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黄芪甲苷对SD大鼠致畸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朱玉平 张天宝 +4 位作者 万旭英 马玺里 张川 张卫东 朱江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83-1785,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SD大鼠的致畸作用。方法:采用标准致畸试验,孕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实验组剂量分别为0.25,0.5和1.0mg/kg体重,对照组(0.85%生理盐水1/4稀释的1:1丙二醇:乙醇)。于妊娠第6~15天尾静脉注射给药,每日1次,于妊娠第2...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SD大鼠的致畸作用。方法:采用标准致畸试验,孕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实验组剂量分别为0.25,0.5和1.0mg/kg体重,对照组(0.85%生理盐水1/4稀释的1:1丙二醇:乙醇)。于妊娠第6~15天尾静脉注射给药,每日1次,于妊娠第20天处死孕鼠。检查母体妊娠与胎儿畸形情况。结果:黄芪甲苷在1.0mg/kg剂量时孕鼠增重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黄芪甲苷在1.0mg/kg剂量时SD大鼠的活胎率和死胎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活胎率降低和死胎率升高,但胎儿外观畸形率、内脏畸形率、活胎身长、胎盘重和胎儿体重无显著影响。同时,黄芪甲苷在各受试剂量作用下对骨骼的发育也无明显影响。结论:黄芪甲苷在1.0mg/kg剂量时对SD大鼠有一定的母体毒性,在1.0mg/kg有一定的胚胎毒性;但在受试剂量下无胎儿毒性,也无明显的致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母体毒性 致畸作用 胚胎毒性 胎儿毒性
下载PDF
鲨鱼软骨制剂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浩 袁伯俊 焦炳华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1-53,62,共4页
目前对鲨鱼软骨制剂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较多。本文从抗肿瘤和抗血管生成、抗氧化和抗自由基、抗炎、降血脂、抗血吸虫病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鲨鱼软骨制剂有一定的研究和开民价值。
关键词 鲨鱼软骨 药理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与常规氧化锌对A549细胞的毒性与DNA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洪丽玲 丁树娟 +2 位作者 朱江波 朱玉平 张天宝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40-343,348,共5页
目的:比较纳米氧化锌(Nano-ZnO)和常规氧化锌(Micro-Z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毒性及DNA损伤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5、50、100μg/ml)的纳米ZnO(30nm)和常规ZnO(≤1μm)染毒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实验同时设对照组(DMEM培养液)。分别... 目的:比较纳米氧化锌(Nano-ZnO)和常规氧化锌(Micro-Z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毒性及DNA损伤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5、50、100μg/ml)的纳米ZnO(30nm)和常规ZnO(≤1μm)染毒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实验同时设对照组(DMEM培养液)。分别于染毒后6、12、24、48 h,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采用MTT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实验)检测细胞毒性及对DNA的损伤作用。结果:纳米ZnO和常规ZnO对A549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IC_(50))分别为53.91和190.15μg/ml;纳米ZnO在50μg/ml剂量时对A549细胞就已出现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关系;而常规ZnO在100μg/ml剂量时才出现细胞生长的抑制。纳米ZnO与常规ZnO的剂量-效应曲线和时间-效应曲线的斜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纳米ZnO能够导致A549细胞产生DNA损伤;常规ZnO在相同受试剂量下未观察到DNA损伤。结论:纳米ZnO与常规ZnO均对体外A549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但纳米ZnO产生毒性的剂量低、出现时间早,并产生了常规ZnO未观察到的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常规氧化锌 A549细胞 细胞毒性 DNA损伤
下载PDF
纳米级二氧化钛对体外大鼠腔前卵泡生长发育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侯娟 万旭英 +3 位作者 王飞 许桂凤 刘珍 张天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69-873,共5页
