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医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贺茜 徐明娟 惠宁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年第5期497-498,共2页
军医大学实行本科学员导师制,可与学员队管理模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本文从优化本科生导师的遴选范围与方法,探索学员选择导师的最佳途径、接受辅导的最佳方式,明确学员的辅导需求,并量化分析导师指导的实际效果等方面,探讨了军医大学... 军医大学实行本科学员导师制,可与学员队管理模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本文从优化本科生导师的遴选范围与方法,探索学员选择导师的最佳途径、接受辅导的最佳方式,明确学员的辅导需求,并量化分析导师指导的实际效果等方面,探讨了军医大学本科生导师制进一步优化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医大学 本科生导师制 优化
下载PDF
妇产科模拟教学的管理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蔡圣芸 徐明娟 陈于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2年第3期299-300,共2页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妇产科临床教学遇到严峻考验,传统的临床实践医学教育模式亟待改进。通过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模拟教学方法,提高医学生的妇产科知识、技能,以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妇产科临床教学遇到严峻考验,传统的临床实践医学教育模式亟待改进。通过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模拟教学方法,提高医学生的妇产科知识、技能,以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临床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教学 教学方法 妇产科学
下载PDF
医学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患者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陈于 徐明娟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年第6期587-588,共2页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医患之间不协调因素增加等原因,妇产科教学在新的医疗环境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探索了标准化患者与医学模拟教育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认为两种教学方法的引入将有助于妇产...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医患之间不协调因素增加等原因,妇产科教学在新的医疗环境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探索了标准化患者与医学模拟教育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认为两种教学方法的引入将有助于妇产科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教学 标准化患者 医学模拟教育
下载PDF
妇产科男实习学员的教学方法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管睿 惠宁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年第10期999-1000,共2页
本文分析了男学员在妇产科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从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采取多样化教学形式、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男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妇产科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妇产科 实习学员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妇产科教学实践与医学生能力素质培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艳 惠宁 古航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年第12期1188-1188,1200,共2页
关键词 妇产科 教学 素质
下载PDF
产后抑郁症与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胡电 古航 +3 位作者 熊英 洪新如 曹立萍 侯庆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1-322,共2页
目的 探讨孤啡肽 (OFQ)及单胺类递质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5名健康产妇 (对照组 )及 17例产后抑郁症妇女 (抑郁组 )静脉血中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 ①抑郁组及对照组血孤啡肽含量分别为 (2 7 39... 目的 探讨孤啡肽 (OFQ)及单胺类递质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5名健康产妇 (对照组 )及 17例产后抑郁症妇女 (抑郁组 )静脉血中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 ①抑郁组及对照组血孤啡肽含量分别为 (2 7 39± 6 0 4 )ng/L及 (10 37± 3 6 5 )ng/L ,与对照组相比 ,抑郁组孤啡肽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 ;抑郁组及对照组血 5 羟色胺 (5 HT)含量分别为 (0 93± 0 2 1) μmol/L及 (1 4 3± 0 36 ) μmol/L ,二者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抑郁组血多巴胺 (DA)含量为 (2 15± 0 4 1) μmol/L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②抑郁组孤啡肽与5 HT及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为 0 6 0 1及 0 5 93,P <0 0 5 )。③抑郁组爱丁保产后抑郁量表总分 (EPDS)与OFQ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为 0 5 12 ,P <0 0 5 ) ,与 5 HT、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 0 5 71及 - 0 5 2 6 ,P <0 0 5 )。结论 孤啡肽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孤啡肽 单胺类递质 相关性研究 放射免疫法 测定 孤啡肽受体拮抗剂 治疗
下载PDF
宫腔镜检查术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5
7
作者 徐明娟 惠宁 +2 位作者 崔英 刘玉环 顾清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16-517,共2页
关键词 异常子宫出血 诊断 宫腔镜检查术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表的应用 被引量:39
8
