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颈椎后结构的临床解剖及影像学测量 被引量:9
1
作者 谢宁 李家顺 +3 位作者 贾连顺 贾宁阳 胡滨成 熊林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7-130,F003,共5页
目的 :测量国人下颈椎后结构的相关径线及角度 ,为颈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设计及施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 35套正常成人颈椎干燥骨标本以及 10 0套 X线片和 CT片进行测量 ,包括椎弓根宽度、高度、长度、投影点位置、与椎体的夹角、侧... 目的 :测量国人下颈椎后结构的相关径线及角度 ,为颈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设计及施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 35套正常成人颈椎干燥骨标本以及 10 0套 X线片和 CT片进行测量 ,包括椎弓根宽度、高度、长度、投影点位置、与椎体的夹角、侧块宽度、高度、厚度、后壁中心点与横突孔的距离和夹角、上关节突的倾角等。 结果 :标本测量与影像学测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影像学测量的颈椎椎弓根平均宽度 5 .13~ 6 .13m m,与椎体矢状面夹角 34 .43°~ 47.48°,与椎体横截面夹角 - 4.2 5°~10 .90°,侧块厚度 11.0 0~ 12 .78mm ,侧块后壁中心点与横突孔距离 11.30~ 12 .5 9mm ,夹角 5 .40°~ 8.89°,上关节突倾角46 .73°~ 5 7.2 3°。结论 :影像学测量结果更真实。颈椎侧块螺钉宜选用 3.5 mm直径 ,外倾 2 5°、头倾 5 0°置入 ;颈椎椎弓根变异较大 ,应尽量减少使用椎弓根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后结构 解剖学 影像学测量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殿勇 张树忠 +5 位作者 梅长林 张维莉 陆健 孙田美 汤兵 戴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 :研究华东地区汉族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ADPKD)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的关系。 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对 79例ADPK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 ,收集经基因诊断确定为 2型或 1型ADPKD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发... 目的 :研究华东地区汉族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ADPKD)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的关系。 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对 79例ADPK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 ,收集经基因诊断确定为 2型或 1型ADPKD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发病年龄、肝囊肿、高血压、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血尿等主要临床症状为参数 ,通过统计学方法研究该病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的关系。 结果 :2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 1型患者晚 9.7岁 [(4 6 .0 9± 9.86 )岁vs (36 .38± 1 1 .35 )岁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主要临床症状的出现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ADPKD2型患者与 1型患者临床症状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多囊肾病 基因型 临床表型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