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毛霉菌病的C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表现 被引量:18
1
作者 许尚文 陈自谦 +4 位作者 钟群 钱根年 刘庆宏 张盼 赵春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51-554,共4页
目的 探讨肺毛霉菌病的CT及PET-CT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肺毛霉菌病的胸部CT及PET-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10例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 目的 探讨肺毛霉菌病的CT及PET-CT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肺毛霉菌病的胸部CT及PET-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10例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检查.结果 13例患者肺内见多发斑片影,伴厚壁空洞9例(26个)、肺动脉栓塞4例;仅1例表现为肺内孤立性不规则肿块.病变侵犯临近支气管3例、胸腔少量积液4例,肺门及纵隔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增强较明显,平均增加(25±8) HU.PET-CT表现:1例病灶呈斑片状异常放射性浓聚,2例呈不规则环形的异常放射性浓聚,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别为6.2、4.6和3.6.结论 肺毛霉菌病的影像表现呈多样性,缺乏特征性表现.影像表现为多发厚壁空洞,合并肺动脉栓塞或侵犯支气管时应考虑到本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菌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管内肿瘤手术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魏梁锋 王守森 +5 位作者 郑兆聪 田君 薛亮 高进喜 马明 肖慧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6-560,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肿瘤患者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脊髓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福州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22例颈椎管内肿瘤患者(试验组)...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肿瘤患者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脊髓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福州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22例颈椎管内肿瘤患者(试验组),分别于术前3d和术后1个月行颈髓MRI常规序列及DTI扫描。同时选取22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HC)组。测定两组各颈髓水平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将颈髓分成肿瘤头区、肿瘤区及肿瘤尾区,并计算这3个区域的FA和ADC值。对比分析两组FA和ADC值的差异及其与脊髓功能(McCormick分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试验组在颈髓3个区域的FA值均显著低于HC组(均P〈0.05),而ADC值均显著高于HC组(均P〈0.05)。试验组的FA和ADC值在各区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肿瘤区和肿瘤头区术后1个月的FA值均较术前显著上升(均P〈0.05)。术后肿瘤头区FA值升高组的脊髓功能改善率显著高于FA值下降组(P〈0.05)。肿瘤头区术后FA值的变化预测脊髓功能预后的敏感度为88%。结论颈椎管内肿瘤患者的颈髓DTI指标可在全颈髓范围内发生明显变化。手术后这些变化在颈髓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并与颈髓功能的改善相关。术后肿瘤头区FA值的变化为敏感度较高的脊髓功能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弥散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