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科能对心肺复苏后大鼠心、脑、肾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学斌 杨兴易 +2 位作者 林兆奋 赵良 周乃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 :研究贝科能 (复合辅酶 )对心肺复苏大鼠心、脑、肾的保护作用。 方法 :SD大鼠 2 4只 ,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 5 m in后开始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 (仅行假手术 )、常规复苏组和贝科能治疗组 ,每... 目的 :研究贝科能 (复合辅酶 )对心肺复苏大鼠心、脑、肾的保护作用。 方法 :SD大鼠 2 4只 ,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 5 m in后开始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 (仅行假手术 )、常规复苏组和贝科能治疗组 ,每组8只。复苏后 2 4 h采取组织标本 ,采用比色法测定心、脑、肾组织中丙二醛 (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Na+ - K+ -ATPase活力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脑、肾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 :常规复苏组与对照组相比 ,心、脑、肾组织中 MDA含量明显增高 ,SOD及 Na+ - K+ - ATPase活力显著降低 (P<0 .0 5 ) ;贝科能治疗组各项指标检测均比常规复苏组好 (P<0 .0 5 )。透射电镜下可见对照组大鼠心、脑、肾细胞超微结构形态正常 ,常规复苏组各器官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空泡变性 ,贝科能治疗组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较轻。 结论 :贝科能对心肺复苏大鼠的心、脑、肾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超微结构 缺血再灌注损伤 贝科能
下载PDF
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34
2
作者 陈德昌 景炳文 +7 位作者 杨兴易 宋志芳 严鸣 赵良 单红卫 余康龙 张翔宇 马钧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研究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所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大黄预防组和非大黄预防组,将非大黄预防组中出现的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和中毒性肠麻痹的患者作为大黄治疗组... 目的:研究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所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大黄预防组和非大黄预防组,将非大黄预防组中出现的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和中毒性肠麻痹的患者作为大黄治疗组的研究对象。观察预防组和非预防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研究大黄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6(IL 6)和内毒素的影响。结果:大黄预防组患者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中毒性肠麻痹和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预防组,大黄对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的有效率达71.2% ,中毒性肠麻痹的缓解率达76.1% ,其中有52.2% 的患者恢复了胃肠营养。另外,大黄能提高危重症患者胃肠粘膜内pH值,改善胃肠粘膜血流灌注,明显降低MODS患者血浆内TNF α、IL 6 和内毒素含量。结论:大黄能预防和治疗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改善胃肠粘膜的血流灌注,清除患者血浆内炎性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药理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MODS
下载PDF
大黄对烫伤大鼠肝脏内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3
3
作者 陈德昌 李红江 +2 位作者 景炳文 陈学云 杨兴易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587-590,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在创伤后系统炎症反应中对肝脏内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大黄“清热解毒”的药理机制。方法:采用大鼠25%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应用随机、前瞻性研究方法进行观察。烫伤后12 小时经静脉持续输注内毒素予以... 目的:观察大黄在创伤后系统炎症反应中对肝脏内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大黄“清热解毒”的药理机制。方法:采用大鼠25%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应用随机、前瞻性研究方法进行观察。烫伤后12 小时经静脉持续输注内毒素予以“二次打击”,总剂量为20 m g/kg。观察大黄对肝脏内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白介素 1β(IL 1β)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对门、体静脉血内毒素的清除作用。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烫伤组肝脏内TNF α、IL 1β无明显表达,“二次打击”后肝内TNF α、IL 1β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大黄可明显抑制肝脏内TNF α、IL 1β基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单纯烫伤组和烫伤加内毒素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5)。烫伤可使肠道内毒素吸收入血,门静脉血中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体静脉血(P< 0.05)。“二次打击”后门、体静脉血中内毒素浓度更高,但两者浓度差消失。大黄治疗后门、体静脉血中内毒素浓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大黄可抑制创伤和后继“二次打击”后肝脏内TNF α、IL 1β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大黄 肿瘤坏死因子 内毒素 IL-1
下载PDF
大黄对危重症患者系统炎症反应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7
4
作者 陈德昌 景炳文 +1 位作者 李红江 杨兴易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584-587,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黄的抗炎作用机制 ,并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大黄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 :对脓毒症合并中毒性肠麻痹的 ICU内危重症患者 ,观察大黄鼻饲和保留灌肠对中毒性肠麻痹的缓解率、循环血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浓度及其基因表达的影... 