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相关信号转导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1
作者 王红阳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1年第2期91-94,共4页
关键词 现状 未来 肿瘤 信号转导 后基因组
下载PDF
运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对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蛋白质组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福平 胡和平 +3 位作者 艾建华 陆豪杰 王红阳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蛋白质的表达差异,获取鉴别两者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的纯细胞,通过双向电泳和质谱的方法检测两者表达的差异蛋白,再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证实差异蛋...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蛋白质的表达差异,获取鉴别两者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的纯细胞,通过双向电泳和质谱的方法检测两者表达的差异蛋白,再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证实差异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图谱分别检测到(1124±110)、(938±90)个蛋白点。分析发现78个差异蛋白点,通过质谱鉴定出28个有意义的蛋白,20个蛋白仅在肝细胞癌表达或表达明显增高,8个蛋白仅在肝内胆管癌中表达或者高表达。同时免疫组化证实BK125H2.1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强阳性,而肝内胆管癌中缺失表达。结论: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是蛋白质组研究中的一个突破性的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组织异质性的问题;本实验检测到的差异蛋白例如BK125H2.1可能成为鉴别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胆管肿瘤 蛋白质组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对肝癌细胞中NF-κB基因表达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唐亮 满晓波 +5 位作者 曹惠芳 邱秀华 刘淑琴 谈冶雄 吴孟超 王红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肝癌细胞中NF κB分布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浓度的MMC对SK HEP 1细胞中NF κB分布的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 5 0 μg/mlMMC作用不同时间的NF κB蛋白水平 ,RT PCR方法比较 5...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肝癌细胞中NF κB分布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浓度的MMC对SK HEP 1细胞中NF κB分布的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 5 0 μg/mlMMC作用不同时间的NF κB蛋白水平 ,RT PCR方法比较 5 0 μg/mlMMC持续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和作用 2h停止用药后不同时间NF κB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的MMC能够不同程度地使细胞核中NF κB免疫组化染色增强 ,5 0 μg/ml的MMC导致了NF κB蛋白蛋白印迹水平升高 ,并在MMC处理 8h的细胞中升至最高 ,RT PCR方法检测NF κB基因mRNA水平在MMC持续处理的细胞中也上升 ,在第 2小水平最高 ,随后下降 ,但是在MMC处理 2h停止用药后NF κB基因mRNA水平没有下降反而继续上升 ,并持续到第 12小。结论 :MMC能够促进NF κB自细胞浆进入细胞核 ,5 0 μg/ml的MMC导致了NF κB自身表达升高并在撤除用药后仍旧存在 ,提示NF κB同细胞抗MMC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肝癌细胞 NF-KB 基因表达 分布 影响
下载PDF
spp1基因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定量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惠芳 满晓波 +6 位作者 蒋虹 徐志飞 唐亮 邱秀华 谈冶雄 吴孟超 王红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骨桥蛋白编码基因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 2 4例肺癌患者癌及癌周正常肺组织中总RNA ,采用RT 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spp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在所有 2 4例肺癌中肺癌组织的骨桥蛋...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骨桥蛋白编码基因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 2 4例肺癌患者癌及癌周正常肺组织中总RNA ,采用RT 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spp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在所有 2 4例肺癌中肺癌组织的骨桥蛋白表达高于相邻的癌周正常肺组织 ,并且全部在 6倍以上 ,其中 7例在 10 0倍以上。结论 :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 ,是肺癌诊断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p1基因 肺癌组织 表达 定量检测
