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重症肢体缺血腔内治疗思路及血管灌注区段(Angiosome)概念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包俊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774-776,共3页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症状可分为间歇性跛行和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两大症候群,尤以后者对患者的肢体乃至生命威胁巨大。所谓CLI,其严格定义为:①肢体静息痛持续发作2周以上,且需应用止痛剂,踝部动脉收缩压...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症状可分为间歇性跛行和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两大症候群,尤以后者对患者的肢体乃至生命威胁巨大。所谓CLI,其严格定义为:①肢体静息痛持续发作2周以上,且需应用止痛剂,踝部动脉收缩压≤50mmHg,或趾动脉收缩压≤30mmHg;或②溃疡形成、坏疽且踝部动脉收缩压≤50mmHg,或趾动脉收缩压≤30mmHg。简言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肢体缺血 下肢动脉闭塞症 血管灌注 腔内治疗 应用 趾动脉收缩压 ISCHEMIA 间歇性跛行
下载PDF
血管损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陆清声 沈毓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8期624-626,共3页
血管损伤是外科急救过程中常见的急症。具有出血量大、病情危急、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临床上常常被其它创伤所掩盖,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困难。因此,尽早明确损伤部位,制定合理的诊治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伤... 血管损伤是外科急救过程中常见的急症。具有出血量大、病情危急、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临床上常常被其它创伤所掩盖,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困难。因此,尽早明确损伤部位,制定合理的诊治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伤死率,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诊断 血管腔内治疗
下载PDF
一期机械性吸栓加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磊 王宏飞 +4 位作者 陆清声 裴轶飞 李海燕 毛华娟 景在平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评价一期机械性吸栓(PMT)加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4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PMT加支架植入术治疗,治疗前均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或静脉彩超进行评估。结果溶栓后获完全溶解Ⅲ级20例(83.3%),Ⅱ级3例(12.5%... 目的评价一期机械性吸栓(PMT)加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4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PMT加支架植入术治疗,治疗前均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或静脉彩超进行评估。结果溶栓后获完全溶解Ⅲ级20例(83.3%),Ⅱ级3例(12.5%)和Ⅰ级1例(4.2%)。溶栓时间平均约为0.25小时,尿激酶平均用量为16.7万U。6例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溶栓后患、健侧大腿平均周径差为(1.38±1.61)cm,小腿为(0.80±0.87)cm,术后患肢肿胀症状明显减轻21例。12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无黑便、血便;2例有静脉穿刺点周围少量皮下淤血斑。无致命性肺梗死;无脑出血并发症、无穿刺部位渗血;支架植入术中无静脉破裂及支架移位等发生。结论 PMT加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治疗时间短、大出血风险低、溶栓药物用量低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 腔内治疗
下载PDF
腹部外科中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陆清声 陈燕青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94-1097,共4页
腹部外科中的血管疾病虽发病率较低,然而一旦发生,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并且该类疾病常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缺乏特异体征,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故临床医师亟须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血管疾病 腹部外科
原文传递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Ⅱ型内漏的影像学识别和处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包俊敏 景在平 +5 位作者 赵志青 赵君 冯翔 陆清声 冯睿 黄晟 《上海医学影像》 2002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Ⅱ型内漏的评估、处理方法。方法 在1998年4月至2001年12月实施的116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通过造影发现Ⅱ型内漏共7例。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作促凝治疗。结果 促凝治疗后4例内漏消...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Ⅱ型内漏的评估、处理方法。方法 在1998年4月至2001年12月实施的116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通过造影发现Ⅱ型内漏共7例。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作促凝治疗。结果 促凝治疗后4例内漏消失;3例带漏返回。术后经密切观察随访,2例内漏自行闭合,另1例也未发现动脉夹层腔明显扩大。结论促凝是术中Ⅱ型内漏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术后持续存在的Ⅱ型内漏的处理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Ⅱ型内漏 影像学识别
下载PDF
胸主动脉瘤的MRA诊断及其对腔内隔绝术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志青 景在平 +4 位作者 赵珺 陆清声 包俊敏 王利丽 刘琦 《上海医学影像》 2002年第3期166-167,共2页
目的 探讨MRA对胸降主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对腔内隔绝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本组6例患者行MRA检查,并以此为依据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结果 MRA显示瘤体大小为36×32mm至51× 63mm,瘤颈远近端的正常主动脉直径为24-30mm和26-32mm,... 目的 探讨MRA对胸降主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对腔内隔绝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本组6例患者行MRA检查,并以此为依据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结果 MRA显示瘤体大小为36×32mm至51× 63mm,瘤颈远近端的正常主动脉直径为24-30mm和26-32mm,重要分支清晰可见,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结论 MRA可清楚显示胸降主动脉瘤的立体结构,主要分支与主动脉瘤的关系,对诊断和指导腔内隔绝术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MRA 诊断 腔内隔绝术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急腹症中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陆清声 陈燕青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07-711,共5页