作者 刘胜楠 陆胜莲 +3 位作者 顾仲毅 李励 汤春涛 张俊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44-1249,共6页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并评价《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并发VT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530例...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并评价《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并发VT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530例,其中确诊并发VTE者58例,未并发VTE者472例,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手术时长、出血量、有无输血、卧床时间、有无合并症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我院多学科联合制定的新版《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17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统计VTE的发生率并与未应用评估表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VTE与BMI、肿瘤分期、手术时长、出血量、有无输血、卧床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肿瘤分期、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应用新版《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后,VTE的发生率低于应用前[1.89%(6/317)vs 10.9%(58/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BMI、肿瘤分期、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在围手术期有效评估VTE发生风险,根据风险评分采取相应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VT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女性生殖器肿瘤 妇科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对卵巢癌3AO和AO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20
9
作者 唐龙英 王昭梅 +3 位作者 郑钦岳 宓鹤鸣 朱玲仙 曹颖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NCTD)体外对卵巢癌3AO细胞和AO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以结晶紫染色法测定NCTD对卵巢癌3AO和AO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NCTD...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NCTD)体外对卵巢癌3AO细胞和AO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以结晶紫染色法测定NCTD对卵巢癌3AO和AO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NCTD作用下两种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NCTD1μg/ml即对3AO和AO细胞有轻微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为20μg/ml和10μg/ml。NCTD作用6h,3AO和AO细胞生长即受到抑制,其抑制率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在NCTD作用下,3AO和AO细胞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而S期细胞百分比相应地明显降低。结论:NCTD体外对卵巢癌3AO和AO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细胞周期 3AO细胞 AO细胞 NCTD
下载PDF
妇科急腹症的腹腔镜手术处理 被引量:15
10
作者 顾清 惠宁 +2 位作者 刘彦 尤秋琴 古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急腹症 妇科 腹腔镜手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不同类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7
11
作者 刘玉环 惠宁 +3 位作者 徐明娟 张慧 管睿 崔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患者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10年诊治的CSP患者20例,根据孕囊生长的方向分为Ⅰ型和Ⅱ型,分别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AE)/+B超监测下清宫,配合...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患者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10年诊治的CSP患者20例,根据孕囊生长的方向分为Ⅰ型和Ⅱ型,分别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AE)/+B超监测下清宫,配合甲氨蝶呤(MTX)、米非司酮药物辅助治疗;妊娠病灶切除+子宫瘢痕修补术、子宫切除术等。结果 20例患者中Ⅰ型11例,Ⅱ型9例。Ⅰ型CSP采用UAE+子宫动脉MTX注射/+B超监测下清宫,配合米非司酮药物辅助治疗效果好,但UAE后清宫以24~48 h为宜,否则不能起到止血的效果。Ⅱ型CSP行妊娠病灶切除+子宫瘢痕修补术具有治疗效果确切,恢复快,保留患者生理、生育功能的优点;早期3例忽略CSP诊断的大出血患者,采用了子宫切除术,挽救患者生命。另6例术前明确了诊断,尽管有大出血,子宫穿孔、膀胱后壁血肿等紧急情况,仍然顺利进行了妊娠病灶切除+子宫瘢痕修补术,保留了患者的生理与生育功能。自1999年之后,未再采取子宫切除术。结论对于CSP患者,采用积极手术干预配合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周期短,效果确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术前如充分分析患者病情,明确诊断及CSP类型,均能采用不同的保留子宫的保守性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妊高征患者口服硝苯地平后脐动脉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明娟 沙金燕 +2 位作者 古航 谢红一 费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口服硝苯地平10mg后胎盘血流的变化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多普勒超声血流分析仪探测胎儿脐动脉,在口服硝苯地平10mg前后,分别取连续5个以上的脐动脉血流速度波5个,计算患者脐动脉...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口服硝苯地平10mg后胎盘血流的变化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多普勒超声血流分析仪探测胎儿脐动脉,在口服硝苯地平10mg前后,分别取连续5个以上的脐动脉血流速度波5个,计算患者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与舒张期末血流速度(D)的比值(S/D)及阻力系数(RI),同时观察患者血压(BP)及脉率的变化。结果:(1)轻、中度妊高征组患者S/D、RI较正常妊娠组无明显变化,而重度妊高征组S/D、RI显著增加(P<0.01)。(2)口服硝苯地平10mg后,妊高征患者20min后S/D、RI、BP均无明显变化;40min后S/D、RI、BP均明显减少(P<0.01),脉率增加;重度妊高征组60min后S/D,RI,BP仍有明显改变(P<0.05)。(3)20%患者服药后有不良反应。结论:硝苯地平有助于减少外周阻力,改善胎盘血流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妊娠高血压 脐动脉 药物疗法 血流