下载PDF
Ir-MEK/ir-LEK在N-硝基-L-精氨酸抑制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万兴旺 黄矛 +4 位作者 何雅琴 万丽 李万亥 由振东 路长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Ir-MEK/ir-LEK N-硝基-L-精氨酸 吗啡耐受 吗啡 一氧化氮 脑啡肽
下载PDF
N-硝基-L-精氨酸抗阿片类精神依赖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万兴旺 黄矛 +3 位作者 何雅琴 李万亥 万莉 路长林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研究N 硝基 L 精氨酸 (NO2 Arg)在吗啡、二氢埃托啡精神依赖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注射吗啡、二氢埃托啡的方法建立小鼠精神依赖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 ;采用荧光内过滤法测定小鼠脑内NO的含量 ;小鼠脑内cAMP/cGMP含... 目的 研究N 硝基 L 精氨酸 (NO2 Arg)在吗啡、二氢埃托啡精神依赖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注射吗啡、二氢埃托啡的方法建立小鼠精神依赖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 ;采用荧光内过滤法测定小鼠脑内NO的含量 ;小鼠脑内cAMP/cGMP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 小鼠吗啡、二氢埃托啡精神依赖形成过程中脑内NO ,cAMP ,cGMP的含量显著上升 ;腹腔注射NO2 Arg 5mg·kg- 1 可抑制吗啡、二氢埃托啡精神依赖升高小鼠脑内NO ,cAMP ,cGMP含量的作用。结论 NO在易化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形成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NO2 Arg抑制吗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二氢埃托啡 精神依赖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炎症微环境与肝癌转移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红阳 刘高米洋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5-242,共8页
肝癌形成以及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癌细胞和癌旁基质之间的相互调节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已被广泛研究。肝肿瘤微环境一般分为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细胞成分包括肝实质细胞、肝星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非... 肝癌形成以及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癌细胞和癌旁基质之间的相互调节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已被广泛研究。肝肿瘤微环境一般分为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细胞成分包括肝实质细胞、肝星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非细胞成分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激素和病毒等。目前研究认为肝脏细胞成分在经历外界不同刺激后,通过促进细胞坏死、凋亡以及分泌多种蛋白形成炎症微环境,从而参与肝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由于肝细胞癌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因此深入研究肿瘤转移过程中肝细胞与炎症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系统性阐述肝癌转移的分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环境 肝癌 转移
下载PDF
给药途径对强啡肽A_(1-13)抑制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万兴旺 黄矛 +3 位作者 何雅琴 李万亥 由振东 路长林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对强啡肽A1 13 (Dyn)抑制吗啡依赖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身体依赖模型 ;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采用sc 5mg·kg-1纳洛酮激发 ;Dyn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采用侧脑室、脊髓及... 目的 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对强啡肽A1 13 (Dyn)抑制吗啡依赖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身体依赖模型 ;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采用sc 5mg·kg-1纳洛酮激发 ;Dyn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采用侧脑室、脊髓及静脉内注射Dyn后 ,对大鼠经纳洛酮激发后 6 0min内可数和不可数的戒断症状进行评分的方法进行。结果 静脉内注射10 0 μg·kg-1Dyn可短暂抑制戒断症状 ;髓鞘内注射 4 μg·kg-1Dyn可明显抑制绝大部分的戒断症状 ;侧脑室注射Dyn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无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途径 强啡肽A1-13 吗啡依赖 大鼠 戒断症状