目的 :研究大黄的抗炎作用机制 ,并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大黄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 :对脓毒症合并中毒性肠麻痹的 ICU内危重症患者 ,观察大黄鼻饲和保留灌肠对中毒性肠麻痹的缓解率、循环血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浓度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鼻饲组 :大黄治疗后 2 4、48和 72小时中毒性肠麻痹缓解率分别为 5 7.7%、6 9.2 %和 76 .9%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治疗后 72小时胃肠营养耐受率达 5 7.7% ,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治疗有效率为 6 5 .4%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大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浆内 TNFα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治疗后 72小时其基因表达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 5 )。灌肠组 :大黄治疗后 72小时 6 1.1%的患者恢复胃肠蠕动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胃肠营养耐受率及对 SIRS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大黄治疗后 2 4、48和 72小时 ,血浆内TNFα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治疗后 72小时其基因表达亦显著受抑 (P<0 .0 5 )。大黄治疗后各时间点鼻饲组血浆内 TNFα浓度显著低于灌肠组 (P<0 .0 0 5 ) ,且鼻饲组抑制 TNFα基因表达的程度显著高于灌肠组 (P<0 .0 5 )。结论 :大黄鼻饲给药和保留灌肠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脓毒症 肠麻痹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 中药
下载PDF
大黄防治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文放 林兆奋 +2 位作者 陈德昌 赵良 杨兴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黄防治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 1999年 1月至2 0 0 3年 12月长征医院急救科综合性加强监护病房 (GICU)收治的 2 3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患者 15 7例 ,女性 79... 目的 :探讨大黄防治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 1999年 1月至2 0 0 3年 12月长征医院急救科综合性加强监护病房 (GICU)收治的 2 3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患者 15 7例 ,女性 79例 ;年龄 13~ 76岁 ,平均 (4 5± 2 8)岁 ;分为大黄治疗组 (A组 ,n=12 4 )和非大黄治疗组 (B组 ,n=112 )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 N)、丙氨酸转氨酶 (AL 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免疫球蛋白 (Ig A、Ig G和Ig M)、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MODS发生率、住院天数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A组患者氧合指数、SCr、BUN、AL T、AST、Ig G明显改善 (P<0 .0 5 ,P<0 .0 1) ,Ig A和 Ig M无显著性差异 ;B组仅 SCr、BU N和 Ig G有差异 (P<0 .0 5 ) ,其他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A、B两组 MODS发病率分别为 2 2 .6 % (2 8/12 4 )、4 0 .2 % (4 5 /112 ,P<0 .0 5 ) ;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 8.87% (11/12 4 )、33.0 3% (37/112 ,P<0 .0 5 ) ;住院天数分别为 (16 .7± 6 .9) d、(2 2 .8± 7.6 ) d(P<0 .0 5 ) ,病死率分别为 9.6 8% (12 /12 4 )、2 2 .3% (2 5 /112 ,P<0 .0 1)。 结论 :大黄可保护创伤性休克患者重要器官 (肺、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创伤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死率
下载PDF
大鼠心肺复苏后肺组织的损伤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瑞东 杨兴易 顾桂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 :研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肺组织细胞的损伤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健康 SD雄性大鼠 16只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复苏组 ,采用琥珀酰胆碱 (0 .15 mg/ 10 0 g)窒息合并冰氯化钾 (0 .5 mol/ L,0 .12 ml/ 10 0 g,4℃ )致大鼠心跳骤... 目的 :研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肺组织细胞的损伤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健康 SD雄性大鼠 16只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复苏组 ,采用琥珀酰胆碱 (0 .15 mg/ 10 0 g)窒息合并冰氯化钾 (0 .5 mol/ L,0 .12 ml/ 10 0 g,4℃ )致大鼠心跳骤停 ,停跳 5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 ,制备大鼠呼吸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模型。复苏后 3h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 ,取静脉血离心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 TNF- α含量 ,取肺组织测定湿干质量比值 (W/ D)、髓过氧化酶 (MPO)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 ,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肺组织细胞结构的变化。 结果 :心肺复苏后 3h较对照组大鼠肺 W/ D值明显升高 (P<0 .0 5 ) ,Pa O2 降低 ,血清中 TNF- α含量、肺组织 MDA含量和 MPO活性明显升高 (P<0 .0 5 ) ,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肺组织细胞结构均有较明显受损的征象。结论 :心肺复苏后早期大鼠存在肺组织细胞损伤 ,肺功能受损 ,血清 TNF-α升高 ,氧自由基生成增多 ,中性粒细胞(PMN)在肺组织聚集可能参与了复苏后肺组织细胞损伤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肺损伤 髓过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马宇洁 杨兴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86-1189,共4页
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post- resuscitation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PR- MODS)是导致心跳骤停患者低出院率的重要原因 ,加强对 PR- MODS的整体认识将有利于准确判断复苏后患者病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心跳骤... 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post- resuscitation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PR- MODS)是导致心跳骤停患者低出院率的重要原因 ,加强对 PR- MODS的整体认识将有利于准确判断复苏后患者病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心跳骤停患者出院率。本文综述了 PR- MODS提出的历史过程以及与其他原因引起的 MODS的异同点、病因、病理、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跳骤停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复苏后综合征 缺血再灌注损伤 免疫因子
下载PDF
