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媒体技术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佟旭 毕红霞 +1 位作者 宋卓 刘宏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1期276-276,共1页
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网络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教学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寻求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 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网络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教学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寻求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呼吸内科 临床教学
下载PDF
呼吸科老年患者坠床/跌倒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丽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6期264-264,共1页
目的:分析呼吸科老年患者易发生坠床跌倒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10年35例易坠床/跌倒患者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呼吸科老年患者的坠床/跌倒不仅与年龄有关,还与病区环境、疾病、心理、服用药物有关。结论:实施护... 目的:分析呼吸科老年患者易发生坠床跌倒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10年35例易坠床/跌倒患者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呼吸科老年患者的坠床/跌倒不仅与年龄有关,还与病区环境、疾病、心理、服用药物有关。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有效预防了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坠床/跌倒的发生,2010年无坠床/跌倒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坠床 跌倒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宝华 左志通 +3 位作者 史建平 王旭 张彩娣 邹新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9-290,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抗感染、氨茶碱静脉滴注、对症等常规及NIPPV治疗;... 目的:探讨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抗感染、氨茶碱静脉滴注、对症等常规及NIPPV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治疗后格拉斯哥评分、血气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及格拉斯哥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兴奋剂联合NIPPV对COPD合并肺性脑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兴奋剂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肺性脑病
下载PDF
呼吸肌康复训练改善COPD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鹏珍 黄秀香 +2 位作者 任立新 姚翠玲 杨敬平 《临床肺科杂志》 2006年第2期217-218,共2页
目的观察呼吸肌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COPD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康复组51例,对照组41例,康复组患者进行呼吸肌康复训练,并定期随访督导,对照组给予COPD常规的治疗方法... 目的观察呼吸肌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COPD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康复组51例,对照组41例,康复组患者进行呼吸肌康复训练,并定期随访督导,对照组给予COPD常规的治疗方法。两组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检测卧位时动脉血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变化。结果经呼吸肌康复训练组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老年COPD患者进行长期、有效、个体化的呼吸康复训练可改善病人的肺功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呼吸康复训练 生活质量 肺功能 呼吸肌 COPD患者 用力肺活量 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 对照组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医院获得性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3
5
作者 黎毅敏 黄红川 +4 位作者 刘晓青 何为群 袁锦萍 杨灵 唐英春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13-417,共5页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同源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微生物和临床资料,评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的变化。收集ICU环境和ICU医护人员的标本,监测可能的环境传染源。用K—B法...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同源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微生物和临床资料,评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的变化。收集ICU环境和ICU医护人员的标本,监测可能的环境传染源。用K—B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联合限制性内切酶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ICU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由非暴发期的18.0%上升到暴发期(2004年5月~7月)的40.0%(P=0.000;OR值3.037;95%可信区间1.672,5.516)。随机选取从不同ICU患者分离的2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PFGE分型,共获得6种PFGE分型,12株为A型,同源性完全相同,其中11株分离自暴发期,该克隆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采取防治措施后,2004年8月ICU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降至基线水平(15.4%)。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可发生克隆株在ICU患者的交叉感染,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暴发流行,呈多药耐药,应控制该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获得性感染 流行病学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的易感因素 被引量:26
6
作者 秦媛怡 陈雪梅 魏立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812-2815,共4页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变迁,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3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资料,并对痰标本分离出的384株Ab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在非...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变迁,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3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资料,并对痰标本分离出的384株Ab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在非多重耐药与多重耐药患者之间进行多重耐药易感因素分析。结果 2009、2010、2011年3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出Ab及其147株多重耐药菌株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其次为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内科及颅脑外科。2009、2010、2011年多重耐药Ab的构成比分别为35.58%、36.94%及41.96%。多重耐药菌株对多黏菌素B最敏感,其次为替加环素;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对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物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几乎全都耐药。Ab非多重耐药菌株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敏感;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都较为敏感;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约为20%。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病情转归有关(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脑血管病、病情转归是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Ab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较为敏感,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上升。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脑血管病、病情转归是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多重耐药菌感染 易感因素 下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徐喜媛 姚易凯 杨敬平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60-361,共2页