下载PDF
去甲基斑蝥素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唐龙英 王昭梅 +3 位作者 宓鹤鸣 郑钦岳 姚明 朱玲仙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 观察去甲基斑蝥素 (NCTD)体内外对人卵巢癌细胞株 3AO和 AO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 ,以结晶紫染色法测定 NCTD对 3AO和 AO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 NCTD对其进行治疗 ,以观察 NCTD体内对卵巢癌的抑... 目的 观察去甲基斑蝥素 (NCTD)体内外对人卵巢癌细胞株 3AO和 AO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 ,以结晶紫染色法测定 NCTD对 3AO和 AO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 NCTD对其进行治疗 ,以观察 NCTD体内对卵巢癌的抑癌效应。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 NCTD对 3AO和 AO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 ,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 NCTD作用下 ,光镜下卵巢癌细胞大多变圆呈悬浮状 ,电镜下则表现为细胞微绒毛消失 ,线粒体水肿、嵴断裂 ,胞质呈空泡样变性。体内实验则表明无论是腹腔内注射还是瘤内注射 ,NCTD对卵巢癌均有抑制瘤效应。结论  NCTD体内外对卵巢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基斑蝥素 卵巢肿瘤 药物疗法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204例总结 被引量:61
14
作者 惠宁 崔英 刘玉环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9年第5期23-24,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204 例,探讨分析其诊治价值及指征。方法:1992 年~1988 年10 月间,对204 例异位妊娠患者施行了腹腔镜手术,其中输卵管妊娠199 例,腹腔妊娠1 例,卵巢妊娠1 例,输卵管间质...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204 例,探讨分析其诊治价值及指征。方法:1992 年~1988 年10 月间,对204 例异位妊娠患者施行了腹腔镜手术,其中输卵管妊娠199 例,腹腔妊娠1 例,卵巢妊娠1 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 例。结果:199 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输卵管切除159 例,保守性手术40 例,其中17 例行单纯病灶注射MTX、9 例行输卵管开窗吸取胚胎、14 例吸取胚胎后再注射MTX。3 例患者因有下腹部手术史盆腔广泛粘连而中转开腹。1 例间质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切开取胎出血多而中转开腹。1 例因套管针损伤腹壁静脉镜下止血失败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50min,平均术后住院日3 .6d。结论:腹腔镜技术是异位妊娠早期诊治的最佳选择,临床上一时难以确诊者,应尽早做腹腔镜探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而且可以及时手术,避免异位妊娠破裂发生大出血。盆腔内出血较多(1 000ml 以上) 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术 异位妊娠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孕妇血样采集后体外存放对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勤 张毅 +3 位作者 丁宇烽 胡振林 孙树汉 惠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探讨孕妇血样采集后体外存放过程中血浆游离DNA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孕妇血样,体外4℃存放6、36h后,实时定量PCR检测孕妇外周游离DNA水平,Annexin Ⅴ/PI双染色法流式分析血样白细胞死亡情况,速率法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 目的:探讨孕妇血样采集后体外存放过程中血浆游离DNA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孕妇血样,体外4℃存放6、36h后,实时定量PCR检测孕妇外周游离DNA水平,Annexin Ⅴ/PI双染色法流式分析血样白细胞死亡情况,速率法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单相酶扩散法测定血浆DNA酶活性。结果:血样体外存放36h后,血浆中β-globin基因的拷贝数较存放6h的样品显著增加,而SRY基因拷贝数明显减少;4℃存放条件下,妊娠晚期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占总DNA百分比从6h的(10.3±5.6)%下降到36h的(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存放6h的血样中基本未检出死亡细胞,而存放36h的血样中分别检出了坏死和凋亡的白细胞;36h样品血浆中LDH活性较6h样品显著升高(P<0.05)。单相酶扩散法结果表明,血浆DNA酶在4℃时虽然活性显著减弱,但仍然保持降解DNA的能力。结论:血样采集后体外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浆总游离DNA增多,而胎儿DNA减少,这种变化可能与血样体外存放过程中白细胞死亡和血浆DNA酶对胎儿DNA的降解作用有关;胎儿DNA抽提应在血样采集后尽早(6h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血浆 胎儿游离DNA DNASE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槲皮素对人卵巢癌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琼 徐明娟 +1 位作者 宋亮年 王昭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80-382,共3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卵巢癌细胞系(3AO)增殖过程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槲皮素(1,10,20,40μmol/L)处理培养的3AO细胞后,采用活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及去除槲皮素作用后细胞生长的变化;用氨基安替...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卵巢癌细胞系(3AO)增殖过程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槲皮素(1,10,20,40μmol/L)处理培养的3AO细胞后,采用活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及去除槲皮素作用后细胞生长的变化;用氨基安替比林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槲皮素(1,10,20,40μmol/L)对3AO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及时间依赖性;40μmol/L槲皮素作用5d后活细胞计数为对照的47.06%;去除其作用后,细胞生长得到恢复。用不同浓度(1,10,20,40μmol/L)的槲皮素处理3AO细胞5d后,ALP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呈剂量依赖性;40μmol/L槲皮素作用3AO细胞不同时间,ALP活性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减少,呈时间依赖性。结论:槲皮素对3AO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去除其影响,细胞的生长可以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卵巢肿瘤 碱性磷酸酶 癌细胞增殖