目的:采用大鼠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方法研究纳米级二氧化钛(TiO2)对大鼠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揭示纳米TiO2有无雌性生殖毒性,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机械性分离大鼠腔前卵泡,单个卵泡在96孔板中连续培养。将卵泡随机分为5... 目的:采用大鼠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方法研究纳米级二氧化钛(TiO2)对大鼠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揭示纳米TiO2有无雌性生殖毒性,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机械性分离大鼠腔前卵泡,单个卵泡在96孔板中连续培养。将卵泡随机分为5组:3个25nmTiO2(12.5、25和50μg/ml)组、阴性对照组、微米级TiO2对照组。培养第10天诱导排卵,观察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情况。结果:随着纳米级TiO2剂量增加,卵泡存活率、有腔形成率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排出率呈下降趋势(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微米级TiO2组对卵泡发育与卵母细胞成熟无明显影响;25μg/ml以上剂量纳米级TiO2组卵泡形态学明显异常,卵泡存活率及有腔形成率明显下降;50μg/ml纳米级TiO2可使处于成熟阶段的卵母细胞数减少。结论:25μg/ml剂量以上25nmTiO2可以抑制体外大鼠腔前卵泡的生长发育与卵母细胞成熟,而微米级TiO2在相同剂量下对卵泡的生长发育和卵母细胞的成熟无明显影响。提示纳米级TiO2有不同于微米级TiO2的毒作用性质,可能有雌性生殖毒性,应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 卵母细胞 纳米级二氧化钛 毒性试验
下载PDF
复脑苏Ⅰ段生殖毒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玉平 邱建平 +2 位作者 马玺里 万旭英 张天宝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观察复脑苏对SD大鼠的Ⅰ段生殖毒性。方法:采用SD大鼠,雌雄各80只,分为3个剂量组(7.5、15.0和30 mg/kg)和一个对照组(0.85%生理盐水),每组20只大鼠。雄鼠于交配前28 d给药;雌鼠于交配前14 d给药,给药至妊娠后第6天。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复脑苏对SD大鼠的Ⅰ段生殖毒性。方法:采用SD大鼠,雌雄各80只,分为3个剂量组(7.5、15.0和30 mg/kg)和一个对照组(0.85%生理盐水),每组20只大鼠。雄鼠于交配前28 d给药;雌鼠于交配前14 d给药,给药至妊娠后第6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给药容量为1 mL/100 g体重,均采用尾静脉给药。雄鼠于交配后剖杀;1/2孕鼠于妊娠第14天剖杀,另1/2自然分娩。观察雄鼠、雌鼠和F1代仔鼠的相关指标。结果:复脑苏在各受试剂量下,对雄性大鼠的精子发生无明显影响,表现为活精子数、精子畸形率、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未引起睾丸、附睾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复脑苏在各受试剂量下,对雌性大鼠的生殖功能也未见明显影响,表现为交配率、受孕率、流产率、活胎率、吸收胎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不影响仔鼠的出生存活率和哺育存活率。结论:在受试剂量下复脑苏对雄性和雌性大鼠无生殖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脑苏 生殖毒性 药物评价 临床前 精子 畸形 药物性 脏器系数
下载PDF
雷公藤提取物对小鼠围产期的毒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蓉芳 马玺里 +3 位作者 朱玉平 朱江波 郑怡文 张天宝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2-283,共2页
关键词 雷公藤提取物 围产期 小鼠 治疗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用药后 毒性 子代 发育 乳汁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端粒酶亚单位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黎明 印木泉 +2 位作者 贺茜 陈志龙 毕洁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端粒酶RNA成分 (humantelomeraseRNAcomponent,hTR)和蛋白催化亚单位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 ,hTERT)各自表达情况。方法 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端粒酶RNA成分 (humantelomeraseRNAcomponent,hTR)和蛋白催化亚单位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 ,hTERT)各自表达情况。方法 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分别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hTR和hTERT。结果 RT PCR反应不足以清晰检出hTR的设计扩增条带 ,在RT PCR基础上进行套式PCR ,则正常肝组织和肝细胞癌组织均检出hTR内引物扩增条带 ,只是在肝细胞癌组织中hTR表达量相对更高一些。hTERT仅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检出 ,正常肝组织中检测不到。结论 hTR在正常肝组织和肝细胞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 ;hTERT与端粒酶活性间关系更密切 ,端粒酶的激活可能至少包括两个层次 :其一是端粒酶RNA成分的上调 ,其二是蛋白亚单位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端粒酶 端粒酶亚单位 反转录PCR
下载PDF
硫酸威替米星一般生殖毒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玺里 郑怡文 +3 位作者 朱玉平 朱江波 毕洁 张天宝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07-308,共2页
关键词 硫酸威替米星 生殖毒性 大鼠
下载PDF
结合标准操作规程开展新药研究与评价实验教学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晓芳 张晓冬 +6 位作者 毛煜 弓雪莲 马秀娟 宗英 姜华 袁伯俊 陆国才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1期343-344,共2页