超长时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的特征与预后(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管军 杨兴易 +3 位作者 林兆奋 赵良 许永华 郭昌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64-1168,共5页
目的 :回顾分析超长时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最终结局。 方法 :回顾分析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持续 30 min以上、自主循环恢复并维持 6 h以上后收入我科 ICU进一步救治的病例 ,共 12例 ,男性 1... 目的 :回顾分析超长时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最终结局。 方法 :回顾分析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持续 30 min以上、自主循环恢复并维持 6 h以上后收入我科 ICU进一步救治的病例 ,共 12例 ,男性 10例 ,女性 2例。平均年龄 (5 3.5± 19.7)岁。 结果 :本组 12例患者 ,心肺复苏持续时间的中位数时间为 4 5 min(31~ 12 0min)。出院时死亡者 (CPC评分 5分 ) 4例 ,分别死于循环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脑功能障碍者 (CPC评分 3分或 4分 ) 3例 ;痊愈或轻微中枢神经系统缺陷者 (CPC评分 1分或 2分 ) 5例。年龄和心肺复苏持续时间未显示出与出院结局有显著相关关系 (P>0 .0 5 )。心肺复苏成功后 4 8h内患者是否清醒与出院结局有非常显著关系 (P<0 .0 1)。结论 :在自主循环建立后 ,超长时心肺复苏患者的出院结局并不总是很糟糕 ,应慎重对患者家属或相关人员作出放弃进一步救治的建议。在自主循环建立4 8h后对患者出院结局进行预测将更加可靠 ,对家属作出的建议也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心肺复苏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兴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61-1163,共3页
心跳骤停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家属低接受率的特点 ,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问题 ,是危重病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复苏学 (resuscitation science)是研究导致机体氧输送突然停止或接近停止的病理状态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发生机... 心跳骤停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家属低接受率的特点 ,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问题 ,是危重病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复苏学 (resuscitation science)是研究导致机体氧输送突然停止或接近停止的病理状态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发生机制和急救治疗的一门科学 ,经过 4 0多年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复苏后细胞损伤机制、体外除颤的应用、亚低温疗法等方面。这些热点问题的深入研究将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和患者生存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细胞损伤 体外除颤 亚低温疗法
下载PDF
大鼠心肺复苏后甲状腺的损伤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周乃胜 杨兴易 +2 位作者 林兆奋 赵良 王学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后大鼠甲状腺滤泡细胞损伤情况并研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模拟窒息 (肌注琥珀酰胆碱1.5 m g/ kg)合并冰氯化钾 (0 .5 mol/ L,1.2 m l/ kg)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 5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健康雄性大鼠4 0...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后大鼠甲状腺滤泡细胞损伤情况并研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模拟窒息 (肌注琥珀酰胆碱1.5 m g/ kg)合并冰氯化钾 (0 .5 mol/ L,1.2 m l/ kg)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 5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健康雄性大鼠4 0只 ,随机分为 5组 :对照组 (仅行假手术 )、复苏后 3h组、复苏后 6 h组、复苏后 12 h组、复苏后 2 4 h组。采用酶微粒子捕捉法、荧光偏振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 T3、T4 、TSH的浓度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损伤情况 ;采用比色法测定甲状腺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Na+ - K+ - ATPase活力。 结果 :复苏后 3h血清中 T3、T4 浓度开始降低 ,并在随后 2 4 h持续在低水平状态 ,而血清中 TSH浓度仅在复苏后 12 h出现短暂降低 ;复苏后各组甲状腺组织中 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 5 ) ,同时 SOD及 Na+ - K+ - ATPase活力显著降低 (P<0 .0 5 ) ;透射电镜下可见复苏后大鼠甲状腺滤泡细胞损伤表现。结论 :心跳骤停及心肺复苏后大鼠存在急性甲状腺滤泡细胞损伤 ;氧自由基 (OFR)介导的脂质过氧化、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在复苏后甲状腺滤泡细胞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甲状腺损伤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人参皂苷对创伤后脓毒症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钱民 陈德昌 刘红梅 《河北医药》 CAS 2005年第12期883-884,共2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对创伤脓毒症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烫伤面积为30%总体表面积,深度为Ⅲ度,烫伤后12 h 经腹腔注射内毒素5 mg/kg 予以“二次打击”,用放射配体法研究人参皂苷对肝胞液 GR 结合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 GR...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对创伤脓毒症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烫伤面积为30%总体表面积,深度为Ⅲ度,烫伤后12 h 经腹腔注射内毒素5 mg/kg 予以“二次打击”,用放射配体法研究人参皂苷对肝胞液 GR 结合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 GR 结合容量的影响。结果“二次打击”后大鼠肝胞液 GR 结合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 GR 结合容量显著下降,此过程随时间加重,各时相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24、72 h 人参皂苷组肝胞液 GR 结合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 GR 结合容量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肝胞液 GR 的结合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 GR 结合容量显著下降,人参皂苷能提高创伤后脓毒症大鼠肝胞液 GR 的结合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 GR 结合容量,拮抗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内毒素 糖皮质激素受体 人参皂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