下载PDF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和异位内膜细胞原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9
17
作者 俞超芹 石书芳 +3 位作者 刘玉环 王瑞霞 宋艳华 俞瑾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比较EM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与正常对照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形态的差异。方法:采用改良EM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类型,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比较EM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与正常对照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形态的差异。方法:采用改良EM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类型,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差异。结果:正常对照子宫内膜细胞及EM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率分别为91.67%、93.75%和75.00%。EM异位、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与正常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大小相似,但EM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染色质增多,核增大。EM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较EM在位及正常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小,且细胞膜表面有较多的微绒毛和胞浆突起。结论:注意取材方式,采用改良原代培养方法,可以提高EM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培养成功率。EM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超微结构与正常妇女及EM在位子宫内膜细胞有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原代培养 腺上皮细胞 间质细胞
下载PDF
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IL-6、IL-10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俞超芹 刘玉环 +3 位作者 彭新萍 李瑾 潘瑞萍 凌昌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 I L6、 I L10 的调节作用。方法:根据 Cum m ings A M 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采用 E L I S A 法检测 I L6、 I L10 含量。结果:... 目的:探讨中药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 I L6、 I L10 的调节作用。方法:根据 Cum m ings A M 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采用 E L I S A 法检测 I L6、 I L10 含量。结果:非治疗组的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及巨噬细胞在脂多糖( L P S)刺激下产生的 I L6 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内异方治疗组异位种植内膜组织质量、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及巨噬细胞在 L P S刺激下产生的 I L6 水平显著低于非治疗组;非治疗组腹腔巨噬细胞在 L P S刺激下产生的 I L10 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内异方组。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 I L6、 I L10 的失衡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内异方通过抑制 I L6 的合成、促进 I L10 的分泌,从而阻止了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方 中医药疗法 IL-6 IL-10
下载PDF
人胚胎生殖系细胞分离与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善荣 刘厚奇 +5 位作者 汤淑萍 惠宁 冀凯宏 熊俊 蒋正 戚中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41-943,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人胚胎生殖系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 方法 :体外分离人胚胎生殖嵴和肠系膜组织 ,按单纯机械分离、酶消化分离、二者结合法及是否有饲养层将组织分为 5种不同的方式培养后 ,用碱性磷酸酶标记 ,计数阳性克隆并进行比较。 ... 目的 :初步探讨人胚胎生殖系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 方法 :体外分离人胚胎生殖嵴和肠系膜组织 ,按单纯机械分离、酶消化分离、二者结合法及是否有饲养层将组织分为 5种不同的方式培养后 ,用碱性磷酸酶标记 ,计数阳性克隆并进行比较。 结果 :酶消化法培养所获得的克隆较单纯机械分离方法多 ,原代培养时种植到饲养层上效果较好。将分离到的组织用0 .2 5 %胰酶消化 3min ,种植到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上培养 3d ,挑取克隆传代 ,在第 1 0天形成 30 .7个阳性克隆 ,显著高于其他方法获得的阳性克隆数。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细胞 (克隆 )具有多样性 ,细胞胞体为圆形 ,分为有突起和无突起两种 ;阳性细胞克隆呈圆球形、条带形和块形 ,与周围细胞分界清楚。 结论 :人胚胎体内的微环境限制生殖系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生殖系细胞 细胞分离 体外培养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高原 惠宁 刘善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0-794,共5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核苷酸单位)的功能性RNA分子,可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目前发现的参与哺乳动物基因活动的lncRNA...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核苷酸单位)的功能性RNA分子,可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目前发现的参与哺乳动物基因活动的lncRNA已有上千个,但有关lncRNA的功能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尚不完全明了。本文就lncRNA的功能研究进展及lncRNA在临床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表观遗传学 转录调控 转录后调控 基因组印记 X染色体失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