下载PDF
N-硝基-L-精氨酸抗吗啡、二氢埃托啡诱导小鼠位置偏爱作用(英文)
9
作者 万兴旺 黄矛 +4 位作者 何雅琴 李万亥 万莉 由振东 路长林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2年第4期162-165,共4页
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对N 硝基 L 精氨酸 (L NNA)在吗啡、二氢埃托啡精神依赖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L NNA 5mg·kg-1可使吗啡、二氢埃托啡精神依赖小鼠在条件性位置偏爱箱偏爱侧停留时间分别从 6 0 9± 2 0 2min ,7 98±... 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对N 硝基 L 精氨酸 (L NNA)在吗啡、二氢埃托啡精神依赖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L NNA 5mg·kg-1可使吗啡、二氢埃托啡精神依赖小鼠在条件性位置偏爱箱偏爱侧停留时间分别从 6 0 9± 2 0 2min ,7 98± 0 72min显著增加到 9 31± 1 10min (P <0 0 1) ,9 4 8± 1 2 1min (P <0 0 1)。小鼠皮下注射吗啡、二氢埃托啡形成精神依赖后 ,脑内NO含量升高至 (46 3 3± 18 6 )pmol·mg-1蛋白、(470 9± 16 4 )pmol·mg-1蛋白 ,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的 (40 7 9± 15 6 )pmol·mg-1蛋白水平 (P <0 0 1)。而连续协同给予L NNA 5mg·kg-1三天后 ,吗啡、二氢埃托啡精神依赖小鼠脑内NO的含量分别降低至 (40 3 5± 17 2 )pmol·mg-1蛋白 (P <0 0 1) ,(412 2± 2 3 8)pmol·mg-1蛋白 (P <0 0 1) ,显著低于给予L NNA前的水平。与生理盐水组小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我们的结果表明 :L NNA可逆转吗啡、二氢埃托啡所致的精神依赖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硝基-L-精氨酸 吗啡 二氢埃托啡 诱导 小鼠 位置偏爱作用 精神依赖 一氧化氮 抑制作用
下载PDF
N-硝基-L-精氨酸抑制大鼠吗啡身体依赖的强啡肽机制
10
作者 黄矛 万兴旺 +3 位作者 何雅琴 李万亥 由振东 路长林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27-330,共4页
目的 研究N 硝基 L 精氨酸 (NO2 Arg)在抑制吗啡身体依赖形成中的作用及探讨强啡肽在该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皮下注射吗啡法建立大鼠吗啡身体依赖模型 ;身体依赖程度采用皮下注射 5mg·kg-1 纳洛酮激发戒断症状... 目的 研究N 硝基 L 精氨酸 (NO2 Arg)在抑制吗啡身体依赖形成中的作用及探讨强啡肽在该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皮下注射吗啡法建立大鼠吗啡身体依赖模型 ;身体依赖程度采用皮下注射 5mg·kg-1 纳洛酮激发戒断症状并对大鼠 6 0min内可数和不可数的戒断症状评分的方法进行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大鼠脑各分区、垂体、脊髓和血浆内免疫活性强啡肽A(ir-Dyn)的含量。结果 NO2 Arg可剂量相关性地抑制吗啡身体依赖的形成 ,其中 5mg·kg-1 NO2 Arg可显著抑制吗啡依赖大鼠大多数戒断症状 ;NO2 Arg处理可显著升高吗啡依赖大鼠脊髓、纹状体、垂体及血浆内ir-Dyn的水平。该作用可被特异性κ -受体阻滞剂norbinaltorphimine (nor-BNI)所拮抗。结论 NO2 Arg剂量相关性地抑制吗啡身体依赖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身体依赖 N-硝基-L-精氨酸 强啡肽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牛初乳免疫球蛋白 A的纯化与原子力显微镜观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傅骁勇 谭璐 +3 位作者 徐敬 朱国栋 李杰 王红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 :纯化牛初乳免疫球蛋白 A(Ig A)并在原子力显微镜 (AFM)下进行观测。 方法 :应用逐级盐析、透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等生化手段 ,从牛初乳中提取 Ig A,SDS- PAGE鉴定纯化结果。应用 AFM对吸附在新剥离云母或多聚赖氨酸 (PL L)处理云母... 目的 :纯化牛初乳免疫球蛋白 A(Ig A)并在原子力显微镜 (AFM)下进行观测。 方法 :应用逐级盐析、透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等生化手段 ,从牛初乳中提取 Ig A,SDS- PAGE鉴定纯化结果。应用 AFM对吸附在新剥离云母或多聚赖氨酸 (PL L)处理云母片基上的 Ig A进行空气相的结构观测。 结果 :考马斯亮蓝染色鉴定纯化的蛋白含有重链、轻链和分泌片 ;正常生理条件下的 Ig A以寡聚体结构为主 ,单体大约 2 .6 nm× 1 8.0 nm× 2 0 .2 nm,与电镜结果基本吻合 ;Ig A在 PL L 处理云母片基上的吸附呈现树枝状聚集 ,随孵育时间的延长 ,聚集现象更趋明显。 结论 :结合生化方法和 AFM观测 ,可对 Ig A等免疫球蛋白分子进行天然结构状态的微观探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初乳 免疫球蛋白A 纯化 原子力显微镜 观测 生理调控
下载PDF
氨基酸转运体组分SLC3A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园园 潘宇飞 +2 位作者 谈冶雄 董立巍 王红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6-240,共5页