目的 探讨 (鼻 )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52例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记录通气前及通气治疗 2h及 2 4h后呼吸空气条件下患者的... 目的 探讨 (鼻 )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52例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记录通气前及通气治疗 2h及 2 4h后呼吸空气条件下患者的血气分析及第 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 (FVC)。结果 治疗前PaCO2 为 (76± 15)mmHg ,FVC为 (1 2 8± 0 2 0 )L ;治疗后2 4hPaCO2 为 (40± 9)mmHg ,FVC为 (1 3 2± 0 2 0 )L ,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治疗前PaO2 为 (48± 12 )mmHg ,FEV1为 (0 67± 0 0 7)L ;治疗后 2 4小时PaO2 为 (88± 16)mmHg ,FEV1为(0 85± 0 2 0 )L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急性呼吸衰竭可改善肺功能 ,提高PaO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AP 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呼吸衰竭 疗效 气道内正压通气
下载PDF
呼吸操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姚翠玲 刘洪君 +1 位作者 任丽新 刘鹏珍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79-179,共1页
目的观察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恢复期血气以及对肺功能和缺氧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慢性肺心病及缓解期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锻炼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锻炼组进行呼吸操锻炼,对照组口服安慰剂。两组于开始前和1个... 目的观察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恢复期血气以及对肺功能和缺氧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慢性肺心病及缓解期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锻炼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锻炼组进行呼吸操锻炼,对照组口服安慰剂。两组于开始前和1个月后分别进行血气,肺功能、行走距离和生存质量测定。结果锻炼组结束后各项指标的改善与锻炼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服安慰剂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呼吸操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动脉血气、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等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操锻炼 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阻肺 动脉血气 缺氧耐受性 慢性肺心病 对照组
下载PDF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妊娠晚期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崔小川 李翀 张希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相关因素。观察自动调节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妊娠合并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21例对照组及24例OSAHS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指数(BMI)、颈围(NC)的差异;并...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相关因素。观察自动调节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妊娠合并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21例对照组及24例OSAHS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指数(BMI)、颈围(NC)的差异;并对OSAHS组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年龄、身高、BMI、NC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对OSAHS组患者进行nCPAP治疗,并对比治疗前、治疗30d时的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和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的变化。结果 OSAHS组患者和对照组的BMI、颈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身高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的AHI与BMI、颈围相关系数分别为0.603、0.696,呈正相关(P<0.01)。与治疗前相比,OSAHS患者治疗30d时的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aO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合并OSAHS患者年龄、BMI、颈围偏大,与AH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测量颈围和BMI简单易行,可以作为预测OSAHS的初步筛选指标。nC-PAP治疗妊娠合并OSAHS效果显著,且耐受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下载PDF
醒脑静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宝华 左志通 +2 位作者 王旭 张彩娣 邹新中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予抗感染、解痉平喘、肾上腺皮质激素及NIPPV等治疗;...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予抗感染、解痉平喘、肾上腺皮质激素及NIPPV等治疗;治疗组另加用醒脑静治疗。观察治疗后血气指标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高于对照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aO2、PaCO2、pH均改善(P<0.05,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患者神志改善时间(76min±4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25min±7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醒脑静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乾 刘代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82-3083,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婴幼儿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婴幼儿及青少年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近些年随着认识的深人,RSV被认为是成人呼吸道感染及COPD发病的重要病原体[1]。现将RSV与COPD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PULMONARY 常见病原体 呼吸道感染 COPD 发展中国家 人类健康
下载PDF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喜媛 姚易凯 杨敬平 《临床肺科杂志》 2004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 (鼻 )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 PAP)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5 2例 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 Bi 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记录通气治疗前及通气治疗 2 h、2 4 h条件下... 目的 探讨 (鼻 )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 PAP)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5 2例 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 Bi 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记录通气治疗前及通气治疗 2 h、2 4 h条件下患者的血气分析及第一秒用力肺活量 (FEV1 )、用力肺活量 (FVC)。结果 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 (76± 15 ) mm Hg,肺功能 FVC(1.2 8± 0 .2 0 ) L ;治疗后 Pa CO2 (4 0± 9) mm Hg,FVC(1.32± 0 .2 0 )L,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而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 (4 8± 12 ) mm Hg,FEV1 (0 .6 7± 0 .0 7) L,治疗后Pa O2 (88± 16 ) mm Hg,FEV1 (0 .85± 0 .2 0 ) L,二者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应用 Bi 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急性呼吸衰竭可提高 Pa O2 ,降低 Pa CO2 ,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气道内正压通气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护理 被引量:41
13
作者 吴洁 左志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4028-4028,共1页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并发症 呼吸功能不全/治疗 呼吸功能不全/护理 呼吸 人工
下载PDF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辉 李涛平 黄福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618-2622,共5页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病因。近年来,心力衰竭的诊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仍然很高。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慢性心力衰竭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治疗 心血管疾病 死亡病因 患病率 发病率
