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热带传染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冬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3-449,共7页
热带传染病仍是新发传染病的主要病种,在世界范围内呈愈演愈烈之势。不断提高该类疾病诊断技术水平对疾病防控极为重要。本文主要对热带传染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特别是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热带传染病
寄生虫病
检测
诊断
免疫学检测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宿主miRNA表达变化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超
白瑞璞
+1 位作者
何兴
潘卫庆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5,13,共6页
目的研究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虫卵引起的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选用BALB/c小鼠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实验组以250 mg/(kg·d)吡喹酮连续用药3 d进行杀虫。再以600mg/(kg·d)连续给药30 d进行...
目的研究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虫卵引起的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选用BALB/c小鼠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实验组以250 mg/(kg·d)吡喹酮连续用药3 d进行杀虫。再以600mg/(kg·d)连续给药30 d进行抗纤维化治疗 对照组仅进行吡喹酮杀虫。以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等指标评定小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各组肝组织中某些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表达水平。各组检测结果以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吡喹酮治疗后,小鼠肝脏羟脯氨酸含量等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降低,小鼠肝脏羟脯氨酸含量感染后第75天,感染组、杀虫组、治疗组依次为(0.86±0.07)、 (0.66±0.06)、 (0.25±0.05)mg/g肝湿重,治疗组低于感染组和杀虫组(t=12.86,P〈0.01)。同时小鼠肝脏的部分miRNA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改变,治疗组与杀虫组相比较。Col I、milt-223、miR-146b、miR.142—5p、miR.199a.5p、miR.34c*、miR-195依次下调了62%、38%、75%、77%、40%、54%和56%。 结论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调节某些宿主mi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肝纤维化
微小RNA
原文传递
microRNA在血吸虫感染中的表达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雷南行
何兴
潘卫庆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203-206,共4页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寄生虫病,其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是很明确。microRNA是一种内源性小分子RNA,通过在转录后调控基因的功能,从而广泛参与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目前,miRNA在血吸虫病中的功能研究是血吸虫病研究领...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寄生虫病,其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是很明确。microRNA是一种内源性小分子RNA,通过在转录后调控基因的功能,从而广泛参与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目前,miRNA在血吸虫病中的功能研究是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包括虫源miRNA的鉴定及功能研究、宿主miRNA在疾病进展中的功能研究、血清miRNA表达谱研究以及胞外囊泡miRNA的鉴定及功能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加深了人们对血吸虫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并有望转化为血吸虫病新的诊断标志物和药物作用靶点。本文对miRNA在血吸虫病中的功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MICRORNA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恶性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相关k13基因及其C-末端功能域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
2
4
作者
赵笑
张冬梅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探索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恶性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相关基因k13及其C-末端propeller结构域,为后续蛋白结构分析及青蒿素抗性机制等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k13及其C-末端基因片段并分别克隆至pET-28...