SLC3A2(solute carrier family 3 member 2)是来自SLC3家族的一种Ⅱ型跨膜糖蛋白,是氨基酸转运体(heteromericamino acid transports,HATs)的重链组成部分。HATs在细胞中广泛表达并介导了几乎所有必需氨基酸的跨膜转运,保证细胞内氨基... SLC3A2(solute carrier family 3 member 2)是来自SLC3家族的一种Ⅱ型跨膜糖蛋白,是氨基酸转运体(heteromericamino acid transports,HATs)的重链组成部分。HATs在细胞中广泛表达并介导了几乎所有必需氨基酸的跨膜转运,保证细胞内氨基酸水平的稳定,对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SLC3A2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参与细胞的恶性转化,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仅有初步报道尚未阐明。现就SLC3A2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等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3A2 氨基酸转运体 整合素 肿瘤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马韵涵 潘宇飞 +1 位作者 董立巍 谈冶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2-487,共6页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是一种人工修饰的T细胞表面受体,它可以模拟天然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的功能。使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在T细胞表面稳定表达CAR。CAR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利用抗体的肿瘤特异性识别...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是一种人工修饰的T细胞表面受体,它可以模拟天然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的功能。使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在T细胞表面稳定表达CAR。CAR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利用抗体的肿瘤特异性识别能力,靶向发挥T细胞的效应功能。目前CAR-T细胞在临床治疗白血病、淋巴瘤、黑素瘤等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但由于实体肿瘤的某些特点,CAR-T细胞在临床治疗实体肿瘤的实践中存在部分障碍。随着研究的深入,三代CAR-T细胞、双重特异性CAR-T细胞等的应用将为CAR-T细胞临床治疗实体肿瘤开拓道路。本文就近年来CAR-T细胞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T淋巴细胞 实体肿瘤 免疫疗法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中聚糖蛋白3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方芳 王红阳 +1 位作者 吴秀菊 周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聚糖蛋白3(GPC3)在肝癌研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亲和力高的特点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681份不同人群血清中的GPC3。结果(1)肝硬化组(42.9%)、肝癌组(41... 目的探讨血清聚糖蛋白3(GPC3)在肝癌研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亲和力高的特点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681份不同人群血清中的GPC3。结果(1)肝硬化组(42.9%)、肝癌组(41.4%)、肝癌复发组(61.1%)患者血清GPC3阳性率与正常人组(4.1%)及乙肝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细胞型肝癌组(HCC)血清GPC3阳性率(45.9%)高于胆管细胞型肝癌组(ICC)(20.9%)(P〈0.05);HCC组中直径≤3cm的小肝癌及AFP≤20μ/L的肝癌血清中GPC3阳性率分别为36.0%、41.9%;AFP≤20μg/L且直径≤3cm的小肝癌患者血清GPC3阳性率为44.4%(4/9)。(2)联合血清AFP及GPC3,可将单独应用AFP时提示肝癌复发从77.7%提高N88.9%。(3)结肠癌肝转移病例血清中GPC3的阳性率为28.6%。(4)手术切除术前及术后2-16d内HCC患者血清中GPC3的变化多样。(5)24例HCC组织GPC3阳性20例,其中血清GPC3阳性率为50%。结论血清中GPC3的测定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在肝癌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提示复发、转移及评价手术治疗效果中可能均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标志物 聚糖蛋白3 血清
原文传递
聚糖蛋白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蛋白表达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芳 王红阳 +1 位作者 吴秀菊 周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295,共3页
