状胎块常合并畸形胎儿或胎儿宫内死亡。与胎儿共存的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发展速度,引起临床症状的时间因人而异,可发生于妊娠早期,也可为中晚期,发生于中晚期者胎儿常能存活分娩;伴正常妊娠的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容易合并侵袭性葡萄胎且发生肺等远隔器官转移;完全性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妊娠与患者孕前服用激素类药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状胎块 胎儿 P57 FISH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