目的探索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恶性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相关基因k13及其C-末端propeller结构域,为后续蛋白结构分析及青蒿素抗性机制等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k13及其C-末端基因片段并分别克隆至pET-28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再分别用恶性疟和间日疟患者血清进行重组蛋白rK13和rK13-propeller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PCR扩增得到全长k13基因和k13-propeller片段,并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k13和pET-28a-k13-propeller。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两重组蛋白均表达,且重组蛋白rK13可与恶性疟患者血清反应,rK13-propeller既可与恶性疟又可与间日疟患者血清反应。结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重组蛋白rK13和rK13-propeller,两重组蛋白能够与疟疾患者血清反应,且与不同种疟疾的患者血清反应的特异性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k13基因
k13-螺旋桨样基因片段
重组蛋白
原核表达
原文传递
题名
热带传染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冬梅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热卫系热带传染病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3-449,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12ZX10004220-007)~~
文摘
热带传染病仍是新发传染病的主要病种,在世界范围内呈愈演愈烈之势。不断提高该类疾病诊断技术水平对疾病防控极为重要。本文主要对热带传染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特别是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热带传染病
寄生虫病
检测
诊断
免疫学检测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Keywords
Tropical infectious disease
Parasitic disease
Detection
Diagnosis
Immunologicaldetection technique
Molecular detection technique
分类号
R53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宿主miRNA表达变化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超
白瑞璞
何兴
潘卫庆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
热
卫系
热带
传染病
病
学
教研室
出处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5,13,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4220)~~
文摘
目的研究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虫卵引起的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选用BALB/c小鼠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实验组以250 mg/(kg·d)吡喹酮连续用药3 d进行杀虫。再以600mg/(kg·d)连续给药30 d进行抗纤维化治疗 对照组仅进行吡喹酮杀虫。以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等指标评定小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各组肝组织中某些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表达水平。各组检测结果以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吡喹酮治疗后,小鼠肝脏羟脯氨酸含量等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降低,小鼠肝脏羟脯氨酸含量感染后第75天,感染组、杀虫组、治疗组依次为(0.86±0.07)、 (0.66±0.06)、 (0.25±0.05)mg/g肝湿重,治疗组低于感染组和杀虫组(t=12.86,P〈0.01)。同时小鼠肝脏的部分miRNA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改变,治疗组与杀虫组相比较。Col I、milt-223、miR-146b、miR.142—5p、miR.199a.5p、miR.34c*、miR-195依次下调了62%、38%、75%、77%、40%、54%和56%。 结论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调节某些宿主mi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肝纤维化
微小RNA
Keywords
Schistosomajaponicum Praziquantel Liver fibrosis MicroRNA
分类号
R532.210.6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microRNA在血吸虫感染中的表达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雷南行
何兴
潘卫庆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热卫系热带传染病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203-206,共4页
文摘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寄生虫病,其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是很明确。microRNA是一种内源性小分子RNA,通过在转录后调控基因的功能,从而广泛参与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目前,miRNA在血吸虫病中的功能研究是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包括虫源miRNA的鉴定及功能研究、宿主miRNA在疾病进展中的功能研究、血清miRNA表达谱研究以及胞外囊泡miRNA的鉴定及功能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加深了人们对血吸虫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并有望转化为血吸虫病新的诊断标志物和药物作用靶点。本文对miRNA在血吸虫病中的功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血吸虫
MICRORNA
生物标志物
Keywords
schistosome
microRNA
biomarker
分类号
R383.24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恶性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相关k13基因及其C-末端功能域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
2
4
作者
赵笑
张冬梅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热卫系热带传染病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440-444,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12ZX10004220-007)
文摘
目的探索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恶性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相关基因k13及其C-末端propeller结构域,为后续蛋白结构分析及青蒿素抗性机制等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k13及其C-末端基因片段并分别克隆至pET-28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再分别用恶性疟和间日疟患者血清进行重组蛋白rK13和rK13-propeller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PCR扩增得到全长k13基因和k13-propeller片段,并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k13和pET-28a-k13-propeller。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两重组蛋白均表达,且重组蛋白rK13可与恶性疟患者血清反应,rK13-propeller既可与恶性疟又可与间日疟患者血清反应。结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重组蛋白rK13和rK13-propeller,两重组蛋白能够与疟疾患者血清反应,且与不同种疟疾的患者血清反应的特异性有所不同。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k13基因
k13-螺旋桨样基因片段
重组蛋白
原核表达
Keywords
Plasmodium falciparum
k13
k13-propeller
recombinant protein
prokaryotic expression
分类号
R531.3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热带传染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冬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宿主miRNA表达变化
陈超
白瑞璞
何兴
潘卫庆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5
5
原文传递
3
microRNA在血吸虫感染中的表达研究进展
雷南行
何兴
潘卫庆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7
4
原文传递
4
恶性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相关k13基因及其C-末端功能域的克隆及表达
赵笑
张冬梅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7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