目的制备聚糖蛋白3(glypican-3,GPC3)抗体并应用其对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GPC3蛋白表达进行研究,探讨GPC3蛋白作为肝癌潜在的新的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了GPC3抗原并制备了特异性好的兔抗GPC3多克隆抗体... 目的制备聚糖蛋白3(glypican-3,GPC3)抗体并应用其对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GPC3蛋白表达进行研究,探讨GPC3蛋白作为肝癌潜在的新的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了GPC3抗原并制备了特异性好的兔抗GPC3多克隆抗体,应用该纯化的抗体对40例组织(正常肝7例,肝细胞型肝癌26例,胆管细胞型肝癌7例)及4个细胞系(肝癌细胞系HepG2、HUH-7、Hep3B,非肝癌细胞系Hela)进行了蛋白印记杂交试验。结果Westernblot结果显示,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HepG2、HUH-7、Hep3B细胞系中有相对相对分子质量约70000的蛋白主带,与GPC3的核心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一致;正常肝组织不表达GPC3蛋白,肝细胞型肝癌中癌组织(HCC)及癌旁组织表达GPC3蛋白的比例分别为84.6%(22/26)及30.8%(8/26),7例胆管细胞型肝癌(ICC)中有2例癌组织及其旁组织表达GPC3。结论GPC3蛋白广泛存在于肝癌组织中,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肝癌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蛋白表达 肝细胞
原文传递
吗啡依赖及戒断对大鼠强啡肽原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兴旺 黄矛 +3 位作者 何雅琴 李万亥 由振东 路长林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形成及戒断对大鼠强啡肽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18只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空白对照组 ,每组 6只。采用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 ,初剂量为 10mg/kg ,以后每天增加 5...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形成及戒断对大鼠强啡肽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18只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空白对照组 ,每组 6只。采用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 ,初剂量为 10mg/kg ,以后每天增加 5mg/kg ,3次 /d ,连续 6天。应用放射性3 2 磷标记的三磷酸脱氧胞苷掺入标记探针法进行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三组大鼠强啡肽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连续 6天给予吗啡 ,吗啡依赖组大鼠下丘脑 (2 3 88± 1 6 2 )、纹状体(19 87± 2 0 3)及脊髓 (13 36± 1 4 6 )的强啡肽原mRNA相对含量分别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34 36±1 4 6、31 2 4± 2 83和 2 7 6 0± 2 89;均P <0 0 1) ,海马 (2 9 6 7± 3 2 3)强啡肽原mRNA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 (2 5 87± 1 74 ,P <0 0 5 ) ;(2 )给予纳洛酮处理 6 0min后 ,下丘脑 (10 2 2± 1 2 2 )、纹状体(5 90± 0 84 )、脊髓 (2 99± 0 4 8)强啡肽原mRNA的相对含量低于吗啡依赖组 (均P <0 0 1) ,而垂体强啡肽原mRNA(2 6 72± 1 79)却高于吗啡依赖组 (11 6 0± 2 2 4 ,P <0 0 1)。结论 慢性给予吗啡可影响大鼠强啡肽原mRNA的表达 ,从而参与吗啡依赖形成和戒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戒断 大鼠 强啡肽 MRNA 表达 影响
原文传递
N-硝基-L-精氨酸对阿片类物质耐受及依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兴旺 黄矛 +4 位作者 何雅琴 万莉 李万亥 由振东 路长林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 研究N-硝基-L-精氨酸(NO2Arg)对阿片类物质耐受及依赖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身体依赖模型;用热辐射甩尾法测定大鼠痛阈值的方法监测吗啡耐药程度。身体依赖程度采用皮下注射纳洛酮4 mg·kg-1激发后,测定... 目的 研究N-硝基-L-精氨酸(NO2Arg)对阿片类物质耐受及依赖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身体依赖模型;用热辐射甩尾法测定大鼠痛阈值的方法监测吗啡耐药程度。身体依赖程度采用皮下注射纳洛酮4 mg·kg-1激发后,测定大鼠60 min内可数和不可数戒断症状评分的方法进行;小鼠精神依赖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NO2Arg可剂量依赖性抑制吗啡耐受的形成。NO2Arg 5 mg·kg-1可显著抑制吗啡依赖大鼠大多数戒断症状。NO2Arg 4 mg·kg-1可使吗啡、二氢埃托啡精神依赖小鼠在偏爱侧停留时间分别由(6.1±2.0)min、(8.0±0.7)min显著增加到(9.3±1.1)min、(9.5±1.2)min 。结论NO2Arg可显著抑制吗啡耐受及依赖的形成,并可逆转已形成的精神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物质依赖 N-硝基-L-精氨酸 吗啡 精神依赖 戒断症状
原文传递