用标准操作规程指导试验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资料的撰写和归档等项工作,可以保证新药研究与评价实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提升实验... 用标准操作规程指导试验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资料的撰写和归档等项工作,可以保证新药研究与评价实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操作规程 新药研究与评价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基于质粒的转基因小鼠致突变检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洁 印木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0-571,共2页
关键词 转基因动物 致突变检测模型 质粒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可溶性胞外区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11
作者 娄永华 彭敏 +4 位作者 彭艳 王梁华 朱玉平 钟山 焦炳华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27-130,共4页
肿瘤坏死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NF relatedapoptosis inducingligand,TRAIL) ,也称为凋亡素 2配体(Apoptosisin2Ligand ,Apo2L) ,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 ,能够激发肿瘤细胞选择性地发生凋亡 ,并对正常组织细胞几乎无毒性。TRAIL通过细... 肿瘤坏死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NF relatedapoptosis inducingligand,TRAIL) ,也称为凋亡素 2配体(Apoptosisin2Ligand ,Apo2L) ,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 ,能够激发肿瘤细胞选择性地发生凋亡 ,并对正常组织细胞几乎无毒性。TRAIL通过细胞表达受体 ,即死亡受体 4和 5 (DeathReceptor 4 ,DR4andDeathReceptor5 )发挥作用 ,而大多数肿瘤细胞表面表达这 2种受体。为了深入研究TRAIL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我们采用RT PCR方法克隆了TRAIL基因 ,并对其细胞外可溶性区域 (1 1 4 2 81氨基酸残基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重组的TRAIL可溶性蛋白占细菌总蛋白的 4 5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L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大肠杆菌
下载PDF
肝癌组织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端粒酶活性比较
12
作者 张黎明 印木泉 +1 位作者 贺茜 陈志龙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 比较肝癌组织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端粒酶活性。方法 以端粒酶延伸产物液体闪烁计数法和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分别检测肝癌组织细胞质与细胞核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细胞质抽提液端粒酶活性(cpm)为3239±901,细胞核抽提... 目的 比较肝癌组织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端粒酶活性。方法 以端粒酶延伸产物液体闪烁计数法和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分别检测肝癌组织细胞质与细胞核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细胞质抽提液端粒酶活性(cpm)为3239±901,细胞核抽提液为2514±722,细胞核中端粒酶活性显著低于细胞质。结论 肝癌组织细胞质中端粒酶活性高于细胞核,细胞质可能是端粒酶的装配贮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端粒酶 细胞质 细胞核
下载PDF
人TRAIL在毕氏酵母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13
作者 王梁华 焦炳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 在甲醇营养型酵母(Pichia)中,表达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分子。方法 将可溶性TRAIL基因片段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IC3.5,经氯化锂转化酵母GS115,甲醇诱导表达,5d后用... 目的 在甲醇营养型酵母(Pichia)中,表达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分子。方法 将可溶性TRAIL基因片段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IC3.5,经氯化锂转化酵母GS115,甲醇诱导表达,5d后用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分析,并用L929细胞测定其活性。结果 在酵母细胞中表达的TRAIL,SDS-PAGE分析占总蛋白的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营养型酵母 TRAIL 毕氏酵母表达系位 表达
下载PDF
YG系列菌株在检测含氮芳烃致突性中的应用
14
作者 贺清玉 印木泉 刘建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54-254,共1页