急腹症是以急发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外科疾病,而由血管疾病导致的急腹症,即血管源性急腹症却很少见。血管源性急腹症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缺乏特异性体征而诊断困难。一旦发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故临床医师亟须加强对该疾病... 急腹症是以急发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外科疾病,而由血管疾病导致的急腹症,即血管源性急腹症却很少见。血管源性急腹症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缺乏特异性体征而诊断困难。一旦发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故临床医师亟须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血管疾病 治疗
原文传递
首批球扩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10例 被引量:7
8
作者 陆清声 裴轶飞 +9 位作者 吴宏 王志农 李卫萍 宋超 金修才 陈辉 洪毅 李海燕 秦永文 景在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探讨球扩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严重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国人患者的可行性,为本技术在国内开展做出探索,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间,门诊入院65周岁以上严重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老年患者共10例经术前评估... 目的探讨球扩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严重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国人患者的可行性,为本技术在国内开展做出探索,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间,门诊入院65周岁以上严重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老年患者共10例经术前评估开放手术高危或手术不耐受。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76.4(65~81)岁。全部患者行经股动脉球扩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10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1例经辅助心尖穿刺完成,术后患者主动脉瓣功能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5 d。随访3~34个月,全部患者症状改善,1例患者于术后13个月因肺癌死亡。结论球扩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可用于国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但在术前准备、评估、术中操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股动脉 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
原文传递
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肾癌下腔静脉癌栓切除 被引量:3
9
作者 冯翔 景在平 +1 位作者 侯建国 高旭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6-237,共2页
对于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在根治性切除肾癌的同时切除下腔静脉癌栓仍然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可惜很多患者因手术的风险较大而放弃了手术治疗。术中的主要风险来自分离肿瘤时挤压下腔静脉导致癌栓脱落而引起肺栓塞,这通常是致... 对于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在根治性切除肾癌的同时切除下腔静脉癌栓仍然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可惜很多患者因手术的风险较大而放弃了手术治疗。术中的主要风险来自分离肿瘤时挤压下腔静脉导致癌栓脱落而引起肺栓塞,这通常是致死性的。2006年以来我们在Tempofilter Ⅱ下腔静脉临时滤器保护下行肾癌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腔静脉滤器 保护 手术治疗 根治性切除 同时切除 癌栓脱落 临时滤器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适应证选择及复杂病变处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陆清声 景在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3630-3633,共4页
20世纪90年代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VAR)开始兴起。早期,受到患者解剖条件、年龄以及器具的限制,EVAR的适用范围十分有限。其后腔内技术日趋成熟,腔内器具性能不断改善,使得腔内治疗可以应用于更加复杂的病变,治疗效果得以提高。
关键词 瘤腔内治疗 复杂病变 腹主动脉 治疗适应证 EVAR 腔内技术 治疗效果 器具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股浅动脉硬化闭塞19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祝慧鹏 周艺琳 +3 位作者 冯翔 李鸣 包俊敏 景在平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股浅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介入治疗的19例(22条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Fontaine Ⅱb期(中、重度间歇跛行)6条,Ⅲ期(静息痛)8条,Ⅳ期(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股浅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介入治疗的19例(22条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Fontaine Ⅱb期(中、重度间歇跛行)6条,Ⅲ期(静息痛)8条,Ⅳ期(组织缺损)8条(其中足部溃疡6条,足趾坏疽2条)。股浅动脉病变的平均长度8.8cm(5.0—13cm)。病变TASC分型B型4条,C型17条,D型1条。通过彩色血管超声和(或)动脉造影观察病变段动脉术前、术后的影像学改变分析支架通畅率,分析术前、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临床改善率和保肢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7条肢体浅动脉开通(手术成功率77.3%),其中单纯PTA 11例,PTA加支架成形6例,共置入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8枚。2例中转旁路手术,3例放弃手术。17条肢体平均随访12.5个月(3~33个月)。1例术后1个月死于心心肌梗塞;4条肢体术后3~6个月再闭塞。17条肢体介入手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为76.4%。结论介入治疗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满意的近期和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支架 气囊扩张术 股浅动脉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腔内治疗进展 被引量:23
12
作者 包俊敏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45-648,共4页
关键词 周围动脉疾病 腔内治疗 适应证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支架 重症肢体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