两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分离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高米洋 潘兴华 +4 位作者 和法莲 陆容 刘菊芬 何洁 王红阳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来源的外泌体的最佳分离条件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方法无血清培养法培养hUMSCs,培养上清中收集外泌体,超高速离心法(ult-exo)和沉淀法分离外泌体(pri-exo),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63、... 目的探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来源的外泌体的最佳分离条件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方法无血清培养法培养hUMSCs,培养上清中收集外泌体,超高速离心法(ult-exo)和沉淀法分离外泌体(pri-exo),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63、HSP70、HSP90和阴性对照蛋白TAPA1,透射电镜观察分离所得外泌体生物学形态,高清晰质谱分析外泌体包裹蛋白种类。结果无血清培养法能够在不改变细胞生物学形态的条件下获取hUMSCs源外泌体,透射电镜下可见超高速离心可以获得具有典型双层膜结构的外泌体,大小在100 nm左右,而沉淀法分离所得产物不具有典型的外泌体形态表征,大小在30 nm左右;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超高速离心法所得外泌体CD63、HSP70、HSP90均呈现阳性,阴性对照蛋白TAPA1呈现阴性,沉淀法只能检测到HSP90;高清晰质谱检测出超高速离心法分离所得外泌体有169种蛋白,沉淀法有102种,共有蛋白79种。结论超高速离心法和沉淀法所得外泌体在蛋白标志物、生物学形态和内含蛋白种类均有差别,本实验结果提示分离hUMSCs源外泌体超高速离心法优于沉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质干细胞 外泌体 分离 鉴定
原文传递
5-羟色胺可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韵涵 潘宇飞 +1 位作者 董立巍 谈冶雄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1-529,共9页
目的 :研究5-羟色胺(即血清素)在肝细胞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法建立SpragueDawley大鼠肝细胞癌模型,应用HE染色法确定模型建立过程中DEN诱发大鼠癌变的病程分期。收集... 目的 :研究5-羟色胺(即血清素)在肝细胞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法建立SpragueDawley大鼠肝细胞癌模型,应用HE染色法确定模型建立过程中DEN诱发大鼠癌变的病程分期。收集大鼠肝细胞癌模型各阶段的血清和肝脏标本,以及临床上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血清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这些血清标本中5-羟色胺的含量,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标本中5-羟色胺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5-HTR)的m RNA表达水平。应用CCK-8法检测5-羟色胺对人肝癌Huh7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建立Huh7细胞的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然后腹腔注射5-羟色胺,观察移植瘤的体内生长情况以及荷瘤裸鼠的存活情况。结果 :DEN诱导大鼠肝癌模型有3个病程:炎性反应期(第1-8周)、肝硬化期(第9-15周)及肝癌期(第16-20周)。大鼠DEN诱癌模型和临床患者血清中5-羟色胺的含量均随着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进展不断升高(P值均〈0.001),而且大鼠模型的肝脏组织中HTR2A和HTR1B的表达水平均随着病程进展不断升高(P值均〈0.001)。5-羟色胺可以逆转血清剥夺对人肝癌Huh7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P〈0.01),并可促进Huh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体内生长(P〈0.001),缩短荷瘤裸鼠的生存期(P=0.002)。结论 :5-羟色胺可能通过与其受体相结合,对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血清素 血清素 受体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复制许可因子CDT1在人正常肝脏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20
作者 刘晓雁 刘淑琴 王红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2057-2059,2050,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复制许可因子CDT1(Cdc10-dependent transcript)在肝癌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方法:收集正常人肝脏和肝癌组织标本,以免疫组化法进行CDT1染色。结果:研究发现CDT1在正常肝脏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着色定位于胞浆。肝癌细胞中C... 目的:研究复制许可因子CDT1(Cdc10-dependent transcript)在肝癌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方法:收集正常人肝脏和肝癌组织标本,以免疫组化法进行CDT1染色。结果:研究发现CDT1在正常肝脏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着色定位于胞浆。肝癌细胞中CDT1的表达明显降低,呈阴性或弱阳性,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1在正常肝脏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定位于胞浆;并且CDT1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形成和发展,其作用机制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1 肝癌 HBSAG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