YG系列菌株在检测含氮芳烃致突性中的应用贺清玉,印木泉,刘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卫生毒理学教研室上海200433)我室从日本国立卫生学院引进SalmonellatyphimuriumYG1024,YG1029,Y... YG系列菌株在检测含氮芳烃致突性中的应用贺清玉,印木泉,刘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卫生毒理学教研室上海200433)我室从日本国立卫生学院引进SalmonellatyphimuriumYG1024,YG1029,YG1021和YG1026菌株,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G系列菌株 含氮芳烃 致突变性
下载PDF
格兰西隆的致突变性研究
15
作者 贺清玉 印木泉 +3 位作者 陆敦 陈耀富 毕洁 刘建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2-45,共4页
应用Ames试验,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对格兰西隆进行了致突变性研究。研究结果,格兰西隆的各剂量组对TA98,TA97,TA100,TA102在加和不加S9mix条件下均无致突变性,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在加S9m... 应用Ames试验,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对格兰西隆进行了致突变性研究。研究结果,格兰西隆的各剂量组对TA98,TA97,TA100,TA102在加和不加S9mix条件下均无致突变性,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在加S9mix条件下,15μg/ml和30μg/ml剂量对CHL细胞诱发的畸变率分别为6%和7%,为阳性。以48mg/kg剂量以上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有诱发微核作用。实验结果提示,格兰西隆具有潜在致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兰西隆 AMES试验 微核试验 致突变性
下载PDF
xylE-ICR转基因小鼠模型体内致突变试验的规范化研究
16
作者 杨志峰 黄建 +2 位作者 郑怡文 陈耀富 印木泉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72-175,共4页
本文通过MNNG作用于xylEICR转基因小鼠,按1/10LD50给药,每天1次,连续5d,最后一次给药后21d,测小鼠肝组织突变率为21.46×10-5,与对照组(<4.38×10-5)比相差极其显著(P... 本文通过MNNG作用于xylEICR转基因小鼠,按1/10LD50给药,每天1次,连续5d,最后一次给药后21d,测小鼠肝组织突变率为21.46×10-5,与对照组(<4.38×10-5)比相差极其显著(P<0.01),表明该检测方法可作为规范化程序,对诱变物进行致突变研究的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致突变 规范化
下载PDF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中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珍 刘俊平 +4 位作者 王飞 许桂凤 侯娟 万旭英 张天宝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5-589,共5页
目的改进小鼠局部淋巴结实验(LLNA),建立既可检测化学物致敏性也可同时检测刺激性的LLNA替代方法。方法选取一种阴性物质:4-氨苯甲酸;三种致敏阳性物:2,4-二硝基氯苯(DNCB)、己基肉桂醛(HCA)和2-氨基酚(2-APC);以及两种刺激阳性物:氢氧... 目的改进小鼠局部淋巴结实验(LLNA),建立既可检测化学物致敏性也可同时检测刺激性的LLNA替代方法。方法选取一种阴性物质:4-氨苯甲酸;三种致敏阳性物:2,4-二硝基氯苯(DNCB)、己基肉桂醛(HCA)和2-氨基酚(2-APC);以及两种刺激阳性物:氢氧化钾(KOH)、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按常规LLNA方法对雌性Balb/c小鼠进行染毒,测量小鼠耳缘厚度并称量耳廓重量,于第6天获取耳引流淋巴结进行称重,制备单细胞悬液计数并用CCK-8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受试剂量氢氧化钾、十二烷基硫酸钠和2,4-二硝基氯苯在0.5%以上剂量,可引起耳缘厚度和耳廓重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判定为对皮肤有刺激性,2-氨基酚和己基肉桂醛均无刺激性。三种致敏物在致敏试验中均呈阳性,但三指标的敏感性略有不同。己基肉桂醛,2,4-二硝基氯苯,2-氨基酚均可引起淋巴结重量增加和淋巴细胞计数增加(P<0.05);中剂量以上组己基肉桂醛和2,4-二硝基氯苯和高剂量2-氨基酚的CCK-8检测均见淋巴细胞增殖明显。结论以耳缘厚度和耳廓重量作为刺激性观察指标,以淋巴结重量和淋巴细胞增殖作为致敏性观察指标的改良小鼠淋巴结实验可有效地同时评价化学物的皮肤致敏性和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淋巴结试验 致敏性 刺激性 化妆品
原文传递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及其代谢产物MEHP对体外大鼠卵泡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万旭英 朱玉平 +6 位作者 马玺里 朱江波 郑怡文 侯娟 王飞 刘珍 张天宝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8-270,274,共4页
目的利用大鼠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方法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及其代谢产物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P)对卵泡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机械性分离大鼠腔前卵泡,单个卵泡在96孔板中连续培养。MEHP设2.5、5、10、20、40和80... 目的利用大鼠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方法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及其代谢产物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P)对卵泡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机械性分离大鼠腔前卵泡,单个卵泡在96孔板中连续培养。