下载PDF
BiPAP对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血气、血液流变学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潘素素 陈瑶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关键词 肺心病 血气分析 血液流变学 C反应蛋白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下载PDF
早期应用机械通气、优化抗菌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治疗的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莫诚航 尚为民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8期19-20,共2页
目的评价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早期应用机械通气(主要是使用无创人工通气)支持及配以优化的抗菌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43例COPD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患者的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治疗1... 目的评价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早期应用机械通气(主要是使用无创人工通气)支持及配以优化的抗菌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43例COPD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患者的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治疗1组(21例)采用一般氧疗及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2组(22例)以机械人工通气及优化的抗菌治疗方案,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住院情况:两组病人的治愈好转率、未愈死亡率、住院日均有明显差异(P<0.05),住院费无显著差异(P>0.05)。血气分析指标:两组病人治疗后的血气对比,pH值无显著差异(P>0.05),PaO2有显著差异(P<0.01),PaCO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COPD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患者,掌握时机,采用机械通气支持及选用优化的抗菌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而且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呼吸衰竭 抗菌治疗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Ⅲ型呼吸衰竭35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伟雄 周伟雄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型呼吸衰竭早期的治疗价值。方法入选病例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呼吸机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呼吸机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型呼吸衰竭早期的治疗价值。方法入选病例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呼吸机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呼吸机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呼吸困难指数评分、每分钟呼吸频率(RR)变化。结果呼吸机组治疗24 h后即明显提高PaO2及降低PaCO2;第3天开始,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呼吸困难指数评分、R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各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且两组间病情转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对AECOPD合并型呼吸衰竭早期的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期 Ⅱ型呼吸衰竭
下载PDF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洪瑞 郭宏波 闫明宇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5年第2期70-71,共2页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M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构成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MICU 2013年1~12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和支气管灌洗液标本509例,分离出病原菌178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M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构成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MICU 2013年1~12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和支气管灌洗液标本509例,分离出病原菌178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病原菌阳性率34.9%,分离率为前五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28.1%,大肠埃希菌23.0%,鲍曼不动杆菌16.9%,金黄色葡萄球菌10.7%,铜绿假单胞菌9.6%。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达7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较低均在20%以下,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类的耐药率大于17.3%。结论M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细菌为主,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有所不同,临床应该合理慎重的应用抗菌药物,从而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U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捷 杨丽华 胡结养 《中国处方药》 2014年第9期136-137,共2页
目的分析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3年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开展常规护理,B组以A组为基础增加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A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低于B组... 目的分析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3年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开展常规护理,B组以A组为基础增加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A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低于B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呼吸衰竭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哮喘所致重度呼吸衰竭
20
作者 孙德俊 侯丽萍 +2 位作者 王秀香 杨敬平 米天明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84-289,共6页
目的 :评价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 COPD、哮喘所致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COPD、哮喘所致的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面罩压力支持通气 ( PSV)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1、6、2 4 h及结束后查血气分析。结果 :用 PSV患者完成了自主呼吸到... 目的 :评价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 COPD、哮喘所致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COPD、哮喘所致的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面罩压力支持通气 ( PSV)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1、6、2 4 h及结束后查血气分析。结果 :用 PSV患者完成了自主呼吸到机械通气的过渡 ,有 4例改用辅助/控制模式或加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哮喘组通气后 1、6、2 4 h及结束后 PCO2 明显下降 ,由 ( 50 .6±2 4 .2 ) mm Hg分别降至 ( 39.15± 15.85) mm Hg、 ( 4 1.11± 14.39) mm Hg、( 4 0 .35± 4 .16) mm Hg、(4 0 .67± 2 4 .2 ) mm Hg,Pa O2 由 ( 65.12± 15.4 7) mm Hg分别增至 ( 97.68± 36.76) mm Hg、( 91.81±2 4 .10 ) mm Hg、( 10 1.52± 2 3.92 ) mm Hg、( 94 .7± 10 .78) mm Hg。COPD组 PCO2 渐下降至正常 ,PO2由通气前 ( 4 1.58± 10 .4 ) mm Hg分别在通气后 1、6、2 4 h及结束后增加至 ( 69.60± 2 0 .68) mm Hg、( 77.64± 2 1.89) mm Hg、( 81.88± 2 0 .4 0 ) mm Hg、( 85.71± 10 .2 1) mm Hg。 33例面罩通气配合良好 ,2例改用气管插管 ,2例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 COPD、哮喘所致重度呼吸衰竭是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哮喘 重度呼吸衰竭 COPD 经面罩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 患者 PSV 下降 过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