MEHP设2.5、5、10、20、40和80μg/ml6个浓度,DEHP设33.7、67.5、125、250、500、1000nmol/L6个浓度,同时设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对照和阴性对照。每组16~20个卵泡,3次重复。隔天换1/2液,在培养第10天诱导排卵,观察卵泡体外发育情况。结果DEHP对第11天卵泡存活率、有腔形成率、异常卵泡形成率和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排出率无明显的影响,与溶剂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天暴露>10μg/ml以上剂量的MEHP48h后,第11天卵泡存活率明显下降(54.76%±3.37%),与对照组(91.57%±1.3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剂量与卵泡存活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R2=0.92);COCs排出(24.99%±3.95%)明显减少,与对照组(52.78%±8.4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异常卵泡出现率(45.24%±3.37%)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暴露>20μg/mlMEHP有腔形成率(46.18%±1.67%)减少,与对照组(85.91%±5.0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有明显剂量-反应关系。结论MEHP可以抑制体外大鼠腔前卵泡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 卵泡发育 环境毒理
原文传递
小鼠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9
作者 万旭英 朱玉平 +5 位作者 马玺里 朱江波 侯娟 刘真 王飞 张天宝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建立可供毒理学研究的小鼠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方法。方法采用机械方法分离出生后12~14天(C57B1/6JxCBA/Ca)小鼠卵巢内直径为100~130μm的腔前卵泡,96孔板单个卵泡连续培养12天后诱导排卵16h,观察卵泡发育、激素分泌和卵子形成,并将... 目的建立可供毒理学研究的小鼠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方法。方法采用机械方法分离出生后12~14天(C57B1/6JxCBA/Ca)小鼠卵巢内直径为100~130μm的腔前卵泡,96孔板单个卵泡连续培养12天后诱导排卵16h,观察卵泡发育、激素分泌和卵子形成,并将体外卵母细胞的成熟情况(IVG)与体内卵母细胞的生长情况(IVM)进行比较,以判断体外培养方法是否成功。结果分离完整卵泡率为89.74%(376/419);培养12天卵泡存活率为96.81%(364/376),有腔形成率为48.94%(184/376);卵泡和卵母细胞直径显著增加。诱导排卵后卵丘细胞-卵母细胞复合体排出率为56.38%(212/376);培养卵泡经历从腔前卵泡到卵母细胞成熟和极体排出的形态学变化,也有部分卵泡不发生腔样结构改变。体外培养卵泡分泌E2和P激素与体内分泌特征一致。IVG组4.61%(10/217)卵母细胞不能恢复成熟[停止在生发泡期(GV期)],76.50%(166/217)停止减数分裂在生发泡破裂期(GVBD期),18.89%(41/217)卵母细胞停止在第2次减数分裂(MII期)(PB);而IVM组1.24%(3/241)的卵母细胞不能恢复成熟(停止在GV期),45.23%(109/241)停止减数分裂在GVBD,53.53%(41/241)卵母细胞停止在MII期(PB);卵母细胞染色体核型完整,无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小鼠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方法基本成功,可作为卵泡发育生理研究和毒理学研究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前卵泡 体外培养 小鼠
原文传递
大鼠体外多器官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桂凤 朱江波 +6 位作者 郑怡文 朱玉平 马玺里 刘珍 侯娟 王飞 张天宝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82-487,共6页
目的 建立大鼠体外多器官细胞共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支气管灌洗分离法、两步消化法等方法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肾细胞、心肌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分离成活率,用单层贴壁法分别培养;... 目的 建立大鼠体外多器官细胞共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支气管灌洗分离法、两步消化法等方法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肾细胞、心肌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分离成活率,用单层贴壁法分别培养;采用飞片法,将5种细胞的飞片放入同一培养皿,用体积分数为10%的FBS DMEM培养基培养7 d,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比较原代细胞在单独培养和共培养时的生长情况.结果 建立的大鼠原代肝细胞、肾细胞、心肌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分离方法稳定,细胞分离成活率均达90%,其中胶原酶消化法培养肝细胞的存活率达90.3%,两步消化法培养肾细胞的细胞存活率达91.9%,心肌细胞的胶原酶消化法细胞存活率达93.0%.3~15 d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速贴壁法培养的肺泡巨噬细胞存活率可达90.8%,以胶原酶消化法培养的原代真皮细胞存活率达92.7%,细胞生长状态良好.5种原代细胞的多器官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共培养时细胞生长增殖情况良好,单独培养与共培养细胞生长曲线基本重合.结论 所建立的大鼠多器官细胞共培养方法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模型 毒理学 体外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